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真教(江玛利亚录入 王若瑟校)列表
·出版许可
·
·目录
·耶稣真教第一章 论圣经
·第二章 论圣教表记
·第三章 论圣教会首
·第四章 论传道之权
·第五章 论教会治法
·第六章 论遗传
·第七章 论敬祈圣母天神圣人
·第八章 论敬拜圣像十字架圣物
·第九章 论补赎及戒荤
·第十章 论炼狱及大赦
·第十一章 论圣事洗礼坚振
·第十二章 论圣体
·第十三章 论弥撒
·第十四章 论告解
·第十五章 论终傅神品及教士不娶
·第十六章 论真教外不能救灵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第三章 论圣教会首
第三章 论圣教会首
浏览次数:803 更新时间:2022-12-3
 
 

第三章 论圣教会首

张更曰。天主教言。圣会定必有王。耶稣教言。圣会定必无王。此正两教之大不相同者也。辨正九张。卫曰。夫为王者自必为首。而为首者。不必为王。请先论耶稣所立之真教。在世有为会首者。再论此首可称王否。谨按圣经。书教为宠教之预像。书教固有会首。大司祭也。书教首之神权。申命十八章。记载甚明白。若尔门内。有争辨之事。尔所乔能鞫者。则宜诣尔神耶和华所将择之处。就于祭司之利末人。与当时为士师者而问之。则彼必以所鞠之定据示尔。彼由尔神耶和华所将择之处。示尔已定据。尔必当遵行。比以法度之定据教尔。及以词语尔。尔必当遵行。毋左之右之。离其凡所示尔者。夫人自擅而行。弗听祭司其人必致死。观书教会首之职。所以传主命。解主道。使教民不偏于异端。俱遵定律。同然敬主。即知宠教。亦当有此权。故不能无此人也。

况依理而论。各会必有其首。否则不能聚。如身无首则不能活。国无君则不能治。家无长则不能齐。牢无牧则不能敛。今以普天下奉教人。共成一会。犹如一身。若无首领。手足有所措乎。故耶短稣升天后。必须有代位之人。以统其教。如谓耶稣自为会首。吾亦无别论。但耶稣升天后。为不得见之会首。而得见之教会。必须有得见之会。常存于世。若谓见其身而不见其首。此不通之论也。不然。天主为万国君王。岂各国不必更有君王乎。

张更曰。虽则云然。汝教所引圣经。作教会有首之证。皆非确据。同上。

卫真曰。吾教所引圣经。以明教会有首者。固有确据也。请详论之。汝教劝言谨遵圣经。而圣经所载。最显明者。莫过于此。独怪尔不肯熟读深思耳。吾听教宗。正所以遵圣经之训也。盖教宗乃接彼得之位者。而彼得系耶稣所建之教首。代其权。以统其教。何以见之。彼得原名西满。耶稣初次见之。即改其名而称之曰彼得。即磐石之意。觅约翰二章。余遍察圣经。而知主与人起名。或改名必不徒然。定有名实相符之处。耶稣于诸宗徒之中。独与西满改名。详察其故。马太福音明载之。见十六章十八九节

据云。彼得认耶稣为永生天主之子。耶稣善其对。谓之为有福。并云。尔乃彼得即磐石。我将建我教会。于此磐石上。而阴府之门。不能胜之。且我将以天国之钥赐尔。凡尔所系于地者。亦见系于天。尔所释于地者。亦见释于天。从可知耶稣立教。以彼得为基址。即会首之意也。譬诸房屋必赖基址以存。各会必依会首而立。耶稣所立之教会。独一无二。而以彼得为磐石。凡不依此磐石之教会。即非耶稣所立之教会矣。耶稣将天国之钥赐于彼得。天国者。即圣教会也。而掌钥者即为会之首也。泰西诸国。以管钥为权势之表记。故让国者。必以京都之钥授人。以城降者。必以城钥授人。耶稣立言。随当时之俗。其以天国之钥付彼得。岂非立为会首之明证乎。主人远行。托钥于仆。令其代理家务。吾主于升天前。托钥于彼得。亦犹是耳。尔不归彼得。谁代耶稣与汝启天国之门耶。彼得所系所释。耶稣在天亦系亦释。凡此皆与会首以神权之明证也。

约翰福音见二十章一。耶稣三番以爱我问彼得。彼得三番以爱主答。主因是先托之牧己羊羔。末又托之牧己大羊。耶稣群羊之善牧者。临升天前。将大小诸羊。托于彼得。主先言羊羔。后言大羊。使人明知其意不同。羊羔者吾众教友也。大羊者。即掌我众之牧长也。由是可见。耶稣诸羊。皆系彼得所牧。不属彼得中之羊。即非耶稣之羊矣。耶钵所托之权彼得亦屡行之。有圣经可据。如每记宗徒之名。恒列彼得为第一。此何以故。岂其先招为徒呼。抑因其年寿较长乎。皆非也。盖指其权位超众耳。观使徒行传。荐徒于主。升之为宗徒。以补茹答斯之缺。意出于彼得也。圣神降临之日。出门讲道。劝化数千人。彼得为首也。主招异邦人哥尼流等入圣教。独默示彼得。往彼处与之付洗。耶路撒冷公议会中。众人意见多岐。纷纷争论。彼得论断数语。众皆翕然悦服。不复置辨。雅各伯倡首附和之。宗徒等莫不依从。嗣后雅各伯被黑路得监禁斩决。并未言诸门徒如何。及至彼得亦被逮下狱。阖教会乃为之祈求无间。主因命天神救彼得出狱。即此数端。已可见彼得与别宗徒不等。俨然为教会之首也。

张更曰。保禄云。以使徒先知为基址。以耶稣基督为屋隅要石。又曰。此基址外。更无基。基也者。耶稣基督也。今吾教谨遵圣经。赖耶稣为屋隅要石。尊耶稣为会首。汝言彼得为会首。为圣教基址。则岂不多一首。多一基址。而违耶稣之命乎。合辨二张

卫真曰。保禄既云。诸位使徒先知。皆为基址。基址岂不更多乎。如此其多尚不妨耶稣为屋隅要石。为独一基址。况彼得一人。特蒙主选。为圣教之磐石者。其为基址也。又何妨耶稣为屋隅要石。为独一基址乎。主自谓世光。又谓门徒为世光。然门徒之为世光。无妨主之为世光。以门徒之为世光。必藉耶稣之光也。谓彼得为圣教基址亦然。非谓于耶稣之外。另为基址。实藉耶稣之基址为基址也。故吾教恒以耶稣为正会首。而以彼得为副会首。盖耶稣升天时。将权拓于彼得。代牧己羊。犹之国君有出疆之政。国务皆托于宰相也。若云耶稣升天。不必托一会首。总理教务。亦可云。不必用诸徒传教矣。汝何不因此知彼耶。

张更曰。汝引耶稣命彼得牧羊之言为证。殊不知此乃因彼得前曾三言不识主。后则深觉愧悔。未知耶稣肯照常收留舆否。耶稣怜悯彼得之情。故三次以爱我问之。并托之牧养其羊。盖特示以准其仍为使徒而已。辨正十二张。

卫真曰。汝谓因彼得前曾三言不识主。故耶稣三次以爱我问之。此言则可。若谓彼得因未知主肯照常收留与否。主以牧羊托之特示以准其仍为使徒。此言则不可。何也。按圣经所记。耶稣复活后先显于彼得。以宠异之。日夕方显于诸宗徒。赐以圣神。及系释之权。彼时彼得亦在其中。与他宗徒同领圣神。共得是权。故已明知主未尝己。准己仍为使徒。决无可疑矣。然则牧羊之托。别有深意在也。汝不肯平心体察。乃云示以准其仍为使徒。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矣。

张更曰。彼得若为圣教会首。则当有胆力。为何耶稣被执之夜。三次背主乎。保禄亦曰。彼得有可责处。我面诘之。加拉太二章十一节。倘为教首。岂敢面诘之哉。辨正八张。

卫真曰。当彼得背主之时。主虽已简为教首。未即位。亦未受圣神坚信之恩。故主谓之曰。尔归正后。当坚固尔众弟兄也。昔亚浪率人敬拜金牛。仍为教首。达味陷于罪。亦无害其为王。而谓鲁彼得未为教首时。偶陷于罪。即终身不可为教首乎。且彼得之失。正可验保禄之言。凡蒙选为祭司长者。自己既多懦弱。就必能体恤愚蒙迷茫之人。希伯来书五章二节论彼得之被责。亦自有故。古教人之戒荤。由来已久。新教既兴。初开此戒。恐人未必尽知。彼得见多人来至其地。遂仍自戒荤。不与异邦之茹荤者同席。保禄责其率人泥古。有似乎仍以戒荤得救。而不赖耶稣之功者。此其被责之故也。彼得特恐人见怪而为此。其为过亦甚微。迥非谬传主道者比。而于为教首也何妨。保禄面诘之。是朋友规过之义。亦臣下谏诗之道也。况经有云。人皆有罪。虽圣人亦未能无过焉。汝奈何只见人目之小草。不见己目之有大木乎。

张更曰。耶稣升天后。托使徒传命与诸教会。非特用彼得达书。亦用保禄雅各约翰犹大四人。且诸书大半出于保禄之手。若彼得为教王。代主治理教会。何能如此。保禄又云。我凡事不在极大之使徒以下。可知彼得非教王也明矣。辨正十一张

卫真曰。请勿以著书之多寡。卫宗徒品位之大小。奉主命著圣书者。未必皆能等于宗徒。故无论古教诸先知。即著福音之焉可。路加二位系宗徒之徒。必不能与宗徒相等。宗徒中未著圣书者。也有大半。即如安德肋长雅各伯等。岂皆次于着圣书者乎。主差宗徒传道。原未尝命之著书。且保禄所著诸书。大都亦惟达于己所传之道。并非欲治天下教会也。安可因其著书之多遂视为与天下之教宗。不相上下哉。再保禄谓。我凡事不在极大之使徒以不。亦自有故。因当时有人议其未亲受教。不足为耶稣之宗徒。故保禄出此言。以宗徒自任耳。岂曰我不让彼得之权。我亦为会首乎。

张更曰。耶稣在世时。曾言。我不尔如同孤子。又曰。吾常偕尔。直至世之末日。又曰。吾赐尔一位保惠师。即圣神也永远与尔同在。未言我赐尔一位教王。免致教会混乱也。耶稣为教会之首。既常偕教会。又赐一保惠师。永远与门徒同在。何必更立教王乎。辨正十张

卫真曰。吾谓牧羊之寓言。已足令人晓然。于教会之有首矣。乃汝又谓未言赐尔一位教王。是真执迷不悟者。夫王者治理天下。教王者治理天下教会。若无教王掌教。教会必不免混乱。将来分门别户。各执一偏。圣神焉能偕彼同在哉。须知圣教会内。圣神常在犹如灵魂。毕生与肉身相合。谁谓魂在身中。而身即可无首乎。又如船上有轮有火。即不必更有管驾者乎。耶稣不门徒。偕至世末。此乃永远保护圣教之谓也。昔天主保护书教。书教即不必更立司祭乎。今天主保护天下万国。万国即不必更立帝王乎。汝言何必更立教王。总是因主立教王。与汝有许多不便。故出此言耳。

张更曰。若果如此。门徒屡争谁将为大。耶稣为何不指彼得为大。使众门徒尊为首乎。辨正十二张

卫真曰。耶稣之言行。俱依其时。未升天。则自为众首。故不必另立他首。将升天。则托彼得牧己诸羊。而以彼得为首。诸宗徒闻此寓言。莫不翕然从命。即尊彼得为首。非若后人之执迷不悟也。试思圣教之首。若非耶稣亲定。何以历千数百年。继绩不绝。以至于今耶。门徒屡争谁将为大。乃矜傲之心。贪望高位。是以耶稣不从其傲心以之。特用谦卑之表以训之也。

张更曰。汝独不知谚有三大。君父师耶。惟称之曰国。乃宜有王。而家则必以父为主。教则必以师为尊。今贵教之师。为何尊之为王也。辨正九张

卫真曰。耶稣为世人之师。代耶稣之位为会首者。固宜称之为邂师。且宜称为诸信友之总师。凡不欲为其徒者。即非耶稣之徒。然称之为教王。亦非僭越也。何则。圣经屡称教会为天国。然国必有王。则称天国之首为王。有何不可。孔子为儒教之宗。或称素王。或号文宣王。人皆不以为怪。若圣教之宗师元首。称为教王。何独以为怪乎。王在西国。恒称圣父。圣座。极大司教。在中国取王字归往之义。言为天下教友所归往。或称为教王。总言其权位之尊耳。称教皇教宗亦然。耍之教会有首。其理甚明。至其名称不同。无足轻重。

张更曰。教中无王。救主屡有明训。故使徒辨论在天国谁得为大。耶稣曰。凡自谦若孩提者。其在天国即为至大。马太十八章五节:又曰。尔中最微者得为王也。路加九章四十八节

又曰。异邦之君耶稣真教三章四十五十六主之。秉权以治之者。人称之为恩主。惟尔曹不宜如是。路加二十二章二十五节耶稣既明言不宜如是。谁复敢谓宜如是乎。辨正九张

卫真曰。查耶稣之言。非指地位与权柄也。乃戒人不可骄傲。总要改变气质。如孩提一般。方能获登天国。此以谦卑训人也。并非言教会不可有首。更非禁人掌权。故又曰。汝中为大者。宜似众之末。为首领者。宜似众之役。路加二十二章二十六节是知教会中。自必有为大为首为王之人也。

张更曰。主赐彼得释之权。又复赐于众徒。原无异也。若谓得此权。又复赐于众徒。原无异也。若为得此权。既是教王。然则得此权之众徒。亦皆为教王乎。辨正十张

卫真曰。耶稣所授之权。有大小先后之不同。为教会之盘石。掌天门之钥。牧大小诸羊。则独简彼得。他徒固无此权也。何得皆称为教王乎。耶稣将此全权赐于彼得。但彼得

一人。不能传遍天下。故主又将赦罪之权。赐于众徒。使周流列国。以传福音。况赐权之时。彼得亦在众徒中。已蒙主简为教首。

张更曰。新约自使徒行传。以至默示录。总未论及教王之名分。亦无一言提及教王。即教王之踪影。亦无处可寻。如果有之。何不指明为确据乎。辨正十一张。

卫真曰。昔德亚国司祭长。大都熟悉古经。而知将来有救世主也。乃耶稣生于马槽。长于贫家。伊等见。其毫无尊荣。与天主之名分。大不相称。谓欲寻其为真天主之明证。无踪影可寻。故多不信。耶稣为真天主。岂基利斯督。果无可寻之踪影乎。缘伊等不善解经。主亦无由开其心耳。当宠教初立亦是如此。诸位门徒。仅数百人。犹如一家。其首虽有王位之权。实无王位之威。故当时亦不称教王。然彼得为教首之踪影。在使徒行传。固斑斑可考也。前已论及。无庸再赘。见前三十八页。

张更曰。俨徒在日路撒冷。闻撒玛利亚之人。已经信道。差议彼得约翰往观之。彼得果为教王。则必掌握差人之权。何反为人所差。辨正十张

卫真曰。查彼得赴撒玛利亚。并非宗徒发命而往。乃宗徒相商之事也。比如国出珍宝。百官求驾临视。遂即谓皇上被官所差。与官同等乎。昔约亚伯邀达味王速聚余民。攻喇巴城。王遂率民往。攻而破之。撒玛旅后书第十二章。汝谓王从臣意即为卑于臣乎。

张更曰。汝以宗徒于曰路撒冷聚公议会一节。证彼得为教首。吾据是节证彼得更非教王也。因奉差之信友。来至该城。但问使徒与长老。竟无一言提及彼得。如果彼得为教王。教友如此行事。岂能以为无罪而容之乎。聚会之时。彼得起立众前。言其奉主命传道于异邦人。若彼得果为王。则必居高临下。登首位焉。为何义在众人中起立扬言。岂非平等人相对之情形乎。该事判断之后。达书于教会。亦非独彼得出名。乃众徒一同出名也。据是。即知彼得乃使徒中之一也。辨正十一张

曰。是时圣教初兴。彼得在数十人中。虽有教首之权。实无教首之威。杂于众使徒中。未尝立异又何怪远来信友。未尝指名间问彼得乎。且亦不必独问彼得也。圣教历代聚公会。大都悉照宗徒初次聚会之式。无论遇何事相商。俱奏明于公会。并非独奏于教宗。各位自言己意。议妥之后。诸主教亦与教宗一同判断。若因彼得在众人中起立扬言。即不可为教王。昔耶稣不但起立。且曾符伏与宗徒濯足。即不可为基利斯督乎。噫以权柄断事。汝即言仗势欺人。以谦表示人。汝又谓不可为王。吾不知如之何其可也。汝前引主之言曰。凡欲为首者。必为众之役。必须自谦若孩提。今又曰。彼得果为教王。则必居高临下。登首位焉。岂不自相矛盾乎。吾谓彼得虽握教会诸权。而仍自谦卑。起立扬言。不居高位。正所以效主之谦表。遵主之圣训也。

张更曰。汝谓彼得为罗马首主教。圣经及一切他书。并未曾言及此事。试观罗马书保禄末章。指各问多教友之安。而终无一字题及彼得。嗣后保禄在罗马被囚时。亦未题及彼得之名。足见彼得当时不在罗马。更不在罗马为教王也明矣。即言其以后至罗马训诲治理教会。皆渺冥无凭。辨正十一张

卫真曰。保禄达书时。虽未尝言及彼得。究未可证其不在罗马。因当时教务纷繁。保禄岂能件件备举。又况彼得传教多方。亦不能周年恒住于该都。彼得寄信于犹太人。言巴比伦城。及观约翰数称罗马为巴比伦。见默示录十七八章。而注解圣经者。亦俱以巴比伦为罗马之别名。则知彼得必在罗马无疑也。况耶稣后数百年间。周教中有多名师著书。讲论教理。及教会之事。其书流传至今。莫不谓彼得在罗马。为建立教会之首主教。而卒致命于该城。义来内,奥斯定等。录历代罗马主教。俱列彼得之名为第一。彼得致命理诺继之。厥后继继承承。相传不绝。至今教王良第十三位。共计二百六十三传。有圣谱为证。

今罗马仍存彼得之遗骇。与其坐狱致命之处。仍观其讲道之座。。监禁之锁链。若非彼得确实死于罗马。则安有此自古相传之事乎。如曰不然。则彼得究竟死于何处。其遗骸自何地何时迁于该城。直谁为罗马之首主教。汝能别指一地。另指一人乎。试思彼得生居何地。死葬何所。路得辈与古圣贤。熟知之尤悉。即尔教著书。亦曾言彼得在罗玛被倒钉而死矣。史记-卷三十四何得又言此事。渺冥无凭乎。

张更曰。主升天后。数百年间。圣教中之监督。尚无大小之别。不意六百有六年。则立罗马监督为教王。此即教王之始也辩正十二张。卫真曰。合辨曰。一千二十六年。始改旧规。立罗马主教为教王。辨正又曰。至六百有六年。立罗马监督为教王。二说相差六百余年。凭空悬揣。莫衷一是。其无确据可知也。夫两言立罗马教王。并不言为谁所立。使先无教王。厥后忽立教王。天下主教。以众教友岂遽诚心归服乎。未可信也。据实而论。教首系救主所立。无时不有古来圣贤佥称罗马主教为教会之首。如欲引以为证。虽录数卷。亦难尽载。今略摘其要。一罗马教会无时不为首。此系三百余主教。于尼西城聚公会之言也。无论省公会与总公会。如无罗马主教允准。皆不可聚。此圣教自古常行之规也。遇聚公会之时。莫非罗马教宗特派主教持诏命。掌理其事。待诸事议妥之后。诸位主教。皆奏明教宗。请旨。教宗依议允准。方可为圣教章程。此乃无时不然之例也。二依国俗。有于本省难伸。必赴京都呈控。而圣教亦然。主教遇有屈大事。无不请罗马主教。亲为伸。此东教会之圣师。兼宗主教亚大纳削。金口若望西里禄。巴西略等所为也。倘有主教。有应革职要故。莫不决于罗马主教。无时不为教会之首。而操总理教会之权也。三无论公会与古来圣贤。皆谓世世教王。均系接彼得之位。而操彼得之权者。请汝细心思之。独言有接彼得之位者。终未闻有接他宗徒之位者。此何以故。岂非彼得掌教会之明证欤。是以圣盎博罗削云。彼得何在。教会亦何在。圣奥斯定云。罗马教会一言。争端决矣。圣西彼廉云。彼得之爵位。建立教会之基也。凡离之者。尚能自诩为教会之人哉。以上大圣名贤。去宗徒二三百年。其言当可深信。乃谓待主后六百余年。方立教王。是何言噫。



上一篇:第二章 论圣教表记
下一篇:第四章 论传道之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