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伯达尼大约三小时路程的荒凉野地里,静静立着一座孤寂的牧人小屋,住在那里的人们,多半靠着拉匝禄的周济过活。玛达肋纳带着一位女伴——若瑟的亲戚撒罗默玛利亚,早已来到这僻静之处等候耶稣,并细心为他预备了些许简单的食物。当耶稣缓缓走近,她急忙迎上前去,情不自禁地俯身跪下,紧紧拥抱他的双足。
耶稣只在这里稍作停留,便起身赶往拉匝禄的客店,那地方离伯达尼仍有一小时的路。两位妇女则从另一条小路返回家中。耶稣在客店中见到一些先前派出去的门徒已经归来;其他人也陆续到达,最终大家在伯达尼重新团聚。耶稣并没有穿过伯达尼的街道,而是悄悄从后园走进了拉匝禄的住处。他才刚抵达,全家人就急切地赶到庭院迎接。拉匝禄亲自为耶稣洗脚,之后众人穿过花园进入室内。妇女们垂下面纱,恭敬而温柔地向耶稣致意。
就在耶稣到来的那一刻,发生了一件格外触动人心的事:为逾越节预备的四只羔羊,正被牵进庭院。这些纯洁的小羊早已被分别出来,安养在一片嫩绿的小园中。当时也在场的圣母和玛达肋纳,早已亲手编织了几只小花环,要温柔地系在它们的颈上。
耶稣抵达时,恰逢安息日即将开始。他与这家人一同在大厅中举行了安息日的礼仪。他的神情格外深沉庄重,他诵读经文,并娓娓讲解其中的意义。晚间共餐时,他谈起了逾越节羔羊所预表的含义,以及他自己将来所要承受的苦难。
就在安息日即将来临之际,耶路撒冷城内爆发了骚动,但尚未演变为流血的冲突。比拉多在一队卫兵的严密护卫下,站在安东尼亚堡垒的高墙之上,脚下则是聚集在集市广场上的汹涌人潮。这座堡垒矗立于圣殿西北角一块陡峭的岩石上——若有人从比拉多的宫殿出来左转,穿过拱门,经过鞭刑场,便能看到它巍然耸立于左侧。
比拉多新颁布的法令当众宣读了:圣殿即将被课税。税收首先将用于修建一条引水渠,将水引入大集市与圣殿;其次,还涉及要向凯撒献上尊号、祭品与公开的敬礼。
诏令甫一读完,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片哗然。怒吼与怨愤之声四起,尤其从加里肋亚人聚集的区域传来——不过骚动尚未转为暴力。比拉多高声发出警告,给予众人退去反思的时间。民众虽满怀愤懑、议论纷纷,却也逐渐散去。
而这一切的背后,实由黑落德党人暗中煽动;尽管无人能公开指认他们的操纵。他们操控着加乌罗人犹达——他拥有一整派加里肋亚追随者,不断抨击向罗马纳贡之举,并以宗教热忱为名,煽动人们追求自由的渴望。黑落德党人恰似今日的共济会与其他秘密结社:他们鼓动那些盲目热情的群众,而这些人直到血流成河之际,才醒悟自己的狂热已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安息日那天,耶稣在拉匝禄家中向众人教导,随后与大家一同走进花园散步。祂以平静而深沉的语气,谈及自己即将承受的苦难,并明确宣告自己就是默西亚。这番话使听者心中充满敬畏与震撼,而玛达肋纳的爱与痛悔,也在那一刻达到极深之处。她步步紧随耶稣,时而俯身坐在祂的脚前,时而静静立于道旁等候。她心里只想着他,眼里只看到他,心里只认得她的救主和自己的罪过。耶稣屡次以温柔的话语安慰她。她的容貌已大有改变——虽风姿犹存庄重,却因长久的刻苦与泪水,过早褪去了光华。她常独自坐在那窄小的补赎室中,有时甚至为贫病之人从事最卑微的服事。
当晚,一场盛大的宴席举行。所有从耶路撒冷而来的朋友,以及当地的圣妇们都在场。我也见到赫贝龙的赫里——他是伊丽莎白一位姐妹的鳏夫,曾在最后的晚餐中担任耶稣的管家和宴席的总管。他带着他的儿子,即现今继承若望家业的肋未人,以及五个身为厄色尼派、仍未婚嫁的女儿。
拉匝禄和他的全家,是耶稣与门徒们最亲密、最知心的朋友。他们献上自己的财产与物资,成为这团体坚实而温暖的依靠。
次日上午将近十时,耶稣与宗徒及约三十位门徒,一路经过橄榄山与敖斐勒,走向圣殿。众人都穿着加里肋亚人常见的棕色羊毛长衣,唯独耶稣额外系着一条绣有经文的宽腰带。祂并未引起旁人的特别注意——因节期将至,穿着类似的外地人随处可见。耶路撒冷周围已搭起许多帐篷与临时居所,人潮涌动,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耶稣在圣殿中教导了整整一个时辰,聆听的除了祂的门徒,还有许多百姓。当时殿内有数处讲师席,都有人正在施教。
以致没有一位高等司祭注意到耶稣,只有几个心怀恶意的法利塞人上前质问祂怎敢在此出现,这事要持续到几时,并扬言要尽快制止祂的行为。耶稣的回答使他们羞愧无言,而后祂从容讲完道,返回伯达尼,傍晚又退避到橄榄山上。人因忙于节日的准备,又全心关注反对比拉多的叛乱,以致没有一位高等司祭注意到耶稣。只有几个心怀忌恨的低品法利塞人上前质问祂:"你怎敢在这里出现?这些事还要持续多久?"并扬言要阻止祂的工作。耶稣以一言使他们满面羞惭,无言以对,而后祂仍平静地继续讲道。之后,祂返回伯达尼,在暮色中独自退避到橄榄山上。
那天,安东尼亚堡垒前的广场上再次聚满了情绪激昂的群众,要求与比拉多对话。然而比拉多早已通过混在人群中的密探和伪装士兵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在黑落德党人的煽动下,加里肋亚人犹达和他的追随者毫不畏惧地来到比拉多面前,严正警告他不得染指圣殿银库的财物。
当一些人开始激烈地高声抗议时,比拉多立即下令卫兵突袭,当场逮捕了约五十人。但愤怒的群众瞬间涌上前解救出同伴,随后才逐渐散去。在这场混战中,约五名无辜的犹太人和数名罗马士兵丧生,整个耶路撒冷的不满情绪愈发高涨。值得注意的是,黑落德本人当时也在城中。
第二天清早,耶稣带着全体门徒再次前往圣殿。祂要来的消息早已传开,圣殿庭院里挤满了带着病人等候祂的人群。就在上山的路上,有人用担架抬来一位水肿患者,耶稣当场治愈了他;在圣殿内,祂又医治了好几位痛风和其他疾病的患者。接连不断的神迹,吸引了大批群众紧紧跟随。
当耶稣经过圣殿中正在清理的宰羊场地时,遇见了那个曾在贝特赛达池边被祂治愈的人——如今他在这里做零工。耶稣转身对他说:“看,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免得遭遇更糟的事。”这人因为当年的奇迹而小有名气,常被人追问安息日治病者是谁,但他始终不知是耶稣,这是痊愈后第一次重逢。
然而就在这时,他竟特意向经过的法利塞人指出:“就在前天行了许多奇迹的这位耶稣,就是在贝特赛达池边治好我的人!”这话立刻被法利塞人抓住把柄——当年这人在安息日被治愈就曾引发轩然大波,如今他们更是围住耶稣的讲席,厉声指责祂屡次破坏安息日。尽管他们怒不可遏,但那一天总算没有爆发更大的冲突。
耶稣在圣殿里教导众人,长达两个时辰。祂讲论的是逾越节祭献的真正意义。祂说:"我的父所期望的,不是你们献上流血的祭物,而是你们痛悔的心灵。那逾越节的羔羊,原是为预表一个更伟大、更完美的牺牲——这牺牲不久就要实现了。"
法利塞人中许多心怀恶意的人上前来,用讥讽的口气与祂争辩。他们嘲笑地说:"这位先知大人,可愿意赏光跟我们同吃逾越节的羔羊呢?" 耶稣却郑重地回答他们:"人子自己将要成为赎你们罪的祭品!"
当时,那个曾经对耶稣说"容我先回去埋葬父亲"的年轻人也在耶路撒冷。耶稣当初曾回答他:"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 这年轻人把耶稣的话告诉了法利塞人。于是法利塞人就以此来质问耶稣,他们说:"死人怎么还能埋葬死人呢?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耶稣回答他们说:"凡不听从我的教导、不愿悔改、也不信我所传使命的人,心灵中没有生命,等于是死了;那看重财产财富胜过自己得救的人,不跟随我的道、也不信从我的人,他们所有的不是生命,而是死亡。" 原来那年轻人一心只想着如何与父亲分割家产,如何安置父亲的晚年。他紧紧抓住那些将要逝去的事物,因此不能在耶稣的国度和永生中有份。正因为这样,耶稣才告诉他:"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你应当追求真正的生命!"
耶稣继续这样教导众人,并且严厉指责他们的贪心。但当祂警告门徒要防备法利塞人的酵,又讲述富人与穷人拉匝禄的比喻时,法利塞人勃然大怒,掀起了大骚乱。耶稣只好隐藏在人群中悄悄离开——不然,他们当场就要逮捕祂了。
逾越节前,拉匝禄家为四个家庭预备了四只羔羊。这些羔羊每日被带到泉边洗净,颈上装饰着鲜花。傍晚,它们被送进耶路撒冷的圣殿。每只羔羊项圈上都系着小牌,刻有家主的名号和标记。它们再次被洁净后,就安放在圣殿山上一片青翠的围栏中。
这一切庄严的准备,都预表着即将来临的那唯一而永恒的祭献。
拉匝禄全家举行了洁净礼。他亲自取水准备无酵饼,又拿着灯巡视每个房间,象征性地清理角落。随后仆人们彻底打扫,所有器皿都被擦得光亮。这仪式象征着除去旧酵——然而人心中的傲慢,却不是用水就能洗净的。
伯达尼的法利塞人西满曾来见耶稣。他先前几乎患上癞病,如今外表虽然康健,内心却仍然犹豫不决。而在贝特匝达池边被治愈的那个人,急切地四处追寻耶稣。他逢人就说,尤其是对法利塞人坚称:“是耶稣治好了我!”
法利塞人听了这话,不但不感恩,反而决心要逮捕耶稣,图谋除掉他。
我常常看见耶稣带着门徒和朋友走在橄榄山上。圣母玛利亚、玛达肋纳和其他妇女,总是安静地跟随在后。门徒经过麦田时,会摘下麦穗;他们也采野果充饥。
耶稣谆谆教导门徒祈祷的真谛。他告诫他们不可像法利塞人那样虚伪——那些人外表虔诚,内心刚硬。他嘱咐他们,无论何时都要在天主(即耶稣本人以及他们的天父)面前不间断地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