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耶稣基督圣传与圣经神视录·第三册(真福艾曼丽)列表
·目录
·壹 耶稣在葛法翁及周边地区的传道
·​一 百夫长科尔乃略
·三 复活纳因青年的奇迹
·四、耶稣在默基多与若翰的门徒
·二、耶稣显奇迹治病及以比喻教导的
·五 耶稣离开默基多·治愈癞病人
·六 耶稣在葛法翁会堂施教并治愈两
·七 复活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
·八、耶稣舟中施教·召叫玛窦
·九 最后召叫伯多禄、安德肋、雅各
·十 若翰的证言送达会堂及捕鱼的奇
·十一 山中圣训与瘫子痊愈
·十二 雅依洛之女与患血漏妇人
·十三 治好枯手病人 众人赞叹“怀
·十四 耶稣在玛达拉与革辣撒:驱魔
·十五 耶稣在贝特赛达显奇迹并重返
·十六 宗徒与门徒的传教使命
·十七 耶稣巡行贝特阿纳特、加尔加
·十八 耶稣在卡黎阿塔因与亚巴郎
·《真福艾曼丽圣经神视录 第三册 第
·贰 从玛达肋纳的第二次皈依到授予
·​一 耶稣在阿匝诺特施教——
·二 耶稣在加特赫尔、基斯罗特与纳
·三 耶稣在塔波尔山附近的教导(位
·四 圣若翰洗者殉道
·五 耶稣在塔纳特-史罗与安提帕特里
·六 耶稣在贝特敖龙与伯达尼
·七 耶稣在犹塔宣告若翰洗者殉道
·八 夜盗圣骨:圣若翰遗骸从玛革洛
·九 耶稣在伯达尼与耶路撒冷·治愈
·十 耶稣在提尔匝解救囚徒
·十一 耶稣在葛法翁及周边地区
·十二 五饼二鱼的奇迹
·十三 耶稣海上行走
·十四 耶稣教导生命之粮的奥迹
·十五 耶稣在丹及乌尼托城
·十六 耶稣与客纳罕妇人的相遇
·十七 耶稣在革叔尔与诺贝·庆祝普
·十八 耶稣在勒加巴与凯撒勒雅-斐理
·十九、山中圣训的结束 · 增饼四千
·二十 伯多禄领受天国的钥匙
·第三卷导读
·一、耶稣在伯达尼与耶路撒冷
·二 在拉匝禄家中的逾越节
·三 富人与穷人拉匝禄的比喻
·四、耶稣在阿塔洛特与哈达德黎孟
·五 耶稣大博尔山显圣容
·六 耶稣在葛法翁及周边地区施教
·七 耶稣在加巴辣附近山上的教导
·八 耶稣前往奥尼托城并乘船往塞浦
·九 耶稣在撒拉米施教
·十 耶稣受邀前往撒拉米罗马司令官
·十一 耶稣在门徒约纳斯父亲的家·
·十二 耶稣造访犹太城
·十三 外邦女祭司墨丘利亚与外邦哲
·十四 耶稣在基特卢斯施教
·十五 巴尔纳伯的家族与耶稣在基特
·十六 耶稣在玛肋普城
·十七 耶稣与外邦哲人讲论·赴犹太
·十八、犹太人的五旬节——耶稣论圣
·红海通道的异像
·十九 耶稣在会堂发表严厉训诫
·二十 耶稣探访基特卢斯附近的矿工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十七 耶稣与外邦哲人讲论·赴犹太婚宴
十七 耶稣与外邦哲人讲论·赴犹太婚宴
浏览次数:12 更新时间:2025-9-4
 
 

耶稣带着门徒和七位受了洗的哲人,沿着从玛肋普通往拉尼法的幽美谷地前行。小径缓缓爬升,转向南方群山。一道约三尺宽的溪流自山间潺潺而下,源头起于基特卢斯旁的清泉。溪水在覆顶的石渠中穿行过岭,流过拉尼法村,又润泽玛肋普四周的壕沟——不过城中高处的蓄水池,倒不是从这溪流引来的水。耶稣离去时所走的第五条街,也就是末一条,正是引水入池的渠道所在。

 

翠谷宁静,曲折蜿蜒,四周丘峦环抱,美景难以言喻。路旁散落着拉尼法村的零星庄户,满野青绿,处处点缀着野花与人工栽培的鲜果。耶稣顺溪南岸向左往拉尼法走去,途中遇见一队青年正要去耶路撒冷过五旬节。耶稣嘱咐他们向拉匝禄请安,但不必提起祂的行迹。之后祂涉过溪水,向北转回玛肋普的山谷,来到一个名叫“莱佩”的特别村庄。

 

这时收割才毕,人们正把为穷人预备的禾束收拾成堆。

 

一路行走,耶稣时走时停,就在风景佳美驻足,向外邦哲人讲论。祂谈到洪水之前人类的全面败坏、诺厄蒙保守、罪恶重新萌发、亚巴郎的蒙召,以及从天主引导他的后裔直到应许中的安慰者而来的整个计划。外邦人向耶稣请教各样问题,又举出古代神祇与英雄的尊名与善行。耶稣回答:人固然多少都有天生的良善,也能行许多于今世有益的事,但这些善行常掺着恶习与不堪。祂指出外邦因拜偶像而堕落败坏、局部毁灭,他们神明的历史满是荒诞畸变的传说,掺着邪魔的占卜与惑人的法术,却被编织成所谓的真理。

 

哲人又问到一位出自印度以外山区的远古明君——名叫哲姆希德(Dsemschid),曾以天主所赐的金匕划分疆土,移民垦荒,广施福泽。耶稣回答,这民众首领原是个天性聪慧、熟悉世情的人。当巴别塔时代人群分散,他依某种规距率一部落占领土地。他所属的族类败坏较轻,因此他也少陷于恶。耶稣也提到后人附会他的传说,指明他不过是默基瑟德——那位司祭兼君王——的一个虚假预像。耶稣嘱咐他们应当专心仰望默基瑟德和亚巴郎的后裔,因当万民流迁之际,天主曾差默基瑟德到最优异的家族中,为引导、团结他们,预备土地与居所,为保存他们的纯全,并照他们或配或不配,来加速或延迟恩许的成就。至于默基瑟德究竟为谁,耶稣留给他们自己去揣摩;但这一点是确定的:他是应许的恩宠在古时的一个预像——那恩宠昔时遥远,如今却已临近;而他曾献上的饼酒之祭,也必得完全实现,且要存留直到世代的终结。

 

耶稣论及哲姆希德与默基瑟德的话,说得那样清楚,那么明白,哲人们不禁惊叹道:“老师,您的智慧何等深奥!仿佛您曾活在那个时代,比他们自己更认得他们的本相!”耶稣又向他们讲述众先知的事迹,无论大小先知,都细细道来,尤其详述了玛拉基亚的预言。安息日伊始,祂走进会堂,取《肋未纪》论禧年之章与《耶肋米亚》数段讲道。祂说人该尽心耕种自己的田地,待兄弟接手之时,便能从那沃土中看见对田地的用心。

 

次日清晨,耶稣仍在会堂讲述禧年之义、田耕之道,并《耶肋米亚》之言。礼毕,祂与门徒起身而出,许多犹太人、外邦人随行,一同来到城南一座犹太人的水泉园子——活水是从基特卢斯水渠引来的。园中有美池,四周罗列浴池、幽径与长荫凉棚。施洗所需早已备妥。众人随耶稣来到泉边一片开阔场地,人群中有七位新郎携亲友侍从静立聆听。

 

耶稣讲到原罪之始,亚当与厄娃如何背约,恩许怎样降临,人类又如何堕入野蛮状态;祂也谈到那未被完全败坏的一群怎样被分别出来,婚姻怎样蒙受守护,是为将美德与恩宠自父传予子,又藉守主律、持节制、克己欲而使婚姻成为圣事。如此,祂言语自然转向新郎与新妇。为阐明其意,祂以岛上一种树为例,说此树竟能受远方之树的花粉——甚至跨海而至。祂说:“照样,望德、倚主之心、求恩之愿、谦逊与贞洁,也都可成为恩许成就的母亲。”耶稣遂谈及婚姻内蕴的奥义,说它预表着“以色列的安慰者”与祂的教会之间的结合。祂称婚姻为“一大奥迹”。这番话如此美妙、如此高深,我实在无法重述。之后祂又教导补赎与圣洗之道,通过补赎和圣洗的恩宠,天主能洗净我们那种因罪而流浪、分离、失序的状态,使我们得以脱离“浪子”的困境,成为祂的子民,分享救恩之约。

 

耶稣又单独召来一些渴望受洗的人,听他们告明,宽恕他们的罪,并吩咐他们做某些克己和善工。雅各伯(次位的)和巴尔纳伯主持了施洗礼。新受洗的主要是些老人、几个外邦人,还有那三个曾经失明、先前没有在葛法翁和父母一起受洗的男孩。

 

安息日既过,几位哲人问道:为何天主定要以洪水灭世?为何人类须苦候救主如此之久?岂不能用他法、遣他人重整万物?耶稣便向他们解释:此非天主原旨——天主以自由意志与更高禀赋造了天使,他们却因骄傲背主,坠入暗域;人本处于明暗两国之间,具自由之志,却因食禁果而近黑暗;如今天主愿意帮助我们,但需要我们人先愿意与祂同心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天主的国迎接到自己心里,让祂把这份恩典赏赐给我们。

当初人偷吃禁果,是妄想自己取代天主;如今我们要从这堕落中爬起来,就需要天父派遣祂的圣子来伸手救拔,帮我们与天主重新和好。因为罪的缘故,我们的人性已经完全扭曲失真了,单靠自己是无力回天的——必须依靠天主无限的慈悲和奇妙的带领,才能在地上重建祂的国度。而这个国度,本来就是该在我们人心中作主的,只是后来被黑暗势力赶了出去。

最后耶稣强调说:天主的国,不在乎世上的权势和荣耀,只在乎三件事:第一,是人心要得到重生;第二,是人与天父重修旧好;第三,是所有善良的人重新在主内联合,就像同一个身体上的肢体那样。

 

第二天,耶稣再次来到昨天施洗的地方讲道。那七对新婚夫妇也来了,静静坐在人群中。新郎里有两位原本是外邦人,受了割礼、皈依之后,娶了犹太姑娘为妻。还有几位向往犹太教的外邦人,也得到允许,一同来聆听耶稣的教导。

 

耶稣先从婚姻的本分讲起。他温柔却郑重地嘱咐妻子们:“你们举目,当只为注视自己的丈夫;平日则要低眉垂目,存留内心的温柔。”接着,他又讲到顺从、谦逊、贞洁、勤勉,以及怎样用心教养儿女。后来,妇女们退下去准备饭食,耶稣便转向男子们,讲授圣洗的深意。

 

那时,正有一片乳白色的浓雾笼罩四野,人都望不见远处。耶稣就以这雾为景,讲起厄里亚的故事:那场遍及全地的大旱,以及他祈祷之后,从海中升起带来雨水的那片云彩。他说,那旱灾原是因阿哈布王敬拜偶像,招来了天主的惩罚——恩宠与祝福也仿佛从人心中退去了,人心的干旱比大地更严重。他娓娓道出厄里亚怎样藏在革黎特溪边,蒙飞鸟叼饼供养,又怎样去到漆冬的匝尔法特,被一位寡妇接济;后来他怎样在加尔默罗山上斥责偶像崇拜者,又怎样求天主降下云雨,复苏万物。

 

耶稣将这甘霖比作圣洗,劝大家真心悔改,不要像阿哈布和依则贝耳那样,领受了洗礼的恩泽,却仍旧心硬、活在罪中。他还提起埃及那位虔诚的外邦妇人——色苟拉,她迁居阿彼拉,一生行善,最终蒙天主悦纳。耶稣对外邦听众说:“你们也该努力行善,好吸引天主的恩宠——厄里亚和色苟拉的事,你们多少也听说过吧?”

 

新郎们受洗之后,耶稣和门徒、新人们,还有几位经师,一同受当地一位犹太医生邀请,去玛肋普西边的莱佩村赴宴。原来这位医生的女儿,嫁给了一位从撒拉米来的外邦哲人——那人曾在撒拉米听过耶稣讲道,后来也受了割礼。

 

通往莱佩的小路起伏舒缓,两旁风景如画,仿佛穿行在花园之中。村子附近有条大路直通两英里外的小港克黎尼雅,另一条则向西通往拉彼通港。外邦人住在沿路的成排房屋里,忙着做买卖;犹太人则另住一区,还有一座美丽的会堂。我瞧见外邦人的园子里立着几个像缠着布的人偶般的偶像;离路不远有片围起来的小空地,中间蹲着一座比人还高的像,头似牛首,两角之间好像夹着一小捆麦子,短短的手臂耷拉在身前。

 

宴席虽简单,却充满温情:有鸟、有鱼,也有蜂蜜、饼和各种果子。新娘和伴娘们蒙着轻柔的头纱,单独坐在长桌的一端。她们身穿条纹长衣,头戴用彩色绒线和细小羽毛编成的花环,又端庄又美丽。

 

用餐前后,耶稣一再讲论婚姻的神圣。他特别强调“一人一妻”的盟约,因为那一带的人常为小事分开又再娶。耶稣讲得格外恳切,还用婚宴、葡萄园和王子等比喻来劝勉大家。伴郎们甚至热情地邀请路过的行人进来一起坐席、听道。那时,曾被耶稣治好的三个盲童吹起笛子,小女孩们也跟着唱歌、奏乐,场面十分温馨。

 

天色暗下来的时候,耶稣和门徒们启程返回玛肋普。从高處望向遠處,景致美得动人——海面倒映着奇妙的光,如梦如幻。而此时玛肋普全城都为七对新人的婚礼预备妥当而忙碌,仿佛一个大家庭共同庆贺,看不见一个穷人——他们都被妥善安置在城中另一处,受到周到的照顾。

 

玛肋普城建造得十分整齐,就像一张均匀切分成五块的饼。五条街道向中心汇聚,那里高起一座泉台,四周绿树成荫、设有露台。其中四个城区各有两条环形街道,一圈圈绕着中心的泉水池。一条环街上有所房子,住着无子的寡妇和年长的妇女,由当地的犹太团体或社区供养;她们在那里开办学校,也细心照顾孤儿。另有一所专为接待贫穷的旅客和外乡人而建的客舍。

 

第五区是公共建筑区,引水入城的水渠把它分成两半:一边是市集、几家客店和一所安置疯人的疗养院(这些人不准随意外出,耶稣之前已治愈了其中几个被带到祂跟前的);另一边则是举办庆典和婚宴的公所,屋顶几乎和旁边的泉台一样高,正门开在背向泉台的那一侧。公所前院有一条百步宽的林荫路,穿过环形街直通会堂前庭,长度大约等于五条主街中的三分之二长。还有其他小路也从环街通向那里,但平常不开放,只有在庆节或得到特许时,才让民众通行。

 

在这个充满喜气的婚庆之日,晨曦初露,人们就开始忙着装饰宴客的处所,处处洋溢着忙碌与期待。与此同时,耶稣带着门徒暂时退到客栈稍作休息。不久,男男女女陆续前来见祂——有人渴望聆听教导,有人需要安慰和指引。由于常与外邦人往来,他们心中不时涌起不安与困惑。那些即将成婚的年轻人留在耶稣身边最久,祂像一位慈父,温柔地与每位待嫁姑娘单独交谈,那情景既似告解,又充满谆谆叮嘱。祂轻声问她们为何选择婚姻,可曾想过未来的子女和他们灵魂的得救——这生命的果实,唯有扎根于敬畏天主、持守贞洁与节制,才能茁壮成长。令耶稣痛心的是,这些年轻新娘对这些道理竟几乎一无所知。

 

街道上早已搭起一座座以青枝和鲜花装饰的拱门,彩帷轻垂,果实与花环缀满廊间,台阶和看台也一一筑起,好让众人能舒适地俯瞰下方如花园般欢庆的场地。尤其在会堂前,巧手的人们用栽在木箱中的鲜花与绿植搭起一座敞开的凉亭,芬芳四溢。我见到许多人来回穿梭,将食物与各样所需用品运至宴厅周围的庭院与凉棚下。凡是带礼物前来的人,都可共享这场宴席。食物盛在一种长长的、以枝条编成的抬架上——它们同时用作餐桌,上面铺着干净布巾,宾客可斜倚在软垫上,从侧边小口取用盘中的饼、菜肴与壶中饮品。这些抬架编得细致而实用,带着盖子和取食口,一切都流露着朴拙的手工。坐垫与靠枕四处摆放,仿佛整个社区都投入了这欢庆的准备中。

 

华盖之下,一顶绣花的帐幔轻轻悬垂。耶稣与门徒被特别邀请入内。由于新郎中有几位是皈依的外邦人,一些外邦哲人与他们的友人也获安排坐在不远之处,共享这神圣时刻。新人们从不同方向走来,前有头戴花冠、奏响乐器的青年欢歌引路,伴郎与伴娘随行在侧,亲友们簇拥相伴,缓缓步入婚礼的帐幕。新郎身着长袍,踏着白鞋,衣缘与腰带绣着细致的字纹,手中轻握一条黄巾。新娘则穿着洁白的长羊毛裙,裙摆绣有金线织就的花蔓与纹样,熠熠生辉。她们的秀发——有些如阳光般金黄——在脑后细致编成发网,珍珠与金线穿梭其间,以丝带轻轻系拢。面纱半掩容颜,自头上金属发箍——前三尖、前额高弯,可托起轻纱——垂落至背。她们还头戴以羽毛或丝绸制成的小冠,有些面纱泛着柔光,似以细丝织就。手持金色灯炬,外裹黑或深色纱巾,脚下亦是洁白的鞋履。

 

经师主持婚礼时,进行了许多礼节,可惜我未能一一记清顺序。他们诵读卷轴——应是婚约——并献上祈祷。新婚夫妇携手步入华盖,亲友向他们抛洒麦粒,献上祝祷。经师轻刺新人的小指,将两人的血滴落入同一杯酒中,二人共饮此杯。随后新郎将杯传予身后的人,酒杯被置于清水盆中。新人让血水滴落掌心,而后伸手相触,轻轻摩擦血处,再以白细线缠绕指尖,并交换戒指——我想是一对小戒戴于小指,一枚稍大的可戴于食指。之后一袭绣花罩巾轻披于新婚夫妇头上。新娘将原由伴娘持着的、裹黑纱的火炬接过,置于新郎右手中,他转而移于左手,交还新娘;她以左手接过,复交伴娘。另有祝圣过的酒,所有亲友皆上前啜饮。婚礼仪式结束后,伴娘为新娘更换轻盈、喜庆的纱巾。这时我才发觉,那顶硕大的发网竟是以假发精心编就的。

 

三位经师一同主持婚仪,整个礼程长达三个时辰。礼成后,新娘们在伴娘簇拥下穿过花蔓装点的廊道走向宴厅,新郎紧随其后,一路接受众人欢呼与祝福。简单进过茶点,新人们便到水渠边的花园中游玩休憩。

 

当晚,会堂特为新婚夫妇举行训导。经师讲罢,便请耶稣也为这些年轻人赠言劝谕。

 

次日,七对新人在宾客与乐师的陪同下再度齐聚宴厅。耶稣的门徒也在场,不过只担当席间侍奉之职。新人收到盛在精美器皿中的点心与鲜果——更有插着金花金叶的金苹果。随后来了一队以献艺为生的小乐工,领过赏赐后便离去。之后,那三位被耶稣治愈的小乐手带着城里其他歌班也前来献奏。不久,一场为庆典编排的舞蹈开始了:舞者踏上花廊内铺着柔软苔毯、微微颤动的长廊地板,分四列双行背对而立。每对舞者手执纱巾交互换位,从首排翩然旋至末排,整个队伍如游蛇般婉转流动。不见跳跃,唯有身体如柔枝般轻盈摇曳与平衡。新娘与其他女子都将面纱挽上金钩。舞毕,众人在花廊四角的餐台用了茶点。乐声再起,大家悠然漫步至泉边花园。

 

在这儿的花棚与苔茵上,开展了各类赛跑、跳跃和投靶游戏。男女分组竞技,胜者得彩,负者缴纳罚物——或是银钱、腰带、布帛、颈巾等。若有人未备罚物,便向不远处摆摊的小贩现买。末后,所有奖品与罚物皆交予长老,由他分给在场围观的穷人。新娘与少女们或围圈或列阵嬉戏,裙幅挽至膝上,双腿缠着白绢带,面纱挽起盘至额后,耳饰微荡,显得灵动秀美。她们左手轻握旁人的腰带连成圆环徐徐旋转,右手相互投递黄苹果依次接取。若有谁失手未接,便得在旋转中俯身拾起。最后她们也与男子一同游戏,相对成排而坐,向沟槽投掷熟透的黄果,两果相碰迸裂时,欢声四起。

 

近暮时分,众人在乐师前导下组成欢庆行列踏上归途。新人们骑着盛装的驴子,新娘侧坐鞍上,在满心喜悦中返回宴厅共进晚宴。

 

新郎们则前往会堂,在经师前立愿:于特定庆节期间恪守贞洁,若有所违愿行补赎;并许诺于五旬节之夜一同守夜祈祷。宴毕,新人们被引至新居。带来房屋为嫁妆的一方立于门槛,亲族则引领新人绕屋三周,贺礼庄重呈入,穷人也分得一份馈赠。

注: 五旬节又称收割节,是犹太教传统节日之一。其名称源于犹太人在五旬节期间正值小麦初熟,需将“初熟之物献给天主”的宗教习俗。犹太五旬节是关于“律法”的节日,而基督教五旬节是关于“圣神”的节日。后者赋予了前者全新的、更深的属灵含义。


上一篇:十六 耶稣在玛肋普城
下一篇:十八、犹太人的五旬节——耶稣论圣洗圣事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版权所无 2006 - 2025 xiaodelan 我们的域名: Www.xiaodelan.Love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粤ICP备07010021号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