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加尔默罗山•第三卷》
第9章
谈论第二种损害,亦即陷于自我重视和虚荣自大的危险。
1前述记忆中的超性领悟,如果神修人加以理会,想要保有它们一点儿什么,也会成为陷于自负或虚荣的大好机会。因为,没有这些(超性领悟)的人,得到相当的释放,不会陷于这个毛病,因为他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可以自大的。所以,相反的,有(超性领悟)的人,由于有了那些超性的交往,他大有机会自认为真是有点儿什么。虽然这是真的,他能将之归因于天主,且为之感恩,自认为不配;即使这样,在心灵中,往往存留某种隐藏的满足,重视这交往,也重视他自己。就这样,不知不觉,导致他极其心高气傲。
2这事能够很清楚地看穿,对于不赞美他们的灵修,又不重视他们得到的那些交往的人,他们颇感不快和讨厌;而当他们想到,或被告知其他人得到相同或更好的神恩时,则感到难受得很。凡此种种,皆出自隐秘的自我重视和骄傲,他们没有弄清楚,或许,他们浑身傲慢,已到极点。他们认为,某种程度地认识自我的可怜就够了,同时又充满着隐藏的自我重视和满足,更心喜于自己的灵修和心灵的美善,超人一等。就像那个法利塞人,他感谢天主,因为他不像别人,又因为他有这样、那样的德行,所以他从这些德行的思想中,导出自我满足和自大(路十八11-12)。虽然外表上,他们不像法利塞人那样说话,但他们习惯在心灵中有此感受。甚至有些人变得骄傲极了,比魔鬼还要糟糕;他们看到自己内有些领悟,及虔诚和甜蜜的感受,就认定是从天主来的,满足万分,自认为非常靠近天主,而没有那些体验的人,就是非常卑劣,所以,像法利塞人那样轻视别人。
3为了躲避这个危害性的损害——在天主的眼中,这是可憎恶的——他们应该顾虑两件事:
第一,德行不在于对天主的领悟和感受,无论是怎样崇高的德行,也不在于自我内能感受的这类事;相反的,却在于他们内不能感受的事上,就是在于很深的谦逊,及轻视自己和属于他们的所有事物——灵魂对此非常认真又灵敏,乐于别人也同样轻视自己,不愿在他人心中受重视。
4第二,必须警戒的是,所有来自天上的神见、启示、感受,及他们能想到的更多什么,都不如最小的谦虚行动那么有价值。谦虚具有爱德的这些效果:他不看重自己的事物,也不寻求,不寻思恶事,而是顾念自己,他自认乏善可陈,别人却很好。
那么,就此而论,不该满眼都是超性的领悟,却要为了保有自由,努力忘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