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年1 我寄给您的小盒子里装着本地一种珍品,或许能使您喜欢,它是一块麝香以及长这种麝香的动物的一个部分。人们至今对麝香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些作者认为它是在动物脐部形成的。他们弄错了,它定是在胞囊里形成的。这种动物是一种狍(原文如此。按麝香应是麝腹部中香腺的分泌物凝结而成。传教士称为狍,狍不可能生香。传教士把狍误认为麝了,北京山区不产麝。一一中译注),中国人称之为香獐子,即有香味的狍,麝狍或曰有麝香的狍。獐子意为狍; “香”字本身指一种气味,若与某个名词连用则指“有香味的”,因为这时它成了一个形容词。 您完全可以相信我写的内容,因为我说的全是我亲眼目睹之事。我买了一只狍子,这是人们为卖给我而刚刚杀死的。为得到麝香,我保留了人们按惯例从其身上割下的部位,它比狍子本身更为贵重。 事情经过如下: 北京西面有一条山脉,那里有我们一批基督徒和一座小教堂。山里有香獐子。我在那里传教时,几个穷苦的村民便去打猎,希望我购买他们的猎物带到北京:他们捕杀了一雌一雄两只香獐子,抬到我跟前时它们血淋淋的,余温尚在。商议价格前,他们先问我是否连麝香一起要。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些人只要动物的肉而把麝香留给猎人,由后者把它卖给麝香商人。我想要的主要是麝香,因此告诉他们全部买下。他们马上抬来雄性香獐子,将其胞囊割下,由于怕麝香挥发,他们用细绳扎住了胞囊顶端。若有人出于好奇而想保存,就要把它弄干。我寄给您的那个便是这样。香獐子和麝香一共才费了我一个埃居。 麝香形成于胞囊内部,像盐那样粘附于胞囊四壁。它呈现两种形态:颗粒状的一种称为teou-pan香,最为贵重;另一种十分细小,称为mi香,价值稍逊。雌麝不产麝香,或虽产表面相似之物,却毫无香味。 村民们告诉我,这种动物最喜食蛇肉,不管蛇有多大,它都能轻而易举地将其弄死,因为蛇一接近狍就会被麝香味熏得不能动弹。这种情况是万无一失的,因此进山砍柴或烧炭的农民预防蛇咬(被蛇咬伤是很危险的)的最佳办法是随身带几粒麝香,这样,晚饭后他们便可高枕无忧了。如有蛇游近他们,就会被麝香味熏昏而再也不能近前。 我回京后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说证实了这种动物主要吞食蛇肉的说法。我们取了一部分狍肉在晚餐时享用,同席中有一人极厌恶蛇,别人甚至不能在他面前提及蛇字,否则他马上会恶心呕吐。他对这种动物与蛇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我也小心翼翼地不在他面前提起,但非常注意他的反应。他与别人一样取了点狍肉想吃,但刚把肉送到嘴边就感到一阵少有的恶心,因此再也不想吃了。其他人都很爱吃,只有他讨厌这道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