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传统思高版圣经(我们完成了)列表
·梅瑟五书序
·目录及凡例
·总 论
·参考书目
·创世纪引言
·创世纪
·出谷纪引言
·出谷纪
·肋未纪引言
·肋未纪
·户籍纪引言
·户籍纪
·申命纪引言
·申命纪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附三 伊民旷野行程图及会幕
·旧约史书总论
·参考书目
·出版及史书序
·旧约史书上册 凡例及目录
·若苏厄书引言
·若苏厄书
·民长纪引言
·民长纪
·卢德传引言
·卢德传
·撒慕尔纪引言
·撒慕尔纪上
·撒慕尔纪下
·列王纪引言
·列王纪上
·列王纪下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旧约史书下册
·旧约史书下卷序
·凡 例
·编年纪引言
·编年纪上
·编年纪下
·厄斯德拉引言
·厄斯德拉上
·厄斯德拉下(或称讷赫米雅)
·多俾亚传(拉丁通行本译文)
·友弟德传引言
·友弟德传
·玛加伯引言
·玛加伯上
·玛加伯下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录二 待添加
·智慧书
·目录
·旧约全书序
·自 序
·凡 例
·智慧书总论
·参考书目
·约伯传引言
·约伯传
·箴言引言
·箴言
·训道篇引言
·训道篇
·雅歌引言
·雅歌
·德训篇引言
·德训篇
·智慧篇引言
·智慧篇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附三 经外译名表
·圣咏集
·目录
·
·凡 例
·圣咏集总论
·参考书目
·圣咏集卷一(1-41)
·圣咏集卷二(42-72)
·圣咏集卷三(73-89)
·圣咏集卷四(90-106)
·圣咏集卷五(107-150)
·先知书 上册
·目 录
·
·引 言
·​依撒意亚内集(1-39)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至第十二章 厄玛奴耳书
·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三章 对外邦人所
·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七章 依撒意亚
·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五章 对犹大和
·第三十六章至第三十九章 承上起下
·依撒意亚外集 安慰书(40-66)
·第一编 (40-48)
·第一篇诗(40-41)惟独上主应许了
·第二篇诗(42:10-44:5)伊民虽充
·第三篇诗(44:6-46) 创造万物拯
·第四篇诗(47) 巴比伦的灭亡
·第五篇诗(48)藉居鲁士救赎选民的
·第二编
·第一篇诗(49-51:16) 忠信的上主
·第二篇诗(51:17-52:12) 充军者
·第三篇诗(42:1-7;52:13-53:1
·第四篇诗(54-55)熙雍的复兴
·第五篇诗(此处的内容移到第三编去
·第三编 (56-59 63-66)
·第一篇演说(56:1-8) 一视同仁的
·第二篇演说(56:9-57) 上主责罚
·第三篇演说(58) 斋戒而不遵守法律
·第四篇演说(59)伊撒尔原不堪蒙受
·第五篇诗(60-62)新熙雍的光荣
·凯旋歌与祈祷辞(63,64)
·结论(65-66)
·附地图三幅
·先知书 中册
·
·凡 例
·历史总论
·耶肋米亚引言
·耶肋米亚
·哀歌引言
·哀 歌
·巴路克引言
·巴路克
·厄则克耳引言
·厄则克耳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图
·先知书 下册
·目 录
·序言
·历史总论
·达尼尔引言
·达尼尔
·十二小先知书绪言
·欧瑟亚引言
·欧瑟亚
·岳厄尔引言
·岳厄尔
·亚毛斯引言
·亚毛斯
·亚北底亚斯引言
·亚北底亚斯
·约纳引言
·约纳
·米该亚引言
·米该亚
·纳鸿引言
·纳鸿
·哈巴谷引言
·哈巴谷
·索福尼亚引言
·索福尼亚
·哈盖引言
·哈盖
·匝加利亚引言
·匝加利亚
·玛拉基亚引言
·玛拉基亚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波斯阿革门朝代世系表
·附三 拉歌和色娄苛两朝代世系表
·附四 经内译名表
·写在最后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友弟德传引言
友弟德传引言
浏览次数:703 更新时间:2023-2-23
 
 


友弟德传在旧约名人传中,独树一帜,事属奇特,运思微妙,读来常使人不忍释卷。今为使读者更能赏识友弟德传,特撰引言,讨论其重要各点如下:

(一)原文与译本 (二)结构与目的

(三)史事源流  (四)文体与历史性

(五)作者与年代 (六)正经性与位置

(七)内容与经义 (八)友弟德的优劣论

(一)原文与译本

友弟德传的原文,决不是希腊文,而是希伯来文或阿辣美文,可惜今已遗亡。在米得辣市集传(Midrash)内,尚存有两篇友弟德传:一长,一短;长者杰里讷客(Jellinek)已刊行问世,见「Beth ha-Midrash」,短者有戛斯忒尔(Gaster)的译文,见「Proc. of the Soc. Biblical Archeol.1894t. XVIp. 156-161」。这两种流行的版本,一读便知不是原文,而是出自其他各本的节录,出世较晚。

现存的希腊本,显然是依据希伯来文的译文,不但其中的思想,即是用字,文句的结构与排列,无不呈露希伯来文的色彩,甚致有些地方,因错读了原文,致使译文上下文意不接。译者在保存希伯来文固有的色彩和语气上,是费过一番苦心的。

希腊文今存于古抄本者,依其所用的字体分为两大类:(a)大体字本与(b)小体字本。大体字本有梵蒂冈抄本(通常代以B字),有亚历山大里亚抄本(通常称为A本),有西乃抄本(即S本)。印行问世的多为大体字本。本会译文所依据的,即辣夫斯的校勘本(RahlfsSeptuagintaStuttgart1913p.973-1002)。小体字本有所谓的58号本,为古意大拉(Vetus Itala)与培熹托(叙利亚译本)译文的底本;有所谓19号与103号本,与路基雅奴校勘本大体相同。以上诸本,各有短长,互为依据,故学者不可偏废,宜参照对校。拉丁译本在圣热罗尼莫前有古意大拉译本,出自希腊小体字58号抄本,撒巴铁所出版的拉丁古译文圣经(Biblicorum sacrorun latinae versiones antiquaeReims. 1743t. I p.744-799)内刊有全文。拉丁通行本内所有的友弟德传,是圣热罗尼莫一夜口述的译文,(见圣人的友弟德传译文的序言,)事先他当然仔细研究并参照过其他希腊古译本。在他的序内,圣人就对希腊各抄本之层出不穷,几不可收拾的异文,曾摇头叹息过。为此他不依据希腊译本,却依据了一本阿辣美抄本来翻译了友弟德传。他并说明不是按字直译,只是意述,自谓凡他所懂得清楚的,就用拉丁文译出来,其他没有懂得的地方,他仍然放下没有译。这是他自谦之词,即便有遗述之处也不多。他所依据的既是阿辣美抄本;自然有些译文不见于希腊译本内,且有许多地方带好事铺张的「集传」(Midrash)体裁。拉丁通行本内的译文,自然是一用心之作,大体上与希腊译文相同,但不同的地方也不少,尤以固有名字与数字多互有出入。在分量上,拉丁通行本比希腊译文少五分之一。缺者,有113-1627-10167141532821-24102014589等处;增者,有3911411-145121315-192829等处,其他如位置调换(希腊译文145-9置于1326之后),述事较长或较略者,更不胜枚举。读者如欲知其详,可参阅托尼(Andreas Tony)所著的「Les apocryphes de lAT.」,自一六四页至一六八页的拉丁通行本通行本与希腊译文异同表。在本书注解内,为篇幅起见,未为详加指明,他日如有机会,再译拉丁通行本,以便读者参阅对照。两者都为圣教会所习用,希腊译文为东方教会所习用,拉丁通行本为西方教会所习用,拉丁通行本的译文为圣热罗尼莫悉心研究的结晶,虽是一夜口述,但事前事后,都曾费过一番苦心,故有许多地方自有它的价值。不过他所依据的抄本不甚古老,又是意译,其价值远不如希腊译文。圣热罗尼莫翻译友弟德传时,手下持有古意大拉译文,故此两译文间常有许多甚相类似的文句。

友弟德传的版本问题,与多俾亚传甚相类似,两者原文都亡,所有的译本各自不同,使后世的学者实无法整理。

今为使读者明了各本的来源与其间相互的关系,试列表如下:

微信图片_20230223084603.png


(二)结构与目的

友弟德传共十六章,可视为一出三幕剧。

(第一幕)拜突里雅遭受大军压境(11-732)。

亚述王动兵与玛待王交战(11-6),遣使向西方民族求援而未克如愿(17-12)。在战胜玛待王后(113-16),遂遣敖罗斐讷西征复仇(21-20)。东征西讨,无不顺利(221-38),遂准备进攻犹太。伊撒尔人依赖上主武装迎敌(39-415)。进攻前,幕府席上,哈孟人阿希约尔向敖罗斐讷提议与伊撒尔交战,应量力而行,见机而作(51-21)。敖罗斐讷听罢震怒,大加责斥,令人反缚其手,带至拜突里雅城下,交与伊撒尔人,扬言来日刀下相见。阿希约尔得救入拜突里雅城,向民众宣布他的建议和敖罗斐讷的计谋(522-621)。敖罗斐讷围攻拜突里雅,断绝她的水源。城内的居民迫于饥渴,失望自动申愿请降(71-32)。

(第二幕)友弟德单身出征,夜斩围军首将(8:1-13:20)。

友弟德鼓励民气(81-31),心生一计,但未说出,只是再三哀求上主援助(832-914)。盛装艳服走出围城,向着亚述前哨阵地直直走去(101-17)。被捕,引见敖罗斐讷。相貌言辞无比使他心折,遂取得了在营内行动的自由(1018-129)。友弟德被邀赴宴,敖罗斐讷自以为得志,纵情豪饮,不觉大醉。友弟德乘人都已离去,时值夜半,敖罗斐讷酣睡在床,友弟德洒泪祈主后,轻取床头偃月刀,割下他的头颅,带到拜突里雅城里去了(1210-1320)。

(第三幕)亚述军队倒戈溃亡,伊撒尔人凯歌劫营(14:1-16:17)。

友弟德预计争取全盘的胜利(141-10)。亚述军队闻知主帅已死,仓皇失措,夺路本命。拜突里雅人乘胜追赶,伊撒尔子民分道出来助战,胜利空前(1411-157)。百姓称扬友弟德(158-13)。友弟德率民歌舞,赞美颂谢上主的仁慈(1514-1617)。

(余韵)友弟德晚年的事迹与逝世(16:18-25)。

在分析友弟德传以后,我们不妨附带说几句作者写友弟德传的目的。作者写友弟德传的目的,一是在证明天主总不离弃自己的百姓,只要他们对祂常忠贞守节。这由他们已往的历史可以证明(55-21811-2792-14115-19),这是出于一神约(Foedus),天主与伊民结盟,自然所生的效果(出20232628)。平日是如此,如遇有特殊的景况,只要伊民回心转意衷心依赖上主,上主是未尝不施救的。友弟德解拜突里雅城围,艾斯德尔救伊撒尔民免于死亡,都是例证。二是劝伊民在临难危急之秋,常应与恶势力奋斗,凡起来破坏他们的宗教,有意亵渎他们的圣地,迫他们信奉外方的神明,遵行外方有碍自己法律的风俗的,决与他誓不两立。神圣正义万能的上主,谁能抵敌(1612-16)。三是给世人一个女英雄,尽忠报国,持身守节的模范。诚然,友弟德在她丈夫死后,虽然有许多人向她示意(1622),她都谢绝了。从一而终,以祈祷斋戒,来度一寡居独修的生活(84-61623)。持身守节者,亦莫过于此矣。她卓越宗教的热忱,在她向民众领袖的劝谕(811-27),在她向天主所作的祈祷(92-14),在她所唱的凯歌(161-17),无不溢于言表。遵守法律也丝毫不苟,虽身在敌营,食不洁不食(122-4),夜夜赴泉取洁(127-9)。又因为她爱主诚切,赴义恐后,故毅然舍身救国,不愧为民族重生的母亲。总之,她生平言行,纤尘不染,可与日月争光而永垂不朽(86)!

(三)史事源流

就现有的友弟德传而言,不论依照任何译本,都有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或述事上下不相联系,或事实与时代不符。这依学者的推论,或出于时代久远,经文经过后世有意或无意的点窜修改,丧失了原来的面目;或是作者原用了所谓自由的文体,在伪托隐名之下叙述一件史事,在当时的人,或不难明其究竟,而后世的人,厄于文献之不足,推敲无门,偶一据史渊源,反愈见离奇,徒增浩欢。

版本的异同,未尝不使我们解决一些历史或地理上的问题。如果各版本对一事有同样的记载,绝不能指为传写的错误,而必属原文无疑,如拿步高王,各本皆作拿步高王,则必属原文,而不应疑为后世所改或传写之误。然而据友弟德传和世界史来考定,这位拿步高王决不是拿步高王,而是谁?至今尚属悬案。今将学者对于友弟德传的历史事实所有的意见,简略介绍如下:至于文体一事,我们留在下章详细讨论。

友弟德传凡二十次提到拿步高,说他是亚述王,建都在尼尼微,与玛待王阿尔法撒得各霸天下,互起争雄。辣高一役,亚述王获胜,于是乘胜进占玛待的首都,腰斩阿尔法撒得于辣高山地,……这一段记载完全与我们所知的历史相抵触。在楔形文字的刻文内,我们找到了自公元前九三〇年至亚述朝代末,(即六一二年,在这一年上尼尼微为人所灭,)所有各朝代君王的名单,没有一个名叫拿步高的。亚述朝代的京都常是尼尼微,开国以来,亦未曾与玛待人交战过。阿尔法撒得,历史上更无其人。又友弟德传内所述的事似在充军以后(4351819817-20)。伊民由巴比伦归来,是在公元前五三八年,其时尼尼微城早已化为瓦砾。公元前六一二年,玛待王基雅撒勒斯(Cyaxares)与巴比伦王纳波颇拉撒尔(Nabopolassar),将亚述国京城尼尼微夷为平地。历史上最出名的拿步高王第二,这位凡四十三年,起自六〇五年至五六二年,亦是在尼尼微灭亡以后,在伊民归国以前。所以这位拿步高王决不是亚述王,而必是另一人。其他与此相类似的问题尚多。学者为解释这些矛盾,想出了许多意见。今分别讨论如下:

学者研究友弟德传以后,比较它的内容,就假定作者为了特殊的缘故,没有用真实的人名地名来述说史事,只用当时习用的名字来象征他要述说的历史人物,如以拿步高来代表与犹太民族为敌的君王,以尼尼微来象征他的首都,所以对传内的人名地名不可过于拘泥。另有许多有历史癖的学者,以为事实上这些人名地名决不见于原文,而是后世的人随当时的习气,以普通的名字来代称原文内所有的固有名字。现在在这些伪托的名称下,这些学者想从史事考究其真实的名称。

与友弟德传历史最有关系的是拿步高,如不能决定这位拿步高是谁,友弟德传的历史便无法决定。学者对这位拿步高的替代人,想出了二十多个,自公元前九世纪(阿达得尼辣黎第三Adadnirari III 810-782)至公元后二世纪(特辣雅奴与阿得黎雅奴Trajanus 98-117et Hadrianus 117-138),上下相隔几十世纪。这些学说有些不值一论,有些不必讨论,我们只就两个主要的,略为介绍如下:

(甲)友弟德传内的拿步高即是阿秀巴尼帕耳(Assurbanipal609-626)。这派学说为洛彼犹(F. Robiou)所创,公教学者多随从此说。

这派学说的优点甚多:阿秀巴尼帕耳是亚述王,他的京城是尼尼微,他曾进攻过犹太。(参见黎角提依撒尔民族史卷一,五〇〇节至五三〇节)(RicciottiStoria DIsraele Vol. In. 500-n. 530)。与阿尔法撒得战或指他出征曼奈人(Mannai约在公元前六六三年),或指他与玛待王弗辣敖尔忒第二(Phraortes II公元前六五五年至六三三年,有些学者考定为公元前六四七年至六二五年)的战争。弗辣敖尔忒第二于进攻亚述人时死于战场,事在六三五年或六三三年。(但有些学者以为是在六二五年上。)另有学者以所谓阿尔法撒得,不是指弗辣敖尔忒第二,而是指他的兄弟,巴比伦王霞玛市秀慕金(Shamashshumukin)。霞玛市秀慕金不甘代他兄弟分治天下,有意篡夺,遂与属邦联盟——其中想必也有犹大国王默纳协(693-639),起而造反,与他的兄弟亚述国王阿秀巴尼帕耳为敌,内战起于六五二年前后,初不分胜负,至六四九年阿秀巴尼帕耳包围巴比伦,次年攻下,霞玛市秀慕金与其全家藏于殿内,为火所焚。参见剑桥古代史卷三第五章(The Can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III chapt. V.)。同年阿秀巴尼帕耳带兵转向腓尼基、阿刺伯。犹大王默纳协,因参与事变,就被擒至巴比伦,在那里曾一时拘为囚徒(编下3311-13列下211-18)。故当敖罗斐讷西征时,耶京只有大司祭与长老代理政务(468参见四章三注)。

这一说虽有许多优点,但尚有些颇重要的问题,不易解决:(a)如果友弟德传中的拿步高是阿秀巴尼帕耳,为何在他详尽记述他武功的刻文内,不曾记载他对玛待人的这样光荣的一个胜利(113-16)?(b)主张这一说的人如何解释4351819?全书述事措辞,看来事应在充军之后。这一次充军,决不是指默纳协的流亡,因为默纳协只一人流亡,且为时不久,圣殿虽被恶王亵渎,然而尚在,不若4351819所述的是关系整个犹太民族,国破家亡,圣殿被毁(事在五八七年),举国流徙异乡,新近幸得生还,故慷慨激昂,虔诚焕发。这一点实使这派的学者不易自圆其说。

(乙)友弟德传内的拿步高即是号敖雇斯的阿塔薛西斯第三(Artaxerxes III Ochus358-337),首创此说的是稣耳丕秋斯色委鲁斯(Sulpicius Severus420前后),参见他所著的编年史第二篇十四节十六节(Chron icon II14-16)。附和这一说的人也不少,尤以新起的公教学者多随此说。许多批评家都认定友弟德传述事的背景,使我们联想到阿塔薛西斯第三的时代。这一说将友弟德传所述的史事,悉放在充军以后。这是友弟德传全书所要求的,故这一说无上一说所有的困难。友弟德传所述的住在巴力斯坦的犹太民族,是曾经尝过流徙的苦楚的,事主更为热心,对上主的圣殿更加爱护,以圣殿为他们生活的中心(42311-15519821241081618-20)。(犹太民族自公元前五二一年重修圣殿,六年后完成,在五一五年上举行祝圣大典。参阅厄上1-6章。)其时帝座空缺,大司祭与教会神长代理政事(468111415158),重视法律,恪守祭仪(1112-15121-31920)。这一切都与在阿塔薛西斯第三时代伊民所有的思想生活相符合,并且阿塔薛西斯第三曾数次率兵西征,十五年间,先后凡四次(356-345354-341)。第二次(353351)和第四次(345341),都是西征埃及。第二次失败了,第四次却成功了。参见剑桥古代史卷六第一章第七节(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VI Chapt. I.7)。当他第二次出征埃及时,与波斯王并肩作战的,有卡帕多细亚王的兄弟敖罗斐讷,并且当他第二次西征失败时,曾有一部分属邦乘机某图复兴,其中就有一部分犹太人。自阿塔薛西斯西征以后,犹太民族曾有一长久时期享受过平安(1625)。事情既如此巧合,所以许多学者想友弟德传所述的敖罗斐讷奉命西征,是指阿塔薛西斯第三第二次西征埃及,犹太民族乘机意图恢复自由,与兵问罪之事。何况友弟德传又明明提到波斯与玛待人(1610),引用波斯人的术语(27)。波斯国朝内的宦官,又有许多名叫巴哥阿(1211)。描写敖罗斐讷的部队和主帅营幕的内容(1511),又与波斯国的军制和主将的营幕甚相类似。(参见赫洛多托所写的历史六章四八节及四九节,第九章八〇节到八二节。)故这一说,就历史背景来论,实较前说为优。唯一较重要的困难是在于,如拿步高是阿塔薛西斯第三,则不是亚述王,而是波斯王,他的京城不是尼尼微而是秀商(或百泄波里)。玛待王阿尔法撒得和他的京城厄克巴塔纳就没有下文。学者为解决这番困难,想作者在此是追述往事,以波斯开国初年战胜玛待王事(参见剑桥古代史四卷第一章第二节The Combridge Ancient History Vol. IV Chapt. I2),来陪衬这位波斯帝国快将式微时代的帝王的威风。这也未尝讲不过去,只是尚非定论。

就这两个学说来说,我们还以后说较为合理想。

(四)文体与历史性

友弟德传既有这许多不易解决的苦难,所以学者就要问:这本传是不折不扣地来讲述史事,或是依据史事的一种较自由的描写?换句话说,就是问作者写友弟德传用的是什么文体?(参见史书上册总论三丙。)

十六世纪以前的学者无不视友弟德传为一部史书,犹太人虽没有将友弟德传列入正经,却列于史书内。(参见圣热罗尼莫友弟德传序。)第一个否认友弟德传的历史性的,是誓反教始祖马丁路得。他视友弟德传无异一历史小说。誓反教与唯理派的学者,大都随从他的主张。近日的公教学者大多数仍坚持友弟德传的作者志在写历史,所述的件件都是史事。然而他们却问作者是否有意只在以自由文体叙述史事,求其大体与事实相合而不拘守细节。这种叙事法,就自身说本是一种可用的文体,与「默感」和「不能误性」(Inspiratio et Inerrantia)丝毫不相抵触。困难只在决定书中那一部分应依照自由文体的体例来善加解释。在这条多荆棘的路上,举步应加轻重,不可畏难退缩,亦不可冒险性急,只根据事实来一步一步求合理的解释。

有些学者分道而驰,不以友弟德传所述的为史事,而想以寓意的方式来解释友弟德传。所寓何事,言人人殊。格洛漆乌斯(Grotius)倡导于前,一些公教学者也随起唱和。这一说依据传中人名地名的含义而加以引申附会。友弟德既意谓犹太妇女,即用来指称天主所爱护的犹太民族。拜突里雅义为「上主的宫殿」或「上主的处女」,应训为耶路撒冷(哀2133722)。阿希约尔释为「得见光明的兄弟」,拿步高视为伊民仇敌的化身。如此,友弟德传不外是假借叙述历史,来描写伊民不断与仇敌的奋斗和终归于他们的最后胜利。这寓意倒不错,只是立论不够客观。如果这样,那末旧约史书内大部分的历史都可依名溯求寓意的解释,则旧约史书就成了一本「寓言集」。

芍耳次(A. Scholz)更大胆向前迈一步。他不但以寓意来解释友弟德传,连多俾亚传和艾斯德尔传概以寓意来解释,所不同的是他主张的寓意与四末相关(Sensus eschatologicus)。友弟德传的题意是在说明假基督攻击天主的神国,如默示录,以历史兼寓言的体裁,来状述假基督与天国间的殊死战:友弟德代表圣教会,拜突里雅代表伊撒尔国,阿希约尔代表归化的外方民族,敖罗斐讷带兵西征,无异哥格(Gog)进攻天主神国(则33-39207-10)。敖罗斐讷意图进攻犹太,志未成而先身首异处;同样哥格——假基督,不但不能战胜圣教会——友弟德,阻止天下万民——阿希约尔——归化,加入圣教集团,反而自招祸患,丧身永火与恶魔为友,永无出离的希望。这种寓意的解释,甚是炫耀,但未免太武断,缺少依据,与前说无异。略记于此,备为一说。

友弟德传的历史性是不容否认的,因为其中的内容具有真实的历史性。述友弟德,先述她的家谱,次述她的为人(81-8);述史事,标出年代(111321);述战争,详尽出征的路线(26),经过的城池(221-2839),皇家兵制,主将战略等(214-2055-2478-18)。拜突里雅与当时犹太人民如何准备迎敌,亦描写得极其详尽。如果作者不是事实求是,又何必如此煞费苦心。述阿希约尔归化为犹太人,还附带一句「直到今日」,即说他的后代常举行割损,算为犹太人;又在友弟德死后,作者附带声明一句:「她的声名威震四海,在她死后一个长久时期内,没有人敢来侵害犹太人。」用这一句话结束友弟德传,无异给它的历史性牢牢地打上一椿,使它屹立不动,自首至尾,夹在历史中。

一些人名地名不可考,并不影响一书的历史性,中国二十四史中,有哪一部史书的人名地名尽可考出,然而都是头号的史书。人名地名失传,是史书中的常事,尤以地名为然。今世人仍谓虐王为桀纣。香港人,或更好说是讲广东话的人,还以「唐」来代表中国,如唐话、唐餐、唐人年(旧历新年)等等。如以广东话来写中国人的生活,一切皆用唐来代称中国,也不免引人误会他是在描写唐朝人的生活。这样也许友弟德传的作者,以当时民众习用的语言和固有的思想来写友弟德传,当时的人,自然一目了然,后世的人因文献不足,或传写的错误,就不知何所云了。旧约其他经籍不见记载有关友弟德事,这亦不足影响它的历史性,如果友弟德传出世的时代是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间,以前的经典自然没有所记载或引证;即使友弟德传出世较早,不见引证,也无碍于它的历史性,因为旧约中只见于一处的史事,实在不少。总之,如否认友弟德传的历史性,书中的问题,不但不能解决,反而加多。就这一点也足以反证友弟德传的历史性。

友弟德传的历史性是不容人怀疑的,但就现有的友弟德传和我们已知的史料而论,似乎我们应承认作者写这篇传,是用了一种自由记述的体裁。他的目的是用友弟德生平的事迹,来提醒国民敬主守法,与恶势力奋斗。其余的一切,在他的心目中,都不过算是陪衬。既属陪衬,故未深加追究,只就他所已知的或考得的写出来,以状友弟德传的原委。这也是写史的一法:主事从详,副事从略。友弟德传的作者用了,又有什么不可。

(五)作者与年代

对于一书的作者与年代,常应相提并论。但话又应分两头说,一本历史书出世的年代与书中所述的事所发生的年代,不一定在同时。前者与作者有关,后者与史事有关。关于友弟德传内史事发生的年代,我们在第三章内已讨论过,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它出世的年代和使它出世的作者。

友弟德传的作者虽然有好多学者想考证出来是谁,但至今尚无结果,因此我们也无法断定这部书出世的年代。如果原文尚在,我们犹可依据原文就犹太文学史观来断定它的年代。

原文既是希伯来文,作者是个希伯来人,殆无可疑。以希伯来人来述希伯来民族光荣的历史,自然不免一唱三叹,极口称扬(51-2110191120-23146-10)。作者对巴力斯坦地理比较熟悉,尤以北部为然,故我们又推想他是个居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

由于不知道友弟德传的作者,故对于它出世的年代,意见更为纷纭。书在史事发生以后一个很长久的时期内才出来,这由14101625可以推论得到,并且由43和全书述事的背景看来,且应在充军之后。主张拿步高为阿塔薛西斯第三的,谓书成于四世纪末三世纪中叶间。有些学者主张时代更为较晚,但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最晚不得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叶以后。

(六)正经性与位置

友弟德传是所谓旧约七次经之一,关于它的正经性(Canonicitas)的问题,与其他次经无异。

友弟德传的原文既是希伯来文,则当然是写给希伯来人看的,最初读这书的也是希伯来人,无可疑义。但依敖黎革讷的证见,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并未将这部书列入正经书目(OrigenesEpistad JulAfric. 13);另一方面,公元一世纪受过希腊文化洗礼的犹太人(Judaei Hellenistae),尚承认这部书为正经。友弟德传的原文既为希伯来文,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的心目中,自会一时有它的价值,否则在七十贤士本内定没有它的位置,同时公元一世纪一般善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也不能以它为正经。

犹太教以什么为准则来判定一书的正经性,为我们生在耶稣降生以后的人,已不算为一重要的问题,因为旧约原是为新约而设,在新约内确定它的价值(玛2624417-2124445394647;;1261327422-25)。事实上,我们吸取「信仰遗业」内的真理,不外两个泉源(Fontes depositi fidei):一是书面的圣经,一是世世代代口传的圣教会的训诲(Traditio seu magisterium ecclesiasticum)。圣经已成定形,而口传常蕴藏在圣教会的生活内,伴随世代滋长发展,别开生面来与世人相见。这口传导源于基督,为圣神所坚定(Confirmata),为宗徒所传布,是以称之为「圣传」(Sacra Traditio)。我们只由这「圣传」得知什么书是默感的。圣教会是由这真理的泉源内取得了圣经,并不是由犹太教会。如此说来,是昔日在旧约时代启迪先知口舌的基督(路1702432444531821545)、断定了旧约的正经书目。

圣教会在由耶稣和宗徒们授与的「正经书目」内既开有友弟德传,对它的正经性,便不应再怀疑。无奈,圣教初兴时,有些教父因受业解惑于犹太经师,囿于他们的成见,对于友弟德传的「正经性」也起了疑惑。然而只是局部少数人的意见,决不足以代表整个的圣教会。整个的圣教会自古以来,常视友弟德传为正经,有历代所开的大小公会议和教宗的文件为证。希颇公会议(Cone. Hipponense an. 393),迦太基第三第四公会议(ConcCarithag. III an. 397et IV an. 419),教宗依诺增爵第一(Innocentius I401-417)在四〇五年上给厄稣培黎犹主教(Episc. Exuperius)所写的函告,教宗杰拉息犹(Gelasius492-496)所颁发的诏谕,特鲁拉公会议(Conc. Trullanum an. 692),佛罗稜萨公会议(Cone Florent an. 1441)无不著录友弟德传,视为一正经。是以脱利腾公会议(Conc. Trident. an. 1546)依据东西两方教会一派相传的传统,断定友弟德传为一正经。

上述不以友弟德传为正经的教父,如圣热罗尼莫,敖黎革讷等,在他们的著作内,仍常引用友弟德传。足见在事实上,他们仍认友弟德传为一正经。此外在自己的著作中,特别引证友弟德传的,尚有罗马的圣克肋孟(S. Clemens Rom.),有亚历山大里亚的克肋孟(Clemens Alex),有德都良(Tertullianus),有圣亚大纳削(S. Athanasius)有圣奥斯定,有圣盎博罗削,有圣巴西略(S. Basilius),有圣厄弗冷(S. Ephrem)等,至于后世的教会学者,讲道演说家,推崇友弟德的,更多不可胜计。

友弟德传在正经中的位置,常在多俾亚传于艾斯德尔传之间。七十贤士本在艾斯德尔传以后,多俾亚传以前,拉丁通行本却置于多俾亚传以后,艾斯德尔以前。本会依据一些古抄本,将它放在艾斯德尔传与多俾亚传以后。

(七)内容与经义

友弟德传篇幅虽不大,总共不过十六章,然旧约的道理无不包括在内。旧约中特殊讨论的道理,不外是天主与伊民,伊民与天主间的关系,今分别讨论如下:

I)天主与伊民

由友弟德传可以看出伊撒尔民是信奉唯一神教的民族,不若外方民族敬拜人造的神(818),或受人统制的神(3841),或昏愚自视如神的君王(3862)。伊撒尔只以崇拜唯一生活的真天主为荣,以歌颂祂的无限的伟大为已志(94-6,;8-141315-17162513-17)。这位生活的天主堪受钦崇,是唯一礼拜的对象。称呼祂的名号虽多,然而最富有特征的,乃是「上主」(YahwehKyriosDominus31314)。友弟德传好称天主为上主,如421152161971928-308112733924781248134715158161121317等。在外方民族的心意中,既视君王或伟人如神,作者或明或暗,便以拿步高或敖罗斐讷来衬托上主天主,以称呼天主之名「Kyrios」,来称呼他们(25135521641015114510172212461311413)。有时,另外在友弟德的答辞内,「主子」一字,模棱两可,使敖罗斐讷更觉得友弟德的言辞甘美可爱,被人愚弄而不自觉(115611141418)。其他在圣经内所用天主的名称,在友弟德传内都可找到,如「天主」(DeusElohim811121623259210911610-12172313111914101621318等),如「上主天主」(Dominus DeusYahweh Elohim 42729308142335921281318等),如「全能的上主」(Dominus OmnipotensKyrios PantokratorEl Shaddai(创171413813151016517),如「至高者天主(或上主)」(DeusDominusexcelsusEl Elion(创1418),Yahweh Eliom(咏4731318)。

这位至高全能的上主天主,是造成天地的大主宰(131811),又苍穹伟大,奇妙无穷,故特称天主为「上天的天主」(Deus oali586191117192114896)。(「天主」一名,本即是指创造上天的神,今译为「上天的天主」,意义似乎重复,但因本会译Deus作天主,故「Deus coli」,即译为「上天的天主」。)水充满天地,在天为云,瞬息万变,蔚为奇观;在地为泉,点缀山陵,灌溉田园,万物欣欣向荣有赖于水,故成为生命的象征,所以又称天主为「水的造主」(9121225610723-331356713656:;8910)。这位造物主造化,并未动手,只在一命,万事俱成(161413369)。一切既为祂所造,所以只有祂是造物主(814),是上天下地的君王,是众生的主宰(912242),万物都应遵守祂的命令,崇拜祂为上主(1614),感到祂的威严和伟大(1615)。

这位造物主有无穷的智慧,祂的思念计谋深奥莫测(814)。为祂没有偶然与意外,为祂也没有过去与未来。祂从永远就认识了,我们所谓的一切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事,细心准备实行自己永定的计谋,而一切也无不如祂所愿的妙然成就(956)。那竟敢抗拒,迟延履行祂旨意的,自然不免冒失,有失恭敬(810-17)。那敬畏祂,服从祂的,自然受祂的慈悯(9111615),不失为伟大(1616)。以上是伊民对天主所有的名称和信仰,以下我们要详细讨论友弟德传的中心思想——盟约。

友弟德传与其说是叙述友弟德生平事迹,勿宁说是叙述天主与伊民所结立的盟约。有了这个盟约,天主才成为伊撒尔的天主(621101128187),伊撒尔才成了天主的产业(912135),方能呼天主为「我们的天主」(131117),「我们祖先的天主」(912108)。伊撒尔因此成了特殊的民族,有她固有的名称,如「伊撒尔的家庭」(415617861314145101624),「天主的产业」(912135),「伊撒尔子民」(10819153578,;1625),「天主的子民」(913),「天主所心爱的子民」(94),「天主所圣洁的子民」(619)。是以当敖罗斐讷进攻犹太之初,作者就以阿希约尔的建议(56-21),点出这个盟约。这个盟约导源于美索不达米亚,重申于西乃山,坚定于熙雍。在熙雍有了上主永久的居所——圣殿,耶路撒冷即成了伊撒尔民宗教政治的中心,神圣盟约不可侵犯的标记。伊撒尔民族历史的兴替,完全系于耶路撒冷的盛衰与荣辱。凡有意侵占犹太,摧毁耶路撒冷的,是侵犯这神圣的盟约,是天主与伊民的势不两立的敌人(913);但天主与伊民有盟在先(出19-232641-40562832),如果伊民对自己的上主天主不忠不信,上主就让她独自御侮,任其受人蹂躏,否则上主常与他们并肩作战,演出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奇事,友弟德单身解围,就是其中之一。

友弟德对这盟约有确切的认识(1319),故敢于自荐,而以亚巴郎的信赖(825-27)和她祖父熹默红的激昂(924),完成了她英雄的志愿。她的志愿,是彰显天主与伊民所建立的盟约,而计斩敖罗斐讷,只不过是手段。这由她对长老(818-20),对敖罗斐讷(119-15124)所发表的言辞,由她在出征前(92-47-912-14),出征中(107-91289),完成出征时(13457)所作的祈祷,以及出征凯旋归来时所唱的凯歌(131114-16161-17)可以见到。所以要想明了友弟德传的用意和它的价值,应先认清盟约的意义:故此我们不胜其烦地详加讨论。

(Ⅱ)伊民与天主

伊民对天主的关系,不外是依照盟约所定(参见出、肋、申三书),对天主施行钦崇的敬礼。这敬礼概括伊民团体与私人的生活,使伊民成了「司祭的民族」(Populus sacerdotalis),依照「圣洁法典」,执行司祭的职务(参见肋未纪引言)。对天主的敬礼大莫大于祭祀。祭祀就本身说只有一个,然因举行的目的和方式,而分别为各种各样不同的祭祀,如血祭、素祭、感恩祭、赎罪祭等。伊民不能人人都为司祭,故选定一支派专任司祭的职务,即肋未支派。司祭又分三等:大司祭、司祭与肋未(申106-98-10)。其他伊民负责给养肋未支派,贡献供物祭品,以便他们能安心照例举行祭祀。这些盟约规定的例证,在友弟德传内,无不应有尽有。这是友弟德传以盟约为题材的另一证明。

盟约中最大的一条规定,是在上主所指定的地方杀牲祭献,敬拜唯一的上主(1261326271425261626715161789)。在没有圣殿以前,是约柜的所在地,在有圣殿以后,即是耶路撒冷。故在友弟德传内常提到耶路撒冷和圣殿(324681113519821249181310811141913415589161820)。称这圣殿是‘天主的庭院’(Domus Dei 43824),「天主的帐幕」(98),或简称「圣地」(519原文,庭院与圣地本会为文气故,间或译作圣殿)。在那里司祭分班依序举行各样的祭祀(41415911618):日常祭、全燔祭、自愿祭和晚香祭(参见出2938-42301-101-628)并奉献供物。举行祭祀时所穿戴的祭衣祭帽,参见出28。民众常参与祭祀,遵守安息日和各种的庆节(869223122310-1214-172829),献新麦和十分之一的酒油(1113241-42730-3318)。这些物品除供祭祀外,尽归司祭(111323101012-1451377-95910),凡人不能触摸(111369-1117-71719-212210-162933)。禁食鲜血(1112317722-271010-14)与不洁的食物(105121-31911143-20)。取洁:关于圣所、祭坛和祭具,参见433026-30409-11810-11;关于民众,参见1618161619252-43119;关于私人,参见127911151911-22。最后民众如何举行割损(141017),起誓守信(891130301-3613),参与祭祀(411-15161820),祈祷斋戒(49-1585691103129),以及私人的生活(84-8),都给我们一个清楚的介绍。尤堪注意的,是它坚持敬奉天主不可缺少敬畏。有敬畏之心,然后方可谈祭祀与其他宗教的仪式,否则不免流于虚文故套,欺天欺人,讨天降罚。此为旧约新约再三敦嘱的告诫(883111171614-1610163062913158)。如是友弟德传可谓是旧约经义的一个总结,它的价值亦由此可以想见。

(八)友弟德的优劣论

作者的用意,无异是愿以友弟德来证明,凡遵守天主诫命忠心依赖祂的人,在危难之时,总不缺祂的助佑和保护,又教人如何舍身爱人救国。爱主爱人,就新旧约道理来看,原是不可分离的。圣热罗尼莫又注意到,作者写友弟德传,是愿给世上的寡妇一个守节的模范。诚然,友弟德在丈夫死后,虽然有许多人向她求婚,她都没有答应(1622)以祈祷、斋戒、独居,来度她居寡的岁月(84-61623)。她宗教的热诚如何高超卓越,在她对民族首长所作的劝谕(811-27),向天主所行的祈祷(92-14)和得志以后的凯歌内,暴露无余。她如何谨守法律,由她忌食禁物,勤于取洁(122-9)可以见到。友弟德由于励行宗教生活,成了无瑕可指的完人(86),受民众的景仰(82829),得天主格外的祝福(13181510),竟成了民族再生的母亲(159)。

然而在友弟德光辉灿烂,嗥嗥如日月的生活上,有些人却自谓看出了一些斑点,说她(a)虚伪不诚(1012-1119),(b)冶容诲淫,自冒失身,图谋人命(102-41215)。关于第一点:自古兵不厌诈,在战略与军事上,原是斗智,谈不上诚与不诚。关于第二点:若如此来批评友弟德,就不免以小人之心来忖度君主之心,反见笑于大方。友弟德身为贵妇,今以使者资格走入敌营,自然应在心在意地打扮,以自己的风采娴雅,博取敌人的青睐,实是在情在理的事。104最后一句,是只在形容她打扮得如何漂亮,以引起下文,显得述事首尾相顾。友弟德的志趣只在图取能一帆风顺地得见敖罗斐讷,能意外得着一个与他独自相处的机会,乘其不备,探取他的头颅。爱国爱民的血在她心内沸腾,慷慨激昂已奋不顾身,哪还想到失身不失身,或其他意外的事。她所言所行,又无不文雅庄重,使敖罗斐讷对她不但不敢非礼,反而敬爱有加。总之,友弟德以暴露自己的姿色,来攫取敖罗斐讷的宠幸的手段,虽免不了打动敖罗斐讷的欲情,然而这不是她所追求的,在自知此事出于天主圣意(832-35),以祈祷苦工坚定自己意志以后,深悉时时不缺主佑,对可能有的恶意,自不介怀(咏234564511)。她这次出征,其动机目的与成功,完全与少年英俊的达味,单身出击大汉哥肋雅特无异(撒上1731-54),可谓前后点缀照耀了伊民的历史。达味战胜了哥肋雅特,做了基督的预像,友弟德砍取了敌人的头颅,而不有损自身的贞洁,获得了道德与民族双重的胜利,可说也做了踏破地狱蛇魔的头颅,纤尘不染,唯一无原罪贞女兼母亲,玛利亚的预像(创315)。历来圣教会内的圣师和演说家极力称扬友弟德,也是因为她在这一点上与圣母颇相仿佛。用来称赞圣母的经文,除雅歌外,引用最多的,即是友弟德传。如此说来这些所谓的斑点,不但不掩饰减少她的光明,反使她的光明有增不已!

友弟德生平的事迹固属奇特,够人敬仰,然而她所作的不是人皆可效法的。她究竟是旧约的子民,不能以我们所处的时代的眼光来批评她的用心。如果她用的手段真个不够光明,堪受指责,我们也可以以圣多玛斯的话来答复说:「友弟德受人颂扬,不是因为她善于巧言花语,引奥罗斐讷误入她的圈套,而是因为她能勇于奋不顾身救人急难,爱主诚切,惟恐圣殿遭受亵渎,而有损上主光荣的名号。」(参见圣多玛斯神学大全第一一〇题二章三节。)这是我们所应该效法的。我们应效法她如何敬畏上主,履行宗教圣道,以祈祷苦修来度尘世的生活。诚如是,则我们必时时不缺主佑,自能战胜恶劣的环境,而邀天主特殊的祝福。




上一篇:多俾亚传(拉丁通行本译文)
下一篇:友弟德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