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与拉匝禄及五位来自耶路撒冷的门徒,取道贝突里雅(Bethulia)地区前往伯达尼。我们远远望见贝突里雅城高耸在山巅,却未进城,而是绕道前往耶兹勒耳(Jezrael)——拉匝禄在那里经营着一座带花园的客舍。
二、中途休憩
清晨时分,门徒们先行准备了简单餐食。我看见他们在园中洗去脚上尘土,掸落外衣尘埃。一位忠心的仆人照管着这处歇脚地。短暂休整后,他们渡过一条小溪,将斯基托颇里斯(Scythopolis)和撒林(Salem)抛在左侧,翻越山岭向约旦河进发。
三、夜间牧羊人营地
行至撒玛利亚以南的河段时,夜幕已垂。他们在河岸高地的牧人营地借宿,这些忠厚的牧人热情接待了主。天未破晓,队伍又启程穿越耶里哥旷野,途经贝特耳和基耳加耳之间的小径。
四、分头行进
耶稣与拉匝禄刻意避开大路,整日未在任何村落停留,连拉匝禄在旷野边缘的客舍也未造访。距伯达尼仅剩几小时路程时,拉匝禄先行一步,耶稣则独自继续祂的旅程。(注:预示耶稣将单独行动)
五、地窖中的虔诚信众
我看见,在拉匝禄的城堡地下大厅里,聚集着约十五位耶稣的门徒和七位妇女。其中有尼苛德摩、阿黎玛特雅人若瑟及其侄子们、息孟的儿子们、约安纳·胡撒和维罗尼加的家人。妇女们包括维罗尼加、约安纳·胡撒、苏撒纳、玛尔谷的玛利亚、玛尔大,以及她那位后来加入圣妇团体的老仆人。
六、黄昏的隐秘到访
傍晚时分,耶稣从后门悄然进入花园。拉匝禄在接待厅迎接祂,那里有个深水池与屋内管道相连——我看见玛尔大正通过管道为贵客输送温水。耶稣坐在池边将双脚浸入水中,拉匝禄亲自为祂洗脚并擦干。
六、深情款待
这感人的一幕令我动容:拉匝禄为耶稣拂去外衣尘土,换上干净草鞋,又奉上简单的饮食。那位总是周到服侍的玛尔大,此刻正通过巧妙的管道系统确保水温适宜。
七、通往大厅的林荫小径
跟随耶稣和拉匝禄穿过一条幽静的林荫小径,阳光透过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条路蜿蜒向上通往主楼,又向下延伸至那座拱顶地厅。
八、虔敬的迎主礼仪
当耶稣步入大厅时,在场的妇女们立即拉下面纱,虔诚地跪伏在地。男子们则深深鞠躬,额头几乎触地。耶稣慈祥地向众人问安,并伸手降福,那祝福的手势仿佛有金色的光晕流转。
九、共融的宴席
祝福完毕后,大家依次入席。我看见妇女们盘腿坐在桌侧的软垫上,她们的足踝在长袍下若隐若现。玛尔大和仆人们轻手轻脚地端上食物,整个大厅弥漫着无花果和蜂蜜的甜香。
十、尼苛德摩的渴慕
我注意到尼苛德摩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他身体微微前倾,生怕漏掉耶稣说的每一个字。这位犹太公议会的成员双手不自觉地紧握又松开,显露出内心的激动与渴慕。
十一、关于若翰的讨论
当门徒们愤慨地谈论若翰被囚之事时,耶稣轻轻抬手制止了他们:"这是天主的旨意,必须如此。")祂的声音如深潭般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若翰不退场,我的工程便无法开展。正如花瓣必须凋落,果实方能成熟。"
十二、智慧的警醒
我看见主的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那眼神既温柔又警醒:"莫要再提此事,免得招惹是非。"祂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十字,仿佛在无声地祝圣这场危险的谈话。
十三、平息愤怒的教导
当众人再次愤慨地谈论法利塞人的迫害时,耶稣以安抚的手势平息骚动。我听见祂叹息道:"这些不义的管家啊...",祂随即讲述"不忠信的管家"的比喻(路16:1-8),声音如秋夜细雨般浸润每个人的心田:"这些法利塞人就像那不义的管家,他们精于算计世俗的利益,却对天国的账目一窍不通。待到审判之日——他们数算的每一枚银钱都将化作控诉的证言,他们引以为傲的律法知识反要定他们的罪。"
十四、安息日的神圣仪式
餐后移步至灯盏通明的内室。耶稣带领众人高声祈祷,举行安息日礼仪。柔和的灯光在祂面容上跳动,为祂的轮廓镀上金边。与男徒们短暂交谈后,众人便歇息了。
十五、橄榄山的深夜祈祷
万籁俱寂时,我看见耶稣悄然起身,独自前往橄榄山那个石洞——正是在这里,后来祂受难前夜曾彻夜祈祷。祂跪在冰冷的石地上,数小时为完成使命而祈求力量。破晓前,祂又如影子般无声返回。
十六、宾客的离散与守秘
敖贝得(Obed)的儿子们作为圣殿侍役,带着部分同伴先行返回耶路撒冷。其余宾客仍静居宅中,无人知晓耶稣曾在此停留——这秘密如同埋在泥土里的珍珠。
十七 耶稣讲述善心的撒玛黎雅人比喻
席间,耶稣向众人讲述祂在上加里肋亚传教的经历——在阿米阿得(Amead)、阿达玛和色娄基亚的所见所闻。我看见门徒们听到某些教派的恶行时,忍不住握紧拳头愤慨抨击。
耶稣却轻轻摇头,以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劝阻他们:"不要这样心怀怨恨。"祂的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仿佛春风融化坚冰:"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个人从耶里哥下来,遇到了强盗......"
这是我第三次聆听善心的撒玛黎雅人比喻(路10:30-37)。虽然每次应用不同,但核心始终如一——那被鄙视的异乡人,反倒比司祭和肋未人更活出天主的慈悲。讲完后,耶稣又预言耶路撒冷将要面临的灾祸,声音里带着先知特有的沉重。
十八 橄榄山上的神圣预像
当夜深人静时,我望见耶稣再次来到橄榄山的石洞。祂的泪水在月光下如珍珠般闪烁,整个身躯因剧烈的恐惧与痛苦而颤抖。就像即将远行的孩子,临行前总要伏在父亲怀中汲取力量。我的护守天神告诉我,这是祂在伯达尼时惯常的祈祷之所,为日后山园祈祷预先演练。
在这座山上,我看到人类救赎史如画卷般展开:被逐出乐园的亚当厄娃曾在此留下第一个脚印;加音在此处耕种时萌生杀害亚伯尔的恶念;而今救主在此流泪祈祷,为承担世人罪债。我不禁想起茹达斯——另一个加音。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耶稣已悄然返回伯达尼。祂的面容虽带着彻夜祈祷的疲惫,眼中却闪烁着决然的光芒——仿佛已从父那里领受了完成使命的力量。
十九 、圣妇们的忧心
安息日过后,我见证了一件触动心弦的事。那些虔诚的妇女们听闻耶稣和门徒在旅途中——尤其是上次匆忙赶往提洛时——竟沦落到要靠撒图尔宁乞讨硬饼充饥,甚至要将干硬的饼皮泡软才能下咽,都不禁潸然泪下。
玛尔大拉着妹妹的手上前:"主啊,请允许我们沿途设立驿站吧。"她们愿意准备所需的一切,好让主和门徒不再风餐露宿。我看见耶稣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欣然接纳了这份心意。
由于耶稣决定开始公开传教,而耶路撒冷周边的犹太城镇在法利塞人煽动下拒绝提供任何帮助,拉匝禄和妇女们计划建立更多驿站。他们恳请耶稣告知:"主要停留哪些地方?随行的门徒有多少?"以便计算所需物资。
二十 耶稣规划传道驿站
耶稣细致地勾勒出未来传道的路线图。我听见祂用树枝在地上画出标记,指明沿途十五处重要站点——除了提洛和漆冬一带的卡步尔(Cabul)地区外,这些驿站将如珍珠般散落在整个巴勒斯坦。
"这些驿站要托付给可信的人。"耶稣说着,目光扫过在场的亲友。我看见玛尔大认真记录着名字:有拉匝禄的亲戚,也有圣母家的故交。他们将成为这神圣补给线上的守护者。
每个驿站都经过精心测算:既要照顾约三十名常随门徒,也要为临时加入的听众预留空间。耶稣特别嘱咐:"在纳因(Nain)和纳匝肋要多备些被褥,那里的夜晚格外寒冷。"
二十一 圣妇们的爱德分工
我看见圣妇们围坐成圈,像准备一场神圣战役的后勤官般认真商议。她们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我负责贝特赛达的驿站""我来准备耶里哥的被褥""这些草鞋该交给谁修补?"维罗尼加甚至掏出炭笔,在羊皮卷上绘制各站点的物资清单。
在准备餐食的间隙,她们已细致划分了十五个驿站的照管区域。玛尔大——这位天生的管家——正清点着要准备的物品:羊毛毯子二十条、备用凉鞋三十双、磨好的麦子十袋......她手指飞快地捻动着,嘴里念叨着数字。
最动人的是玛利亚玛达肋纳,她悄悄将一瓶珍贵的纳尔多香膏塞进行李,轻声说:"留给主疲惫时敷脚。"此刻的餐厅仿佛变成了爱的工坊,连空气都飘散着奉献的馨香。
二十二 地厅中的末世预言
餐后,我跟随众人悄然进入另一间地下厅堂。耶稣坐在厅侧的讲席上,柔和的灯光为祂的面容镀上金辉。男子们环绕而坐,妇女们则在对面的阶梯软垫上就座——那些绣着葡萄纹的坐垫,想必是玛尔大精心准备的。
耶稣的声音在石壁间回荡:"天父接连派遣先知,却屡遭拒绝..."我看见尼苛德摩听到这里,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当主预言耶路撒冷将面临的灾祸时,悬在穹顶的铜灯突然微微摇曳,投下晃动的阴影。
有位门徒轻声请求:"主啊,请用比喻为我们讲解吧。"于是耶稣讲述了这个令我永生难忘的寓言:园户杀害家主爱子的故事(玛21:33-46)。祂说到"他们抓住儿子推出园外"时,月光正透过气窗(耶路撒冷地区地下厅堂特有的通风装置),照在祂前额,宛如预兆的印记。
二十三 地厅中的温馨时光
讲道结束后,我看见耶稣与几位门徒在厅中踱步。玛尔大端着蜜酒来回走动,终于鼓起勇气上前。她转述维罗尼加带来的消息,说起妹妹玛达肋纳的近况时,手指不安地绞着围裙。耶稣静静聆听,偶尔轻拍她的肩膀安慰——就像兄长对待忧心的妹妹。
另一侧,妇女们围坐在五角星形状的滚轴桌旁。这精致的桌面上刻着放射状凹槽,连接着底部带抽屉的暗格。她们轮流将珍珠玛瑙放入凹槽,用小巧的银弓射出箭矢——箭尖轻触宝石的脆响,伴随着阵阵欢快的惊呼。这场看似嬉戏的投珠游戏,实则是圣妇们别具匠心的奉献之举。
已故敖贝得的遗孀(静静坐在角落。她将亡夫留下的蓝宝石放入游戏,当宝石滚入"奉献格"时,泪水中浮现微笑。这让我想起耶稣曾在此为敖贝得施洗的场景——那时春风拂过石榴花,主的手按在他银白的头顶上。
二十三 失而复得的珍珠与灵魂
游戏间,一颗珍贵的珍珠滚落地面。我看见圣妇们慌忙退开,裙裾窸窣地跪地寻找。当珍珠在烛光下重现时,她们的欢呼引来了耶稣。"你们看,"主拾起珍珠温言道,"这就像妇人寻找丢失的银钱..."(路15:8-10)祂的手指轻抚珍珠,将其举向窗外的月光。
珍珠的莹光在祂掌心流转:"玛达肋纳正是这样失落的珍珠,比桌上任何一颗都珍贵。"妇女们眼眶泛红地问:"主啊,这颗珍珠还能找回吗?"耶稣的目光似乎穿透墙壁,望向远方的罪妇:"当以牧人彻夜追寻迷羊的赤诚,去寻找那些失落的灵魂。"此刻我忽然明白,主不仅是在谈论玛达肋纳,更是在凝视所有时代,在每个"迷羊"身上看见重价的珍珠。
有人趁机推荐那位富有的撒玛黎雅青年。"他聪慧如晨星,"维罗尼加称赞道。但耶稣轻叹摇头:"财富的蛛网已蒙住他双眼。"这句话让我想起祂曾说过的"骆驼穿针眼"的比喻。
二十四 前往贝特曷隆的夜间旅程
夜深人静时,耶稣再次独自登上橄榄山。祂的祈祷如此恳切,连月光都为之黯淡。凌晨一点,祂与拉匝禄、撒图尔宁悄然出发,穿越荒凉的峡谷前往贝特曷隆——这段六小时的路程,将成为门徒们难忘的夜课。
约莫行至半途,沙漠中的一棵枯树下,首批门徒们已等候多时。借着星光,我认出伯多禄粗犷的轮廓、若望年轻的侧脸,还有初次同行的载伯德之子犹达。他们像迷途的羊群终于遇见牧人,纷纷上前亲吻主的衣角。
在摇曳的篝火旁,耶稣重提"葡萄园弑子"的比喻。祂的声音与晨风交织:"园户竟将继承者推出去杀害..."这句话让雅各伯突然颤抖,仿佛预见某种可怕未来。破晓时分,他们才抵达驿站,撒图尔宁用圣妇们准备的钱囊买了热饼和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