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享祈祷式
今天我要跟各位谈一种祈祷式,这种祈祷式从表面看,与我这次主领的避静没什么关系。我有这样的想法已经好多年了,多年来使我迭遭反对的,就是近来渐为人知的〈分享祈祷式〉(shared Prayer)。分享祈祷式在团体避静中可以发挥功能,因为参加团体避静的弟兄姊妹大都希望在团体中经验主。这次的避静可以说是一次〈荒漠避静〉,大家必须在全然的静默及孤独中寻求主,同时与己交战。我觉得各种交谈、小组讨论、分享,甚至在祈祷中对话都会令人分心。我依然以为:团体避静就应当提供个别避静所没有的功能,反之亦然。我非常鼓励每一位神父都有主领上述两种避静的经验,因其相辅相成。我常把两者混合在一起,有人不以为然,但却可使人在两方面获益。如你参加静默避静,就尽可能谨守静默,拒绝一切的说话及交谈;否则就像盖房子,边盖边拆,卒致白忙一场。主领团体避静的方法与技巧另成体系,而团体互动非但不妨碍我们见主,反能助人借之与主相遇。
我自己也有反对分享祈祷式的理由,因其与我承袭的宗教文化格格不入,这是其受人反对最好的理由,这就像在大庭广众前做爱一样令人难以忍受。再者,当人以超一总语言及概念的方式与主交谈之后,要其如何在一个团体中与人分享这种祈祷经验呢?真要说也只能说类似「我主,我爱祢」这样的话,或是了无新意的说:「这对我来说意义深长,但对大家而言可能起不了什么作用。」如今,我已没有偏见了,我很高兴地说,我已经发现了一种祈祷,当人单独与主相处时使用这种祈祷非常合用——借之可与他人分享灵修所得。让我告诉大家我如何发现了分享祈祷的价值。
有一次我主领了耶稣会士长达三十天的避静,避静期中我想起了其时我正从书上得知的神恩复兴运动(亦即现在的圣神同祷会)。天主何其慷慨,对单纯而热情的追寻者倾注以圣神,人们不再需要参加长达三十天的避静!于是我对参加避静的会士说,如果天主对别人如此慷慨,必然对各位亦如是,因各位谨守静默、勤于祈祷长达三十天,而且觅主之心是如此热切。如果我们感觉天主还不够慷慨,那或许因为我们的团体祈祷还做得不够。
为此我建议从当晚起每天晚上就寝前做一段时间的祈祷,参加避静的会士可自由参加, 参加者不得为自己祈祷,而是为团体得圣神光照热切祈祷。
每个人都来了,大家齐聚教堂,关了灯,手持蜡烛竖立圣体柜前,气氛极适于祈祷, 我们在静默中彼此代祷。过了不久,我感知在场众人都得到丰盛的恩典,大家也都有同感;然而在当时,我对那种聚会方式的效果仍然存疑。是否大家已经谨守了两周的静默,致不论夜间聚会祈祷与否,都会得到天主的恩典?随后在一次八天的避静中,我继续使用同一操练,心中的疑惑终获澄清。较诸前次避静,两者在研讨、技巧、祈祷方法上均雷同,但参加后者的人肯定获得了更多的恩典,使我不得不归因于夜间的团体祈祷。
有人对我反应:「我们可以出声祈祷吗?为我们所知道的别人的需要祈祷比为团体祈祷容易。」我勉强同意了,因为我心里仍属意分享祈祷式。我很高兴我同意了,有些参加避静的信友需要特别的恩典,他们会在祈祷中特别向主强调(主啊,赐我祈祷的恩典,我已试了一整天但仍未见效,我老是被分心影响。)或者求助于其他的信友(弟兄,请你为我祈祷,使我获得悔改的恩典。不知怎么地,我似乎丧失了对罪及需要主的感觉。)一次又一次,信友们在团体中大声祈祷,并为其所得之恩典感谢赞美。这正应验了经上的话:「我实在告诉你们:若你们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无论为什么事祈祷,我在天之父,但必要给他们成就,因为那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十八19-20)
于是,我们就这么开始练习分享祈祷。谁需要什么恩典,就在我们的团体里提出来, 然后大家全都为其祈祷,通常我们都不做开声祈祷。当祈祷被应允时,当事人就在聚会时当众感谢,然后大家也一起赞美感谢,把光荣归给天主的爱及慈善。在每次避静的开始,我都会向参加者推荐这种分享祈祷,也一次一次地看到人们很快得到寻求的恩典,这是以前的我不常做的。
之后,我又发现分享祈祷的价值不止是在避静中,凡小组讨论、辅导、会议结合分享祈祷均有助于提升效果;如在会议前、会议结束时、议事停顿时、与会人员愤怒争吵时、需要亮光及指引时都可以暂停一下,一起祈祷。我目睹分享祈祷在促进合一、形成共识、消除代沟上的功效远非其他方法(团体沟通、相遇团体等)所能及。很遗憾,如今我发现神父们除了习于旧制之外,很少一起祈祷。我们的会议、讨论,尤其在教会的决策阶层,与私人企业的会议形态几无二致;尽管会议资料很丰富,讨论的问题很有价值,但却缺乏与主的交通、对主之引导及启示的依赖。
一位美国神父,欧若瑟(Rev. JosephM.O'Meara)在其著作《不同凡响的聚会:凡事有祈祷就有变化》(Contrasting Conventions: Prayer Makes A Difference )有很贴切的描述:「过去这一个月,我参加了两次聚会,一次在巴尔地摩,一次在华盛顿,这两次聚会都与信仰有关,但却有天壤之别!
第一次是「全国神父联合会议」(Th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Priests'councils)的年会,另一次是「福音事务国际弟兄团契」(The Full Gospel Business Men'sFellowship international)的年会。后者乃一由基督徒、新教徒、天主教徒、基督宗教各(无)宗派 信友甚至犹太人组成的团契,成员目标以寻求更深之经历主耶稣的经验,同时探讨布道所需之聚会方法。基本上,其聚会本质是较神恩性的……
团契于一九五三年在美国成立,在美国有五百多个分会,在其他国家的分会也不少。 目前正以一天增加一分会的速率成长。当我们的神父日渐凋零时,他们的传道人却每天为主工作;当我们的信友正借着信仰基督而快速觉悟时,他们的信友已凭借在其内的主,在世界各地热切地传扬天主的作为;当我们的信友勉强述说见证及与主的关系时,他们的信友已迫不急待地传扬天主对他们生命所作的化工了。
我听过一位弟兄的见证,这位弟兄二十三岁,他将经历主的个人经验娓娓道来。主把他以毒品及迷幻药为重心的生命扭转而成充满爱及为主献身的生命。在团契的影响下,类此年轻人的见证不胜枚举。在我们的教堂里,有多少人能看到如此光景?我也曾听一位犹太人说他如何曾为主而毅然去势。一个男人,已婚男人,却为了使徒精神的召唤,甘愿过独身生活。对全国神父联合会议而言,这是何等强烈的对比呀!
为什么别人能,我们不能?我不知道全部的原因,但我确实知道部份的原因。祈祷! 这就是我确知的原因!
在团契的聚会中,任何有关人、事、地的讨论,必定伴随祈祷,无时不在祈祷。他们的口经常在祈祷,不是以语言祈祷,就是以诗歌祈祷。在全国神父联合会议上则恰反是。
在团契的聚会中,大家都利用中场休息的时间,齐聚房间内祈祷,分享彼此的见证及福传的方法。在全国神父联合会议中,大家则利用休息时段挤在房里啜着鸡尾酒,同时高谈阔论教会里的政治话题。在前者,人们事事呼求圣神的引领,在后者,我们的举止则与世人无异。」
我已了解在静默避静中,分享祈祷不会像小组讨论那样使人分心;只要在一天之内, 分享祈祷的次数不要超过一次就好。否则,参加避静者就有可能对其依赖,而错失其他很好的、有助于个人经验主的祈祷了。小组讨论与分享祈祷不同,前者容易激发人的情绪,致人在避静中所获之内在静默受到干扰。实则不止于此。我发现分享祈祷使一些信友能说预言!不止一次,有信友对我说,在聚会中所听到的一个祈祷、一个回响、一个深入的分享,使其避静成效非凡。就好像天主借着旁人的口向我说话一样(说预言的恩赐正在于此,天主借由其他弟兄向我说话,虽然说话的人并不自知)。在分享祈祷中看见信友不自觉地操练说预言的能力,使我觉得很有趣,这比讲道、顿悟还有意思,尽管从外表看来不过只是祈祷,没啥特别。有时候,某位信友简单一句祷词,会引起其他信友的共鸣,致祈祷常带给大家亮光及启示。
如何做
分享祈祷并无规章可循,谨将个人经验及可能产生的问题略述于后供大家参考。其困难点计有:
(一) 在分享祈祷中作个人祈祷。如你如此,将可能成为团体静默的负担,而你的祈祷也将格格不入。在团体作分享祈祷时,静默不是障碍,对此我会另作说明;相反的,这表示你未与大家同心,致你与其他成员互成干扰。避静者常向我反应,说他们在分享祈祷中毫无所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就是有人在分享祈祷中作个人祈祷,作〈耶稣祷文〉 或作〈信德祈祷〉(The Prayer of Faith ),或作其他事情。分享祈祷需要参与者祈祷互溶、意向互溶。我们在其中与大家一起祈祷,为大家祈祷,请大家为自己祈祷,并对大家所言保持敞开的心门,对圣神的带领亦复如是。如你有这样的心态,则分享祈祷对你必然深具效益,即使分享祈祷中大部份时间均为静默。
(二) 〈省思〉太多。分享祈祷中不宜陷入思考、响应及参悟之泥淖,此点十分重要,后者较适于其他聚会。很多人在分享祈祷中分享理念而非祈祷。通常,当某人向主祈祷时,其他成员较易得到恩典,反之,如果某人利用分享祈祷诉说其感受,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为免我们向成员诉说自己的心得,请在自己的话语前加上「主啊」,这样就没问题了,也不会显得突兀了。例如不要说:「各位弟兄姊妹,我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以「主啊」开头,再接着往下讲。举例而言,我会说:「主啊,你知道有所谓自由主义者及圣经学家,对教会伤害很大。依我愚见,主啊,他们是教会当前一切混乱的根源……」上述乃一例句,旨在显示,很遗憾地,我们可能打着主的旗号相互批评!
(三) 另一种困难是我所谓的〈非个人性〉。如有人喜欢用〈我们〉,而不用〈我〉,例如「主啊,我们为祢的仁慈感谢你……」不要代别人发言,像礼仪中的神父一样,也不宜主观地解释别人的情绪与感觉。为自己讲话,则你的祈祷才代表你个人。当你说「我们」时,你没有与别人分享什么,你只是自以为是团体的发言人。
(四) 不倾听别人的祈祷。此甚严重。有时候,听人在祈祷中对主抱怨,绝望地向主求 助;之后不久,另有人又接着以兴奋的语调感谢天主。难道他没听到前面一位的分享吗? 如此无视于他人的感觉,也不给大家调适及为前一位祈祷的时间,又以不搭调的祈祷闯入岂不无礼?由此可见,带领分享祈祷者至为重要,因其有助于分享祈祷之正常运作——带领人不在团体之上,但须掌握分享祈祷之节奏与内容,同时倾听主及成员的声音。如上例,当有人显示无助绝望时,如果无人作明显响应,他将感到无人关心;此时带领人就应为他大声做一短祷。对求助者而言,此不啻为支持与鼓励,纵然他人对其感受有所忽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主耶稣苦闷时,祂也与门徒们分享其感受,祂允许他们倾听祂向天父诉说,也期待他们的支持与安慰。假如我们不彼此倾听,我们自不能彼此分享。」
既要彼此倾听,自意味声音可被听见,有人喃喃自语,我们非得竖起耳朵才听得见, 实在令人困扰甚至恼火。要就别讲,要讲就大声讲。
(五) 另一问题是未倾听在我们内心说话的主。我们有时太专注于彼此的问题及祈祷,却忽略了带领的主;我们忽略了祂的启示及祂在我们内心的说话,因为我们只听见大家对主说的话。
主的确经常向我们讲话,只要我们在内心常保静默,我们或会感知祂促使我们祈祷或分享祂赐予我们的领悟。借由祈祷或领悟,主常赐予团体中说预言的能力。预言即代表主向某人说话,向其传达来自主的信息。在教会初期,这种恩赐常为人所操练。保禄宗徒对此评价很高并鼓励盼望其教友积极地寻求这种恩赐,因为这对帮助他人的灵修成长极有助益(格前十四)。我们在宗廿一可以找到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在西泽勒雅住了多日,有一个先知,名叫阿加波,从犹太下来。他来到我们这里,拿起保禄的腰带,将自己的脚和手绑了,说:「圣神这样说:犹太人要在耶路撒冷这样捆绑这条腰带的主人,将他交在外 邦人手中。」我们一听这话,就同当地居民请求保禄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我有几次亲眼目睹说预言的恩赐,但均不及上述阿加波的例子令人感动。在团体里, 有人或许会分享心得,或因任何一段经文感动,或做个短祷;也有人感觉天主正对他说 话。因此,我鼓励信友在分享祈祷时,不论天主感动他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常常我们开口分享的,就是祂要我们与大家共享的。所以,倾听主很重要,不论祂在我们静默的心里对我们说话,或是借由别人的口对我们说话,我们都须倾听。
为这缘故,带领人在发现分享过多,而少有圣神引导时,可以安排一段静默的时间 (又称为〈倾听时间>),以加强分享与圣神间之连系。也有的时候,突然之间变得冷场,大家都沉默不语;这有两种情况,其一就是气氛停滞,鸦雀无声;我们可察知大家都尚未进入情况。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我建议大家暂停分享以找出原因:是不是大家懒得分享,抑或心不在焉?大家对冷场反应如何?通常克服之道是唱唱诗歌,特别是赞美及感谢的诗歌,或是恭读几节经文。另外一种静默则是明显地充满祈祷氛围的静默,充满了圣神的祝福;每个人都很投入。这是最美好的情况,此时无声胜有声,祈祷及唱歌皆为多余,因为一切将顺势而行。分辨静默需相当灵程,由此可知带领人的重要性。
(六) 冗长的祈祷也是常见的问题,我称之为〈大观园里的祈祷〉。分享者要注意时间, 说得太多会使人不想倾听。祈祷十次,每次半分钟到一分钟,比一次五、六分钟的冗长祈祷好。
大观园里的祈祷乃为增加别人的印象。我们在祈祷前常在心里有所准备,这或是因为我们紧张,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想留给别人好印象。理想的祈祷是集中于主,不在乎用词遣句或文法结构,这些都无关紧要。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别人的存在,只顾自己地向天主祈祷。只是要确定,天主是我们祈祷的对象,我们的祈祷是说给祂听的,不是说给别人听的。
(七) 最后一个我想列举的问题,是参加的信友在聚会之前,并未花时间作个别祈祷以准备自己。最成功的分享祈祷是成员在聚会前花相当时间作个人祈祷。我知道一个有恩赐、更新中的祈祷团体,其聚会是在晚上,参加的成员在聚会当天均会花至少两小时祈祷。虽然他们大部份都是忙碌的平信徒,但到了聚会的那一天,他们都会早起,抽两小时读经及寻求主。难怪他们的聚会充满了恩典及圣神的带领。他们在聚会前就已经备妥心灵,而不是临到聚会才寻求圣神的光照!此即在避静中举行分享祈祷常有效果的原因,因为大家在避静中都花了很多时间作个人祈祷。
分享祈祷运作要领
理想的分享祈祷是没有固定型态的,此乃为参加者保留随从圣神引导而有最大的自由度。有人愿意读一段圣经,有人想唱一首诗歌(不一定有人响应),也有人祈祷及响应,不一而定。
无论如何,在聚会开始时静默一段时间会有帮助,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重振信德于主的临在中,这将使主来到聚会中。在聚会开始时唱几首诗歌也很好……
在这次避静中,分享祈祷的主要重点是各人在避静中之所需,并为天主的俯允感谢。 此外,我们也要操练代祷,为彼此的需要祈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赞美天主。当我们为天主的美善及其赐予我们和众人一切美好而赞美祂时,我们的心灵也日趋喜乐明亮。唯在我渐熟悉神恩复兴运动之后,我自己才发现赞美祈祷的价值,让我们有效感知天主爱。我们的祈祷并不多,赞美是其一,此外,我们可借赞美振奋心灵及抗拒诱惑。咏八3云:「祢取得完美的赞颂;为使恨祢的人受辱,为使仇敌有口无用。」犹太人因而有唱着赞美诗歌赴沙场的习俗,他们认为这是打败敌人最强大的武器。在编下廿20、22,我们读到:
在出发时,约沙法特站起来说:「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请听我的话!你们信赖上主你们的天主,必保全生命;相信祂的先知,必定胜利。」他与百姓商定之后,便派歌咏人员赞颂上主,身穿圣洁服装,走在军队前面,歌颂说:「你们应赞颂上主,因为祂的慈爱永远常存!」他们正歌颂赞美时,上主派出伏兵,袭击了那些来攻击犹太的阿孟人、摩阿布人和色依尔山地的居民;他们便被击败了。
在旧约里,对主的赞美以大声表达——大声讲或大声唱。很多人告诉我,赞美之后全身感觉复苏,一位工人对我说,他常以机器的吵杂声为掩护,花很多时间大声赞美主(纵然不能更大声为免同事注意);他说这带给他充沛的精神,就像是下了夜班,回家冲个凉再来一杯热咖啡一样。
当团体祈祷气氛过于凝重时,带领人可适时加入赞美,并鼓励大家集中于主,为一切赞美祂,不论是祸是福,就因为祂是真神而赞美祂。这种祈祷可以透过个人表达,也可以大家一起唱首赞美、感谢及敬拜的诗歌。如此,必迅速见效。
最后再提供一个重要的建议,如果各位避静之后想开始作分享祈祷,请事先善于规划,并清楚地告诉大家聚会所需的时间:半小时、一小时或二小时。当聚会结束时,即使大部份的人希望继续,也要先叫停,让人自由离去,然后想继续的再开始聚会。如此可使大家不致担心及感到压力,不知聚会何时开始及结束!
神父的分享祈祷
神父是灵性领导,他可以从分享祈祷团体中找到好使徒。我认识几位神父,在避静中经历过分享祈祷的甜美之后,也开始与教友、传教员及同事推动分享祈祷,而且颇具成效。我们常探访教友,探访医院里的病人,我们也在办公室里予人辅导及灵修指导,但却很少与教友们一起祈祷。因为我们没这种传统,不像其他基督教的牧师;我们习于为人降福。我有时在做完辅导之后,会与教友一起祈祷,两人就这么向主祈祷,与主同处,向祂倾诉我们的心愿、沮丧及迷惑,并求祂帮助。我常发现在整个辅导过程中,最后这个部份最具〈疗效〉,对我亦然!
在我们鼓起勇气祈祷时,不论在面谈之前或之后(甚至在告解时),一切就变得顺利了;我迄今未见有人不喜欢我为他(与他)祈祷。这使我想起医院里的一位姊妹,她原是天主教友,后来进了神召会,曾对我说:「每次牧师来看我,他几乎要花半小时跟我一起祈祷以及读经;我就是需要这样的牧师。以前神父来看我,总是跟我谈政治及天气,然后降福、离开。」我们就是没这种传统,不是吗?当我们要离开病人时,我们不惯于为其祈祷;当我们要探访教友家庭时,很少提及:「在我告辞之前,能为你们祈祷吗?」
我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与我所探访的教友家庭一起做分享祈祷。我是这么做的:我先开始祈祷,然后请每个人祈祷,大家都有很多话对主说。开始时是他们先把意向告诉我,由我帮他们祈祷;后来我训练他们自己说!有时候我会先带玫瑰经,这是教友们最熟悉的祈祷方式,每念完十端,我会问:「下十端我们为谁念?」然后我为有需要的人祈祷;渐渐地,教友们都上路了。
如果我主领的避静人数非常多,我会为其分成十至十二组做分享祈祷。通常在避静 中,正如这次避静,晚上我会带大家在圣体前做分享祈祷。我想对各位大部份的人来说,如果这次避静能带给你一些财宝并且在避静后历久弥新,那就是非分享祈祷莫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