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我望见吾主耶稣渡过小溪。祂的右方是加黎津山,正朝着息哈尔的方向前行。跟随祂的仅有安德肋、长雅各伯和撒图尔尼诺三位宗徒,其余门徒都分散到别处去了。
当祂走到雅各伯井时,我的神魂陡然间格外清明。这口井位于若瑟支派属地的小丘上,北面靠着厄巴耳山,南面毗邻加黎津山。井台由灰白色的石头砌成,井口垂着磨损的麻绳,阳光把石阶照得发亮。我留意到井边横着一个双耳陶罐,罐身上还带着新鲜的水痕。
这时,一个身着靛蓝色长袍的妇人从息哈尔方向走来。在神视中,天神让我知晓她名叫狄纳,是撒玛黎雅人。息哈尔城在西边的山谷里,步行过去大约需要一刻钟。往北走上两个时辰,撒玛黎雅城便巍然矗立在高山之上。这个妇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右手不停地捻着衣角——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她多年独来独往养成的习惯。
主耶稣坐在井边休息,宗徒们则去城里买食物。正午的太阳将祂的影子投射在井台上,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十字形阴影。当妇人来打水时,我听见主对她说:“请给我点水喝。”这话语比井水还要清澈,惊得那妇人手中的水罐都晃了一下。就在这一刻,我看见无数金线般的光从主身上射出,穿透了妇人那积满尘垢的心。
雅各伯井的奇妙构造
我在神视中清晰地看到,通往雅各伯井的山坡上布满了深深的车辙。这座八边形石砌的井房被茂密的树木环绕着,四周还散布着供人歇息的草坡。最让我惊叹的是井房外围那道拱形回廊——即便二十多个人站在廊下避暑,也不会显得拥挤。
从息哈尔来的那条主路正对着井房的拱门,平时紧闭的木门后面便是真正的井室。井口的盖板可以随意开合,井室内部比想象中要宽敞得多。石头砌成的井沿高出地面,正好可以当作座位。我注意到人们能够在井沿与墙壁之间自由走动。
那口井的装置极为精巧:揭开木盖板,正对入口处横着一个大圆筒,上面挂着用绞盘升降的水桶。正对门口还有一个压水机,能把井水引到井房外墙的顶端。清水从那里分作三股,顺着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拱廊,流入挖在地面上的小水池。天神让我明白,这些水池是供旅客洁手净足用的,也能给驮货的牲口饮水。
此刻,阳光穿过回廊的拱顶,在水面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我忽然领悟到,这井就像圣三的预像——三个水池同出一源,恰似圣父、圣子、圣神共发同一性体。而主耶稣选择在此显露天主的奥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正午时分的圣心渴慕
我看见,当烈日升到天顶时,吾主耶稣带着三位门徒来到了井旁的小山丘。祂因长途跋涉而又饥又渴,便让门徒们先去息哈尔城购置食物,自己则独自登上山坡等候。
主耶稣坐在通往息哈尔的小路旁,离井口还有几步的距离。祂以手托腮,静静地等待着有人来打开井盖。这时我注意到,祂的额上还挂着汗珠,长袍下摆沾满了尘土——啊,创造活泉的天主,此刻竟像个普通旅人般渴望着井水!
忽然,一位约三十岁的撒玛黎雅妇人从城里走来。她手臂上挂着皮制水囊,步履轻快地爬上山坡。这妇人生得端庄秀丽,衣着格外考究:蓝红相间的条纹长裙上绣着鹅黄色大花,袖口打着精致的褶边,上下臂各戴着一对金镯。雪白的胸衣缀着金线流苏,脖颈上层层叠叠地缠着珍珠珊瑚项链,那黄羊毛围领把脖子遮得严严实实。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华美的长头纱——用上等羊毛织成,平时垂在背后,但只要拉起绳结就能在腰间束成斗篷。此刻她将头纱两边在胸前交叉固定,整个人如同裹在云霞里。发髻用绣花带束得一丝不苟,前额上方立着一座小巧的金冠装饰。垂下的面纱随风轻摆,珍珠在她走动时发出细碎的声响。
天神让我特别留意到:这妇人虽然衣着华丽,眼神却飘忽不定。她每走几步就要回头张望,像是在躲避什么。当她看见坐在井边的耶稣时,突然放慢了脚步,手指不自觉地绞紧了水囊的系带……
妇人汲水的器皿
我特别留意到,那妇人右臂上搭着一件棕褐色的粗羊毛围裙——这是撒玛黎雅妇女打水时常穿的装束。围裙上有几个敞口的大口袋,半掩着她臂弯里挂着的皮水囊。天神让我明白,这围裙是为了防止水桶上的水渍弄脏华美的衣裙。
那皮水囊的样式实在奇妙!就像个无缝的囊袋,两面鼓起坚硬的弧度,仿佛内衬着拱形的木片;而另外两面在空着时则像钱夹般可以折叠。硬的那两面各有一个皮把手,中间穿着皮带,方便挂在手臂上。囊口很窄,能像漏斗般撑开装水,又能像工具袋那样收紧。空的时候扁扁地垂在身侧,装满水时就鼓胀起来,足足能盛一桶水的分量。
当这妇人走近时,我看见她小心翼翼地把围裙翻下来盖住水囊。阳光照在她晃动的金镯上,在水囊皮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寻常的汲水器具,此刻竟让我想起圣经里说的“活水的江河”——就像这皮囊能由空变满,吾主耶稣也要用活水充满我们干渴的灵魂!
狄纳与救主的不期而遇
我看见这位名叫狄纳的妇人正轻快地走上山坡。她虽在息哈尔居住,却并非本地人,是撒玛黎雅人与外族通婚所生的孩子。天神让我知道,街坊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撒罗默”,因为她与丈夫待人热忱,常得邻里喜爱。
山路迂回,狄纳直到走近井台才突然看见主耶稣。那一刻的景象深深震撼了我:疲惫的救主独自坐在通往雅各伯井的小径上,身着一件先知式的细羊毛白长衣——那是门徒们常为祂携带的礼服,腰间束着宽腰带。这衣服祂只在宣讲或应验先知预言时才会穿上。
狄纳猛地停住脚步。我看见她眼中闪过惊讶与犹疑。她原本是为自己和家人来打水的,却在这正午时分遇见一位独坐的陌生人。主耶稣的白衣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晕,与周遭的尘土形成鲜明对比。狄纳不自觉地抚平了衣裙上的褶皱,这个习惯性的小动作流露出她内心的波动。
天神让我特别感受到:这位看似开朗的妇人,内心实则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痛。她以“撒罗默”的名字活在人群中,就像她精心装扮的外表,都是保护自己的铠甲。而此刻,她即将遇见能看透人心的主——那件先知白衣正是为这个神圣时刻而穿!
跨越隔阂的对话
我看见,当狄纳突然遇见主耶稣时,她慌忙拉下面纱,踌躇不前。主正坐在小径中央,那窄路只容一人通过。她心中闪过撒玛黎雅妇人惯有的警惕:“是个男人!他为何独自在此?莫非是个试探?”
这时,满溢仁慈的主耶稣体贴地将双足收回,温声说:“请过来,给我点水喝吧!”这话语如清泉淌过狄纳的心田——要知道,犹太人素来与撒玛黎雅人互不相认,连眼神都带着嫌恶啊!
狄纳仍犹豫着:“你为何独自在此?若被人看见我与你说话……”她的手指不安地摩挲着水囊皮带。主便解释门徒进城买食物去了。
“哦!是方才遇见的那三位吗?”狄纳的语气忽然活泼起来,“这时节息哈尔城里买不到吃食的。”她提到今日恰逢庆节,建议该往另一处采买。我注意到她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母性的关切,竟忘了方才的拘谨。
最动人的是,当她提及“庆节”二字时,主耶稣的白袍被微风轻轻掀起——仿佛在预示:这看似偶然的相遇,实则是天主预定的神圣时刻。狄纳不知道,她眼前这位疲惫的旅人,正要带给她比庆节更丰盛的恩宠!
活水的许诺
我看见,当主耶稣再次说“请给我水喝”时,狄纳终于走向井台。她熟练地打开井盖,主便起身随她来到井边。铁链碰撞的清脆声响中,她忍不住问道:“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呢?”
主耶稣坐在石砌井沿上,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在祂眉宇间洒下细碎的金斑:“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和向你要水喝的是谁,你或许早该向祂求活水了。”
狄纳解开绞盘上的水桶时,金镯子在腕间叮当作响。她半信半疑地望着幽深的井底:“先生,你没有汲水的器具,这井又深,你说的活水从哪里来呢?难道你比我们的先祖雅各伯还大吗?”说这话时,我眼前忽然浮现雅各伯掘井的景象,汩汩清泉从地底涌出。
当狄纳挽起绣花衣袖,露出沾着水珠的小臂时,主耶稣的话如同甘露滴落:“凡喝这井水的,还会再渴。但谁若喝了我赐的活水,将永远不再渴。这水要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泉源。”
我看见狄纳的手突然停在半空,水珠从树皮做的水瓢边缘滑落。她递水给主时,那水滴正落在主的手腕上——就像将来十字架上的血滴,都要化为洗净人罪的活水。此刻正午的钟声从息哈尔城传来,惊飞了井边啄食的麻雀,而更大的奇迹正在这平凡的相遇中萌芽。
预象中的活水恩许
我看见狄纳急切地向前倾身,金冠装饰上的珠串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晃:“先生,请给我这活水吧!免得我再渴,也不用这么辛苦来打水了。”她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抚过被井绳磨出老茧的掌心。
天神让我明白,当她说出“活水”二字时,圣神已在她心中播下先知性的感悟——虽然她尚未完全意识到,这“活水”正是古先知预许的救恩。我看见她眼中闪烁着超越理性的渴望,就像干渴的田地期盼甘霖。
更奇妙的是,在这神圣时刻,狄纳不再仅仅是个体,而成为整个撒玛黎雅族群的象征。
主耶稣凝视她的目光中,含着对整个迷失羊群的慈悲。当正午的钟声再次传来时,井台上的水渍映出七色彩虹——这是新约的预兆,天主正要借这个卑微的撒玛黎雅妇人,向全世界倾注祂的恩宠之泉。
圣心对迷失羊群的渴慕
我深深体会到,此刻坐在雅各伯井旁的主耶稣,正以神圣的渴望眷顾着撒玛黎雅选民。祂渴望用活水滋润这些自绝于救恩之泉的灵魂——那些尚存救赎希望的迷途者,此刻正借着狄纳向活水之源伸出渴求的手。
狄纳的话语突然在我耳中化作整个撒玛黎雅民族的呼求:“主啊,求你赐下预许的恩宠!让我们获得比雅各伯井更甘饴的活水——这口井本是我们与犹太人仅存的联系。”她说这话时,我看见她额前的金冠折射出十二道光芒,恰似十二支派的印记。
这时主耶稣对她说道:“去,叫你的丈夫来这里。”这话祂说了两遍,因为祂要施教的不仅是眼前这妇人。在神视中,我听见这命令回荡在整个撒玛黎雅山谷——这是救主对整个背道族群的呼唤!”
狄纳闻言浑身一颤,面纱上的珍珠簌簌作响。她低头盯着自己绞紧的双手,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没有丈夫。”这一刻,她华美的衣饰突然显得无比苍白,就像撒玛黎雅人虚浮的敬礼,遮掩着灵魂深处最痛的伤口。
我看见,主耶稣的话语如利剑刺透表象:“你说得对,你曾有过五个丈夫,现在同你生活的,也不是你的丈夫。”这话不仅是对狄纳说的,更是对整个撒玛黎雅民族的先知性审判——那五个丈夫象征着他们先后敬拜的五族偶像(列下 17:24 - 41),而今与天主的联系,也不过是貌合神离的结合。
狄纳闻言浑身剧震,金镯子碰在井沿上当啷作响。她慌忙拉下面纱,珍珠串链在颤抖中相互碰撞。这一刻,她华美的衣饰再不能遮掩灵魂的赤露。她低头盯着自己绞紧的双手,声音轻如叹息:“先生,我看出来了,祢是位先知。”
在神视的深意中,我看见整个撒玛黎雅族群正在她身上俯首认罪。那些绣着异族花纹的衣袖,此刻仿佛化作他们混合敬拜的象征;脖颈上层层叠叠的珠串,恰似他们与异神纠缠不清的盟约。正午的烈日将她的影子投在井台上,那轮廓渐渐扩大,变成无数在革黎斤山上朝拜的模糊人群。
最动人的是,当她承认主是先知时,有道光从她面纱的缝隙透进来——这认信如同裂开的一道细缝,让恩宠的活水终于能找到倾注的缺口。我看见主耶稣的白袍无风自动,祂注视这个罪妇的目光,竟比雅各伯井最深处的泉水还要温柔。
真正的朝拜与救恩之源
我看见,狄纳似乎领悟了主耶稣话语中的先知性含义——“现在与你同住的并非你的丈夫”正暗指撒玛黎雅人与天主的盟约已因私意偏邪而破裂。她突然指向南方的加黎津山,那里有座撒玛黎雅圣殿:“我们的祖先在这山上朝拜天主,而你们犹太人却说唯独耶路撒冷才是朝拜之地。”
主耶稣的回答:“女人,你相信我罢!时候要到,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在神视的深意中,我明白这是宣告:真正的朝拜不再拘泥地点,因为天主本身正以人形行走在他们中间!
祂接着说:“你们朝拜你们所不认识的,我们朝拜我们所认识的,因为救恩出自犹太人。”这时我看见主用手在沙地上画出葡萄树的图案——野生的枝子徒长枝叶却不结果实,象征撒玛黎雅人缺乏真实的盟约标记:没有结约之柜、没有真正的司祭职、没有先知与盟约的果实。而犹太民族虽有过犯,却始终持守着默西亚将诞生的应许。
狄纳听得入神,面纱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烁。她没注意到自己已松开绞紧的双手,水瓢悬在井口将坠未坠——正如她的灵魂正悬在恩宠的边缘。
“我是”的庄严宣告
我听见主耶稣的声音如雅各伯井底涌出的清泉:“然而时候要到,且现在就是,真正朝拜的人将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因为父正寻找这样朝拜祂的人。天主是神,朝拜祂的人应当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祂。”
说这话时,我看见三道金光照在井台上——圣父的慈爱、圣子的真理、圣神的光照在此完美交融。狄纳的面纱无风自动,她眼中突然闪现出超越本性的领悟:“我知道默西亚要来,祂来了必会把一切告诉我们。”
此刻整个雅各伯井周围静得出奇,连鸟雀都停止了鸣叫。在神视的奥义中,我听见历代撒玛黎雅义人的渴望都汇集在这句认信里——那些仍持守古教真传的灵魂,正如狄纳般期待着救主的到来。
主耶稣站起身,阳光为祂的白衣镀上金边。祂以“我是”(出 3:14)的庄严口吻宣告:“同你说话的我就是!”
灵魂的震撼与转变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在狄纳的灵魂深处炸响。她手中一直悬着的水瓢“当啷”一声掉进井里,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她瞪大了眼睛,面纱被微风吹得飘起,露出了那张因震惊而苍白的脸。
狄纳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被钉住了一般。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心跳声在寂静的井边清晰可闻。在这一刻,她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周围的一切都在飞速地旋转,而她的灵魂则在这漩涡中被不断地拉扯、洗涤。
她想起了自己过往的生活,那些与五个丈夫的经历,那些在世俗的欲望中沉沦的日子,那些在撒玛黎雅人错误的信仰中徘徊的时光。她感到无比的羞愧和悔恨,泪水不由自主地从眼眶中涌出,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她那绣着金线的长袍上。
主耶稣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中充满了慈爱和怜悯。他的眼神就像温暖的阳光,穿透了狄纳灵魂深处的黑暗,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宁和慰藉。在主耶稣的注视下,狄纳渐渐平静下来,她慢慢地跪了下去,将头深深地埋在双手之中,低声抽泣着。
见证救恩的使命
过了许久,狄纳抬起头来,用那双充满泪水的眼睛望着主耶稣。她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了最初的警惕和犹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虔诚和敬畏。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说道:“主啊,我相信您就是那要来的默西亚,是世界的救主。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主耶稣微笑着,伸出手说:“起来吧,我的女儿。你要回去,将你所遇见的我,以及我向你所说的话,告诉息哈尔城的人们。让他们也能认识到我就是那真正的救恩,让他们的灵魂也能得到拯救。”
狄纳点了点头,坚定地说:“主啊,我愿意听从您的吩咐。我会将您的福音传遍息哈尔城,让更多的人能认识您,跟随您。”说完,她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虽然眼中还残留着泪水,但神情却变得无比坚毅。
就在这时,从息哈尔城的方向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原来是狄纳的邻居们得知她在井边与一个陌生人交谈了许久,感到十分好奇,便结伴前来查看。当他们看到狄纳那焕然一新的面容,以及站在她身旁的主耶稣时,都不禁愣住了。
狄纳走上前去,对着邻居们说道:“朋友们,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在这井边遇见了一位伟大的先知,他就是那要来的默西亚,是世界的救主。他向我揭示了真理,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朝拜和救恩。我们不要再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了,让我们一起跟随他吧!”
邻居们听了狄纳的话,起初都有些怀疑和惊讶。但他们看到狄纳那真诚的眼神和坚定的神情,又感受到主耶稣身上散发出来的一种神圣的气息,心中也渐渐开始动摇。其中一位年长的妇人走上前来,问道:“你说的是真的吗?他真的就是默西亚?”
狄纳拉着她的手,说:“我亲身经历了主的恩典,我能感受到他的爱和力量。只要你们愿意相信,也能像我一样得到拯救。”
在狄纳的劝说下,邻居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围在主耶稣的周围,聆听他的教诲。主耶稣用温和而又充满智慧的话语,向他们讲述着天主的爱和救恩的奥秘。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给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而雅各伯井边,也仿佛成为了一个神圣的殿堂。
福音的传播与撒玛黎雅人的归信
随着时间的推移,狄纳的见证和主耶稣的教诲在息哈尔城迅速传开。越来越多的撒玛黎雅人来到雅各伯井边,渴望见到这位传说中的默西亚。他们带着好奇、疑惑和期待的心情,聆听着主耶稣的话语,感受着他身上散发出来的神圣魅力。
主耶稣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各种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故事,向他们阐述着天主的真理和救恩的计划。他告诉他们,天主是一位充满慈爱和怜悯的父亲,祂渴望每一个灵魂都能回到祂的怀抱,获得永恒的生命。他还教导他们,真正的朝拜不在于外在的仪式和形式,而在于内心的真诚和对天主的爱。
在主耶稣的教导下,许多撒玛黎雅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信仰。他们意识到自己过去所崇拜的偶像和错误的宗教仪式是多么的虚妄和无益,而真正的救赎只存在于主耶稣基督之中。于是,他们纷纷放下了心中的偏见和固执,愿意接受主耶稣为他们的救主。
那些曾经对犹太人充满敌意和偏见的撒玛黎雅人,也在主耶稣的爱和宽容的感召下,逐渐放下了心中的仇恨。他们开始认识到,无论是犹太人还是撒玛黎雅人,都是天主所创造的儿女,都应该在爱和团结中共同走向天主的国度。
在息哈尔城的街道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撒玛黎雅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着主耶稣的事迹和教诲。他们互相分享着自己的信仰感悟,彼此鼓励和支持。一些家庭还邀请主耶稣和他的门徒到家中做客,用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们,表达对主的感恩和敬意。
而狄纳,也成为了主耶稣在息哈尔城的忠实见证者和传播者。她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向人们讲述着自己在雅各伯井边的奇妙经历,以及主耶稣如何改变了她的生命。她的热情和真诚感染了许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在她的带领下,接受了主耶稣的福音。
圣神的降临与新生命的诞生
在主耶稣停留息哈尔城的日子里,圣神的临在变得越来越明显。每当主耶稣宣讲福音时,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在空气中弥漫。许多人在聆听主的话语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感动,仿佛有一股清泉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流淌。
一天傍晚,当主耶稣和他的门徒以及一群撒玛黎雅信徒聚集在雅各伯井边祈祷时,突然,一道明亮的光芒从天空中射下,照亮了整个井台。光芒中,仿佛有一群天神在翩翩起舞,他们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回荡在人们的耳边。
圣神以一种奇妙的方式降临在众人身上。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平安,他们的心灵被圣神所充满,仿佛获得了一种新的生命。许多人开始不由自主地赞美和感谢天主,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曲庄严而又美妙的赞歌。
在圣神的感动下,一些撒玛黎雅信徒走上前来,向主耶稣表达他们愿意全身心地跟随他的决心。他们跪在地上,接受主的祝福,仿佛从这一刻起,他们的生命将与主耶稣紧密相连。
主耶稣看着这些虔诚的信徒,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对他们说:“我的孩子们,你们今天所领受的圣神,是天主赐给你们的礼物。它将引导你们走向真理,帮助你们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你们要彼此相爱,互相扶持,共同建立一个充满爱和正义的团体。”
从那以后,息哈尔城的撒玛黎雅信徒们在圣神的带领下,过着一种全新的生活。他们不再像过去那样自私和冷漠,而是彼此关爱,互相帮助,用自己的行动来见证主耶稣的爱和救恩。
雅各伯井边也成为了一个充满神圣气息的地方。每天都有信徒来到这里祈祷、默想,回忆主耶稣在这里所行的奇妙事迹。那口井仿佛也成为了一个象征,象征着天主的爱和救恩如同源源不断的活水,滋润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灵魂。
主的离去与使命的延续
然而,主耶稣在息哈尔城的使命即将完成。他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去做,还有更多的人需要他的拯救。于是,在一个清晨,主耶稣召集了他的门徒和息哈尔城的信徒们,向他们告别。
信徒们听到主耶稣要离开的消息,都不禁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们舍不得主耶稣离开,因为主耶稣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主耶稣安慰他们说:“不要哭泣,我的孩子们。我虽然要离开你们,但我不会撇下你们不顾。我会派遣圣神来陪伴你们,引导你们。你们要继续传播我的福音,让更多的人认识我,跟随我。”
说完,主耶稣举起双手,为信徒们祝福。一道柔和的光芒从他的手中散发出来,笼罩着每一个人。信徒们感受到了主的祝福,心中充满了力量和勇气。
然后,主耶稣带着他的门徒,朝着远方走去。信徒们站在雅各伯井边,目送着主耶稣的身影渐渐远去。虽然心中充满了不舍,但他们也明白,主耶稣赋予他们的使命还在继续。
狄纳和其他信徒们决定,要继承主耶稣的遗志,将福音传播到更广阔的地方。他们组织了一个传教团队,深入到撒玛黎雅的各个村庄和城镇,向人们宣讲主耶稣的爱和救恩。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撒玛黎雅人接受了主耶稣的福音,加入了教会。雅各伯井边的故事,也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信徒,不断地追寻天主的真理,传播主耶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