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见耶稣从勒曷布向东北方向走了整整七个时辰,终于抵达革苏尔。祂选择与税吏们同住——这座通往大马士革的交通要道上,聚居着许多税吏。革苏尔是座繁华的大城,随处可见罗马士兵驻守。虽然犹太人和外邦人分区居住,但彼此往来频繁,以致本地的犹太人在其他地方颇受非议。
城里有不少犹太人和外邦人都曾到真福山听过耶稣讲道,还有些病人被不久前来访的宗徒治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个盲人正是在增饼奇迹前的训导中重见光明的。那位苏番玛利亚的丈夫原本是革苏尔人,如今和妻子一同住在艾农。
想起古时候,阿贝沙隆逃避父王达味时,也曾在此暂住,因为他的母亲玛阿加正是本地国王托耳买的公主。随行的宗徒巴尔多禄茂,
竟然就是这个王族的后代!他的父亲因为常年使用贝突里雅的温泉疗养,后来举家迁往加纳,在则步隆山谷定居,巴尔多禄茂就这样成了加纳人。但他在革苏尔还有一位年过古稀的舅公,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外邦富商,住在城中心的深宅大院里。
这位老翁特意让人用轿子抬他到税关区见耶稣。当时耶稣正在货检台上讲道——这个平台本是用来查验货物、征收关税的地方。老舅公与宗徒们亲切交谈,特别是与侄孙巴尔多禄茂相谈甚欢,还热情邀请耶稣到家中用餐。全城居民无论男女老幼、犹太人或外邦人,都蜂拥而来听耶稣讲道,场面热闹非凡。耶稣也与税吏等许多人共进晚餐。值得一提的是,税吏们正在忙着整理货物,准备分发给穷人,所以席间格外忙碌。
当耶稣踏进外邦人区域拜访巴尔多禄茂的舅公时,受到了极其隆重的异教式欢迎:华贵的地毯一直铺到街口,桌上摆满珍馐美馔,完全按照外邦贵族的礼仪规格款待。
革叔尔的外邦人崇拜着一座多臂的神像,神像头顶稳稳托着一只量斗,里面盛满了金黄的麦穗。他们中有许多人渐渐倾心于犹太教,也有不少人开始聆听并接受耶稣的教导。其中许多早已受洗——有的由洗者若翰施洗,有的则在葛法翁由宗徒们手中领受。
税吏们献出了自己大部分的财富。就在耶稣曾经教导的地方,他们堆起如山的谷物,仔细量给每一个需要的穷人;他们还把田地和园圃赠给贫苦的雇工和奴隶,切实弥补了自己往日一切的不公与过错。
当耶稣再次在税关向聚集而来的外邦人和犹太人讲道时,几位从外地赶来守安息日的法利塞人,却出言指责祂与税吏同住、和外邦人往来。
与此同时,巴尔多禄茂的舅公与其他十六位长者,在一座水园中领受了洗礼——城中的井水通过高架的水道引入园中。若瑟·巴尔撒巴主持了这庄严的仪式。花园装饰得如同过节,典礼盛大而隆重;穷人们也获得了丰厚的馈赠,其中那位年老的舅公奉献得尤为慷慨。
安息日结束后,耶稣在会堂完成了最后的教导。祂在税关前与众人告别,将救济品分发给穷人,随后在大批群众的簇拥下启程,经过五小时的行路,来到斐亚拉湖畔的渔村。这湖位于帕乃阿斯以东约三小时路程的一片高原之上。祂深夜抵达,借宿在学校旁一位教师家中。这里的居民多半是犹太人。
斐亚拉湖方圆不足一小时路程,湖岸舒缓,湖水清澈见底,它的出口悄悄流向远山背后,消失不见。湖面上漂着几叶小舟,四周田野麦浪翻滚,草场优美如画,驴、骆驼和其他牲畜安静地吃草,其间还点缀着片片栗树林。湖的两岸都有犹太渔村,每个村子都建有属于自己的会堂。
耶稣逐个在会堂中教导,也与一些居民和宗徒一同探访湖边牧人的家。据说,洗者若翰也曾一度在此地停留。
之后,耶稣带着若望、巴尔多禄茂和另一位门徒向南行三小时,来到德卡波利地区的诺贝城。这里的居民既有外邦人,也有犹太人,分区而居,甚至两个区域的名字也略有不同。这一带的城市都以黑色闪亮的石材建成。耶稣在诺贝及周边村落宣讲,若望和巴尔多禄茂常伴左右,其余宗徒和门徒则分散在邻近地区继续传教。
耶稣亲自为民众施洗做准备,而洗礼则由巴尔多禄茂施行。当地的水原本又黑又浊,但经过巨大的圆形石砌净水池沉淀净化后,被引入有盖的贮水池中备用。宗徒们将随身水器中的水倒入池中,耶稣举手祝福了整个池水。民众纷纷低头跪在石池四周,怀着虔诚的心接受洗礼。
诺贝城的外邦人以无比隆重的礼仪迎接耶稣。他们手持青翠欲滴的枝条夹道欢迎,街道两侧拉起彩绳维持秩序,还将绣花地毯铺展在耶稣要行经的路上。这些华美的地毯依次铺展,每当耶稣踏过,就有人敏捷地卷起,小跑着传到前方重新铺开,如此循环往复,为祂预备前路。耶稣始终从容地行走在这些地毯上,面带慈祥的微笑。
法利塞派的经师们在犹太区恭敬地迎接耶稣。时值普陵节期间的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谆谆教导众人。礼仪结束后,人们在装饰一新的公共大厅设宴款待。席间,法利塞人又挑起事端,讥讽耶稣的门徒沿途掐麦穗、采野果充饥的行为。
耶稣便讲述了葡萄园工人的比喻,又说了富翁与乞丐拉匝禄的寓言。祂责备法利塞人未按传统邀请穷人赴宴,他们却推说收入微薄、力不从心。耶稣温和地问道:"今日这场盛宴,可是为我而设?"得到肯定答复后,便将串在银链上的五枚金黄三角银币放在餐桌上,说:"这些就给穷人们吧。"随即吩咐门徒请来许多贫苦人,让他们入席共享美馔。耶稣亲自伺候,一边分送食物一边教导他们。
这些银钱或许是当日的圣殿税,也可能是节日的惯例馈赠——因为普陵节期间,人们照例要互赠鲜果、面包、谷物和衣物。
这节日里,会堂要诵读整卷《艾斯德尔传》,还会为病弱老者上门诵读。耶稣也亲自登门为老人诵读艾斯德尔经卷,并治愈了一些病人。
我还看见少女妇女们举行庆典游行和游戏——这一日她们享有特殊权利。她们像使节般庄重地进入会堂,甚至直抵至圣所前廊;她们推选一位少女扮作"皇后",为她披上锦绣王袍,向司祭献上精美的祭衣;在花园里,她们玩着选立废黜"女王"的游戏,还戏耍一个代表恶人哈曼的木偶,最后将其吊起。男童们用木槌敲打木板,齐声咒骂,象征恶人罪有应得。
(参《编年纪上》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