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第三世纪末叶,罗马皇帝玛西米央出巡马赛地区。马赛教务发达,在高卢各地教会中,首屈一指,玛西米央对圣教素抱仇视态度,所以他出巡马赛的消息一传出,教友莫不异常震惊。 罗马军队中,有一个高级军官,名叫维克多,每夜挨户访问教友,劝大家鼓起勇气,坚守信德,宁死不屈。他的活动被官府查悉,被捕下狱。知府因维克多是高级军官,不敢擅自处理,送交皇帝发落。皇帝大怒,下令将维克多捆绑起来,用绳索拖着,在城里各区游街示众,维克多被拖得皮破血流,知府劝他背教,向邪神献祭。维克多昂然答道:“我承认耶稣基督是我们的真主。你们的神道,根本都是虚伪的。”刑吏将他放在绞架上,四肢扭转拉长,痛不堪言,维克多求稣稣赏他勇气,熬受酷刑。耶稣亲自显现给他,手里拿着十字架,对维克多说:“我借着我的一切忠仆的身体,再度受刑;然而他们死后,我一定要重重赏报他们。”听了这几句话,维克多勇气倍增,一点不觉得痛苦。刑吏们拷打了好久,他毫不屈服。知府下令将维克多还押在地牢里。 到了半夜,天使到狱室安慰维克多。室内光明如昼,天使唱歌,赞美天主。3个看守监狱的兵士,看见了这股奇光,惊慌不堪,跪伏在维克多面前,求他赦罪,并表示愿意领洗。维克多当夜派人请神父来。兵士们到海滩领受洗礼,维克多担任代父。洗礼完毕,兵士们和他一同回到监狱。 玛西米央皇帝知道了,就把维克多和那3个兵士一同押到刑场。旁观的人乱呼乱嚷,要求维克多劝3人背教,向邪神祭献。维克多道:“这件事,我做得很好,我怎么能出尔反尔,出来破坏。”3位兵士坚决不肯背教,当场被斩首致命。 维克多又受了很多残酷的刑罚。刑吏用棍棒和皮鞭打他,马西米央见维克多还是那样倔强,又把他关了3天。3天后,皇帝预备了祭坛、神像和香,劝维克多向邪神献祭。维克多走上祭坛,把神像一脚踢倒。皇帝将维克多的足趾斩去,又用磨压在烈士身上,想把他压死。刑吏转动磨,四肢都被折断。突然磨盘裂开,维克多还没有气绝,刑吏只得把他的头斩下,维克多和三位兵士的尸体被投在海里,又被潮水冲到岸上,基督徒将他们掩埋,时在公元390年左右。 圣妇丽达 1381年,圣丽达生于意大利亚平宁山区的卡西亚城。她的一生,以三种身份修务卓越的圣德。首先,在家时,以女儿的身份,修德立功;之后,嫁了丈夫,以妻子的身份,修德立功;最后离俗修道,以修女的身份,修德立功。 丽达自幼非常热心,很早就有献身事主的志愿。可是当父母为她择配时,她完全服从,因为她知道天主圣意要这样做。丈夫性情凶暴,喜怒无常,生活放荡,整天打骂妻子。一连18年,她逆来顺受,没有一句怨言。两个儿子渐渐长大,不幸也沾染了父亲的恶习。她每日以泪洗面,哀求上主保全他们的灵魂。 后来,丈夫良心发现,立志改过,求妻子宽恕。丽达盼望以后的家庭生活好一点。不料福无双至,有一天,丈夫在外面同别人发生争执,动起武来,身受重伤,抬到家里,已经气绝了。这件凶案,是怎样发生的,没有人知道。是丽达的丈夫先动手,还是对方先动手,无法查出来。可是丽达的两个儿子立誓要替父报仇。因为依照当时的习俗,父仇不共戴天,作为儿子的必须亲手杀死杀父的凶手,才算英雄好汉。当然,这种想法,与道德规律和天主的诫命,都有抵触。丽达竭力劝儿子们不可杀人,儿子们少年气盛,不肯听母亲的话。丽达无法,只能祈求上主,阻止儿子们犯杀人的大罪。果然,两个儿子突患重病,无法执行报仇的计划。丽达衣不解带地侍候他们,目的想劝他们改过,宽恕仇人。儿子们临死前办了妥当的告解,表示宽恕仇人,所以死时,灵魂很妥当。 丽达夫死子亡,孑然一身,万念俱灰,重生弃家的念头。她申请加入加西亚女修院。谁知会章规定,已嫁的妇女不能入这个修院。丽达申请了3次,都被驳回。最后,修会当局破例批准她入院修道。 丽达在修院里,一如过去在家里一样,谦逊服从。有一次,院长为了考验她的服从意识,命她给一棵已枯死的葡萄树浇水。丽达遵命服从,天天浇水,一句话也不说。关于额外的苦行,院规没有硬性规定,让各修女自由决定应做些什么苦行。在这方面,丽达毫不顾及自己的身体,总是选择最严的苦行。 丽达对同院的修女,表现了惊人的爱德。修女有病,她全力看护,如家人一般。普通信友,就是心硬如铁的大罪人,常被她以善表或祈祷方法劝化,改过行善。 丽达在一切事上,都以热爱吾主的心为出发点和归宿。她自幼对耶稣的苦难,特别地倾慕。一有空暇,就默想耶稣苦难的道理。有一次,她听了圣雅各布伯将耶稣茨冠圣伤的道理,非常感动,身体也发生一种特殊的反应,头部觉得非常痛,似乎有一根荆棘,刺入她的额部。不久,额部发肿,有脓液流出,气味恶臭,旁人无法走近。这个奇特的伤,只有过一次暂时的痊愈。那是1450年的事。那一年是圣年,丽达想同别的修女们一起到罗马朝圣。经过她热烈祈祷之后,伤口好了。可是,朝圣回来,额部又肿烂如前,直到她去世。所以,事实上,丽达在修院里,一人独居,度着类似隐修的生活。 丽达晚年,体弱多病。然而她照常勤操苦行,夜间总是睡在枯草上,从来不用床铺。 丽达临死时,请旁人到花园里采一朵玫瑰花来。那时是5月,不是玫瑰开花的季节。所以大家以为那是病人临终前的幻念,然而为了不要拂逆她的意思,就到花园里去一次。不料,一开园门,有一朵玫瑰花含苞待放,就采下来,送给丽达。旁人又问她要些什么。她说:给我两枚无花果。人们到花园一看,在一棵枯萎无叶的无花果树上,真的有两枚鲜艳的无花果,便采下来,拿给她。就因为这样,奥斯定会开始了传统习惯,每年圣妇丽达的瞻礼,举行祝圣玫瑰花的礼仪。 丽达于公元1457年5月22日安逝。遗体在最近一次启棺检视时,还是完好无损,没有腐烂。 她死后,无数的奇迹发生了,都是经过她的转求而得到的,人们称她是“全能的圣女”。 福女若基玛(加尔默罗仁爱会会祖) 福女若基玛是西班牙人,生于1783年。父亲是贵族,生有子女8人,若基玛排行第五。 童年时代的若基玛,似乎与别的儿童,没有什么差别。唯一与众不同的是:她在12岁那年,亲往加尔默罗女修会,申请入会;因年龄关系,她的申请,未蒙院方批准。 1798年,若基玛出嫁,丈夫狄麦斯是一位很有名的律师。有一件事是很巧的,狄麦斯一度也有过弃家修道的志向。他们夫妇二人都迫于“父母之命”,无法实现修道的志愿。原来若基玛共有姐妹3人,狄麦斯不知道娶哪一个好,就买了一盒杏仁糖做礼物,看哪一个肯接受。若基玛的姐姐和妹妹,都撇着嘴说:“他把我们当小孩子,拿些糖果来哄我们!”若基玛笑嘻嘻接下那盒杏仁糖,狄麦斯就决定娶她为妻,那时若基玛还只16岁。 婚后没有几天,若基玛很懊丧。她担心自己可能犯了错误,不应当放弃修道的计划。狄麦斯安慰她道:“你不必担忧,将来我们有孩子以后,把他们好好培养。等到孩子能够在社会上自立了,你尽管入修院好了。我绝对不干涉。那时,我自己也要去修道了。” 狄麦斯夫妇生了4个孩子。拿破仑侵犯西班牙,全国进入军事状态。狄麦斯参军,保卫祖国。若基玛带了小孩们逃难,兵荒马乱,颠沛流离。有两个孩子在逃难中夭亡。战事平息,狄麦斯复员,夫妇重返故乡团聚。 若基玛一共生了8个孩子(两个幼年夭折),两个女孩弃家修道。 1815年9月,狄麦斯一家人共桌吃饭。突然间若基玛在神视中看见丈夫死了,躺在床上。同时,有一个神秘的声音对她说:“你现在看见的那幕惨剧,再过几个月,就要发生了。你不久就要成为寡妇了。”若基玛默然不语。她不愿把这事告诉丈夫,以免他惊慌不安。她把一切献给天主。几个月以后,狄麦斯病逝,享年42岁。若基玛才33岁。 若基玛寡居的最初7年,一天到晚,忙着教养子女,念经祈祷,侍候贫苦病人。她加入方济各第三会,勤操苦行。1823年,若基玛的子女都已长大,可以在社会上自立,不需要母亲照顾。若基玛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耶稣,请你照顾我亲爱的子女们,请你原谅我这样唠叨,我是他们的母亲呀!” 1820年,若基玛遇到有名的加布森会会士斯德望神父,斯德望神父对她说:“你不要加入任何现有的修院。你应当加入一座新修院。这座新修院的工作中心是教育儿童,看护病人。” 6年以后,这座新修院正式成立了,定名“加尔默罗仁爱会”,会规由斯德望神父起草。首批修女共有6位。修会初创期内,经济基础很薄弱,若基玛四处募捐,到处受到白眼。一个贵妇讥嘲她道:“想不到像你这样一个有地位的夫人,竟会想出这样愚笨的计划来。”若基玛埋头苦干,毫不气馁。几个月以后,一座规模宏大的医院,全部竣工,正式收容贫苦病人。 在西班牙的加大洛尼亚省,加尔默罗仁爱会迅速发展。其后因西班牙发生战争,一部分修女被迫往法国暂避。1844年,战争结束,加尔默罗仁爱会又积极推展工作,会务蒸蒸日上。 1844年,若基玛和其它修女,发终身愿。为了避免妨碍会务进行,她申请辞职,做一位普通修女,会务委托色拉神父管理。可是若基马对修会行政管理,从旁协助,所以色拉神父说:“若基玛仍是修会的灵魂,修会的领导人物。” 若基玛的病势一天比一天沉重,到后来,四肢不能活动,说话机能也发生障碍。若基玛于 统计若基玛一生,结婚17年;三十三岁起守寡,四十二岁创立加尔默罗仁爱会,修道二十九年,修务圣德,造福社会。 1698年,若翰•路西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城郊一个小村。父母都是热心教友,若翰12岁的时候,有一对富家夫妇到乡村避暑,见这孩子伶俐可爱,便同他父母商量,把他带到城市去读书。若翰在城里住了3年,年纪虽然小,圣德不凡。有一位司铎设法把他送往罗马读书。 若翰勤操苦行,但因缺乏经验,健康大受影响,一度辍学,返家休养。公元1721年晋升铎品,第一台弥撒在罗马大学的圣类斯公撒格祭台举行,因为若翰平日对这位青年圣人非常敬爱,一心希望追随他的芳表。 若翰在修院的时候,常往医院探视病人,如今利用司铎的职位,更能全力从事救济事业,照顾病人身灵双方的利益。 那时有大批贫苦农民经常到城里贩卖牲畜,赚些蝇头微利糊口。若翰每日抽出一部分时间,同他们讲解要理,准备初领圣体,同时尽量解决他们的各项需要。另一批亟待救济的人,是无家可归的、乞讨度日的贫苦妇女。若翰自己除了每日的弥撒献仪外,毫无积蓄。他一心依靠上主,拿朝廷捐赠的几百块钱作基金,租了一座房屋,创办收容所,收容这些贫苦无依的妇女。 若翰领受神品以后,最初几年,缺乏自信心,不敢执行听告解的职务。后来别人竭力鼓励他,一试之下,人人都觉得他是一位最理想的听告解司铎。于是若翰开始给人听告解,在告解亭里指引信友怎样行善避恶,修德成圣。他对一位朋友说:“我常在想;那一条路是通往天国的捷径,我现在可发现了,那就是在告解亭里,辅导信友行善避恶。” 1731年起,若翰任圣玛利亚堂的副本堂,一天到晚,他的告解亭前,总是挤满着告解的信友。前后两位教宗,鉴于他每日听告解的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来,特准他免唱圣咏。 若翰把住屋送给司祭团,自己睡在小阁楼上,衣服朴素,食物粗糙。除了堂区工作以外,他同时担任狱吏和各级公务员的神师,各地女修院常请他领导退省神功。1763年,若翰因体弱辞职。第二年5月23日安逝,享寿66岁。他的全部银钱,都已捐给慈善事业。死后空无分文,殓葬费都没有着落。有一家医院,代买了一口棺木。出殡的那一天,丧礼很隆重,参加送殡者,有260位司铎,修士和信友不计其数。葬礼由李加利总主教主持,教廷圣乐团担任唱经。 若翰•路西,生前死后,显有灵迹甚多。1881年荣列圣品。 圣母进教之佑节 圣女彼济大曾经听见耶稣给无玷圣母说:“我给您许下:‘妈妈,无论什么人,即使是大罪人,只要他们有意悔改,改变生活道路,因您的名求我,我一定会允准他们的。’” 的确,天主的圣宠常常通过圣母的手降到我们身上,圣母是大能的贞女,圣母是教友的助佑,我们求她保护教宗,保护圣教会,保护教友。我们在祷文里诵念:“进教之佑,为我等祈!” 1808年教宗比约第七世,被拿破仑囚禁。1813年莱比锡一战,拿破仑决定性的败北。74岁高龄的比约七世获得自由,1814年荣归罗马。1815年联军在滑铁卢的胜利给拿破仑的“百日复群”敲响了丧钟。教宗比约七世定今日这一节日,以感谢天主和圣母玛利亚进教之佑,以纪念他从拿破仑的囚禁获得自由的周年。 圣味增爵•雷冷 圣味增爵是圣卢布斯的胞弟,他参加军队,度了数年戎马生涯,后来决定到法国南部一个海湾的雷冷修院弃家修道,在那里晋升了铎品。 公元434年,厄弗所会议后第三年,味增爵编撰《驳异端》一书。在这本书的序文里,味增爵叙述自己怎样看破红尘,弃家修道,研究了历代教父的遗著,定订若干原则,以区别传统正道与异端邪说。《驳异端》的正文,分为两部分,共43章。这本书按纽曼枢机主教的评论说:篇幅虽然不多,但理论精确,是一本确立教会基本教义很有价值的著作。 圣味增爵于公元445年逝世。 圣伯达(圣师) 圣伯达生于公元673年至675年之间,是英国圣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修士,自幼在本笃会学校读书,年稍长,入本笃会修道,年30岁晋升铎品。 他在“自修不忘工作”的原则下,潜心研究圣经,专务祈祷。圣人在他的自传中曾说:“我的整个幸福,是在读书、教授和写作之中。”从此可见他修己淑人的精神。 伯达生平著作极多,据说共有45种,可惜有不少已失传。他所著的《古经诠解》,多取教父们的意见。他在世的时候,这本书已为英国许多堂区采用。 一般人通常称伯达为“可敬”伯达,这“可敬”二字本是人们尊敬圣人的称呼,到后来,成了他的别号。 公元735年,圣伯达突患重病,群医束手。他的门徒含泪环绕在病榻前朗诵经书。伯达自知在世时日无多,加倍努力工作。复活节到耶稣升天瞻礼的40日内,忙于翻译福音经,将若望福音译成英文;此外,还将圣依西多禄的笔记汇辑成书。 临死的前夕,他整夜不睡,口述若望福音最后一章的译稿。下午3点钟,他请神父来代他祈祷。傍晚时,抄写员过来对他说。还有最后一句文字没有写好。伯达口述了这句文字以后,高呼道:“主呀,你说的真对:一切都完成了!请你接受我的灵魂吧!”说完这句话,瞑目安逝。 伯达于1899年荣立圣品,由教宗良十三世立为圣教会圣师。 圣额我略七世教宗 圣额我略原名喜德朋,意国托斯卡尼人。青年时,赴罗马读书,有一位老师,名叫格兰兴。他对这位老师的才德,非常钦佩。格兰兴后来当选教宗(额我略六世),就委派得意的青年门生喜德朋做他的秘书。 额我略六世驾崩,喜德朋悄然隐退,往克吕尼修院隐居。那时,克吕尼的院长是圣奥地禄,副院长是圣许格。喜德朋的初意,本欲在克吕尼终身修道,不料伯吕诺当选教宗,强邀他同往罗马,护理教廷事务。 教宗圣良九世执政期内,喜德朋掌理财政,协助教宗执行各项改革,他的功劳很大。圣良九世驾崩,喜德朋以元老身份,护理教务。前后四位教宗,遇有重要事务,都征询他的意见。 公元1073年,教宗亚历山大二世驾崩,喜德朋枢机当选,取名额我略七世。额我略深知教宗责任的艰巨。过去,他曾辅佐教廷,整顿教会纪律,治理教务。可是如今他要亲身肩负治理教会的重任,采取各项重要的决定。额我略具有坚强的毅力,惊人的才智,应付各项错综复杂的局面的雄才伟略。在当时的环境中,他确是收养基督羊群的最理想人物。 额我略继位后不久,就开始大力改革,纯洁教会,铲除贿赂、出卖神职和神职界的淫乱行为。首先下令将米兰总主教撤职,因为这总主教的职位,是以金钱买来的。接着,他颁布诏令,严禁以金钱买卖各项神职,这诏令一颁布,若干曾以金钱贿买神职的人,大起恐慌,准备反抗。可是额我略令出如山,立即认真执行,贿买的陋习,为之扫除一空。 额我略第二道诏令,是禁止世俗人士( 为了执行上述诏令,额我略遴选各修院的修士,以朝廷特使的名义,亲往各地调查,采取各项办法,彻底实现改革。 英国和法国的君王,对额我略诏令,表示服从。所以在英法两国,额我略的改革方案,可以顺利推行。可是德国皇帝联合罗马一部分贵族,顽强抵抗。耶稣圣诞夜,额我略在罗马大堂举行弥撒,暴徒冲到堂里,劫持教宗,把他扣押了几个小时。民众闻讯,涌入圣堂,把额我略救出。不久。亨利变本加厉,发表宣言,扬言他将另推一人任教宗。 额我略鉴于事态严重,颁诏开除亨利教籍,并宣布皇帝所统治的人民,今后无须向他效忠。德国贵族,对皇帝的暴行,早已表示不满,遂于公元1076年10月集会决议,假如亨利在一年内,未能获得教宗特赦,恢复教籍,就丧失皇位,人民不再向他效忠。亨利知众怒难犯,亲往嘉诺撒堡,向教宗请罪求赦。额我略撤销开除亨利教籍的处分,事态平息,亨利的皇权,重趋稳固,但他故态复萌,干涉教会事务,额我略再度宣布开除亨利教籍,亨利率兵进攻罗马,罗马被包围两年后陷落,额我略退隐圣安日洛堡。诺曼公吉斯卡尔率兵亲往,击溃了亨利的军队,将教宗救出。但是由于该军队四处抢掠,罗马人非常激怒教宗,从这时起,额我略退隐嘉诺撒。 警言:路上莫徘徊,,目标莫忘怀,永远勤奋,永远运动,永远前进。 圣玛达肋纳•沙斐•亚巴拉(童贞,圣心女修会会祖) 圣玛达肋纳•沙斐•亚巴拉是法国蒲公弟人,生于 这个10岁的女童,一天到晚,坐在阁楼里,忙着读拉丁文、希腊文、历史、物理、数学。她的胞兄督促功课甚严,所以玛达肋纳进步很快。有一次,她送一件小小的礼物给哥哥,以表谢意,不料她哥哥接过来,随手扔在火里。 1793年,类思因维护信道被捕,度了两年的铁窗生活,获释出狱,重返故乡,接胞妹到巴黎,继续给予道德和宗教训练。现在马达肋纳开始学习圣经、教父著作和神学。在灵修方面,她学习控制个人的意志,操务苦行。 法国政局重趋稳定,热心人士积极计划推展传教事业。有一部分青年司铎,致力恢复耶稣会。他们的领袖华林神父,早已有意组织一个女修会,从事女子教育工作,他听见类思巴拉神父,讲起玛达肋纳的才德,便约她来谈话。 华林与玛达肋纳几次会谈,觉得她才德双全,确是创立新修会的理想领袖人物。 有一天,华林神父问玛达肋纳将来有什么计划。她说:“我准备入加尔默罗圣衣会做一位辅理修女。”华林神父对她说:“不,这不是天主颁赐给你的圣召。你的才干,你过去所受的训练,应当用在另一种宗教事业上。”接着,华林神父把自己的计划讲给玛达肋纳听,他准备创立一个女修会,从事女子教育工作,这女修会应当奉献给耶稣圣心。玛达肋纳很谦逊地、而且满怀信心地、接受华林神父的计划,献身女子教育的神圣任务。她事后追述道:“那时候,我什么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我都接受天主的安排。” 新修会在亚米盎斯继续发展,1804年,玛达肋纳往格肋诺勃创立分院。格肋诺勃分院的修女中,最著名者是福女杜钦。圣心会的美洲分院,就是福女杜钦创立的。 在法国各地“圣心会分院”,多如雨后春笋,初学院设于波帝爱。初创期内,玛达肋纳亲王波帝爱,辅道初学修女。 不幸的是,当玛达肋纳离开了亚米盎斯以后,院长和指导司铎(按:那时华林神父已辞职,指导司铎一职由另一位神父担任)对会规颇多曲解,玛达肋纳一人也难以说清,只得耐心祈祷,求上主援助,恩赐新修会不致中途夭折。 否极泰来,玛达肋纳拟定的会规,在1815年全体大会上通过,会务顺利发展。玛达肋纳一手创办的分院,达105座之多。今日交通工具发达,来往各地旅行,不发生任何困难;可是19世纪初叶,交通不发达,玛达肋纳的行程,遍及法国全境;3次到罗马,英国、瑞士、奥国也都去过。为一个体弱多病的女子,的确不是容易的事。 玛达肋纳设法在每一城市,创建一座义务学校,供贫苦女童读书,不收任何费用。由于学校太多的缘故,她没有充分时间一一去视察。有时不能不用通信方法,指示管理方针。所以她写给各地分院和学校的信札多得很。此外,她每天必须接待许多宾客,洽谈各项教育行政问题。她曾对一个修女说过:“为一个德行不完备的人,工作太多,可能是有危险的。可是,为一个热爱耶稣的人,工作越多,收获越丰富。”这几句话,用在玛达肋纳自己身上,确是最贴配的。 1826年12月,教廷正式批准圣心会的成立。15年后(1839年),若干修女代表,在全体大会上,要求修改会规。玛达肋纳不愿与人多争,表示新会规暂时付诸执行,以3年为期,届时视成绩如何,再作决定。新会规实施后,成绩不佳,教廷拒绝批准。下一次全体大会,一致赞成照常采用原有会规。 玛达肋纳暮年生活,与圣心会是分不开的。她以全部精力推展会务,提倡教育事业。1864年,她以年老力衰为理由,提出辞职。可是全体大会坚决挽留,另委副会长一人协助她治理会务。 玛达肋纳于 玛达肋纳于1925年荣列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