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灯还点着的时候,耶稣就离开了三王的帐幕城。大家原本为祂准备了像迎接时那样隆重的队伍,但耶稣婉拒了这一切,连骆驼也不肯骑。门徒们只带了些饼和壶里的饮料。年迈的门索恳求耶稣再多住些日子,他把头巾上的冠冕放在耶稣脚前,献上自己所有的一切财物——他的财宝都存放在帐篷地板下的格栅里,像地窖一样,里面有金条、金块和小堆的金粒。门索哭得像个小孩子,眼泪像珍珠一样从他黄褐色的脸颊上滚落。他的祖先约伯也是这样的肤色,是一种细腻光亮的浅棕色,不像恒河附近的居民那么黑。分别的时候,大家都哭泣哽咽。
耶稣从建有圣殿的那边离开城池,路过已经皈依的库佩斯那顶华丽的帐篷。库佩斯带着孩子们跑来迎接,耶稣把孩子们搂到身边,又对伏在地上流泪的母亲说了话。门索、司祭和许多人两人一排,轮流陪着耶稣一行走了一段。耶稣和门徒们都拿着手杖。等门索和司祭返回时,天已经黑了,到处点着灯,民众聚集在圣殿内外跪着祈祷。门索向大家宣布:凡不愿意按耶稣的律法生活、不相信祂教导的人,必须离开他的地方。这里有些居民肤色比门索还要深。他的帐幕城连同圣殿和王陵,原本是拜星教徒的中心,不过几小时路程外还有别的帐篷聚落。
耶稣向东边走,第一晚住在门索部落的一个牧人村子里,离帐幕城大约十二小时路程。祂和门徒们睡在一顶圆形帐篷里,床位之间用可以移动的屏风隔开。
第二天清早,居民还没醒耶稣就离开了。祂走到一条很宽、无法涉水过去的河边,于是转向北沿河岸走,直到找到一处可以渡过的地方。傍晚时分,祂来到几间用苔藓或泥土盖的小屋旁,附近有一口露天的井,井边围着一圈矮墙。祂和同伴在这里洗了脚,虽然没有受到接待,还是进了一间用树枝搭的茅屋过夜。这茅屋是圆形的,带尖顶,四面敞开,用缠绕的树枝和苔藓搭成,周围有一圈密实的篱笆用来防野兽。这地方物产丰富,田地非常美丽,边上种着一排排浓密的大树,树荫遮凉,树木相交的角落盖着住所——不是门索那样的帐篷,而是用树枝编成的圆形茅屋。居民肤色黝黑,不如门索的肤色那么深亮,穿着很像耶稣这趟旅程最初遇到的那些拜星者。妇女穿着宽松的长裤,外面罩着披风。大家似乎都在做纺织的活儿:树木之间隔着老远绷着布料和线,许多人同时在一起忙活。整片田边的树木都修剪成装饰的形状,树枝间还搭了座位。
天刚蒙蒙亮,星星还挂在天上的时候,几个人来到茅屋,看见耶稣和门徒还在床上,就敬畏地退后,伏在地上。他们天亮时通过门索派来的信使得知耶稣要来,却不知道祂已经到了。耶稣起身系好白色内袍,披上门徒出行时常带着的披风,和青年们一起祈祷、洗脚之后,走出茅屋,对俯伏的众人说:“不要怕。”随后和他们一起去圣殿——那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建筑,平顶,人可以在上面行走。顶上有两道栏杆,我看见一些人用长筒望着天空。殿前有一口被封住的泉眼,本地人视它为圣泉,还有一个炭火盆,火盆稍稍高出地面,底下可以看得见。圣殿四周是用栏杆隔开的座位区。我所见的司祭穿着白色长衣,从上到下镶着彩色花边,系着宽腰带,带子末端镶着闪亮的石头和文字,肩上垂着皮条,上面系着小盾牌。耶稣叫一位正在屋顶观星的司祭下来。这牧区的主人、门索的亲侄走出圣殿迎接耶稣,献上一根平安枝。耶稣接过枝子,递给厄勒孟齐尔,他又传给西拉斯,西拉斯再传给厄里乌德。最后厄勒孟齐尔拿着枝子进入圣殿,耶稣和众人跟着进去。殿内有一个小圆祭坛,上面放着一个无柄的杯,像臼似的,里面盛着黄色的糊,厄勒孟齐尔把树枝插进去。这树枝也许是干的,也许是人工做的,两边有叶子,我好像听耶稣说它会变绿。殿内的神像都蒙着轻薄硬挺的料子,像是面具或遮盖。殿区内设了一个导师座,耶稣就在那里教导。祂像对小孩提问一样,对听众所说的每件事发问。妇女都远远站在后面。大家都很单纯,乐意接受一切。耶稣大半天都在教导,当夜接受了此地首领的接待。阿匝利亚的住所有好几层,是一座圆形建筑,外面有盘旋的台阶。门上方挂着一面椭圆形的黄色金属牌,上面刻着“阿托姆的阿匝利亚”。阿匝利亚以前和门索相处得不好,所以门索分给他这片牧场;但耶稣来访后,他变好了。他屋里很漂亮,装饰着彩色的地毯和挂毯,还有一条有顶的帐廊通到他妻子的房间。
安息日开始,耶稣就和门徒退到一边,像之前在三王帐幕城中那样举行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