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与主接触(戴迈乐著)列表
·目录
·译者的话
·
·1 领受圣神
·2 使徒之避静
·3 举办避静之意向
·4祈祷的方法
·5祈祷之律
·6求恩祈祷及其定律
·7祈祷的其它定律
·8耶稣祷文
·9分享祈祷式
·10悔改
·11悔改之险
·12罪的社会面
·13圣本笃祈祷式
·14基督的国度
·15认识、热爱、跟随
·16基督生命之默想
·尾声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3 举办避静之意向
3 举办避静之意向
浏览次数:2336 更新时间:2018-1-8
 
 

3 举办避静之意向

为何办避静?

在座各位来参加避静总有一些期待,突显这些期待对避静极有帮助。我参加过几次会心团体的活体,活动伊始,每一成员都须表明自己的期待及恐惧,例如:对活动方式有何恐惧?活动结束后希望有何所得?换言之,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何期待?更严谨地说,是对成员们彼此的交心有何期待?如此对目标的厘清及成员的收益均有帮助。

这是我希望各位放在祈祷中的,无论是今晚就寝前的晚祷,或是明晨的晨祷,请自 问:我参加这次避静,内心有无恐惧?是哪些恐惧?我对这次避静有何具体的期待?

每个人参加避静的期待都不同,有些人希望增加祈祷的深度;有的希望克服自己的缺点、去除尘缘俗念或恐惧;也有人希望寻得天主的旨意。当你能面对恐惧及清楚知道自己的期待后,可找神师或我一谈,以讨论在这次难得的避静中应做些什么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参加我主领之避静的信友通常会有一共同的目标:体验天主,与主有更深、更有能力 的接触。这是一次避静,不是专题演讲,故其本质不在提供神学知识,甚至不必〈属 灵〉,而是一种体验:体验天主、爱天主及被天主深爱,类此体验会影响人心。修习神学固是不错,但却难有上述之影响。

如果我们以使徒自居,则我们的生命中更需要这样的经历,如此方能将体验天主之经验与别人分享,不仅是分享有关天主的知识,而是分享天主自己。如你从未与主相遇,又如何将主介绍给别人呢?你必然知道这个世界空谈泛滥,坊间的书越堆越多,各种论调层出不穷,大家都只在讲、讲、讲,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行动及体验。〈天主〉不能再停留在讲的阶段,当前的世代正对我们说:你信仰的天主在哪里?在我的生命中能遇见吗?若否,对我有什么好处呢?若是,我在何时、何处会遇见?今天的世界越来越无神了,怎么证明有神呢? 一本印度书里讲得好:「证明神存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其联合。」如果我们能够与人分享与主结合的经验及借此经验带来之平安、喜乐,则使无神论者信主的难处也会少了。

世界渴望主

在戴查理(Charles Davis )离开教会之前,曾在〈美国评论>(Review AMERICA )发表一篇文章,内容颇辛辣,其中有这么一段:「梵二之后,我对教会更新工作极为热衷,尤其在精进及改良教会结构方面。我利用演讲向大家阐述相关梵二之新神学理论及其中所蕴涵之丰富更新、复兴的潜力。然而,我从听众的表情渐渐察觉,大家并不需要什么新神学理论,大家寻求的是天主。那一张张脸孔望着我,不像是把我当作讲授神学的神学家,而是当我是能带给他们天主的神父,他们显然渴望主。然后我深深自省且终明白,我不能带给他们主,因为连我自己也几未拥有过!我的心灵有一个大洞——即越忙于教会精进更新那些琐事儿,还有礼仪更新、读经及牧灵工作,越容易远离主。」

上述即戴查理的心声,有多少神父能像他那样坦白吐灵心声?如果神父具备各种才 能,但却缺乏与天主间之直接、亲身接触之经验,世人将严于拒绝接受其〈谈主〉,这种神父对世人之帮助不大,充其量只是教师、哲学家或科学家。

今天的世界,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对我们的呼声是:「不要光讲,让我看见。」这也是印度人几百年来向我们说的。我记得何毅希神父(Father Abhishiktananda)几年前曾告诉我,他在印度南方遇见一位印度教的〈圣人〉,那位圣人对他说:「除非你像印度教导师那样,否则像你这样的传教士永远对印度人起不了什么作用。」印度教的导师很少谈书里的知识,只讲其信仰上的经验,并带领其门徒在他曾与神相遇的路上前进;不只是从书本上〈读神〉而已。我们也可以与印度教的信徒分享我们在书上读到的一些令我们引以为傲的教会圣人事迹,这或许可以起一点作用;但他们顶多只是有兴趣,不太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说:「很好听,但你有没有经历过神呢?你在神学、礼仪、读经及教会法规等各方面均有造诣,然而,在这一切的后面有一真理,那个真理是语言不能表达、概念无法包含的,你与那个真理有直接的接触吗?你能帮助我与其接触吗?」

一些建议

如果你盼望体验天主,那么这次的避静就正是为你预备的。在未来这几天之中,我会提供各位一些建议,以帮助各位体验天主,并在祈祷及与主交往时更见深度。我的建议如下:

(一)   整天保持严格静默

几年前,避静是要在静默中进行的,显然因为在静默中才能听见主的声音,很多人现在似乎不太讲究这些了。静默对耳朵的操练多于舌头,我们管制我们的舌头,为使我们的耳朵能听得更好。当我们说话时,又如何能听见细微的声音呢!而主的声音又是那么样的轻微柔雅,对不惯于其声者来说尤其如此。如果你的耳朵不惯于听见主的声音,你即特别需要静默。一个指挥家可以在指挥上百人的交响乐团时,从震耳欲聋的乐声中听见那微弱的笛子声。这种功夫的养成,必须要相当一段时间,让耳朵只单单听笛子的声音。同理, 我们若欲在喧嚣扰嚷的尘世中听见主的声音,就必须利用静默来熟悉主的声音。

现代人特别厌烦静默,而独处静默尤其困难,大家都跃跃欲〈做〉及〈说〉什么,结果动则得咎,且其大部份的动作都不自由、没创意、无影响力,虽其自以为否;这是因为其做与说皆受己逼迫而为。当你有静默的能力时,你为与不为皆自由,说与不说皆自由,于是你的为与说越见深度与能力。

现代人的一个严重危机,即是肤浅,人们无法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每当致力进入内心深处时,却被心灵排挤出来,如同尸体浮出水面。一位作者如此描述:除非触动灵魂深处的生命之弦,否则人是不会快乐的。然而,人们却常从自己家中逐放,遭己灵性独居处之门禁,卒至人性渐失。诗人吉兰(Gibran)说过:「当你不能平安自处时,你就会开口说话;当你不再于心灵深处憩息时,你就活在嘴上;而声音就伦为只是提供消遣及娱乐。」 想不想验证一下自己受肤浅之害有多深?请静默一下吧,看看自己对静默的适应性有多少。你能耐得住多长时间的静默而不急于开口?静默,不是引领我们划向深处的唯一准则,但却是相当好的一个。

(二)   禁读

除了圣经及有助祈祷及效法基督的书之外,其他书籍暂时别看。看书或有助于灵修, 但在避静时看书往往妨碍我们与主相遇。有人把自己埋葬在报纸中而不与别人接触,你也可能把自己埋葬在书本里。当我们灵程艰困,与主交通中断沮丧时(迟早会遭遇如此之过程),我们将越趋于在书本中寻求逃避。于是,我们将沈溺于一本好书,而不再持恒地与主接触,也不愿再忍耐灵程的干渴与荒凉。学习与自己的涣散抗争,学习忍耐心灵暂时的冻结,不要倚赖书籍;痛楚将被净化,此即静观者生命中的标准试炼。如你能忍耐试炼及痛楚,不以书本为寄托,则你的祈祷必更有深度。

盼望大家在这次避静中,不要看书,不要与人交谈,时时刻刻保持静默,并全神贯注于天主,不祈祷时也不要看书,因看书就会使我们分神,而且是包装过的分神。

对很多人的灵命而言,其灵修阅读极有价值,亦为必要,然对祈祷毫无帮助;倒像是止痛药,被用以减轻静观之痛楚。然而,我必须强调,这样的药少服一些比完全不吃要好一点。如果过几天无书的日子,使你觉得上述为真,我邀请你来跟我谈谈。许多参加避静的弟兄姊妹在避静几天之后会说:「读书?怎么会有时间读书。」这通常是个很好的讯号 ——他们已真正起飞了。

(三)   多花时间祈祷

尽量利用时间以静默与主交通,这是自避静中获致最大益处之道,此道最是困难但却最有效。如果你利用更多时间祈祷,你的祈祷生活将有显著改善,此或将成为你自此避静中所寻获之珍宝。

大多数参加避静的弟兄姊妹一天花五至六小时祈祷,这还不包括朝拜圣体、夜间分享祈祷时之祈祷。祈祷实不嫌多;我曾参加过一次佛教徒的避静,凌晨四时就被叫醒,每天平均默想十二小时,有人甚至默想十四或十五小时,这对你来说或许超量了。有趣的是,在天主教的避静中,能每天花六小时祈祷的信友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我以后会多跟各位谈谈祈祷。在此我先奉劝大家多祈祷,最好每天定时定量祈祷,每次一小时以上。我尤其坚持〈定时定量>,每天同一个时间开始,同一个时间结束。对整天都在祈祷的人来说,上述极有帮助,因为整天都在祈祷的人,其祈祷多乏深度及强度而常沦为形式及陈腔。因此,请定时定量祈祷:当然,祈祷的时间越多越好。

渴慕天主

如你希望在这次避静中能更深沉地体验天主,则你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特质。如果你还没有具备此两特质,在避静伊始就须花时间获得。第一个特质是渴慕天主,其次是勇气及慷慨

渴慕天主:对炽热渴慕天主的人,天主是无法拒绝的。有一个印度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有个人,遇见一位圣人正在树下冥想,遂对圣人说:「我要见神,请告诉我如何体验神。」圣人的反应很正常——啥也没说,继续冥想。第二天,那人又回来问,第三天再来,第四天又来;即使他得不到答案,也不气馁。圣人为其坚毅所感,最后终于开口对他说:「你似乎真的在寻求神。今天下午我要到河里洗澡,到那儿等我。」当他俩下河后,圣人紧紧抓住那人的头,将其按进水里几分钟,可怜那人直奋力挣脱。几分钟之后,圣人放了他,说:「明天再到榕树下找我。」翌日,那人又去了,圣人先开了口:「告诉我, 昨天我按你头时,你为何在水里挣扎?」他回答说:「因为我需要空气,否则我会死。」 圣人微笑答曰:「如果你渴求神,像你需要空气那样,你必会寻见。」

此即我们不能寻见天主的原因:我们渴求的心不够炽热,我们的生活琐务充斥,而且没有天主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满好的;在本质上与我们呼吸的空气完全不同。这使我想起拉玛(Ramakrishna),每当我想起他的生命,我就深受感动。他刚满十六岁就成为一座印度庙里的僧侣,主管庙里的祭祀礼仪。他非常渴望能穿越代表〈本体之神〉(The Infinite Reality)神像的面纱,直接与神接触。他称本体神为〈母亲〉。他全神贯注于其愿望,致有时连工作也忘了做。有时他在神像前摇晃祭灯至忘我之境,一摇就是几小时,直到有人进来摇醒他,他才停止。一见拉玛便知他正被深沈、炽热的爱所围绕。每晚就寝前,他都会坐在神像前饮泣地说:「母亲,一天又过去了,但我仍然没有寻见你!我还要等多久? 母亲啊!多久啊?」他痛苦垂泣。神怎会拒绝这样的渴求呢?拉玛变得如此神秘岂不奇妙?他有一次对一位朋友提及其对神的渴求,他说:「如果一个贼住的房间隔壁就是藏金的宝库,他睡得着吗?他必会整晚不睡,想设法得到藏金。年轻如我,我对神的热切渴望远超过那贼对藏金的渴望。」

圣奥斯定告诉我们,人焦虑不安的心唯在主内方能安憩。人若无主恰如无水之鱼,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无水之鱼的痛苦,那是因为我们被私欲及享乐所吸引,还有盘据心头的琐事。尘缘俗事扼杀了我们对主的渴求,以致我们感觉不出无主的痛若。

如你不感觉需要主,求吧!对寻求主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恩典。盼望这次避静能帮助大家肃清内心的一总渴望,代之以深植心灵深处之对主的渴望。

慨然之勇

此乃各位须具备之第二种特质。祈祷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长时间的祈祷,因长时间的祈祷将助长我们内心的抗拒——厌烦、无味感,甚而随祈祷深度伴生之恐惧。圣女大德兰说她有时对祈祷感觉非常厌烦,致其必须鼓起勇气才能走进圣堂祈祷。「我深知此种试炼之难度。」她说:「面对这种试炼所须之勇气远超过面对世上各种试炼。」没有人比圣女大德兰更了解世上的试炼——她整天抛头露面,为在全西班牙建立的加尔慕罗改革修会(Carmelite Reformed convents)而奋斗。所以,在这几天中,各位需要拿出勇气,对天主要慷慨,持恒祈祷。

各位需要勇气及慷慨还有另一个原因:不只是祈祷本身需要操练,想在祈祷中遇见天主也是一种操练,后者需要我们彻底脱去我们的理智,粉碎我们的自我防卫,及使自己看清自我的本来面目——这或将非常痛苦。遇主的经验不总是愉悦而抚慰的。有人形容得好,遇主的感觉是先苦后甘,先手术后慰藉。圣经里的天主凭其旨意与人相遇,而每当有人经历主时,常也是被要求牺牲时、被要求放弃其所有时,或被交付任务时,通常那些任务都是令人不甚愉快的任务。像耶肋米亚和梅瑟,在接受天主交付之苦差事时,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如果你想遇主,你必须作好准备,因主或会为某事呼召你。「你年少时,自己束上腰,任意往来;但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给你束上腰,带你往你不愿意去的地方去。」(若廿一18)

这并不表示我们一定会害怕,因为我们听到的话不都是要求的话,有些话中充满爱 意,有些话则会带给我们力量。天主在要求我们的同时,会赐给我们与要求相符的爱与力量,但我们不能只注意天主赐给我们的爱与力量,而忽略了天主的要求,如呼召我们为众人而死;〈死〉就是令我们害怕的初因。

我们接近主必不能带着任何条件,这就好比投降者不能带有任何条件一样。如你对主说:「除了某件事以外,我都可以为你做。」或「除了这个、那个之外,其他的我都可以答应祢。」那你已在遇主的路上布下路障。我的意思并非期待你须具备完成主交付工作之力量,如果你力量不够,我反而认为正常。身为一个可怜、软弱、受造的人,怎么可能有多大力量。力量源自天主,非源自我们,提供力量是天主的事。

诚实倒是我们应具备的,不要欺骗自己,坦诚面对自己的懦弱、自私、贪婪及滥用理智。当我们进入祈祷的时刻,我们会听见许多来自内在,我们不想听到的声音,不管这些声音多么令我们不悦,我们也要鼓足勇气听,不要堵住我们的耳朵。

祈祷伊始,不要主观地认为天主不会对我们提出要求,这种想法极为不智。天主有权向我们提出任何要求,即使有些要求在我们看来不甚高明。想想看,天主钦定之十字架救赎工程又有多高明?而使徒以口舌宣讲福音予人讥以胡言乱语又有多高明?的确,事事要求合理、平衡及体面的强烈欲望,正是我们成圣路上的一大障碍。我们希望自己应对合宜、谈吐得体,且时时都能保持平衡,做事也尽做一些合理、体面及合乎传统的事情;换言之,依社会世俗的标准行事。然而,照世界的标准来看,圣神却纯粹是不可理解的;圣人(女)也全是一群疯子。的确,成圣与发疯仅一线之隔,两者常令人很难分辨。如果我们想成为大圣人,想为天主做事,我们就不要怕被人视为怪人,也不要怕丧失自己的好声。为这缘故,请在天主可能要求我们做的事中将〈疯狂〉二字涂掉,让我们以敞开的心灵接近主,向要求的一切敞开,不论其第一眼看来是如何疯狂及困难。

圣经里的叙导

下面一些圣经章节对各位明早的晨祷或有帮助。

玛十三44-46:宝贝和珍珠的比喻。比喻中的人在你看来或又是疯子。想想看,有人 在银楼碰巧发现了一颗珍贵的珍珠,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因为那实在是个无价珍宝。那人当然清楚出现在其眼前的是颗珍宝。出个价? 一万元如何? 一万元?不妨把它的价钱想得更高一点,更疯狂一点。因为那个人不是有钱人,所以他离开了。但他实在无法忘掉那颗珍珠,他的心已完全被那颗珍珠占满了。于是一个疯狂的想法闪过他的脑海——不如变卖房子、土地、维生的工具甚至衣服,卖掉一切(主耶稣已清楚说明他变卖了一切)去买那颗珍珠。假如他卖了一切,所凑的钱刚好够买那颗珍珠,想想看,在他下如此事关重大的决定之前,将有多少疑虑滑过他的脑海!那颗珍珠值得他变卖所有吗?邻居们会怎么说?不过,当你的心完全被某样东西吸引住时,其他的一切考虑都变得不重要了。那傻子真的变卖了所有换来那颗珍珠。这个人就是追寻主者的典范——放弃一切为换得主,而这个人也是大家讥为傻子的人。可是主耶稣告诉我们像他这种人却高兴地走了——多大的奥秘呀!他丧失了一切,却充满了喜乐。这儿就有珍珠,喜乐的珍珠、平安的珍珠,天主会把这些珍珠赏给那些为舍弃一切的人。容我再提醒,是〈舍弃一切〉。天主对这个交易是坚持不二价的,九千元也买不到那样的喜乐,九千九百元也不行,就是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也不行;你舍弃一切,也会得到一切。相对地,玛十九章记载着另一个有钱的年轻人, 他拥有一切,却伤心地离开了!——在彻底的舍弃之中,有真正持久的喜乐。

圣保禄宗徒是我们活生生的榜样,他在斐三7-22感人地描述他确是为了主耶稣放弃了一切:「凡以前对我有利益的事,我如今为了基督,都看作是损失。不但如此,而且我将一切都看作损失,因为我只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为了,我自愿损失一切,拿一切当废物,为赚得基督,为结合于,并非借我因守法律获得的正义,而是借由于信仰基督获得的正义,即出于天主而本于信德的正义。我只愿认识基督和复活的德能,参与的苦难,相似的死,我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复活。」这些话我们说得出口吗?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吗?果如是,我们若非已然寻见主,也快寻见了。

你不妨再看看路十四26-33或玛十37-39,或许那儿记载的主耶稣的话会给你一些亮光。你也可以翻阅创十二,我们在那里看见亚巴郎顺服主意迁徙他乡;在创廿二,主又要他牺牲其子依撒格。再看看路九57—十9,及罗八35保禄宗徒的豪语:「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

也许你觉得这些经节的要求标准太高了,令你的软弱胆寒不已;那就请看宗一 4— 5、8、11,你会看到宗徒们如何求圣神去除他们的软弱,并赐给他们服务所需的勇气。照宗徒们的方式做吧: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与外界隔绝;⑵耐心等候大能——这是任何努力换不来的;⑶偕同圣母及众圣人持恒祈祷。你也可以看路十一1-13,使自己获得鼓励,好更有信心求得圣神。

最后你还可以看弟前一15-16,从保禄宗徒的书信中获得鼓舞:「基督耶稣到世界上来,是为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但是我所以蒙受了怜悯,是为使基督耶稣在我这个魁首身上,显示的完全坚忍,为给将来信靠而获永生的人一个榜样。」不论你做什么,不论你引用什么经节作祈祷,请别冀望自己能〈制造〉出天主的恩赐;你所需要的勇气及慷慨何其浩大,你所需要的对主之渴慕何其强烈,致无人能自生于心,这些都是主的恩赐,这些恩赐永远属于谦卑、持恒祈祷的人。所以,向主求勇气、求能力、求诚实、求得诸恩赐,不但为自己求,也为所有参加避静的人求。求天主让我们每个人在这几天当中都能经历一次新的五旬节,借以充满圣神,进而在一生中经历其改变生命的大能。




上一篇:2 使徒之避静
下一篇:4祈祷的方法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