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那士荣神父,1943年3月18日被日本侵华日军驻地顾问官新犬暗杀于中国丰县。他的死讯随即淹没在战争的硝烟里,几乎未曾引起注意。若不是已故的安托尼欧.德哈隆神父收集的大量丰富、详尽的资料,把他视为最令人尊敬的传教士和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故事将不会被后人知晓和传颂。
在他40年的短暂一生中,他身边的人,无不为这个优秀的修道者的大智大勇所吸引、所倾倒。他有着一颗虔诚的、大公无私的、滚烫的心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他是一个超现实的、热忱的,但内心世界又是极朴素的、毫无掩饰的男人。他事事追求完美的个性,虽然有时破坏了他快人快语的谈吐方式,然而,对他的创作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却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他的唇边总是挂着微笑,即使为了他所挚爱的天主、他的中国和他的教育事业、在被侵华日军的子弹打中的那一瞬间,他的脸上依然挂着这样的微笑。这种永恒的微笑似乎意味着,他的灵魂永远处于和平、安宁之中。同时,他温和的性格也使我们感到,他已能很容易的驾驭他人性中的所有任性和骄横。大家喜欢和他聊天,不仅因为他很健谈,更因为他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好听众。他风趣而幽默,知道怎样来友好地反击人们的逗弄,有时言辞也很辛辣。修道已使他变得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以至人们都很妒羡他遇事冷静、不慌不忙的性格和修养。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无不认为他的这种修养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从那士荣神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同时,也会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圣女小德兰的故事:一天,感到身体非常的不舒服的她,课间的时候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这时,她听到从厨房传来对话声:我可怜的圣女小德兰不久将会死了;我在想我们的院长麽麽会在她的小传里提到她的故事吗?她一定会很为难,因为这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还未做出什么值得讲述的事情!
一个护士也插口到:大家都认为你从来都没有真的很难受!接着,面带微笑,端着一杯鲜红色药水的圣女小德兰回答她说:您看到这一小杯药水了吗?大家都认为它很美味可口。事实上,我从来都没有喝过比它更苦的东西了。这就是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别人的眼里,总是认为他人家花园的花开得最灿烂;他们认为我品尝美味佳肴,其实却是最苦涩的东西!
没有人能确切知道那士荣神父曾经历过怎样的苦难,因此也就没有人能够评价他的修养究竟有多高深。通常,人们根据一个人的外表、言谈举止和对事物的直接反应,把他归为哪一类人。但那士荣神父就这样匆匆地走了,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可以说是他的过错,也许由于害羞、腼腆,他很少向人们敞开他的心扉,讲述他的喜怒哀乐和对命运的抗争。
或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那士荣神父就象小德兰修女一样,是很自然地用心来表达他自己,而不是只一味地听从上级的命令。他听从心灵的呼唤,写了几百封的信给他的亲友,只是为了向他们表达他的爱和说服他们帮助那些穷苦的、急需帮助的人。在他的信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到这一点。
此外,他还规定自己记下每天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心得体会。他的书信向我们描绘了他的日常生活,他的日记向我们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每一次写完给家人的信,他都强烈的感到需要向他的日记本倾诉他的思索、他的痛苦和他的欣喜,因此,几乎每个晚上,他都在油灯下向他的日记本倾吐心声。就这样,先后有十几个笔记本上写满了他的娟秀文字。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心灵深处的自白集。
是什么促使他这样虔诚地记下了生活中的所有点点滴滴和心灵所感?首先,他想控制他由于外界的影响,而易起波动的心绪。那士荣神父就是这样,在小憩时,通过笔端来自我省察:今天你都做了些什么?你是否很好地控制了自己?控制了妨碍你事业和修道的烦乱情绪?他不停地写来抚慰内心的伤痛,宣泄内心的不满,表述内心的欲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得省察自己。每晚,他都忠实地记下那些值得懊悔的事,是为了精神焕发地迎接新的一天。
如果有几天未动笔,他就会自责自己的软弱,似乎觉得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说:我应该更加虔诚地做这件事来使我的所作所为、喜怒哀乐更好地为我的主服务,就如同每天做晚祈祷时,都为他点燃一束干花。
那士荣神父不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专注和有感悟的。那些对我们来说,一掠而过的思想火花都会使他不安,引起他的思索。他从来都不愿失去天主给他的启示。总而言之,他希望每天晚上,把那些蜻蜓点水似的、转瞬即失的思想火花,通过他的笔端记录下来。
如果说他的故事非同一般,那不仅是因为他在中国的扣人心弦的经历本身,更是由于他的写作手法的精辟和委婉动人。他那些描写普通日常生活和内心思索的信件,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而且采用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抒情手法。有时,它们的格式是那样的优美、构思是那样严谨,以至于我们会认为他打过底稿或事后修改过。而事实上,他的手稿很少有改过的痕迹。一动笔,那扬扬洒洒的文字就象潺潺小溪流淌个没完没了。如果那时有电子邮件和计算机,他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使用者。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成功是不需要经过努力,轻而易举获得的。他那些充实而成熟的思想,是他不断迸发地心灵火花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他从来都不会对事物轻易下结论。他常常告诫自己,要反复思考、不断斟酌,来领会感悟事情的内涵。一旦提笔,仿佛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推动着他,很自然地在纸上娓娓到来他想诉说的一切。大多数时间,我们脑海中偶尔掠过的想法,就象从疾驰的列车窗口一晃而过的景致,转瞬即失了。然而对他来说,至少有几个画面深深的印在他的脑海里,随即在他那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掀起阵阵波澜。这也使得他那些充满思索的作品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妙趣横生。
那士荣神父没有刻意撰写他的故事。在他上千页的作品里,他只是随意地向我们讲述,他所经历的生活琐事。
那么,就让我们循着他的足迹,走进他的灵魂深处看看吧!
通常,人们总是认为,一个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天主教会的人,是非常理智、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是沿着一条平静寻常的人生轨迹过活的;然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是极度敏感的,这也使得他的一生有时灰心沮丧、有时激情澎湃。我们可以说,对事物的敏感性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和人生体验。他从来都不会只求一知半解。就如天主的宽容和仁慈,常常会使他感动得浑身颤抖。
有些人,就如同飘于平静湖面上的浮萍,毫无人生体验地,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而那士荣神父的内心世界却始终处于惊涛骇浪之中。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关于人性和奉献的激烈斗争,毫无保留地剖析在他的日记里更让人感动的啦。这个年轻人,而且是一个神父,他总是喜欢走极端,就如同一个在大海中,颠簸不停的贝壳,有时被卷入海底,有时又被抛向浪峰,然后又被抛入浪谷。他自白说:这就是我,很少处于风平浪静的港湾,总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我很了解我自己:太平静的环境会使我萎靡不振。我需要使我心跳加速,不断祈祷的澎湃激情。也许由于我对事物过于敏感和感情话,保持冷静几乎是不可能的。
浏览他的书信,我们感到,他总是在试图并且已几乎成功隐瞒了那些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为了更好领会他书信的内涵,我们应该透过字里行间,去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只有一次,他掀开他神秘面纱的一角,向他的哥哥保罗-- 我的父亲,吐露了内心的秘密:你还记得1941年5月16日我写给你的信吗?我写到:一点,因为我只是向你们描述了我的日常生活。至于最主要的,也就是我的精神世界,我的内心,我只告诉你:我很幸福;这并不是说生活象玫瑰花一样灿烂美妙。如果生活总是象玫瑰花一样,那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生活就象变化多端的苍穹!最初,曙光初露、旭日东升;接着,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忽然,天空乌云密布,随即,雷电交加、狂风暴雨;最终,雨过天晴,一切又都恢复平静。一个真正的人生,也需要这样的考验和刺激。肉体和精神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是对身心的最好考验。为你的弟弟能有幸经历这样一种丰富多彩、富于磨难的人生而祝贺他吧!
他很了解他自己。他尤其知道医治他心灵创伤的良药。
读他那些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和坚定信念,又诙谐幽默的书信,人们无不赞叹他生命的顽强。这也就是他的最可贵之处。这个拥有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的人,却从不向外界表现他的软弱和沮丧。他把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的天主,他的信仰。他总是精力充沛、面带微笑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来更好地为天主尽职。因为他认为,放弃一切物质享受、投身传教事业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
年轻的神父,在他进入初学院第三年的时候,他开始思索是否天主真的召唤他去地球的另一边--中国传教,这样他将放弃他在这个世上所有他喜欢的东西:今天早课期间,当我背着手在走廊上诵念经文时,全职奉献天主的想法突然变得从未有过地清晰。我应该马上申请一个传教职位,收拾好行装、告别亲友,去那里开始我新的生活。我也应该用自我牺牲来赎我曾有过的贪图享受的罪孽。刹那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欣慰。我的主啊!如果您赞同我的想法,再给我启示吧!
因此,他请求去地球的另一边--中国传主的福音。当听到他的请求已被接受的消息时,他顿时感到无比兴奋,就象被一个巨浪高高抛起。他仿佛看清了许多以前曾使他忐忑不安的东西,例如:人类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天主的真爱会象沙漠中的烈日一样,燃烧掉充斥着人们头脑的物质享受的无休止追求。
为了更好地考验自己,他在他的日记里,恳求天主分配给他最卑微、最不起眼的工作。这样来使他默默无闻地、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只为了他的天主,贡献着他的一切,死而后已。他也确实这样做了,为了中国献出了的他生命,在差不多30年的时间里,将被暂时遗忘。
他牺牲所有、献身天主的决心是坚贞不渝的。他以钢铁般的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着,对他来说毫无天分而言的中文;一种崭新的生活就要开始啦!这是和我以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我应该象一个中国孩子一样,耐心地、对将来充满希望的慢慢长大。说实话,我从未想到,有一天,我会用这样一种语言传主的福音。勇敢点!让我们尽全力去开创这一事业吧!
35岁还要去重新开始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这不免引起周围人们的纷纷议论;然而有什么要紧!即使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为什么我要经历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磨难,只要我的天主能明白就足够啦。他会记下所有的一切,以便将来容许我的灵魂升入天堂。我的主,我会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保佑我吧!我只是为了您才义无反顾地来到中国的这个荒凉小镇。
当他的那些对中国一无所知的亲友,向他祝贺他的非凡的学习中文的语言天才时,那士荣神父表现出极度的冷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他的所有的仁慈和善良都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他的亲人和他所深爱的中国人民;他把他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那个偏僻小镇的小教堂上;他牺牲了他所有的兴趣爱好,忍受着丰县监狱生活的痛苦折磨。
大彻大悟和意志坚定,可以说是那士荣神父最突出的两大性格特点,就象两种不同的力量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不停地较量着,但无论如何,符合天主意愿的东西总是占上风。
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情理和理智、人性和献身的内心斗争,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的激烈程度是不一样的,另外,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几乎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波动。这样,人们可以把他的精神境界的修养分为不同的三个阶段。从孩提时到去中国之前,可以称为第一阶段:在他的日记里,他用几页纸把这几年总结为受洗、苦修的几年;接着,是为了他所挚爱的天主,忘我传教的两年;在这段时期,他忘我的为他的教友讲解圣经的真谛,他几乎没有时间想到他自己,也没有时间过多的思索他的所作所为。因此,他内心世界对于外界的感知不是很强烈。他的日记只是很简洁地记录着所发生的事件的梗概,而没有论及他的看法。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里,他被迫和他的教友分开,被关押、审查,我们仍可感到他对事物的敏感性尚未磨灭,但已能很好地克制自身情感的冲动。在这本关于那士荣神父的传记里,我们着重描写了他的音容笑貌和他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剩下的只是讲述一些妙趣横生、有时甚至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梗概,但这却是所有的去中国传主的福音的英雄们所共有的。此外,在接下去的章节里,我们将看到那士荣.那士荣神父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他丝毫不是一个脱离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孤立徘徊于社会边际的怪物。他的善于讲故事的天分和勤于思考的个性,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加拿大传教士最凄婉动人的故事。也由于这个原因,直到 1999年的今天,丰县和套楼的天主教友仍对他的音容笑貌和风趣幽默记忆犹新。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那士荣神父去中国之前所经历的人生之旅还是比较平稳的。在同家人一起生活或在初学院度过的那些修道岁月,虽没有什么眼花缭乱的俗事,但我想,被他扣人心弦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读者,会对他的一切感兴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