(1770年1 我至为尊敬的神父: 主内平安。 距北京城七八法里远,有一绵延不断的山脉.有人认为山脉一直延伸至西亚,在非常接近欧洲的地方才消失。今天我就是在这大山深处给您写信。我来此原是为了协助赵圣修神父实施他的富有热情的计划。这位记忆力极好的耶稣会士得到消息,在山间顺势冲下来的激流边住着一些人家。他计划在那修建一座教堂,那里远离世界喧嚣和官府搜寻,天主就如他应该得到的那样在那里被人知晓、受人供奉。但他决心建立这座新教堂时,心里却高兴不起来:即使到他死时(赵圣修神父于1760年4月逝世),他的计划可能还刚刚起步。 问题在于天主的慈爱是不是到了降临到这些可怜山民身上的时候。这些山民本身是非常正直的人。昨天,我投有东西可吃,一位邻居,尽管他是异教者且很穷,但他还是给了我一把枣子、两个桃子和两三个苹果。我深受感动,尽量将我的一些东西送给他,并连声表示感谢和敬意。我们到达这里的路常人是难于想像的。为了避开那些在谷底奔流的激流,必须攀援陡峭的山岩。人们开辟羊肠小道只有2法尺或2法尺半宽。在你的右侧是一块陡峭的山岩,高耸如普里马蒂亚尔(法国洛林南锡的主教堂。一一原注)的塔楼。左侧是深不见底的断崖峭壁,断崖离你仅2法尺,一失足就掉下去,而这在高高低低的岩石间是极易发生的。我的坐骑四脚着地摔了三次,好在向右没有擦着山崖,向左没有掉下深渊。天主保佑了我们,我写下这些神迹使我感到脸红,因为我未能好好地给予报答。 您可能知道,本传教团总教长、尊敬的嘉类思神父以六十二岁高龄渡海到达中国,但未能进入内陆,也未能在北京加入我们的行列。他被迫返回,离开了一个他魂牵梦萦的国家,离开了一个他耗费近三十年心血为之辛勤传教的国家。下面是他在 天主召唤我来此,现在又命我离去。尊敬的神父们,您们完全可以感受到,我经过如此多的努力想加入您们的行列却不能如愿,虽然即将离开此地,我却离不开您们。我的心永远留在这份我为之献身的传教事业中。我请求吾主降福于所有组成我们传教事业的人。但愿我们在圣爱的拥抱下,成为天主手中的驯服工具以拯救和完善他人的灵魂。让我们肩负着圣职所要求的神圣使命满怀热情地向前进。愿我们祷告的精神成为我们行动的灵魂,云云。 上面几行字就足以了解一个人了。他回来部分是为了见他的至交骆尼阁神父最后一面。他在得知骆尼阁神父的死信时,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力,脸上没有流露出他内心所经历的一切。由于他与骆尼阁神父共事多年,我请求他能告知所知道有关骆尼阁神父的一切。 嘉类思神父没有过多渲染骆尼阁神父的特殊和杰出的成就,而是着重描绘了他优秀的内在品质:他不断地侍奉天主,为实现天主的光荣充满热情,他是超越自我、坚忍不拔的典范,这是每一位传教士所应该具有的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