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道理
教宗保禄六世,于1970年10月4日,宣布圣女加大利纳为教会的圣师,表明了她的道理的重要性。不过,我们要注意到:宣布一位圣女为教会圣师,并非意味着我们有义务要跟随她的道理,而是将她的道理提供给众信友,使他们加以重视。被封为圣师,意即尊之为导师;就圣女加大利纳而言,就是尊她为灵修生活的导师。有时,甚至于某些教会的圣师,在他们的道理上,可能会找到一些不符合今天教会普遍所接受的道理。
在教宗保禄六世之前,已有多位罗马教宗赏给瑟纳的圣女一大堆的奖励荣衔,譬如比约九世,于1866年4月13曰, 宣布她为罗马的辅助主保;教宗比约十二世,于1940年5月15日,封她为意大利的首要主保,1943年9月15日,又宣布她为意国护士的主保。
在雕刻像及画像方面,在她死后不久,就已出现圣女的画像,手拿一本书,意味着她的导师职务,然后,又有永生圣父的形像,正在给她启示道理。
有位文艺复兴时代的教宗比约二世,以一道「上主的仁慈」诏书,将她列入圣品,诏书签于1461年6月28日。内容这样说:「凡是接近她的人,没有不受益或成为更好的。她的道理是天主赋予的,并非学来的。她如教师一般出现,却未曾当过学生。圣学的博士们、宏伟座堂的主教们给她提出有关天主性体的最艰难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他们都获得了最睿智的答复;他们去时犹如高傲的狮子、威吓的狼群,回去时却像温驯的羔羊。」
这位热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教宗,提及道明会总会议(1374年)对她的精神所做的审查:亚维农教宗宫庭的博士们、枢机主教们以及方济会士拉萨利尼大师(Lazarini) 等,他们都非常惊奇这位道明第三会年青会友的灵修知识,及她那么准确的答复,同时表现出毫无骄傲与自夸。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无意将这位教会新圣师的道理,以大纲的方式提出来讨论,因为这不是属于序言的题材。不过我们仍要指出她的道理的一些特点,当然没有力求要网罗一切题目。
首先要强调的是:阅读她的作品,尤其是读过「对话录」后,可以发觉到她道理的坚实可靠、观念明晰和紧凑。倘若有时文章中出现不紧凑、不联贯,或见到题目与观念有重复处,那是因为「对话录」是加大利纳的口述编撰,也是因为文章很少被修改过的奇特现象。
她作品的特征就是:她用很自然朴实的文体谈论题目。这是因为她的著作和她的文学作品,都是她曾热心生活过的真理的复制品;她所谈论过的问题与真理,都是她曾经多次默想过的。禄茂•多明尼基神父(BartolomS Dominici)在他为卡斯特罗列品案件所写的声明中,证明说:「她不大注意阅读和口祷,而更专注于咀嚼每一字句。当她发现到自己特别喜爱的句子时,便会停留在那里,直到她的理智被滋养到欢乐满盈为止。」
身为一个意大利的妇女,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她具有一颗火热的心。加大利纳是直觉的,她灵性的目光可透视多数人无法抵达的视野。她烈火般的个性,促使她在基督徒的生活上苛求自己甚严,要求全部。她也要求她的门生们这样做;然而,她以如此婉转温柔的方式,致使他们不得不做她所渴望的事。「我愿意」是一句她对她自己、对她书信的收信人、对教宗、及对天主所说的特殊口头语。这句「我愿意」,对我们而言颇觉抵触;但这并非她个人意愿的反映,而是她切愿承行天主圣意的结果,她也切愿天主的圣意随时随地被奉行。所以理由很清楚:你们应该去做这件事或那件事,因为「我愿意」,而我之所以愿意,是因为这是天主的圣意。圣女在她的祈祷中,也跟天主争辩说:「是祢把这渴望放在我心中,所以祢应当满足我的渴望;那不是别的,只是在完成祢要求于我的事,那也是我所愿意奉行的事。」
她的「对话录」一书,并未企盼成为一本她的灵修自传,但实际上却是。是她的灵修生活,是她活生生的神秘经验,是她与天主、与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渴望史,是她所默想过、愿望过、及在她许多的书信中所书写过的纲领。
在加大利纳的「对话录」、「书信集」及「祈祷文」 之间,有着完整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先阅读她在不同阶段所写的「书信集」,之后阅读她的「祈祷文」,最后阅读「对话录」;或是将阅读的次序颠倒,我们常可找到她的思想、词句、措辞、图像和比喻上的一致性。意思是说:在加大利 纳的心灵深处存有「那些理念」,那些理念活在她内,她也为那些理念而服务。
若有人想要在圣女加大利纳的作品中,更具体的说:想在她的「对话录」中找出一个为首的观念,以致其他的观念都环绕着它,以它为中心。持此用意的人不尽了解:我们所讨论的不是有系统的神学题材,而只能将她的作品划分为天主道理的百科全书,为此,我们不能把它视为一张几何学的封闭图表。(意即圣女的道理不是死的,是活用的。)
寻找她的首要观念,有人认为是「天主的仁慈」,有人以为是「爱情」,有的说是「真理」,有的认为是「基督救主」、「祈祷」、「奥体」、更广义的说是「爱教会」。我们得接受事实的本身,其实加大利纳的道理像似一个水泉, 由各个不同的管道流出,全都源自一个源头:就是天主与人的关系、人与天主的关系。研究专家饮用这个管道或那个管道的水,就会较倾向于这个题材、或那个题材,这只是出自他个人的选择,而并非出自圣女写书的本意。
在加大利纳的道理中可发现嵌入她那时代的最佳神学, 当时是错谬到处盛行的时代。她没有用细密的讲座方式,也没有像专家一般作有系统的论证,更没有企图拿证据来证明,也没有用推理法来说明。她唯一所做的:就是提供出理智所能了解的、心灵所爱的、及意志将那份爱彰显在行为与 天主的关系上;这就是她一再重复的理论。
加大利纳显示出她的灵修道理,具有一种整体的观点, 从天主圣三的奥迹到天主的神恩、及教友德行的最末细节。我们可以将之形容为上下双向平行的观点,在垂直的下降方面:是天主的神恩和圣宠沛降给人;在垂直的上升方面:则是那些神恩与圣宠的效果,就是人回应天主的果实。
为了陈述她的观念,圣女常利用她认为符合那时代、又容易为人听懂的图像和比喻,但并非像似我们今天所表达的方式。因此,有时为我们成为困难理解的,甚至于觉得不甚恰当。但这只是初步的困难而已,当我们深入了解她写作的内容时,困难常会迎刃而解。比如说,在圣女最大的佳作 「对话录」上,就可以找到许多这些观念的发挥。
在「对话录」上,我们也会找到一些神学的见解,并不是今日所能接受的。其时那不是她个人的见解,而是表达出她那时代的神学立场。可以列举数条:
对加大利纳而言,所谓「教会的奥体」等于是现今「教会的圣统制」,从基督的代表到神职阶级的最后一级。圣教会的奥体,是由施行圣事的圣职人员所组成,而其余信友则组成信仰基督的普遍肢体或一般肢体(可参阅对话录第7章、14章和其他篇章)。
在有关罪方面,她将重罪和死罪区分,它的定义与脱利腾大公会议所采用的死罪定义一样。她也称死罪为元首的罪或罪宗。(译者注:中文版的「对话录」我们将「死罪」译为现代的用词「大罪」)
论到成全的境界,她不采用传统等级之区分法:初修者、进步者与成全者;而是区分为不成全者、成全者、极成全者。显然的,这些名称对了解她的道理并没有多大关系。
她对天主的「受造物」及「受造的万物」之区分,也没有多大重要性。对于圣女而言,受造物(Criatum)是指人、有理性的「存有」,而受造的万物(Cosas creadas)则指一切不是人的无理性的受造物。
她比较重要的道理,是关于救主母亲玛利亚的无染原罪的说法。她在第十六篇祈祷文内,赞成她同时代及在她之前的许多神学家,如圣师多玛斯所持的理论,说童贞圣母玛利亚像其他受造的人一样,曾沾染过原罪,但当她的灵魂注入 时,即受孕约三个月(这是古代还没医学研究的见解),便获得赦免原罪。当然,要等到五百年后,我们才会见到将这句:「预先看在耶稣基督的功劳上」的说词放在沾染与无玷之间17。
没有人该惊讶在圣女加大利纳的著作上,会遇到某些我们看来不以为然的见解。同样,我们也会在圣教会的教父及圣师们的著作上,发现到更重大及类似不以为然的见解。
在结束本题目之前,我们应该触及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就是圣女加大利纳的独创性,因她是灵修文学的作家,也为灵修神学提供了她个人的、独特的观念。
从上述的篇幅中,读者可以引出一些结论,特别是有关她在道理上的培育方面。
加大利纳从她的灵修领域接收一切,她阅读不多,反省默想良久,然后将她所知道、所领悟到的,以书写方式和以口述传授给她的门生们。是独特的传授方式,那正是她主要的功劳。她的道理采自圣经,特别是来自福音,以及优秀神学家们的共同见解。她特别强调她认为重要的观念,并特别予以肯定。身为一个女作家,她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文学种类:书信、对话与独语。三种风格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我们 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说明:天主是她道理的原作者,她只是将道理陈述出来,并非发明,只是纯粹的传达者。在她主要的作品「对话录」中,在那些篇幅中介绍永恒的圣父,也引证福音、引证圣保禄、引证教父们的行实,甚至于引用加大利纳个人的神秘经验。神圣的真理被圣父所证实,也被人间的权威所左证。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说加大利纳显示出她所传述的道理,是经由圣经的证明,及她所引证的作家们所证实的。是故,她的道理是天主的也是人的。
让我们用贝思内神父(Bfeine)的话来作结论:「哪里有超性的能力介入,就会使「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圣女如果没有拥有一种独特的圣宠,绝对不可能为她自己、尤其是为别人获取那么大的神益。」
注释:
17.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是中古世纪神学家们争论的议题,当时难题的重点是:人人都需要救赎,圣母当然也包括在内;假若圣母是始胎无染原罪的,就不在救赎之内了。连最负名望的神学家及最敬爱圣母的圣伯尔纳多也反对圣母始胎无染原罪。大神学家圣多玛斯也只敢相信圣母在母胎中受祝圣,蒙受赦免原罪。此难题直到十四世纪,才由方济会士司各特提出「预先的救赎」,解决了一切的难题。但是,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的信条要延至1854年12月8日才由教宗比约九世正式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