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的章句):“你越弃绝世乐,越能得到我更甘美的神乐。” (B.3:C.12)。 问:我们该如何弃绝来自受造物的安慰喜乐,以获得来自造物主的神慰神乐呢? 答:就是放弃所有你渴望从受造物,可能得到的满足和支持,唯独全心倚靠天主,常在主内欢欣鼓舞(斐:4:4)。 我们在精神及超性的生活上,务要放下对受造物的贪恋执着,超然物外,唯独以天主作为我们人生的对象和目标;我们会因此获得丰沛的天主恩宠神慰,我们越舍弃受造物的安慰喜乐,则获得越多的神慰神乐。世间受造物的喜乐慰藉有三种:(一)完全是肉体感官的喜乐,(二)非物质的享受,(三)较高尚的精神和心灵上的喜悦。 若要完全属于天主,唯独憩息在祂内,你就必须彻底摒弃所有这些世乐慰藉。这似乎并非易事,但根据我们作者的箴言,这是达到心灵完全平安宁静的惟一途径,他不止上百次,在他的书中向我们保证,我们越弃绝世俗的喜乐,就越堪当享受来自天上的甘美神乐。 (一)、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第一种安慰和喜乐,完全是肉体感官的享受。譬如一位女士,沉迷于世俗事物,只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满足快乐,例如打牌、跳舞、宴会、旅游、晚会等等;她可以尽情嬉笑,吃喝玩乐,以消愁解闷,缓解忧郁的心情,更宣称若没有这些活动,她就活不下去。结果,她对于天主的事务、灵修和热心神工,反而感到厌倦。其实,倘若她下定决心,放弃这些毫无意义的休闲娱乐,克制自己爱享乐的私欲偏情,她就能够在天主那里,找到真正的幸福喜乐。开始的时候,她会想到往日的欢乐,可能会令她心烦意乱,诱惑她重蹈覆辙;然而,假如她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以慧剑彻底斩断所有世俗事物的缠缚,全神贯注地操练德行,亲近虔诚热心的人士,热爱聆听天主的圣言,阅读《福音》和像《师主篇》之类的灵修圣书,经常去圣堂祈祷望弥撒,恭敬领受圣体圣事;她很快就会感受到心灵无比的平安宁静。每当她心情低落时,只需把自己关在祈祷室或圣堂内,向天主倾诉心中的感受;她出来时,必定会觉得心情愉快轻松,精神抖擞。如果她害怕孤独,则只需与一位热心虔诚、注重灵修的人士交谈几句,就会感到极大的慰藉舒畅,远远胜过世上所有的娱乐消遣。 为了证实我们所说的话的真实性,她可以询问与她同样地位,而特别虔诚热心恭敬天主的人,看他们是否快乐,是否心灵平安。他们无不异口同声地告诉她,即使在最严峻的磨难考验中,他们心灵的喜悦,远远胜过世上的福乐,因为世乐是虚无缥缈的,如梦幻泡影,而且事后往往令人心中充满悔恨和懊恼。世俗中人遭遇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时,总是用外在的事物来麻醉自己,爱去看和听奇异新鲜的事物,热衷于尘世之物,满脑子都是它们,更爱喋喋不休地谈论它们。 因此,虽然这些吸引他们的世物,其实并非全部都是有害的,但却将他们与天主分开。一个专心寻求天主,热切爱慕祂的人,恰好相反;她退隐到自己心灵中,祈求天主的佑助,唯独以祂为安慰;至于身外之物,她只取必需品,但绝不会执着贪恋它们;因此,天主恩赐她无穷的喜乐,无限的勇气和力量,令她深感心满意足的神慰,使她不断地、越来越蔑视所有一切的世物,全心爱慕天主。 (二)、第二种喜乐慰藉是从受造物所得到的非物质享受,是许多人热爱追求的外在事物,尽管相当高尚,而且相反尘世虚幻的物质事物;但他们却忘记,这些世俗外在的喜乐,使他们无法享受到来自天上的神慰。 他们在无关紧要的事物中,热切追求安慰;但却完全倚靠这些,以为是坚固的基础,殊不知竟因此跌倒犯罪。譬如,在一个修院里,有位天主的婢女,她有一位知心朋友,她出于善意,经常向这位知己倾诉衷肠,还觉得没有她,自己便无法生活;当向她尽情吐露心灵的困扰之后,便觉得轻松自在。其实不然,这是自欺欺人;当她如此释放自己之后,其实心灵上的负担更加沉重;因为这样敞开心扉,她的目的是要满足自己的私意,而不是想取悦于天主,并非要更好地事奉祂;这个重担压在她心灵上,并没有让心灵解放,只是她没有意识到罢了。正如我们的作者所说的:“如果有任何自私自利的意图,隐藏在你心里,必将障碍你灵修的进步,沉重地压在你心底,使你寸步难行。”(B.3:C.11)。 人们总以为私下将自己的痛苦告诉一位好友,发泄内心的苦闷,对自己大有益处;其实,当他们窃窃私语,怨天尤人,哀怨自己的痛苦时,就是向自己的私爱心屈服;当他们倚靠受造物,而不是天主时,使他们的心灵更狭隘,这就是只顾私利的结果或惩罚。一个精神崇高、慷慨大方的灵魂,则能轻易地放弃所有世人的安慰;她在苦难困境中,只愿意在祈祷默想时,向天主倾诉,与祂亲切地交谈,让天主默感启迪她;如果她需要任何明确的指导,会请教有灵修精神的人,因为这人会鼓励她如何坚强英勇地,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救主基督(玛:16:24)。 我们确实有些内心的痛苦,并非根源于自己心灵的弱点,而是魔鬼的阴谋诡计诱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求助于聪明睿智而有经验的灵修导师,不仅寻求他的教诲,指点迷津,而且要得到他的鼓励,以坚强我们灵修的信心。况且这种为自己灵修利益的行为,亦非罪过,是合理而必需的;我们只是反对并谴责那些浪费时间在无谓的闲谈中,只想满足自己私爱心的行为。唯独天主能缓解治疗我们心灵的痛苦,而我们竟不信赖天主,反而求助于世间的受造物,无可置疑的,这是大错特错的。 知道如何在我们的内心,“与主耶稣亲密交往,才算有大才能;会款留耶稣,才算有大智慧。”(B.2:C.8)。当这种好习惯成自然时,我们就会获得永恒慰藉的果实、真实的平安、和丰富的各式各样的灵性珍宝。 倘若我们的意志不愿竭尽全力去克制私欲偏情,倘若放纵这些恶习不加以戒除,身心感受的将是无比的痛苦!为此,我们应当趁早诚心诚意地忏悔,与主耶稣亲密地交谈倾诉,切不可向受造物寻求安慰缓解。那些注重灵修的人,常会这样与主默契谈心,经常祈求吾主莅临心灵;那些沉迷于世俗事物的人,喜欢听闻新颖奇妙的尘世事物,常爱与人谈笑风生,讲各种笑话故事,他们是无法在内心享受平安宁静及与主耶稣同在那种圣洁美好。 我们在这个世上,最好能够经常收敛心神,回到内心默观;要达到这种灵修境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人群,独自与耶稣亲密谈话。“师傅来了,祂叫你呢!”(若:11:28);你若有智慧,就会立刻起身到耶稣那里去。务要效仿玛达肋纳,当她知道耶稣到来,立刻离开在屋子里慰问她的犹太人,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俯伏在耶稣的脚前,迫不及待地向祂祈求,与祂交谈,聆听祂的训导。 (三)、第三种较高尚的精神和心灵上的喜悦,就是得到受造众生的安慰,平常显得很正当,似乎毫无害处,甚至能光荣天主。然而,你必须心甘情愿地舍弃它。譬如,不应当太渴望去听某一位神父讲道理,或喜爱去某间圣堂祈祷望弥撒,或去和某位热心人士谈心,或去做某些我们热爱且非常神圣的神工,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私爱心在作祟。因为唯有天主才是我们的安慰,是我们所有人的慰藉。 我们也并非完全谴责,或绝对禁止这些行为;当热心恭敬天主的灵魂需要得到安慰,或对她的灵修有利益时,这些行为是允许的。但是,当我们可能暗中对它们贪恋执着,因此妨碍我们去做更有益灵修的善功时,我们就必须立刻放弃它们。当天主剥夺了我们去做这些事情的机会时,我们不应当抱怨祂的安排,这会使祂非常不高兴;因为这样令我们不能亲密地依靠天主,不能信赖祂的无限仁慈和美善。 这里所说的包括我们自愿作的赎罪善功,以及其它虔敬的热心神工,许多人太信赖这些功课;无论我们从中得到多少利益和喜乐安慰,天主往往允许我们被迫中断、或完全放弃、或减少我们想做它们的次数。我们因纯粹挚爱天主而谨遵主旨,所获得的重大灵修益处,确实不可思议;因为我们只高兴做天主所喜悦的事,只享受天主本身,而并非这些使我们亲近祂的灵修方法。当祂剥夺了支持我们热心神工的某些灵性喜悦时,这种考验就是让我们领悟这个道理,要教导我们分清这些事情的本末。如果我们因此抱怨,并且失望难过,那就是无谓的贪恋执着迹象,表示我们没有委身顺从祂的旨意,反而认为无限仁慈美善的天主,竟无法完全满足我们的愿望,这岂非怪事? 在这种情况,我们无法再享受到,天主经常赐给克己修行人的甜蜜神慰;我们会感到不安,这种不安重新使我们有一个冷静、清醒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鄙视所有不是天主的事物。寻求内心平安之道的人只亲近天主,因为祂会给予她们,祂自己无限丰富的喜悦;这份喜乐会彻底渗透她们的身心,令她们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幸福。这是当我们把自己所有一切的世间和灵性的利益,完全交托在天主的手中,只渴望获得祂愿意我们祈求的一切,并彻底弃绝自己而得到的神奇效果。因此,一个善人只有在天主喜悦时,自己才真正感到满足;她的喜乐就是看到天主的旨意奉行在世间,正如我们的作者所说的:“你当渴望我所喜悦之事,而不是私心自爱,但该作我圣意的忠实追随者。”(B.3:C.11)。 当然,我们天性的私爱心,在神枯和忧伤之中,也能随机应变,产生虚幻的慰藉;因此,我们务要谨慎从事,切不可贪恋心灵的安慰喜悦。然而,对于一个真正挚爱天主的灵魂,唯有在完成天主在她身上的计划,而且需要有纯洁的意向,在任何时候,于所有一切事物中,只遵从祂的圣意,才支持她勇往直前,令她感到真正的喜悦幸福。因此,“在各样事上,你该这样说:吾主!若这是祢的圣意,就这样做罢!”(B.3:C.15)。 一个人越努力洁净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她从天上获得的温馨甜蜜和崇高的灵性神慰就越多。为达到自我洁净的境地,她会竭尽全力使自己的意向更纯洁、更神圣、更少自己的私意,努力寻求天主的圣意。而天主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毫无疑问的,就是祂的旨意在人间实现,因为祂的心愿就是祂的旨意。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天主所有一切的美善,完全包含在祂的旨意中;因为祂愿意祂无上智慧所制定的、祂的公义所命令的、祂大慈大悲所要求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玛:6:10);因此,我们必须彻底委身服从祂的指导,才能与祂亲密无间地结合共融。要达到彻底自我弃绝和绝对顺从,克制自己的心愿,就是最佳的捷径;因为我们越死于自我,就越堪当接受天主的恩赐。“因为尽心尽力彻底死于自我的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自己私欲偏情的奴隶,所以心灵永远征服不了肉体。”(B.3:C.53)。因此,我们的作者结论:“你该知道你的生活,是继续不断的死亡。任何人越死于自己,越能开始为天主而生活。”(B.2:C.12)。这就是我们主耶稣所说的:完全彻底的舍弃自我(玛:16:24)。 针对这一点,所有的圣人都这样劝戒他们的徒弟。圣依纳爵(St. Ignatius)最爱建议他的追随者彻底弃绝自己,在所有事务中,绝对要自我克制。圣安博(St. Ambrose)以及在他之后,所有的修会创始者,都以此为徒弟们的首要诫命,要他们克服自己,提升自己在所有世物之上,要超尘出俗。圣方济各(St. Francis)费尽心血教导他的弟子们,要习惯于鄙视人们的赞誉,绝对不要相信任何受造众生。总而言之,他们都做同样的事。圣保禄宗徒对最初皈依基督的基督徒说:“你们已经死去,现在你们的生命已与基督一同隐藏在天主内。”(哥:3:3)。“凡属基督的人,已把肉身连同情感和私欲,全钉在十字架上了。”(迦:5:24)。《师主篇》全书充满了这样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