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白湖概况(附地图)
白湖农场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原为一片广阔的沼泽地。它跨庐江县、无为县以及巢湖三县。占地三百余平方公里。每逢雨季积水成湖,一片汪洋。干旱季节,杂草芦苇丛生。此处原为蓄洪区,海拔仅五~六公尺。水由上流黄陂湖流入经此转流到巢湖。XX在一九五八年开始将此一沼泽地改建成白湖农场,第一批就投入数以万计的犯人,先开河挖土,河的形状成一环围河,农场和附近老百姓之间隔一环围河,藉此隔绝犯人与外界的接触,同时河流也是交通运输的必要渠道。用河中挖出来的泥筑堤打坝,分片划块。坝上可开汽车,且设立岗哨看守犯人。当时在开建时有不少犯人一跳入白湖,由于下面是淤泥,跳下去越沉越下,根本无法拔起。因此有许许多多的犯人为开发白湖而牺牲。这就是著名的安徽省劳改第一支队,对外称白湖农场。
白湖农场中间有东大圩、西大圩。两圩之间有一条河叫塘串河,白湖建成后上流的水经塘串河流入巢湖。原来的泥泽地变成了万亩稻田。白湖农场共有十五个劳改大队,分布在东西两个大圩,每个大队有三到六个中队,还有阀门厂、造纸厂、化肥厂、碾米厂等工业单位。还有京剧团、黄梅戏剧团等文娱单位,在“文革”前每逢国庆或过春节,为防止犯人过份想家,这些剧团往往到各大队巡回演出,还有一规模很大的总场医院。全场最多时曾关押三到四万犯人。
在白湖这块士地上曾诞生了朱树德、陈哲敏、傅鹤洲、傅玉堂、严蕴梁等数位致命者,也孕育了不少精修者,例如沈曾理、钱弥格、陆达源、陆培元、袁思德等等神父。其他犯人除了占百分比很少的偷窃扒拿、杀人放火的以外,其他几乎都是“政治良心犯”以及“异己份子”;国民党中从高级将领到县、乡、保长等,地主富农。XXX中敢于向党提意见的,各宗教的神父、修士、修女、牧师、教友,也有些不肯做XXX走卒的以及右派分子。还有知情不报,包庇反革命分子者,也有为数不少莫名其妙的“反革命分子”。我曾遇见过一“犯人”,他说有一次他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别人问他是否是XXX?他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入党,你看我这么吊而郎当。后来在一次运动中,别人揭发他说他成立一个吊而郎当的反革命组织,就此判刑十年。还有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不小心把石膏做的毛泽东像打碎,判为现行反革命五年。我们队里有一位过去是徽州军区参谋长太太,因一次喊口号:“打倒刘少奇,拥护毛主席!”她把口号念反了,判刑三年,但由于她已沦为现行反革命,她的丈夫军区参谋长立即和她离婚。她在服刑时还抱有幻想,说是丈夫因现役军人在政治上不得不和她划清界线。在刑满的那天她还指望丈夫派人来接,后来队里干部替她联系,她的丈夫早在二年以前另娶了一位太太,她就此无家可归。
在众多犯人中可以说三百六十行,行行的状元俊杰,都可在劳改队中找到,有名牌大学的名教授,也有名气不凡的画家、书法家,各行各业中例如厨师、木工、瓦工、裁缝、唱戏的等等。反正社会上有的,劳改队中不乏其人。所谓“劳改犯”就是已经判过刑的犯人,除极少数判无期徒刑或死刑的以外,其余都被送到各劳改农场进行牛马般的无偿劳动。
白湖四面群山环围,再隔一环围河,因此与世隔绝,真可以称为旷野或幽谷,这十五个劳改大队中有一个“重刑大队”。此大队和一般大队的住所大不相同,四面筑起高 墙,装着铁丝电网,围墙四角,没有岗哨,由解放军瞭望放哨。每天四次可以看到带着手铐脚链的犯人由解放军实弹押送到各工地,押回工棚。我们敬爱的朱树德、严蕴梁、傅鹤洲等神父,都曾在这个大队度过好多个寒暑。
白湖农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