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节:若望院长为了服从畏者的命令,把一瓶油扔掉了。 经过这样的锻练,年轻人听命的德行与日俱增,谦逊的恩宠在他身上人放光明,服从的美名传遍修院。有些弟兄为了证实这个传闻,尤其为了教育自己,来到老人那里,请他让他们亲眼看看若望听命的善表。因此,老人出其不意把年轻人叫来说:“上去,拿那个油瓶,从窗户里扔下去!”全旷野只有这一瓶油,是供全体修士和客人用的。若望赶忙跑上楼去,隔窗户把油瓶扔到地下,油瓶自然摔碎了。他当时什么也没有想,毫未考虑命令的荒唐。至于修院经济极端困难,众弟兄都急需用这点油,而在这可怕的旷野有钱也没处买,他更没有顾及这个问题。 第廿六节:若望院长如何服从长者滚动一块多人不能转动的石头。 又有一次,有人想亲眼看看若望听命的榜样,老人就把他叭来说:”若望,快去,赶快把那块石头滚到这里来!”这是一块很大的石头,一伙人也挪不动。但若望立刻执行命令,一会儿用肩膀,一会儿用全身,想尽办法要滚动那块石头。因为用力过猛,脸上身上都是汗,衣服全湿透了,石头在脖子扛的地方也湿了。 这一次,他仍然不计较命令是否办得到。他这样尊敬老人,诚心服从,完全相信他的命令不会没有理由,不会让自己白费力。 第廿七节:巴得尔穆斯院长谦逊服从,为了完成长者的命令,没有犹豫把自己的孩子扔进河里[注:伽捷特对这段报导作了合理的注解,他说:“这是一个惊人的例子,只能惊异,不可仿效。不知是应该惊奇长者这样的命令呢,还是惊奇属下的服从。……不过,既然天主亲自批准了这样的行动……,院长无疑是受了天主的默启,才发出这样的命令。] 以上若望院长的榜样,是从千百例子中摘出的几个,我认为已经够了。现在我准备提出巴得尔穆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迹。 巴得尔穆斯因为弃俗心切,坚持守在修院大门口,始终不懈,直至同他约十八岁的儿子一齐被接纳入院。这本来不合隐修院的常规。 收纳他们以后,立刻把他们分别托靠给两位长者,不让他们住在一个宿舍里,恐怕父亲经常看着儿子,不免想起,自己在弃绝世俗时,虽然舍掉了财物,断绝了亲属感情,总算还留下了一个儿子。因为既已一贫如洗,就不应该再想念自己是父亲。 身为修士,应该为爱天主,重视效法基督听命克苦的德行,轻视血统关系及亲属感情。为了在这一方面进一步试探他,长者故意对他儿子照顾不周。孩子穿的不像衣裳,简直是块布片,满身满脸污秽不堪,叫当父亲的看了,不但引不起安慰,反倒感觉心疼。尤其是这个无辜的孩子成了众矢之的,往往当着他父亲的面,无缘无故地拳打脚踢,所以每当他父亲见着他时,总是发现他泪痕满面。事情就是这样天天重演。但是为了爱耶稣,为了修听命的德行,父亲的心肠并没有软下来,也没有动情。他已把儿子同自己一齐献给了基督,不再拿他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他看到儿子受这些暂时的凌辱,不但不难过,反倒心里高兴,认为自己作父亲的忍耐,在儿子身上产生了应有的效果。他不为儿子的眼泪动感情,只专心修自己本人的谦逊与完善。 院长发现他克制自己这样勇敢,这样坚决,想彻底考验他听命的精神。有一天,院长看见他的儿子在哭,就假装生气,命他把儿子广抓住,丢到河里去。巴得南穆斯把院长的命令当成是天主的命令,马上跑过去,亲手抓住自己的儿子,拖到河边,准备丢到河里。他的信德和听命的热情…一定要把命令彻底完成,幸亏在河边预先布置了几位修士守候,及时拦阻,才使儿子得免淹死。这次事件,虽然由于弟兄们的阻拦没有造成后果,却充份证明了巴得尔穆斯舍己服从精神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第廿八节:长者得到天主的启示,指明巴得尔穆斯仿效了圣祖亚巴郎的行动;巴得尔穆斯后来接替这位长者管理修院。 巴得南穆斯的信德与热情悦乐了天主,所以很快就从天降下旨怠,批准了他的行动。的确,天主启示了院长,说明巴得尔穆斯由于诚心服从,垂新体验了圣祖亚巴郎的行动。 不久以后,院长去世归天,临终前指定巴得尔穆斯继任院长,来管理众弟兄。 第廿九节:一位修士为了服从院长的命令,公开背着十个筐子去卖 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我认识的弟兄,他在世俗中是大家出身,他父亲是很富有的男爵,他本人受过相当高的教育。后来他离开父母,入了修会。在他入修院不久,院长为了考验他的谦逊与信德,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命他背上十个筐子,沿街叫卖。并且为使他教卖的工夫拖长,另加了一个条件:就是不准一次卖给一个主顾,要一个一个零卖。他谨遵命令照办。为爱耶稣不顾羞耻,背上筐子,按定价零售,把卖得的款项带回修院。他在这样丢人和不习惯的工作上,毫不退缩,不考虑是否合乎他的出身和在世俗中的地位,也不怕别人讥笑。他所希望的,只是藉着服从,学到基督的心谦,在他的心目中,那才是真正的显贵爵位。 第三十节:庇奴夫原是一座著名修院的院长,又是该院的司铎,因为居心谦逊,诚切追求完善,离开了自己管理的修院,避到远方的另一座修院去,被接纳为初学。 因为篇幅有限,这个题目本来应该到此为止。但听命为诸德之冠[为爱天主的缘故,放弃自己的私意,服从命令,这是修士的本色。按圣多玛斯的教训,听命居所谓道德的首位。圣多玛斯又在另一处讨论修会圣愿时说,听命的圣愿是最重要的,因为:①发听命愿奉献自己的全部意志,这比财产和肉身高贵得多;②听命愿包括别的愿,但别的愿不能包括听命愿;⑧听命愿所要求的行为更接近修士的终向,因而是修士身份最基本的要素。] 一些以听命闻名于世的人,也不应把他们的伟人事迹,完全默而不言。我将采取正确的中间路线:一方面不得不顾及简短,另一方面也要满足寻求灵性知识者的迫切愿望。我下面举一个,只举一个谦逊的例子。这不是一个初学者的例子,而是一位院长…一位完善人的例子。所以不但青年人,就连年老的长者读了,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激发追求谦逊的热情。 我有幸亲自见过庇奴夫院长。他是埃及帕乃菲西城附近,范围很大的一座修院的司铎。由于他生活完善,年龄高迈,再加上司铎品位,所以众人都尊敬他。但是他渴望谦德心切,认为人们的敬重正是修谦逊德行的障碍,何况在这种情况下,更没有办法操练他所企图的服从的德行。鉴于这种情况,他偷偷从修院逃走,独自一人隐退到代巴依德的边陲地区。在那里脱下修士的衣服,换上世俗人的装束,来到塔白纳修院。该院规矩最严,他早巳知道。因为这儿离家乡遥远,没人认得他。。加之,这个修院范围很大,修士人数众多,很容易隐藏,为此,深感自幸。 他在修院门口守候了很久,俯伏在众弟兄脚下,恳切请求收留。在这期间,该院的修士对他表示很轻视,他们讥讽他说:”像你这么个老朽,以前快乐享够了,现在风烛残年,无力自养,才求入修院,可见并不是出于宗教虔诚,而是为饥饿穷困所迫”。终因他苦苦哀求,总算收留了他。因为他年纪大,没什么用项,就派他管理菜园。菜园里原有一个年轻修士,就把庇奴夫托靠给他,属他支配。从此庇奴夫完全听这个年轻修士的指挥。他本来早就渴望修谦逊的德行,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所以事事顺从,向来不打折扣。对菜园里要求的工作,他还不以为足,天天还找着做些别人都厌恶的、又出力又让人看不起的工作。甚至他夜间起来,趁着黑暗别人看不见,偷偷进行种种劳动,叫谁也不知道那些活到底是谁干的。 他在这个修院整整隐蔽了三年,在这期间,他原来的修院派弟兄到埃及各地去寻找他。最后一个弟兄来到这个地点,发现了他。不过见他穿的破衣烂裳,做的卑贱活,最初不敢认他。庇奴夫当时拿着一把锄,弯着腰,正在锄菜;锄罢,背来一筐粪,撒在菜根处。眼看当面这个情景,那位修士犹豫了好久。后来他才走近,细察他的面貌,聆听他的声音,最后,跪在他的脚下。 最初,看到那位弟兄这样行动的人都非常吃惊。为什么向一个刚离世俗的初学修士,为什么向一个最不济的人磕头呢?及至那位修士说出了庇奴夫的名字,他们更吓坏了。原来这个名字在他们那里也是众人皆知、人人敬仰的。于是大家一齐求老人宽恕,请原谅他们实在不知道,竟把他当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初学者。庞奴夫这时却哭着说:“这是魔鬼嫉妒我,想夺去最适宜于我的卑下生活。我多年来就寻找这样的生活,后来终于得手,感到万分幸运,可惜没福长享这听命的快乐”。虽然他涕哭、反对,但还是被接回原来的修院。修士们严密监视着他,惟恐他像前次一样重新脱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