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们向亚巴郎院长揭露了我们思想的隐秘。 我即将依靠基督圣宠的帮助,着手编写第二十四篇会谈。这篇会谈是由亚巴郎院长讲授。它将结束长者们的训示。我承你们的请求,完成了以上二十四篇会谈,总算履行了我的诺言,还清了欠你们的债务。这二十四篇会谈正介于默示录里所说(默4:4),二十四位向羔羊献花环的长老的数目。我们这二十四位长者,由于他们美妙的道理,获得了光辉的荣冠,俯伏尘埃,恭献于为救赎世人而牺性的羔羊。天主的羔羊,为了自己圣名的光荣,把这样高超的思想启示给他们,又帮助我用粗浅的文字,表达了这些深奥的道理,所以应该完全归功于万般美善的创造者。我们向无穷美善的天主偿还的越多,欠天主的债也越多。 我们灵魂上,近来天天涌起新的波浪,想返回家乡。重见父母的心情非常迫切,引起我们心中很大的不安。我们就把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据实告诉了亚巴郎院长。 产生这种愿望的动机,是想到了父母虔诚的宗教信仰和热心,深信他们不会阻碍我们保持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相反,我们经过深思熟虑,认定他们持久不懈的照顾将有利于我们的进步。到那时,在他们一方面,必然高高兴兴地供给我们的生活所需,使我们永不匮乏;在我们一方面,得以摆脱一切物质上的顾虑,不再以维持生活分散自己的精力,实属两全其美。 此外,还有许多虚幻的美好前景,足以使我们的灵魂陶醉。我们想家回到家乡之后,将有惊人的收获:指引许多人回头,用我们的善表和劝告帮助许多人走得救的道路等等。 这时,在我们眼前呈现出我们祖先居住的土地,风景如画,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广阔的原野,既温和又寂静,这样的环境对隐修生活再适宜不过了!一个修士藏身于密林深处,真是其乐无穷!又何况那里的土地肥沃,生活条件非常优越! 我们把这些思想,本着良心的呼声,赤裸裸地暴露于可敬老人面前。我们满眶热泪,承认自己实在抵不住这些幻想的猛烈袭击;若不是天主圣宠帮助,指引我们到他这里来,求得治病的良药,我们势必很快就要屈服。 老人听了我们的哭诉以后,等了很长时间,一言不发。最后,长叹了一声,开始说: 第二节:老院长如何揭穿了我们的错误。 从你们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可以看出,你们还没有弃绝世俗的愿望,还没有克服往日的偏情。这些任意奔驰的幻想,充份暴露了你们内心的松懈,证明你们背井离乡,作这样远道旅行,仅仅是表面,而不是从心里同以前的感情脱离关系。假使你们真正明了弃绝是什么,居住在旷野主要是为什么,早就应该从头脑里彻底消除这些思想。我发现你们患的是好闲的病,对这种病的特征,箴言是这样诊断的,智者说:“懒人虽常盼望,却一无所得”(箴l3:4);又说:“怠惰人必为他的愿望所扼杀”(箴21:25)。 对于我们来说,也不见得缺乏你们所说的物质方便和舒适的环境。假使我们相信这样的环境适合于我们的志愿,假使我们认为赏心悦目的景物,与我们现在所处阴暗的,使肉身吃苦的地区相比较,为我们有同样的利益,我们也不不不能享受。我们也并不缺乏父母亲友的帮助,许多人很乐意用他们的财物来支持我们,不过吾主耶稣却警告我们逃避一切取悦于肉身的事物,他说:“如果谁来就我,而不恼恨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26)。纵然我们完全没有亲友支持,至少可以肯定世上有权势的人必然援助我们。事实证明,他们争先恐后,怀着喜悦和感恩之情供给我们的需要。我们靠他们的施舍度日,不心再操心维持生活的种种事务,但是先知的诅咒,引起我们心惊胆战,迫使我们放弃这种依赖心理。先知曾斥责说:“凡信赖世人……的人,是可咒骂的!”(耶17:5)又说:“你不要全心依赖王候大臣”(咏145:3)。我们未尝不可把宿舍建筑在尼罗河边,取水非常方便,不必像现在一样,辛辛苦苦到四英里外去背水。但圣保禄宗徒的话时刻鼓舞着我们,不以这样的劳动为苦。圣保禄宗徒说:“各人将要按自己的劳苦领受自己的赏报”(格前3:8)。在我们这里,照样有景物宜人,环境优美的隐蔽地区,我们也不是不知道。那里果木丰盛,景色如画,园田肥沃,不必费多大气力就可以收获各种生活必需品,不过我们深恐选择这样的好地方,不免要遭受福音上对富人的斥责。福音上说:“你活着的时候,已享尽了你的福”(路16:25)。 所以,我们轻弃了这些舒适的条件,以及世上一切安逸快乐,专对这干旱的旷野感觉兴趣。我们没有挑选肥沃喜人的土地,专爱这寸草不生,令人望而生畏的偏僻地区。对我们来说,出产丰富的土地,远不如恼人的沙滩更为可贵,因为我们寻求的不是暂时的、肉身的利益,而是永远不朽的灵性的利益。 一位修士在最初转变时,一次弃绝世间的财物算不了什么,贵在坚持天天弃绝世物。这样在生命的末日,才可以同先知反复声称:“我没有愿望人的日子,你知道”(<七十贤士译本)耶17:16)。这正是福音上耶稣所说:“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路9:23)。 第三节:独修士应当优先寻觅什么样的定居点? 由此可见,凡时时注意内心清洁的人,必须寻找适当的定居点。在那里不必因土地肥,收成好,过份操心耕种,整天在地里劳动,却得以不出宿舍,从事室内劳动。因为在广阔的田野,思想被看到的种种事物所吸引,容易放任自流,不能专心注视唯一的、高超的目标。 除非连灵魂带肉身经常关闭在宿舍里,以四面墙作卫护,多方谨慎警惕,不可能避免分心,甚至遇到分心时,也不能发觉。闭居宿舍,有如一个灵性的渔夫,用从宗徒那儿学来的方式,寻求灵魂的食物。他好像站在一块岩石上,全神灌注,静静地注视着内心平静的深渊,观察游来游去的种种思想,用清澈的目光,分析思想的性质,决定在那里下网,捞取圣善有利的思想,把有害的思想,作为有毒的鱼抛在一边。 第四节:独修士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劳动项目。 谁能这样紧紧地掌握住自己的心,就可以有效地完成哈巴谷先知相当明显的预言:“我要立在我的守望台上,置身于堡垒上窥探,看他对我说什么,看他怎样答复我的怨诉。(哈2:1)。但是,要做到这一点,要克服多么大的困难,要付出多么大的气力啊!从加拉木或保尔菲利昂来的客人可以作为显著的证明。他们居住的地方比塞德地区还要辽阔,离城镇很远,渺无人烟,需要走七、八天的路程,穿过一望无际的荒凉地带,才能到达他们隐蔽的宿舍。他们从事皮业,大多时间是在田野里劳动,不常住在宿舍。所以当他们来到塞德,或来到我们居住的可怕地区,思想波动很大,像从来未经过独居锻练的初学者一样,心里非常不安,耐不住休息的寂寞。整日闷在宿舍,感觉无法忍受。因为他们没有静心修养的经验,不会安定内心的活动,无法平息思想的波浪,不能适应闭门独居的生活,不得不跑到外边,深陷于烦闷与混乱之中。他们以前天天在田野劳动,身体随劳动的需要一时跑到这边,一时又跑到那边,精神也跟着到处飘荡,思想永不能安定;也随着在广阔天地里遇到的事物自然浮沉。不过这种内心的轻浮不定,他们自己并未发现,更无从约束思想的野马任意奔驰。他们不肯在谦逊痛悔上下工夫,也耐不住持久的沉默。田间苦重的劳动没有使他们疲乏,长期的休息却弄得他们疲惫不堪,情愿认输。 第五节:在宿舍外游荡,不但不能减轻,反倒增加内心的不安。 修士独居宿舍,同样他的思想也集中在围墙之内。他心潮起伏,烦闷不安,这并不希奇。可是当他出去到外边,这些恼人的思想必然随着他一拥而出,势如脱缰之马,立刻到处奔驰。这时他的思想冲破了以前的约束,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安慰,但苦闷却更加沉重。他不得不又回到宿舍,思想又重新集结,犹如搁浅在沙洲上;已经养成的自由自在地习惯,不停地折磨着他的心神,使他辗转不宁,痛苦倍增。 我们不妨观察一下,那些不能或尚不知抵制欲望冲动的人。一旦烦恼猛烈攻击他们未经战斗锻练的心灵,他们在宿舍里无法安定。但如果他们放松严格的纪律,随意到外边去的次数多了,不但不能减轻他们的烦闷,反招来更可怕的灾难。就像有些病人企图用喝冷水来制止高烧,结果适得其反,不但减轻不了病,反而更激起内部的火。一时的痛快将引起更大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