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圣妇玛加利大/圣女日多达/圣爱德门 圣妇玛加利大 圣妇玛加利大是匈牙利人,苏格兰王玛尔公的妻子。玛尔公性情暴躁,但是为人很正直。玛加利大以他的善表,把丈夫熏陶成文雅识理的贤君。她劝丈夫举办社会福利工作,主持公义,热心传扬圣教。 玛加利大全力提倡教育,兴办学校,消除文盲。她也协助教会订定规则,命信友遵守主日大瞻礼和大小斋期,取缔不合教规的婚姻。她建造了许多圣堂。协助训练司铎人才,并组织妇女团体,代教堂缝制祭衣。 玛加利大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她亲自教子女们要理,监督她们的学业。三个儿子,后来都登高位,治理国政,有贤君之称。玛加利大待仆人非常和气,从不疾言厉色对待他们。 玛加利大虽然俗务忙碌,但经常与天主保持密切的接触。她吃的东西,都是最粗淡的,分量少到不能再少。夜里睡眠的时间很短,尽量抽出时间来念经祈祷。每年守严斋两次:第一次是一般的封斋时期,第二次是耶稣圣诞节前。在严斋期内,每夜子时起身,到堂里祈祷。祈祷毕,给六个穷人洗足,并施舍财物救济他们。 玛加利大每天规定一定时间,念经祈祷,阅读圣书。有一次她的福音抄本跌在河里,捞了起来,除了封面上有一小块水渍外,一点也没有污损。这本福音经抄本,现在保存在牛津博良图书馆里。 玛加利大最杰出的德行,是爱穷人。她时常探视贫苦病人,亲手侍候他们。她盖了几个招待所,接待外国贫穷旅客,出资赎回俘虏。玛加利大每次出外,乞丐都来围绕着她,人人都要得到施舍。她每次吃饭前,先要亲手给九个孤儿和廿四个成年穷人发放食物。 玛加利大和她的丈夫时常招待三百个穷人吃饭。那些穷人吃的菜,和帝后自己吃的完全一样。 1093年,玛尔公王和他的儿子爱德华二人,被敌军击毙。当时,玛加利大正在病中,人们不敢把凶讯告诉她,怕她受不了这样的重大的刺激。她的儿子爱格进来探视,她问起丈夫的消息。爱格说:“父亲在前线很好。”玛加利大说:“一切我已经知道了。”接着,她举手向天,祝福道:“全能的天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在我生命最后阶段,赏赐我这样的痛苦,炼净我灵魂上的罪污。”她连声说:“主耶稣,请你救我脱免一切凶恶。”说完这句话,瞑目安逝,时在 玛加利大于1250年荣列圣品。1673年,奉为苏格兰的主保。 圣女日多达 圣女日多达是本笃会的修女,生于公元1265年。五岁的时候,入德意志汉夫德女修院,她的老师是圣女梅帝弟。 日多达天资聪敏,好学不倦,精通拉丁文学。长大成人,正式领受会衣,矢发圣愿。 廿五岁的时候,日多达首次见基督的显现。耶稣对她说:“你不要怕,我一定要拯救你。” 事后日多达自述道:“耶稣说完了这几句话,拉着我的手,说道:‘过去你吮吸荆棘上的蜜糖,和敌人亲善。现在你回到我跟前来,我要赏赐你甘美如醇酒的喜乐。’我的身体似乎提升空中,与吾主并肩而立,定睛注视,才见吾主手上的圣伤,灼灼发光,恍如珍宝一般。” 以上所述,是日多达灵奇“归化”的经过。过去日多达嗜爱世俗文学,对宗教生活,不大感兴趣。从那一天起,她的思想完全转变。她全心全意谋取与吾主密切结合。在学术工作方面,她抛弃世俗文学,潜心研究圣经和教父的著作,尤其是圣奥斯定、圣额我略和圣伯尔纳多的著作。日多达由文学家一变而为神学家,这是她神修生活的转折点。 表面上,日多达的生活与一般修女毫无差别。她每日抄写圣经,并写了几本研究圣经的小册子。 关于死亡的问题,日多达的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她写道:“我渴望临终前有领全圣事的充分时间,可是我认为最可靠的准备善终的方法,是服从天主的圣意,服从天主的安排。我坚决相信:无论我们死亡方式是怎样的,是骤然死亡也好,是可以预见的死亡也好,天主对我们是仁慈的,我完全依靠天主。” 首次显现以后,日多达每天在领圣体的时候享见吾主。到了那一年圣母领报瞻礼上,耶稣恩赐圣女更清楚地认识他。日多达自述道:“从那一天起,我受着‘爱主’的热情所驱使,改过迁善,而不再为了‘畏惧’天主义怒的缘故,才纠正自己的错误。” 日多达将历次神视的经过情形,笔录成书,书名是《天主圣爱的报导》。她在这本书中自述,看见苦像肋部圣伤,有一股异光射出,恍如利矢。她看见自己的灵魂如一块蜡在火上熔化,陈列在耶稣圣胸前,准备接受印记,又看见自己被吸入耶稣的圣心。 圣女日多达复提倡勤领圣体、大圣若瑟的敬礼和耶稣圣心的瞻礼。这些运动到后来方才普遍传扬。由此可知圣女的先知先觉,见解高人一筹。 圣女日多达 日多达所著的《天主圣爱的报导》一书,神学意义深邃,文字秀美,为灵修生活不可多得的佳作,若干人推崇日多达这本书的价值仅次于圣德肋撒的作品。 圣女日多达于1302年逝世,享年仅四十五岁。 圣爱德门(坎特布里总主教) 圣爱德门是英国伯夏尔人,父母都非常热心。父亲雷诺征得妻子同意,将家事布置妥善,中年弃俗修道,入爱兴修院,不久死在修院里。母亲玛倍是一位贤德能干的妇女,抚养子女,管理家务。 爱德门年十二岁,赴牛津读书。三年后,和胞弟罗拔同往巴黎。弟兄们都很用功,背井离乡,人地生疏,不免有些胆怯。母劝他们一切事都依靠天主,并给他们每人做了一件苦衣,嘱他们穿在身上。 不久,母亲突患重病,爱德门奉召回家。临终时,母亲颁赐最后的祝福给他。爱德门说:“请你也颁赐同样的祝福给我的弟兄和姊妹。”母亲说:“我祝福你一个人,就等于祝福了他们全体。他们将藉着你获得天主丰富的恩宠,望你好好照顾他们。”说毕瞑目安逝。 爱德门的两个妹妹有志弃家修道,爱德门设法送她们入修院。 爱德门将家事料理完毕,重往巴黎继续学业。那时候,他已发了终身守贞的圣愿。 爱德门在牛津执教,所教的科目是数学。某夜,他在睡梦中似乎看见亡母,问他忙着做什么。他答道:“我忙着准备几何课。”母亲对他说:“你还是研究天主圣三的道理来做好。” 自该时起,爱德门专心研究神学,考取博士学位。过了一个时期,祝圣为司铎。他在牛津大学教了八年的神学。相传在牛津教希腊哲学泰斗亚理士多德的伦理学者,以爱德门为第一人。 爱德门不久成为著名的教授和讲道员。他非常关心学生的功课,对于贫苦的学生,尤为爱护备至。他自奉非常俭朴,一有了钱,就布施给穷人,自己常闹经济恐慌。 公元1227年,教宗额我略九世派爱德门往各处讲道,号召教友参加十字军运动。爱德门讲道时,字字打入听者的心坎。龙华伯爵多年来未领圣事,听了圣人的讲道,再和他作了一席谈话,立刻悔改罪过。 爱德门是十三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学家之一。他敦劝教友勤行心灵的祈祷。他常说:“有许多人以为经越念得多,功劳越大,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诚心诚意念五句经,比‘有口无心’地念五千句经更有价值。我们必须做到‘心口合一’,口里念什么,心里也想什么,我们的祈祷才有价值。” 坎特布里总主教一职,虚悬已久。爱德门众望所归,当选继任。爱德门最初一点也不知道。代表们到加纳通知他已经当选,并请他履任,爱德门婉言拒绝。沙利士培里主教,运用神长的权力,命令他接受任命,爱德门无法,勉强接受。 1237年,英王亨利在西敏寺签署大宪章,由爱德门任会场主席。 爱德门办事一秉至公,宁可得罪朋友,不肯徇私溺职。人们反对他,攻击他,他还是以德报怨,处处抱着“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态度。他遭遇困难时,非常镇静,一丝不抱怨,因为他坚信:一切苦难都是天主赏赐给他灵魂的粮食。 有一天,爱德门请了几个宾客,入席时,久久不见主人出来。他的秘书到房间里去见他,只见爱德门身体腾空,作祈祷的姿态。 爱德门暮年,受了环境的压迫,无法顺利执行职务。他依然辞职,渡海赴欧洲大陆,入西斯德会隐修。临行时,举手祝福祖国,满面流泪,因为他知道这一次出门,没有机会再回来了。 爱德门入本弟尼的西斯德修院隐修。1240年夏季,因病迁居沙西, 爱德门的遗体葬在弟尼大堂,1246年荣列圣品。 1386年,福女依撒伯尔生于惠登倍。年十四岁,从神师之命,入方济各第三会。她学习织布,与四位方济各第三会女会员住在一起,修德行善。 依撒伯尔常为魔鬼所作弄。有一次,屋内常有物件失踪,结果在依撒伯尔的床下发现,这是魔鬼故意诬害福女的诡计,依撒伯尔甘愿忍受别人的责怪,不肯分辨。 依撒伯尔也常有神魂超拔的景象,有时四肢呈现圣伤的印痕,每瞻礼六有大量鲜血流出。她每天吃的食物,比一般人应需的数量为少。 依撒伯尔于1420年逝世,1766年荣列真福品。 罗马各大堂的建堂典礼,均有特别瞻礼纪念。本月九日是纪念拉特郎大堂的“建救世主大殿”瞻礼, 人杰地灵,殉道烈士流血的处所,常为后人瞻仰朝谒。梵蒂冈小山,自宗徒之长流血致命后,成为著名的朝圣地。圣金口若望道:“基督忠仆的教堂,远较君王宫殿地位重要。那并不是说:圣人坟墓在外表的美观上,一定胜于一般的建筑物,而是以超性的观点为标准。”根据圣传,圣伯多禄在梵蒂冈小山(尼禄皇游乐场的旧地)流血致命,遗体葬在该处附近。公元258年,华肋良皇帝迫害教会,教徒深惧圣人的遗尸被发掘出土,遭受亵渎,与圣保禄的遗骸一并秘密运往圣巴斯弟盎坟墓暂葬。教难平息,迁回原处。公元323年,在君士坦丁皇帝协助下,教宗圣西特斯德德肋在圣伯多禄的坟墓上建造大堂。伯多禄大堂的地点,即为尼禄皇所建的游乐场。堂内大祭台下,葬有宗徒之长的遗骸。初建的大堂雄伟壮观,后因年久失修,有倾坍的可能,经犹略二世及良十世两位教宗,请当时最著名的雕刻家和工程师设计改建。工程历时一百二十年,中间经历任教宗多次的修改,于 圣保禄宗徒在罗马城外窝斯谛大道(距圣伯多禄遇难地点约七里之遥)为主致命,遗体葬在二里外,很早就成为教友朝圣之处所。“圣保禄大堂”即建在“外邦人宗徒”的坟墓上,每年在该处举行集合祈祷大会,约有四次:诸圣婴孩瞻礼,六旬主日,封斋期内第四主日的瞻礼四及复活圣周的瞻礼三。这座大堂系圣良教宗和德多撒皇帝所建,1823年毁于火灾,由教宗额我略十六世和比约九世重新建筑。 11月19日 圣额我略“显灵迹者”/圣狄尼削 圣额我略“显灵迹者”(新则撒肋主教) 圣额我略生于本都的新则撒肋(在小亚细亚),出身外教家庭。年十四岁,父亲去世,额我略和他的哥哥亚德诺,随姐姐和姐夫赴巴勒斯坦则撒肋城。 奥利振在则撒肋开了一所学校,额我略弟兄入该校读书。奥利振见这两位青年聪敏好学,悉心指导,指点他们研究神学的门径。弟兄二人开始学习教义,领洗入教。公元238年,学业完成,返新则撒肋。额我略离校时,发表了一篇演说,感谢奥利振多年来的训导。奥利振写了一封信给额我略,劝他善用天主赏赐他的智慧才学,为圣教服务。 圣额我略回到新则撒肋,应选该城主教。他接任时,全城仅有十七名教友,经过他多年不断的努力,居民纷纷归正。圣人逝世时,全城未奉圣教的人,也只有十七名。 额我略在主教任内,广显灵迹,预言未来的事。所以得了“显灵迹者”的外号。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额我略藉祈祷的效能,把山移往别处,以便建造圣堂。所以本日圣人瞻礼弥撒的福音经,摘自福音耶稣所讲“信德可移山入海”的一节。1738年,教会增列圣女日多达的瞻礼,日多达的逝世日期,适为 额我略接任的那一天,寄宿在本城缙绅墨沙尼家里,当日对众人讲道。一天内愿意皈依圣教者,数目已相当可观。第二天早晨,门外云集了大批病人。圣人除了治愈他们的疾病外,复“医治”他们的灵魂,劝他们归奉圣教。 额我略在新则撒肋建造了一座圣堂,教友踊跃参加建堂工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根据圣巴西略的记载(圣巴西略的祖母是圣妇玛克利诺,在新则撒肋出生,所以对于额我略的生平事迹,知道得很清楚),额我略念经祈祷时,十分端庄,他的态度和蔼可亲,最恨说谎作伪。 公元250年,教难爆发,额我略嘱教友尽可能到别处暂避,以免丧失信德的危险。他自己带了一名副祭赴旷野。当局查悉额我略藏匿的处所,派兵士前往逮捕。兵士到了那里,不见额我略和副祭,只看见两棵树,回去报告军官。军官亲自到宝地调查,见额我略和副祭明明跪在地上,相信这是天主所显的奇迹,他便立刻皈依圣教。 继教难之后,疫病盛行,额我略致力兴办医药救济事业。 额我略临终时,祈求天主,赐教友坚守信德,并嘱咐左右,丧事一切从简,切勿铺张。 额我略于公元268年逝世。 圣狄尼削(亚历山大主教) 圣狄尼削出身外教,青年时在号称学术中心的亚历山大读书。他研究教义,皈依基督圣教,入奥利振的教理学院深造。该学院院长海格拉祝圣主教,遗缺由狄尼削继任。 狄尼削主持教理学院院务,共十五年。公元247年升任亚力山大主教。就在任后不久,亚城异教徒展开迫害圣教运动,狄尼削饱受折磨。 谭西安皇帝发表迫害圣教的诏令,亚历山大总督下令逮捕狄尼削主教。狄尼削有一个仆人逃走,路上遇到一个不相识的外教人,就把主教被捕的消息告诉他。那人自告奋勇,带了一批朋友追上去,将警吏驱散,狄尼削以为这批人是强盗,就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人们告诉他现在已经脱险,快快逃生,狄尼削就逃往利比亚暂住,教难平息,重返亚历山大城。 “诺万森”派异端徒反对教宗圣高尔乃略,妄图分裂教会。他们写信请狄尼削支持这运动。狄尼削答复他们道:“破坏教会的统一是一件最大的恶事。为了维持教会的统一而牺牲生命,与为信德而致命,性质相向,这是光荣的事。希望你们将功赎罪,劝诱其他裂教分子归正。假如你们无法说服别人,至少自己个人投入圣教会的怀抱,拯救自己的灵魂。” “诺万森”派异端妄称若干罪过性质严重,教会无法赦免。狄尼削对这邪说,通令本区神职人员:任何人行妥当告解,罪过立即获赦免。 狄尼削的书信中,叙述一个老人平日束身自好,教难期内,误入歧途,向邪神祭献,犯了大罪。临终时,找不到神父,没有机会行告解。他知道某处有一个神父,派自己的孙子去请他来。那神父身患重病,不能出门,就将圣体交给老人的孙子带回来(教难期内,神父常将圣体交孩童携带分送给教徒),老人领了圣体,平安逝世。 亚历山大疫期内,教友奋不顾身,怀着爱德的精神,看护病人。狄尼削赞扬他们英勇的服务精神。 公元257年,教难重新爆发,埃及总督逮捕狄尼削和若干神职人员,命他们向邪神献祭。狄尼削道:“我钦崇唯一的真天主,他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真主宰。”总督下令将狄尼削等一并充军到利比亚。 二年后,狄尼削重返亚历山大。繁荣的亚城经过二年的战祸,满目疮痍,一片荒凉,街头露尸遍地,疫病猖獗,丧命者不计其数。狄尼削领导教友救济灾民,看护病人。 公元265年,狄尼削逝世,执行主教圣职凡十七年。 圣巴西略和其他希腊作家称狄尼削为“伟大的狄尼削”,圣亚大削纳称狄尼削为“教会的导师”,狄氏享誉之隆,由此可见一斑 11月20日 圣斐理斯•瓦洛亚(圣三赎虏会会祖) 圣斐理斯生于1127年,出身法国瓦洛亚王族,所以后人称他为斐理斯瓦洛亚。 斐理斯在沙桑隐居多年,圣若望•玛达拜他为师,学习修练圣德。 1197年,圣若望有意创设修会,以回赎俘虏为宗旨。斐理斯很赞成他的计划,决定中止隐修,协力合作,执行这项神圣的任务。那时候,斐理斯已有七十岁,他和若望联袂同往罗马,申请教廷批准,成立了圣三赎虏会。 二位圣人分工合作:若望在西班牙和巴本拉进行赎虏工作;斐理斯在意大利和法国设立修院,训练修士,准备将来派往远地,回赎俘虏。 若望回到罗马,圣三赎虏会法国省区和雪华的修院,均由斐理斯管理。斐理斯于1212年安逝主怀。 根据圣三赎虏会的主张,斐理斯和若望•玛达均由教宗乌尔巴诺四世于1262年列入圣品。但宣布立圣品的诏书已无法查考。1666年,教宗亚历山大七世批准二位圣人的敬礼。二十八年后,西方教会普遍举行斐理斯的纪念瞻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