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打好了自己的小包袱,向罗培德先生告辞之后,并没有回碧基去,却前往苏三勃利诺。这是他哥若瑟,和另一个名叫若瑟.韦勃辣禄的农人,共同租用的农庄。丽达也跟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碧基。 若望利用那年的暑假,很用功地读书。他希望到基爱理去读书,不要跟不上人家。 不过,他也不想自己加重哥哥的负担。为此,他尽量帮助做田里的各种工作,利用一个简陋的火炉,修理应用的农具,有时也带牛去吃草。最后的这种工作,也能使他有空读吊。 韦勃辣禄的小女儿罗撒,后来告诉别人说,若望屡次那样专心读书,往往忘记看牛,让它们随意乱走。她当时只有十岁,在田里东奔西走,替若望把牛赶回来,免得别家的主人抗议。 罗撒对他说:“你的牛正在吃人家田里的玉蜀黍。” “罗撒,谢谢你!” 她好久望着他,接着说:“你不看牛,那你为什么要带他们来吃草呢?” “罗撤,我应该读书;所以,我有时会分心。” “你真的会做神父吗?” “是的。” “那么我来替你看牛。我本来就应该看我自己的牛。” 若望多谢了她,接着又专心看他的书了。 奇梦重来 若望在新堡上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同学,名叫若瑟。杜尔可;两个人做了朋友。这个同学的父亲,有一块土地,与苏三勃利诺接壤。杜尔可先生,是一个忠实善良的教友;有时他走过若望身旁,看见他正在用功读书,便鼓励他说:“若望,努力读书吧!这回你准会成功的!” “谢谢!杜尔可先生。我真希望能够成功。不过,我怕我母亲出不起我在基爱理的膳宿费。” “可是,有天主在,不是吗?如果祂要的话,那一定会给你铺平道路的。” “希望如此!不过,我总是担心。” 若望微笑着,脸上却常带有一丝愁意。这也难怪;因为他受的挫折,已经太多了。 一天,杜尔可父子俩看见他高兴地跳跃着飞奔前来,一面高声说:“好消息!好消息!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我看见自己将来会升神父,要管理许多的儿童。” , 杜尔可先生怀疑地说:“可是,这只是一个梦。” “你们不能明了。我只要有这个就够了。这回我真的会成功了。” 原来在那天夜里,他又看见了九岁奇梦中所见的那个山谷,他也再次看见了那些羊,以及那位周身发光的妇人,愿意把那群羊托给他照料,并重新对他说:“你应该做一个谦逊、坚强和壮健的人。到了时候,你自会明白一切的。” 在暑期中,蒙答非亚村庆祝本堂节。那里距离若望所住的地方不远。若望知道那天村里竖立一根木杆,上面挂着许多奖品,任人爬上去取得;在奖品之间,也有一个盛有二十块里拉的布袋。 他自忖道:“要是能够拿到那个布袋的钱,对我真有用。.”他就决意去参加那个节日。 那根木杆很高,很光滑,而且上面还涂了一层油脂。村里的那些青年,都抬头仰望那个高悬在木杆顶上的铁环,以及环上所挂着的奖品,有一包一包的东西,有好几瓶上等美酒,也有几条大香肠和那个布袋特奖:二十块里拉。 不时有青年走到木杆下面,卷起衣袖,在掌心上吐了一口唾沫,两手擦了几下,然后在观众的狂呼声中,开始爬上木杆。他们起初爬的时候,都爬得很快;可是,刚爬到了木杆一半高的地方,却已筋疲力竭,无法支持,就在观众吹口哨和嗤笑声中,滑了下来,奖品没有得到,反而抹了一身的油脂。 若望在旁留神观察,先仔细研究爬的方法,然后走到木杆下面,进行他的尝试。他也先在掌心吐了少许唾沫,接着双手紧紧抱住木杆,开始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地往上爬。爬了一会,先用双足紧绕着木杆,然后静坐在足跟上休息。 下面的观众看得不耐烦,高声大喊,叫他快些下耗放弃得奖的企图,好让别人来试爬。 但是,若望所一意想得到的,是那袋二十块里拉。这笔奖金,对他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他记得自己在蒙哥谷做童仆时,经过一年辛苦的工作,才只挣得十五块里拉。现在这里,只在他头顶上,不过数公尺的地方,却挂着二十块里拉,正等待他去取得。他已经准备,就是要用一天的时间来爬,他也情愿。 他始终常这样不慌不忙地往上爬,越爬越高,已经爬到了木杆细小的那一段。他再静坐休息了一会,然后鼓起余勇,作最后的努力,慢慢地向上爬升。 下面的观众,这时看见他越爬越高,已经快要爬到悬挂铁环的那个地方,都屏息静气,不再大声叫嚷了,却默默地抬头观望。不久。只见若望双足绕着木杆,一手紧抱着它,然后伸长一手,从铁环上取下那只藏有二十块里拉的布袋,用牙把它咬住,接着再取下了一条大香肠和一包手帕,最后很快地滑了下来。 伸手乞援深感羞惭 若望在蒙答非亚爬木杆得来的二十块里拉,当然不足以支付.他往基爱理读书的一切费用。首先他必须付每月的膳宿费。此外,他还要买衣服、皮鞋和书籍。若瑟哥哥在苏三勃利诺租用的农庄,并不是一个金矿,很难负担这一切的费用。 到了十月快要开学的时候,若望就对母亲说:“要是你不反对的话,我就带着两个布袋,到附近各村去要求人家帮助。” 这种向人伸手乞援的行动,对若望的自尊心来说,真是一大牺牲。日后鲍思高神父,将成为十九世纪的一个著名的“募捐者”;可是他每次向人求助,总是深感羞惭。在那年的十月里,是他第一次克服这种嫌恶的心理。 模里亚道这个乡区,是由几个小小的村落,和一些散布在各地的农家所组成。若望挨家挨户去求乞:“我是丽达.鲍思高的儿子。我要到基爱理去读书,预备将来升神父。可是,我母亲穷,没有钱供我读书。请你们尽量帮助我吧!” , 大家都认识他,因为大家都看过他表演的游戏节目,也听过他重讲本堂神父所讲过的道理;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是,当地稍为有钱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家给他一些农产品,如:鸡蛋、玉米或麦子之类的东西。若望就把它们装在布袋里,带回家去。有一个碧基的妇人,比别人更有勇气,就在那几天里,自动到新堡去见本堂神父达沙诺,对他说,不设法帮助一个这样有志气的好孩子读书,让他挨家挨户去向人乞讨,真是一件可耻的事。 达沙诺神父,对于这件事,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他以为到了十一月里,若望还会到新堡去上学的。于是他向各方打听,确实知道了若望转学的决定,便收集了一笔小小的捐款,把它寄给了丽达。他还派人去通知丽达,叫她去和一个名叫璐琦.马塔的妇人商量。这是一个寡妇,正在预备迁移到基爱理去,以便就近照料自己的一个在那里上学的孩子。 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丽达就去见那个妇人,并与她商定,若望。 要寄宿在她基爱理的家里;膳宿费每月为二十一块里拉。丽达无力全数用现款支付,却要用面粉和酒来作为一部分的膳宿费。此外,若望还要在她家里当仆人,做一些家常的杂务,如:担水、采柴、整洁屋舍、打扫庭园等工作。 那年的十月底,若望进见新堡的本堂神父,要求发给‘操行证明书,谁要进入一所公立学校的,必须具有本堂神父发给的这种文件,证明自己在暑假期间,曾监视过他的行动,并未发现不正当的越轨之事;如果真有不良行为的话,本堂神父就必须在这文件上注明。这对约束青少年,确有相当大的效用。 这项规则,是由国王嘉禄.斐理则所制定的。他是一位虔诚的国王,可以说得是一个善良的信徒;可是,他积极推崇专制政体,一人独揽大权,用力镇压自由党人所发起的一切反叛行动。他把教育工作,全部交给神职人员负责,并委托各地主教,审查各种出版的书籍。此外,他还严格规定,所有的学校,每天都要上教理课,且在每次上课前后,都要诵经祈祷。 他是一位笃信基督教义的国君,在一个好几百年信奉天主教的国家里统治人民,全国人民几乎百分之一百都是天主教徒;因此,他颁布上述的那些法令,严命全国上下遵守,原是不足为奇的。若望在基爱理全部求学的时期,四年在公学里,六年则在教区修院里,一切所应用的课本,他所遵守的每天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以及他所参加的各种课外活动,都受到斐理则国王的支配和影响。斐理则国王,是在一八三一年四月中去世的。由于他生前迷恋专制独裁,有时不惜使用残酷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向往自由,制造暴乱的人,所以他死后,被人改称为“嘉禄.斐劳则”。(译者按:他原名斐理则Felice,即幸福者的意思,而斐劳则feroce,只更改了原名中间的两个字母,即将原来的li改成为后来的ro,而把幸福者也变成了凶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