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想的章句):“使我不再意识到自己,但感觉着祢的临在。”(B.3:C.21)。 问:意识到自己是怎麽一回事呢? 答:意识到自己正沉溺在自我关心的、但却与天主毫无关系的事物中,并在其中找到满足和乐趣。 这种过错有三个不同的层次。(一)、首先,那些经常陶醉在自我优越感中的人,爱孤芳自赏,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优点,作为他们主要的慰藉和支持;当他们独自一人的时候,总是能够愉快地自言自语,从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所具备的长处,足以供给他们丰富的遐想材料。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有极端爱慕虚荣的私爱心,甚至不会满足于这种荒唐的幻想,还会在心里描绘自己的肖像,或者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书写自己的赞颂文,以优雅的插图、鲜艳的色彩来描绘自己,不仅是他们的美德,甚至他们脸庞的形象、身影、肤色等等;总之,凡是他们认为自己身上所有值得赞美的特点,都历历在目,因此希望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其实,他们所展现的,是极度的盲目无知,这种愚痴的行为,甚至连异教徒都引以为耻;他们把自己当作随身携带的偶像,经常展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想吸引人们的景仰崇拜;然而,他们的骄傲自负,只会遭人耻笑。其实,对他们而言,更重要和更光荣的事,就是彻底忘却他们自己,一心一意只想到天主。 上述情况显示了三种相当严重的毛病。第一是思想的懒散,使他们有闲情逸致,去胡思乱想虚荣和荒谬的事情,却无暇去做任何其它有意义的事务,而头脑清醒的人早已将这些不切实际的妄想,抛诸脑后。第二就是自命不凡,狂妄自大,陶醉在自己的功德中,认为整个世界都必须想到他们,知道他们所做的一切。第三是愚蠢的心愿,他们所自吹自擂的事情,稍微有常识和理智的人听了,都会感到愤怒和厌恶。 这样念念不忘自己过去生活的事迹,通常是有害无益的,除非我们准备妥善办告解。因为这时,悔罪者有义务认真思考自己过去的行为,知道自己犯了什么可耻的罪过,在天上还有个最高审判官,自己将会受到的严厉惩罚。然而,倘若花费许多时间,仅仅在挖掘出自己的优点,那只会让我们的私爱心自我陶醉,愚昧无知地走在与我们救主的教诲,背道而驰的危险途径上;因为祂对门徒们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玛:16:24)。这恰恰违背了我们作者所强调的:“吾主天主啊!我渴望把思想完全集中在祢身上,专心挚爱祢,超乎世人的感官和想象力,使我不再意识到自己,但感觉着祢的临在,在世上生活,仿佛已经在天堂那么幸福!”(B.3:C.21)。 圣文生·费里尔(St. Vincent Ferrier)明白自己毫无炫耀骄傲之处,由于自惭形秽,对于自己的真面目感到惊恐,简直无法忍受。圣依纳爵(St. Ignatius)觉得自己死后没有资格葬在基督徒的墓地。圣女加大利纳(St. Catherine of Genoa)说:她宁愿看到一个恶魔,无论多么狰狞恐怖,都不愿看到自己过去的灵魂境况。圣人圣女们这样鄙视自己,彻底自我否定,深得天主的欢心;那些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因自己的虚荣自傲,反而被天主所遗弃。正如我们作者所说的:“吾子!你越能远离自己,就越能亲近我,与我结合共融。”(B.3:C:56)。远离超脱自我,就是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绝不谈到自己,除非有义务不得不这么做,或是准备去办告解的时候。 (二)、陷入第二个层次过错的人,没有上述的那么糟糕;但他们大多拘泥固执,做事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对于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物,全部否定;他们只喜爱与情投意合的人来往,对其他人则敬而远之,除非这些人也愿意去附和他们,支持他们的意见。这确实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思想在作祟;这是与他们所向往的美德,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因为我们作者上述的这种灵修美德,就是祈求天主,使我们不再意识到自己! 还有些人喜欢离群独处,并非他们有天主的圣召,避世隐居修道,而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孤僻偏执,不爱交际的缘故。稍微令他们感到厌烦的谈话,对他们就是一种折磨。他们热爱从心所欲的自由,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然而,归根结底,他们最大的痛苦折磨根源,就是他们反复无常和纵情任性的脾气,给他们带来的无尽烦恼。毫无疑问,这些毛病就是他们心灵的重担,他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一个真正有灵修精神的人,绝对不喜欢这种自负任性的态度,她对大家都很满意,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不会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她完全遵循我们第二册第四章的教诲,就是“全心信赖天主而不该狂傲自恃”! (三)、至于陷入第三个层次过错的人,他们已经走在真正美德的灵修途径上,但是尚未能完全克服自己的天性感情,往往因为这些人性的情感弱点,与天主默感激励的超性情怀,混淆而造成伤害和痛苦;因此,他们享受不到,像那些彻底弃绝自我,完全死于自己的修行人所拥有的那种将自已置之度外,超然物外的幸福快乐。天主允许他们遭受这种考验,让他们顺从自己堕落天性的牵引,误入歧途一段时间;这样会令他们认清自己软弱的真面目,因自己如此轻易地跌倒犯罪,而悔过自责。鉴于他们还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缘故,这便成为他们心灵的重担,使他们时时刻刻忧心忡忡,惟恐失足堕落;至于那些心灵完全充满天主的灵魂,唯独感觉到祂的临在,浑然忘我,一心一意只想到天主,就不会再意识到自己! 第三类人心灵的这种悲喜夹杂的感觉,情绪的时高时低,天性和超性情操的交叉,对他们大有裨益;如此,他们就不会像昔日那样,因精神松懈而被私爱心有机可乘,反而激励他们锻炼耐心和谦卑的美德,提高警惕,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远离天主,更引导他们热切渴望亲近祂,而且深刻明白,除了天主没有什么能令他们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