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欧乐日(殉道) 圣欧乐日是9世纪西班牙教会的著名圣人。他是西班牙高杜华区人。那时高杜华被慕尔人占据,成为慕尔人的首都,信友的宗教生活受到严格的限制,公共敬礼须交付重税,方准举行。此外,信友若劝化外教人领洗人教就要处死刑。 圣欧乐日自幼在圣芮乐的神父处受教育。毕业后,又拜著名文豪斯郎为师,他有一位同窗知友,名叫亚佛来。圣欧乐日的传记,就是亚佛来编写的,圣欧乐日修业期满,晋升铎品,亚佛来结婚娶妻。 圣欧乐日博学多才,精通圣经。可是他也是一位最谦逊的人。常向比他知识程度低的人请教,为人和蔼可亲,所以众人都很敬爱他。 公元850年,慕尔人突然对高杜华的教友进行迫害,高杜华的主教和许多司铎都被捕下狱,圣欧乐日也在其列。 圣欧乐曰在监狱里,给同狱的人诵读圣经,并鼓励他们忠勇不屈。他写信给两位青年女教友说:“他们恫吓你们,扬言要把你们出卖为奴,你们不必害怕。任何人都不能污损你们的灵魂,你们的灵魂是纯洁的,你们不要听信懦弱教友的话,你们绝不可退让、屈服。” 这两位青年女教友死在刀剑之下。临死前,她们说:“我们一旦身死,到了耶稣基督台前,定将为在狱弟兄祈祷,求吾主赐他们早曰恢复自由。”她们致命后,过了六天,在狱信友,都获释放。圣欧乐日出狱后,着手编写殉道烈士的传记,以激励众人,追随他们的芳表。 公元852年,又有许多信友遇难。迫害愈演愈烈,欧乐曰的工作,也越来越重。他鼓励信友宁死不背圣教,巩固许多软弱教友的信德。他也为这次大迫害遇难的烈士编写传记,共三大卷,以表扬他们的英豪精神。 多来杜总主教逝世后圣欧乐日众望所归,被选继任该职。可是他还没有接受祝圣礼就遭逮捕。仇教分子早巳视他为眼中钉,希望将他置于死地。那时,有一个外教女子皈依圣教,她的父母强迫她背教,这女子逃往信友家中暂避,不久被官厅侦悉,将她逮捕。欧乐日和许多别的信友,同时被捕。 法官下令将欧乐日处死。有一个官吏对欧乐曰说:“一般无知的人,为宗教牺牲生命。像你这样有才学又有地位的人,怎么会同他们一般见识。你现在只要说一句背教的话,就可以保全生命。以后,你仍可奉你的宗教,我们决不干涉你。”欧乐日不慌不忙,对这官吏说:“假如你知道,坚守信德到底的人,死后有什么赏报,你一定也愿意弃高官厚爵如敝屣,换取这赏报的。”接着,欧乐日对众人朗诵福音经,法官就命刑吏立即执行。有一个差役打他一巴掌,他转过脸来,叫他再打一巴掌。欧乐日在刑场,镇静地引颈就戮,斩首致命。时为公元859年。 圣君士坦丁(殉道) 圣君士坦丁是康华的国王,他的初期生活很平常,自妻子死后,方才觉悟世事虚幻,把王位让给儿子,自己改名换姓往爱尔兰人圣玛其大修院。 他在修院内担任最卑微的工作,搬运粮食。有一天,他一人在磨坊内,旁边恰巧有一名修士走过,听见他在里面自言自语大笑道:“想不到康华的国王君士坦丁,今天在磨坊干杂活!”从这时起,大家才知道这个貌不惊人的修士,原是君士坦丁王。 君士坦丁晋升铎品后,奉派往苏格兰传教,他曾先后与高隆巴和根帝格两位圣人合作。君士坦丁在去根田传教的路上,遇上了盗匪,将他的右臂砍下,因流血过多,医治无效。苏格兰人尊他为苏格兰的第一位殉道圣人。 圣戴法纳幼年丧父,由君士坦丁皇帝抚养成人。他结婚娶妻,但与妻子达成协议,共同守贞,妻子出家为修女,戴法纳亦弃俗修道,他创建了两座修院。 公元787年,戴法纳被邀出席尼赛第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中,教会重申对于圣像问题的正确规定。 公元814年,雷洪皇帝图谋推翻教会的正统教义。他深知戴法纳圣德出众,想用诡计诱圣人附和他的主张。戴法纳严词拒绝,皇帝大怒,再写一封信给戴法纳,内含恫吓的字句,戴法纳修书答复皇帝道:“我年已老迈,体弱多病,对尘世毫无留恋。至于我的修院,早已托付给天主照顾。你想用危言恐吓我,那是徒然的。”皇帝无法拉拢戴法纳,便下令对他鞭笞,并将他囚禁在地牢。戴法纳度了两年的牢狱生活,饱受虐待。两年后,放逐至沙马塔岛。公元817年3月12日逝世。 他是著名的810—814编年史的编者,这部编年史还包括了284—813的历史,是七、八两世纪的重要资料。 圣女欧弗来西亚(童贞) 戴沃图修皇帝的一位亲戚亡故,遗下妻子和女儿,那女儿还未满周岁,名叫欧弗来西亚。 欧弗来西亚5岁时,她的皇帝叔叔按当时风俗,将她许配给一个贵族。不久,欧弗来西亚随母亲到了埃及。她们的住宅在女修院附近,欧弗来西亚很爱和修女亲近,请母亲准她住在修院内。母亲以为欧弗来西亚的请求,不过是一种孩子气的举动,那时她才只有七岁,就让她住在修院内。可是欧弗来西亚的意志很坚决,她要弃俗修道。人们吓唬她说:“做了修女,要守严斋,睡在地上,学念全部圣咏。”她一些也不感到害怕。 院长对她母亲说:“让你的女儿留在我的修院里吧。天主的恩宠正在她灵魂上活动着。”母亲原是一位贤慧的妇女,听了这话,快乐得流下泪来,带孩子到耶稣圣像前,祈祷说:“吾主耶稣,请您收留这孩子吧。她愿意献身奉事你。”接着,她转身对欧弗来西亚道:“愿上主保佑你,避恶行善。”过了几天,欧弗来西亚穿上修女的衣服,母亲问她喜欢不喜欢。她答道:“妈妈,这就是我的结婚礼服。”从这时起,欧弗来西亚开始了修女的生活。 几年后,皇帝派人来接欧弗来西亚回家成婚。她写信给皇帝,声明自己已弃俗修道,请皇帝成全她的志愿,并将她应得的全部财产变卖,分施给贫人。皇帝见她有这样高超的志向,便将婚事取消。 欧弗来西亚在修院内遭受贪慕虚荣的诱惑。她很忧愁,禀明院长。院长嘱她多作劳力工作,使自己的精神集中在工作上,无暇想别的事,例如打扫卧室,打水砍柴,烧饭煮菜。有一次,院长命她将一堆石块由甲处搬到乙处,再由乙处搬回甲处,一连30次,欧弗来西亚欣然从命。按院内惯例,操劳务者,可以豁免夜间唱经。可是欧弗来西亚照常参加夜祷,从不缺席。 欧弗来西亚的温良和谦逊精神,令人钦佩。有一天,厨房女仆问她为什么时常一星期不吃饭。圣女答道:“我是遵照院长的命令这样守斋的。”女仆讥笑她说:“你是一个伪君子,你希望博得众人的赞誉,将来可以作院长。”圣女不但不发怒,反而双膝跪下,求女仆代她求主。 欧弗来西亚临终前,和她同室的修女儒利亚请她代求天主,赏赐两人生前同室,死后在天国重聚,永不分散。圣女去世后第三天,儒利亚也死了。 院长平日异常疼爱这两位修女,所以她们二人死后,院长觉得很伤心,就祈求上主早日收她的灵魂。到了第二天,人们走进院长卧室,见她也安然逝世了。 圣尼赛福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 圣尼赛福禄的父亲是东罗马高普热皇帝的秘书。当高普热因圣像问题对教会展开迫害时,尼塞福禄的父亲忠贞不屈,被皇帝撤去官职,饱受酷刑,并流戍异城。尼塞福禄自幼受父亲善表的薰陶,坚守信德。 君士坦丁接任帝位,拥护正统教义,准人民供列圣像。尼赛福禄在新皇的宫廷供职,并以皇帝钦使的身分,列席尼赛第二次大公会议。他对“禁供圣像派”邪说横加批驳,博得众人赞誉。 尼赛福禄学问渊博,口才伶俐。在政治舞台,原有光明的前途,可是他志不在此,深愿弃俗修道。他在朝廷供职期内,已在黑海附近幽僻地点,建立修院一座。 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圣泰拉苏逝世后,尼赛福禄是最理想的继任人选。他虽一再谦辞,皇帝责以大义劝他为了教会的利益接受这个重要的职位,尼赛福禄祝圣主教时,他手中拿着自己撰述的一本拥护对教会关于圣像问题的著作,表示他全心拥护圣教正统教义。 尼赛福禄就任主教后,忠勤治理教务,整顿道德,对圣教的发展,有很大的功绩。 公元813年,新皇雷洪登位。雷洪原是一个“禁供圣像派”的异端分子,可是他最初并不透露他对圣像问题的错谬见解,等到他的皇权稳定后,才开始表示拥护邪说。自尼赛第二次大公会议后,各教堂均恢复供列圣像。雷洪拟用诡计劝诱尼赛福禄下令将堂内圣像除去,尼赛福禄答道:“这是圣教会的传统成例,我们不能擅予改变。” 雷洪唆使兵士去亵渎君士坦丁堡城门口的耶稣像,然后以避免第二次亵渎为借口,下令将这尊圣像除去。雷洪又在皇宫内集合一批反拥护敬供圣像的异端神职人员召尼赛福禄和正统派神职人员,入宫开会。尼赛福禄和正统派神职人员请皇帝不要干涉教会的事务。其中有一位对皇帝说:“这是教会的事情,我们在教堂里讨论,不必在皇宫讨论。”皇帝无言可答,将他们逐出皇宫。 过了一个时期,异端派的神职人员举行会议,邀请尼赛福禄出席。尼赛福禄对他们说:“你们凭什么权力开这个会议?你们在教区内根本不能行使任何权力?”异端派神职人员妄图把他撤职,皇帝下令将尼赛福禄逐出教区,尼赛福禄就这样度了15年的流放生活。 雷洪皇帝逝世,新君即位,准尼赛福禄返任。但以他对圣像问题保持缄默为交换条件。尼赛福禄不肯接受,宁愿继续度流放生活。 尼赛福禄的著作很多,大部分是关于供列圣像问题。公元828年,死在异乡。18年后(公元846年),尼赛福禄的遗体迎回君士坦丁堡,这年3月13日安放在宗徒堂,所以圣教会特定每年三月十三日为纪念尼赛福禄的瞻礼日期。 圣妇玛蒂达是撒克逊著名英雄维杜根的后裔。玛蒂达的父亲是一位伯爵,她的出生年不详。年方十四与撒克逊结婚,她丈夫后来当了皇帝,她当了皇后依然热心敬主。公元936年,玛蒂达将自己应得的遗产全部放弃,让给她的两儿子,她自己退隐故宅。但是不久两个儿子遭受一连串的不幸,亨利突患重病。国内天灾人祸,纷至沓来。人们都认为这是二子忤逆不孝的报应。奧督的妻子劝丈夫从速向母亲赔罪求恕,并将母亲让出的财产还给她。 玛蒂达宽恕两个儿子,回到宫廷居住。不幸,亨利恶性未改,残杀良民。玛蒂达警告他,死期已至,从速悔罪改过。不久,亨利逝世,玛蒂达万念俱灰,与现世不再有任何牵挂,一心想慕天国。 玛蒂达最后一次与家人会聚,是在公元965年。那时,奧督已得了“奥督大帝”的尊号。白该时起,玛蒂达与尘世隔绝,度隐居生活,创建了许多座修院。 公元968年,玛蒂达身患重病,自知死期已至,将家内一切器物都捐献给教会。充作善举。最后,卧室内中剩一块麻布。玛蒂达说:“把这块布送给威廉主教,他比我先要用这块布呢!”威廉主教是她的孙子。果然,威廉主教患重病,比玛蒂达早死12天。 玛蒂达于公元968年3月14日逝世,死后显有灵迹甚多。 圣妇罗依士(仁爱女修会副会祖) 圣妇罗依士出身贵族,1591年诞生。她还在襁褓中时,慈母去世。15岁时父亲逝世。 罗依士一度有意加入布森会,但是她的听告解司铎,见她身体太瘦弱,就劝她打消这个计划。 过了一个时期,家人为她成婚,丈夫是一个社会上很有地位的人,婚姻生活很美满。可是数年后丈夫突患重病,无治死亡。圣妇心内很懊丧。担忧这是因为自己不肯服从天主的圣召,才招致这种种的不幸。 此时,圣方济各·沙肋爵恰巧在巴黎,就给罗依士指点迷津,辅导她的灵修生活。丈夫死前,罗依士业已立定主意,今后决不再嫁,献身专为天主服务。不久,她感到内心平安。那时,她的听告解神师是圣味增爵。 圣味增爵在法国举办仁爱善会组织,以解救乡村农民扣病苦为宗旨。同时他召集了一批热心妇女,协助办理慈善事业。可是味增爵知道,举办慈善事业,必须有永久性的组织,方能长久维持。富贵人家的妇女,仅能挤出一部分时间,担任慈善工作。为了看护照顾贫苦的病人和孤儿,就须有大批能全日服务的女工作人员,而这些工作人员,又要由贤明的领袖领导,方能发挥充分的作用。 圣味增爵到处物色这样的领袖人物,到后来发现罗依士确是最理想的人选。罗依士的才能、圣德都高人一等。身体虽然衰弱,但不怕吃苦,而且她有最大的优点,虚怀若谷谦卑自下,把一切都归功于天主,从不夸耀自己。不久,举世闻名造福人类的仁爱女修会就正式成立了。 1633年,由罗依士管理的初学修女训导中心机构创立了。首批人会的初学修女共四人,姓名已失传。这个雏型组织,就如福音经上所说的芥菜子一般,不久蓬勃发展,成为活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味增爵仁爱女修会。 随着会务的发展,管理工作和内部组织日赴稳定。罗依士很早就表示要发修会圣愿。味增爵为郑重起见,暂时没同意。1634年,罗依士获准发了圣愿,正式起草了会章大纲。但修会要正式批准,还必须等待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圣味增爵不断提醒修女们说:“你们应当将一切归于天主,把自己看作是给贫人服务的天主教妇女。病院就是你们的修院。你们修院的围墙是服从,修院的栅栏是敬畏天主的心,你们的面纱是圣善的谦逊。”三百年后的现在,人们看见仁爱会修女那顶锥形白色的大帽,灰色的长袍,不免会觉得有些奇怪。其实,当时的法国不列颠尼和诺曼底乡村,妇女的服装都是这样的,在人群中,别人根本分不出哪一位是仁爱会修女,哪一位是普通的村女子。 圣味增爵对一切外表的虚荣装饰,都深恶痛绝,甚至连普通的修会服装,也禁止仁爱会修女穿着,以免引起一般人的尊敬仰慕。从1642年起,味增爵准许仁爱会修女每年发贫穷、贞洁、服从三大圣愿。1651年仁爱会获得罗马的正式批准,隶属味增爵会神父监督。 仁爱会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发达。巴黎著名的“天主医院”的大部分病人,均由仁爱会修女负责照顾。这个会除育婴堂收容弃婴外,同时举办了教育儿童的事业。 仁爱会的种种事业能如此顺利地发展,罗依士是最大的功臣。她虽然身体衰弱,但日夜辛勤服务,废寝忘食。巴黎大鼠疫期间,她冒着死亡的危险,看护病人。因职务的需要,她经常风尘仆仆,往返奔波,虽辛劳疲乏,却一概置之不顾。 在罗依士写给圣味增爵的书信中,她说只有两件事萦绕心头。常使她感到不安。第一件事是她每到一处,人们总对她表示热烈欢迎,她自以为德薄能浅,不应该贪图他人的赞誉。第二件是她的儿子弥额尔的操行,罗依士加入仁爱会后,就托味增爵照顾她爱子的灵魂。弥额尔虽无修道的圣召,可是他的生活完全符合圣教的规定。罗依士临死时,弥额尔带着妻子儿女到慈母的病榻前,接受了最后的祝福。 罗依士于 圣格肋盂·浩卜 圣格肋孟被称为赎世主会的第二位会祖,因为这修会是他传往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他出身贫穷,父亲是奥国的一个屠夫。格肋盂自幼有志弃俗修道,惜因家贫无力上学读书。年十五岁,在面包坊当学徒,后在卜罗克修院任面包师。院长见他颇堪造就,准他在修院攻读拉丁文。 院长死后,格肋孟一人独居隐修,后因约瑟皇帝下令,将全国隐修院一概封闭。格肋孟无奈,返维也纳重操故业,作面包师。一天,他在维也纳圣堂辅弥撒,弥撒毕,天降大雨,圣堂内适有两位远地来的女教友。格肋孟替她们雇车,交谈时,女客听出格肋孟有志修道,因家贫无力读书,慨然捐款,供他和他的朋友胡伯二人读书求学。 格肋孟和胡伯立即联袂赴罗马读书。其时赎世主会在罗马很发达,两人就申请入会。赎世主会的会祖还健在,他见这两位北方青年来人会,觉得很欣慰,因为他已预料两人将来要返奥国,创立分会。 公元1785年,格肋孟和胡伯领受铎品。那时格肋孟年已34岁,会方派他们往维也纳筹划设立分会。但奧国皇帝严格执行取缔各修会团体的诏令,已将耶稣会及属于其他修会的数百个修院一律封闭。两人折道往北方,推进教务。中途遇到公斯门,公斯门过去曾和格肋孟同往罗马朝圣,他乡相遇,交谈甚欢。格肋孟告诉公斯门拟往北方传教,公斯门自愿以辅理修士的身份,加入他们的传教队伍。 三人一路行来,到了华沙。华沙教务白耶稣会士被逐后,陷于停顿状态。教廷钦使便上书罗马,请求将三人暂留华沙,维持教务。他们就开始在华沙传教。由于教会经费奇缺,传教士的生活异常贫苦。晚间没有床,格肋孟和胡伯两位神父睡在桌子上,公斯门睡在椅子上。教士炊具是向邻人借来的。公斯门不会做饭,厨房事务由格肋孟神父兼任。最初,他们在街头讲道,后因政府禁止户外讲道,改在堂内举行。1789年至1808年,前后20年内,每日讲道五次,三次用波兰语,二次用德语。波兰信友的人数激增,誓反教徒和犹太教徒皈依圣教的不计其数。 除了传教以外,格肋孟还致力社会救济事业。波兰经过多年战事变乱,人民贫乏,谋生艰难。格肋孟开设了一所孤儿院,亲自出外募集捐款。有一天,他走进一家饭店向一个玩纸牌的赌徒募捐。那人朝他脸上吐一口痰。格肋孟面不改色,说道:“这是送给我个人的礼物,现在请你布施一些别的东西,为我的孤儿院。”这人后来悔罪,成了一个很热心的教友。 格肋孟也开设一所学校,并广建各种善会,负责维持他手创的慈善事业。他也派会士到各处传教,并在波兰、德国、瑞士建立分院。但由于当时的环境,这些分院未能长久延续。 经过了20年的辛劳工作,圣格肋孟在华沙一手创办的中心机构,也被迫封闭。那是因为拿破仑下令封闭各种修会事业。事先,有一位政府官员,秘密将封闭的通知告知赎世主会,所以会方有充分时间准备。 格肋孟在奥国边境,又一度被捕下狱。他到了维也纳,总主教委派他担任乌素林修女的神师和公共圣堂的院长神父。格肋盂在维也纳工作了12年,听告解、讲道、训诲信友,给维也纳教会带来了一股活泼的力量。他的告解亭,常挤满着人。其中贫穷的人也有,政府要员、大学教授也有。格肋盂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可是学术界的权威都钦佩他的才学,向他请教。格肋孟全力提倡学术,他在维也纳创办了一座大学,训练了许多有名的司铎和社会上有地位的人士。 格肋孟对病人异常关切,他常去探视病人,相传他生时共给两千人送终。 圣格肋盂的圣德和他的博爱精神虽博得众人的赞誉,可是官厅视他为眼中钉,严密监视他的一切行动。官厅报告愤怒地指出:“热心已成了一种普遍的风气,激勉信友热心的主要因素是告解亭。”的确,格肋孟主要是在听告解司铎和神师的职务中,对维也纳的信友发挥领导作用。人们称他为维也纳的宗徒,确非过誉。 官方忌嫉圣格肋孟的成功,一度禁止他讲道。反对他的人,诬指池是间谍。奧国宰相请皇帝驱逐他出境。可是皇帝(方济各一世)深知格肋孟是一个圣人,命令今后不许干涉赎世主会的活动,并表示考虑对赎世主会颁予法律上的承认。圣格肋孟的两大目标都快将实现。第一个目标是教会在日耳曼复兴,第二个目标是赎世主会能在日尔曼稳定发展。他虽然在生前来不及看到这两大目标的实现,可是他已心满意足,他说道:“我们耐心依靠天主。我死后,会务将蓬勃发展,分会遍设各地。”他的预言后来真的完全应验。 1819年,格肋盂身患重病,可是他仍照常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