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加尔默罗山•第二卷》
第16章
本章谈论超性地呈现于幻觉的想像领悟。说明为何不能帮助灵魂,做为与天主结合的最近方法。
1我们已经谈论了,灵魂在自己内,能以本性的方式接受的本性领悟,在其中,幻觉与想像借推理而工作。在此,我们理当谈谈超性的领悟,这些被称为想像的神见。这些神见如本性的领悟一样,属于这个感官,因为它们归于形像、形式和形状的范畴。
2应该知道,借此名称“想像的神见”,我们涉及所有属于形像、形式、形状和心象(especie)范畴的事物,它们能超性的呈现给想像。因为,所有的领悟和心象,借身体的五个感官,本性地呈现给人,留下印象,也能没有任何外感官的介入,超自然地呈现给人。因为这一对内在的感官,幻觉与记忆,就像是理智的档案室和贮藏所,在其中领受所有能理解的形式与形像。因此,好像一面镜子,在此官能内包含这些形式与形像,无论是从身体的五个外感官进来的,或者,如我们说,由超性而来。这样,此内在官能依次把它们呈现给理智,理智加以思考和判断。幻觉不止于此,它甚至能够组合与想像其他已知的类似对象。
3所以,该知道,正如五个外感官,把形像与心象送达内感官,同样,如我们说的,天主和魔鬼不必经过外感官,也能以超性的方式,把相同的形像与心象呈现给内官能,甚至会更加美丽和完美。因此,借这些形像,天主经常呈现给灵魂许多事物,教导他许多的智慧,像这类事,在圣经中处处可见。例如,依撒意亚看见天主充满祂的光荣,是在充满烟雾的殿宇内,和以翅膀遮脸盖足的色辣芬形式下看见的(依六2、4);耶肋米亚看见一根杏树枝(耶一11),达尼尔有许多的神见(达七、八、十)。
魔鬼亦然,企图以似是而非的美好神见欺骗灵魂。如同在《列王纪》中看到的,魔鬼欺骗了阿哈布的所有先知,在他们的想像中呈现铁角,宣称阿哈布将毁灭阿兰人,而这是个谎言(列上廿二11、12、21、22)。比拉多的妻子也有不要处决基督的神见(玛廿七19);还有其他许多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幻觉与想像的这面镜子内,进修者有这些想像的神见,比起身体外在的神见频繁得多。
这些神见,如我们说的,就其形像与心象而言,与外感官的神见没什么分别;不过,就所生的效果及其成全来说,则大有不同,因为,只要是超性和更内在的(神见),在灵魂内愈微妙,也愈有成效,胜过超性外在的(神见)。虽然如此,这并不否认,某些身体上的外在神见,不可能更为有效;总之,天主随心之所欲,给予祂的通传。不过,我们讨论的神见部分,是在更属神的范围内。
4魔鬼通常诡计多端,有时以本性,有时以超性的方式,进入这个想像与幻觉的感官;因为这是进入灵魂的门与入口,如我们说的,在这里,理智好像来到港口或市场,买卖它的货品。为此,天主经常来到此地,魔鬼亦然,以其超性形像与形式的珍宝,呈现给理智。然而,天主教导灵魂,并非只用这个方法。祂实质地居住在灵魂内,祂能亲自,也能用其他的方法来教导。
5我没有理由在此耽搁,迟迟不讲解分辨的记号,用来辨识什么是天主的神见,什么不是,又什么是这种,什么是那种。可是,这不是我在此的意向,我的惟一意向是教导理智有关上述的事,为使理智不受好神见的阻碍,而无法达到与天主上智结合,也不受假神见的欺骗。
6那么,我说,所有这些想像的领悟和神见,及其他任何的形式或心象,只要是借形式、形像或某种个别的认识呈现出来的,有时是魔鬼方面的假神见,有时看得出来,是来自天主的真神见,理智必不可受其阻碍,也不可受其喂养。灵魂不该渴望接纳它们,也不要拥有它们,为能保持超脱、赤裸、纯洁、单纯,没有什么模式或形态,如同神性的结合所要求的。
7原因是,因为刚才所说的所有这些形式,在被领悟时,根据我们说过的,经常以某种有限的模式或形态呈现;但理智所欲结合的天主上智,既无模式也无形态,既无任何界限,也不属分明与个别的认识,因为完全是纯洁与单纯的。灵魂与天主上智,这两个极端须借某种相似达成一致,才可能结合。因此,灵魂也必须是单纯与纯洁的,没有界限,不贪恋任何个别的认识,也不受限于任何有限的形式、心象和形像。因为,天主超越所有的形像、形式或个别的认识,灵魂要与天主结合,也要超越分明的形式和认识。
8在《申命记》中,圣神清楚表明,天主没有形式,也没有相似之物:你们听到祂说话的声音,却完全看不到天主有什么形式(申四12)。不过祂也说,那里有黑暗、乌云和隐晦,就是模糊和黑暗的认识,如我们说的,在其中,使灵魂与天主结合。接下来又说:天主在曷勒布,由火中对你们说话的那一天,你们没有看见天主有什么相似的形像(申四15)。
9在《户籍记》中,圣神也说,只要灵魂仍在今生今世,不能经由任何形式和形状,达到天主的崇高境界。天主责斥梅瑟的兄姐,亚郎和米黎盎,由于他们出言反对梅瑟;为了让他们知道梅瑟的崇高境界,在此高境中,祂赋予梅瑟和祂结合与友谊,说:若是你们当中,有一位是上主的先知,我要在神见或形式或梦中与他谈话。但是没有人如同梅瑟,他在我的全家中是最忠信可靠的,我与他面对面谈话,他不是借类比、相似之物和形状看见天主(户十二6-8)。这些话清楚地说明,在我们说的这个崇高的结合境界中,天主通传自己给灵魂,不是借伪装的想像神见、相似之物或形状,祂也不能如此地通传;而是以口对口,这就是,以天主纯洁赤裸的本质,亦即充满爱的天主的口,对着灵魂纯洁赤裸的本质,那充满爱天主的灵魂的口。
10因此,为了达到这爱天主的本质结合,灵魂必须小心,所依靠的不是想像的神见,也不是形式、形状或个别的理解,因为它们不能做为达到本质结合的相称与最近的方法;相反的,它们是灵魂的障碍,所以,必须加以拒绝,并努力不要拥有它们。因为,如果有什么情况,必须接纳和看重它们,那就是真神见带给灵魂的益处与好效果。不过,为了这个缘故,接纳它们并非必须的,相反的,其求进步,最好常常加以拒绝。因为这些想像的神见,如我们说的身体外在的神见,也能带给灵魂益处,通传给灵魂认识、爱或柔情;不过,为了从中导致这个效果,灵魂也没有必要渴望接纳它们。因为,正如前面说过的,在这个时候,(想像神见的)临现在想像中,也会发生在灵魂内,灌注认识和爱,或甜蜜,或任何天主希望它们产生的效果。
虽然它们【指想像的神见】同时临现于想像和灵魂,但其效果可能不是同时发生的,它们在灵魂内被动地产生主要的效果,灵魂不能阻挡这事,即使他想要这么做,同样,他也无法知道如何获得这效果,虽然他知道怎样好好准备自己。因为,这就好像玻璃窗,不能阻止阳光照耀其上,由于窗子已是明净的,只被动地接受光照,无需其努力或工作;同样,灵魂也是这样,虽然他想拒绝这些神见,也不能不领受那些形状的影响与通传,无论他多么想要抗拒。因为,拒绝的意愿,以及谦虚和爱的顺从,阻止不了超性的灌注。只有灵魂的不纯洁与不成全,才会阻碍这些通传,有如玻璃窗上的污点,阻挡明亮的阳光。
11所以,显然可见,灵魂要甘心情愿地,除去相似污点般的形式、形像和形状的领悟,如我们说的,这些是心灵通传的表面包装,那么,从中产生的美善与通传,他不但不会失去,反而会准备得更好,以更丰富、清晰、心灵的自由和单纯来领受这些美物。要把这一切的领悟搁置一边,它们好似窗帘和面纱,遮盖蕴含其内的灵性美善,如果灵魂渴望依赖它们,则心灵与感官必会如此地被充塞,而不可能有自由、单纯的灵性通传。因为,显然地,如果全被表皮塞满,理智就没有自由去接受灵性的通传。所以,如果灵魂那时想要接纳和看重它们,就会受阻碍,且满足于其中最不重要的部分,就是,所有他从中能领悟和认识的,亦即那些形式、形像、和个别的认识。因为其中最主要的,亦即灌注于灵魂内的灵性,他既无法领悟,也不了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怎么说,因为是纯灵性的。他所知道的这些神见,如我们说的,按照他的认识方式,只是其中最无关紧要的部分,即借感官而领悟的形式。因此,我说,在这些神见中,既不可理解,也不可想像的部分,是被动地通传给灵魂的,没有灵魂寻求理解上的工作,甚至也不知要怎么去费力寻求。
12为此,所有能明显看见和理解的这些领悟,灵魂的双眼都要常常避开。这些领悟是经由感官通传的,不能供给信德安全与基础。双眼必须专注的是那看不见的,这不属于感官,而是属于心灵,这不包含在感官的形状内,这就是带领灵魂在信德内达到结合,这就是适当的方法,如我们说的。那么,当他很懂得弃绝神见中可以感觉和理解的部分,且善用天主赐给灵魂神见的目的,把它们全都放开时,借着信德,这些神见会对灵魂有实体性的神益。因为,如我们说过的,身体的神见,天主之所以赐给灵魂这些神见,不是要人渴望占有,或执着贪恋它们。
13不过,在这里还有个疑问,就是:如果真的是这样,天主赐给灵魂超性的神见,不是要人渴望占有,也不要人依靠它们,看重它们,那么,究竟为什么天主要赐给人超性的神见呢?在其中,灵魂能陷入很多的错误和危险,或至少,会碰到这里所描述的,向前迈进的那些弊端。尤其是,既然天主能以实质和属神的方式通传给灵魂,使灵魂得到以感官的神见与形式通传的效果,为何天主要这样做呢?
14下一章中,我们会答覆这个疑问,其中包括很多大道理,也非常重要,按我的看法,这些是针对神修人,以及教导他们的人。我们会详细说明,天主赐予神见的方法与目的。关于赏赐神见,许多人非常无知,既不会管理,也不会引导自己或他人,借神见达到结合。他们认为,由于他们认出这些神见是真的,也是来自天主的,所以,加以接纳和相信是很好的,却没有看到,这些神见如同世上的东西,如果不知道如何舍弃它们,灵魂也会据为己有,把持不舍,并且受到阻碍。因此,他们认为,有的神见接纳,有的则予以责斥,这样做是好的。就这样,在分辨真假神见的事上,他们使目己和灵魂陷入很大的劳苦与危险中。天主没有把这样的工作加给他们,也不希望把朴实和单纯的灵魂放在危险与辛劳中;因为这些人拥有健全又安全的道理,亦即信德,借此,他们能够向前进步。
15对于感官和理智是清楚又个别的所有事物,要是不闭上眼睛,进步是不可能的。因为,虽然对那光荣的神见,圣伯铎那么地确定,亲眼看见基督显圣容,然而,当他在第二封宗徒书信中叙述完这事实后(伯后一16-18),他不希望有人以此做为确信的主要明证,反而继续引导人进入信德,他说:我们有比大博尔山的神见更确实的明证:我们认为先知为应验基督所说的话更为确实,对这话,你们应十分留神且善用,就如留神在黑暗中发光的灯(伯后一19)。如果我们细查这个比较,我们会找到正在教导的道理。因为,说到要我们注视先知宣讲的信德,就像“在暗中发光的灯”,就是说,我们要留守黑暗中,对其他所有的光闭上眼睛,在这黑暗中只有信德,而信德也是黑暗的,信德才是我们要依靠的光。因为,如果我们想要依靠其他清楚理解的明亮之光,我们就不再依靠黑暗之光,亦即信德,圣伯铎说的在暗中发光的灯,我们也不会拥有。在暗中,这里是指理智,就是放置信德之灯的灯台,必须留在黑暗中,“直到天明”,亦即在来生,清楚面见天主的那一天;在今世,则是达到神化与结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