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要义 由本章至第三章为本书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描述先知的象征行为,和这象征行为的演绎;换句话说,就是先知在奉上主命后,作了一种象征行为,然后将这种象征公布出来,加以解释。依撒意亚(20章)、耶肋米亚(13,18,19,20章)、厄则克耳(4,5章)诸先知也行过这种象征行为,但欧瑟亚所行的却有两个特点:(一)欧瑟亚的象征行为历时特别长久,因而他的讲义也特别冗长;(二)欧瑟亚的讲词,并不是以天主的口气向民众发出来的,而是天主自己以先知的口作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的:即工具与使用工具者成为一体,成为一个声音,使听众或读者好似在听或读天主亲自说的话语。
欧瑟亚并没有如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和厄则克耳一样,将自己怎样被天主所召选的事实记录下来,而只将自己的痛苦遭遇——不幸的婚姻公布出来,藉此斥责选民的罪过,引领他们改恶迁善,归向天主。天主要欧瑟亚遭遇这种不幸的婚姻,目的是叫他更明白,更透彻选民不忠的罪过是怎样的沉重,怎样的使天主伤心;使他亲身经历,体味这种爱妻不忠的惨痛,更能恳切陈词,打动选民的硬心。先知奉上主的命,与哥默尔结婚,是表明上主与伊民所结的盟约。哥默尔婚后不忠,有了外遇,是伊民离弃上主,撕毁了盟约,而敬拜邪神的象征。哥默尔给欧瑟亚生了三个子女,天主给他(她)们起了三个含有寓意的名字:是表明伊撒尔王室将要被遗弃;天主又命先知赎回淫妻,将她幽禁家中,与外间隔离,免得她再去淫乱:这是伊民将要充军在外的象征。淫妻悔过,又得到丈夫的欢心,重归丈夫的怀抱,是表明伊民因充军之苦,痛改前非之后,再回到上主的怀抱里,上主再与她重订永久的盟约,再赐与她各种幸福;使久已分离的国家再行合一,归属一个首领的掌管之下,使伊民再成为上主的人民,上主再成为他们的天主。这三章所含的深意,可用依撒意亚先知的一段话来表明:「上主这样说:我离弃你们的母亲的离婚书在哪里呢?或者我把你们卖给了我的哪一位债权人呢?看啊!为了你们的恶行,你们才被出卖,为了你们的罪过,你们的母亲才被离弃了」(依50:1)。「不要害怕!因为你不会受羞辱;不要羞惭!因为再不会受凌辱,你要忘了你童贞时所受的耻辱,再不怀念居寡时所受的侮慢……因为我只一会儿离开了你,但是我要用绝大的仁慈召回你。在我的怒气中,我曾一会儿掩面不看你,可是我以永远的慈悲怜悯你:这是你的救赎者上主说的」(依54:4,7)。
学者们都一致公认本书的前三章有错乱的地方,所以我们按斯泰讷、番曷纳刻、托巴客等学者的意见,将1:7和2:1-3移至2:25之后,这似乎是原来的位置。为何现在的经文有这样大的变动,学者们以为是因为1:6与1:9的言词太严厉,不免令人失望,抄写者为缓和其中的语气,将1:7置于1:6之后,将2:1-3置于1:9之后。
章旨 1:1-2a题名。1:2b-5欧瑟亚奉命娶好淫的女子为妻,生子起名叫依则勒黑耳;1:6-9淫妇又生一女一子。2:4-9上主责斥自己的人民不贞不忠,忘恩负义;2:10-15上主决定惩罚此罪。2:16-19上主引导伊民归正,2:20-25;1:7与伊民重立新约,2:1-3新约的子民将是上主的子女。3:1-5欧瑟亚奉上主的命,赎回淫妻,将之幽禁的涵意。
1在胡齐雅、约堂、【阿哈兹和希则克雅】为犹大王,并在约阿市的儿子雅洛贝罕为伊撒尔王时,有上主的话传于贝厄黎的儿子欧瑟亚。①
2a上主的话开始于欧瑟亚。②
2b上主对欧瑟亚说:「你去娶一个好淫的女子为妻,因而产生淫乱的子女,因为此地淫乱放荡,远离了上主。」③
3欧瑟亚便去娶了狄布拉因的女儿哥默尔为妻;她怀孕,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4上主对欧瑟亚说:「你要给他起名叫依则勒黑耳;因为过不久,我必要向耶胡家追讨依则勒黑耳的血债,并要消灭伊撒尔家的王室。④
5到那一天我必要在依则勒黑耳山谷中折断伊撒尔的弓。」⑤
6哥默尔又怀孕,生了一个女儿。上主便向欧瑟亚说:「你给她起名叫罗鲁哈玛(不蒙怜悯者),因为我再不怜悯伊撒尔家,以致我再不宽宥他们」。
7*8罗鲁哈玛断奶之后,哥默尔又怀孕,生了一个儿子。
9上主又说:「你给他起名叫罗哈米(非我民族),因为你们不是我的人民,而我也不是你们的上主。」⑥
注 释
① 恐怕读者要问:既然欧瑟亚是北国的先知,为什么在这里也提起了犹大君王的名字呢?有些解经学家以为本节的原文应是「约阿市的儿子雅洛贝罕为伊撒尔王时,有上主的话传于贝厄黎的儿子欧瑟亚」,后来的编辑者为使本书的题名与依撒意亚书的题名相似,加添了犹大王胡齐雅和约堂的名字,又因为这位编辑此书时,正当犹大希则克雅为王,所以又加添了「阿哈兹和希则克雅」两个名字。关于后面两位国王的名字,即「阿哈兹和希则克雅」说是后来增添的,学者们都一致公认;但对前面两位犹大王的名字,即胡齐雅和约堂也说是后来所增补的,谁也举不出有力的证据。因为虽然欧瑟亚先知是直接向北国宣讲的,但有时也提到南国犹大,也以犹大王为达味合法的后裔,所以提及犹大王的名字,并不是意外的事。再一说欧瑟亚先知的任务并不只限于伊撒尔王雅洛贝罕为王的时期,并且在默纳恒为王的时期(七四二——七三七)还发表了预言。他之所以不提及雅洛贝罕的继承者——则加勒雅、霞隆、默纳恒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弑杀前王,实行篡位,并非正统,因此欧瑟亚先知舍伊撒尔王而就于犹大王胡齐雅(七六九——七三八)和约堂(七三八——七三六)。 ② 按学者们的意见,此句大概出于编辑者之手,他以为欧瑟亚在亚毛斯以先,是第一位著述的先知,因此加添了此句;或者此句仅表明先知书中居首位的应是欧瑟亚书。 ③ 欧瑟亚先知的这种婚姻与他所负的使命正相符合,因为他的使命是要揭穿伊民撕毁盟约的罪行,宣布上主所要降下的惩罚,那末他奉天主的命,过这种惨痛的婚姻生活,可以令他更清楚的认识与明白伊民的这种罪恶的惨重。先知的妻子虽然生性好淫,但在结婚之初,并不是个荡妇,而是后来发觉了她的不贞;同样,上主与伊民在西乃上订立盟约之初,虽然天主知道伊民的性情偏邪,但天主仍以伟大的爱情,与伊民立约,因为那时伊民尚是上主的圣民。「因为此地淫乱放荡,远离了上主」一句,是说本地已与巴哈耳神合而为一,这里的居民即是巴哈耳的子女,即是淫乱的子女。因为按客纳罕宗教的教义,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巴哈耳神,并且每个巴哈耳神与他所管辖的地区结合为一,有如夫妇。若是一个人民背弃了他的神,而敬奉别的神,就视如背离丈夫与人行淫,因此先知说:「此地淫乱放荡……」。并且历代的先知圣贤们常将伊民比作一个新娘,或比作一个母亲,而按个体来讲,则比之为上主的子女,或上主的子民,如耶肋米亚先知有时说:「雅各伯的家族和伊撒尔家的一切族系,倾听上主的话吧!」(2:4)有时则说:「这地!这地!这地啊!谛听上主的话吧!」(22:29)。欧瑟亚先知在此所说的「此地淫乱放荡」。即是说明伊撒尔整个全体,因为崇拜诸巴哈耳邪神,已与巴哈耳神结合为一,抛弃了上主,成为一个荡妇。 ④ 狄布拉因能是哥默尔的父亲的名字,也能是哥默尔的家乡的名字(户31:46耶48:22?),两者都有学者拥护。狄布拉因和哥默尔两个名字并没有什么含意在内,但主张欧瑟亚的婚姻为比喻说的学者,却硬要在其中寻找含意,他们引证了圣热罗尼莫的解释,以为狄布拉因的哥默尔,即:「绝顶的淫娃,无比的荡妇」之意。但按语言学来讲,这种解释是无凭无据的。有些现代的学者,如黎德耳(Riedil)等将「狄布拉因」的母音符号稍加修改,而读作「狄贝林」,意即「献无花果饼的女子」,即一个崇拜巴哈耳的女人,再具体的一点来讲,即是一个献身庙宇的妓女。但是这种假设也无所依据。关于天主命令欧瑟亚先知应娶一个好淫的女子为妻,是否合乎天主的圣善,是否合乎人道的问题,请读者参阅第三章后的附注——论欧瑟亚的婚姻。哥默尔给欧瑟亚生了三个孩子,有些解经学家以为哥默尔生了第三个孩子之后,欧瑟亚才发觉了他的妻子不贞,她的子女都是淫乱的子女,但大多数学者却以为先知在哥默尔产生了长子之后,便晓得了他不过是名义上的父亲罢了。虽然先知心中非常悲伤,但仍以极大的耐心等待哥默尔的悔改,这正表现着上主对待犯罪的伊民的态度:「叛逆的伊撒尔所为的,你看见没有?他登上所有的高丘,到了一切的绿树下,在那里行淫。我说:他作了这一切事以后,将回到我这里来」(耶3:6,7智11:24)。欧瑟亚先知奉天主的命,给自己的三个孩子,起了三个象征的名字,为叫四周的居民见到这三个孩子,便想起这三个名字的涵意。这三个名字预兆着伊撒尔将依次所要遭遇的灾祸:依则勒黑耳表明上主要消灭当时的王室;罗鲁哈玛表明上主的惩罚是不可挽回的;罗哈米表明上主完全抛弃了自己的人民,要废除与人民所立的盟约。「依则勒黑耳」按其本意为「天主播种」,本为好意。欧瑟亚先知也在2:2用这名词为指示伊民悔改后所将受的福禄。但此处却另有所指:按「依则勒黑耳」——希腊文作厄斯得龙——为依撒加尔支派内的最大平原(撒上29:1,11),耶胡曾在此处击杀了伊撒尔王耶曷兰和犹大王阿哈则雅,并屠杀了两王的后裔(列下9,10)。欧瑟亚先知在此处所指的即这场血案,虽然事过百年,但天主仍要向他的后裔追讨血债。依则勒黑耳这名字是告诉伊民天主的惩罚已迫在眉睫。 ⑤ 首先受惩罚是王室;王室颓废,自然国势日下。国势日下,自然人民受害。雅洛贝罕死后不久,王室果然大乱,谋杀事件,时有发生,这便是王国必遭毁灭的预兆。二十余年后,撒尔贡一举而攻破撒玛黎雅京城,北国随即灭亡,时在七二二年。 ⑥ 「以致我再不宽宥他们」一句,希腊文作:「我要激烈地反对他们」。拉丁通行本作:「我要完全忘却他们」。玛索辣经文原作:「以致我要完全宽宥他们」。意思是说:这些的惩罚是绝对应施行的,不能如同从前一样,还要完全宽宥他们。中文如按原文翻译,实在不易明了,故按近代学者,如希漆格等如此意译。7节移至2:25节之后,见本章要义。拉丁通行本将下章1,2两节归于本章,玛索辣经文则否,故本书与拉丁通行本的章节有不相合之处。
第二章 2:4-25和1:7;2:1-3
(要义与章旨见前章)
(缺1-3节)
4*争辩!与你们的母亲争辩吧!因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望她从自己的面上铲除自己的色相,从自己的胸间去掉自己的淫乱,
5免得我剥去她的衣服,叫她裸露,使她像出生之日一般,并且使她相似旷野,如同干地,使她渴死。①
6至于她的子女,我也不怜恤他们,因为他们是淫乱的子女。
7因为他们的母亲行了邪淫,怀妊他们者荒淫无耻,因为她曾说:我要追随那些给我饼和水,羊毛和蔴,油和饮料的情人!②
8因此,看哪!我要以荆棘堵住她的去路,筑一堵墙壁,使她寻不着她的途径。
9她要追随她的情人,却追随不上;要寻找他们,却找不着。那时她将说:我要去,我要回到我的前夫那里,因为那时为我比现在好得多!③
10她不肯承认赐与她五谷,美酒和油的就是我,并且把我所广施与她的银子和金子,都为巴哈耳滥用了;
11因此,等时期一到,我必要夺回我的五谷;时机一来,我必要夺回我的美酒,并且我还要夺回遮蔽她裸体的羊毛和蔴。④
12然后我要在她情人们的眼前揭露她的耻辱,谁也不能由我手中救出她来。
13我要使她的一切欢乐止息:即她的节日,她朔日,她的安息日,她的盛会日;
14并且我要毁坏她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因为她曾指着它们说:这是我的情人所给与我的淫资;并且我要使之成为丛莽,野兽的草场!
15我要为了她敬拜诸巴哈耳神的日子惩罚她,就是她向它们烧香,以鼻环和项链修饰了自己去追随她的情人而忘却我的那些日子!【这是上主的断语】⑤
16为此,看哪!我要诱导她,领她到旷野中,向她说宽慰心神的话。⑥
17从那里我要把她的葡萄园以及哈苛尔山谷赐给她为希望之门;她要上那里去,就和她幼年时一样,像她从埃及地上来的那天一样。⑦
19*我必要从她的口中把诸巴哈耳神的名号铲除,致使他们再不会记起它们的名号。
18*到那一天——上主的断语——她要称呼我为「依熹」(我夫),不再称呼我为「巴哈里」(我主)。⑧
20到那一天,为了他们,我们要同田间的野兽,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爬虫订立盟约,并且我要从此地铲除弓剑和战争,使他们平安休息。⑨
21我要永远聘你作我的妻,我要以正义,以公平,以慈爱,以怜悯聘你作我的妻。
22并且我;要以忠实聘你作我的妻,叫你认识我是上主。⑩
23到那天我要应允——上主的断语——我要应允上天的要求,上天要应允下地的要求,
24下地要应允五谷,酒和油的要求,而这些要应允依则勒黑耳的要求。
25我要为我自己将她种在这地上;⑪我要怜恤罗鲁哈玛(不蒙怜悯者),我要对罗哈米(非我民族)说:「你是我的民族!」他要说:「祢的我的天主!」⑫
1*7我也要怜恤犹大家族,要因着上主,他们的天主,拯救他们,并不是以弓弩、刀剑、战争、马匹和骑士拯救他们。⑬
2*1伊撒尔子民的数目将如海边的沙粒,不可斗量,不可胜数;有人在那里曾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民族,」在同样的地方也要对他们说:「你们是永生天主的子女。」⑭
2*2犹大子民和伊撒尔子民将聚在一起,并要为自己选定一个首领,他们要由此地扩展,因为依则勒黑耳的日子将是伟大的。⑮
2*3【呼唤你们的弟兄为「我的民族」吧!呼唤你们的姊妹为「蒙怜悯者」吧!】⑯
注 释
① 本章的言词,完全没有逻辑的次序,这表示先知因对无耻的伊民所感觉的义怒,以及对伊民所怀着的希望,因热烈的感情所激发起的言词。哈培尔和摩法特等学者曾尽力设法,将本章的词句按逻辑的次序排列起来,但无论他们的理由与讲解怎样充足与明晰,究竟仍不如保持原文的次序更为妥善。因此除了我们在前章要义内所谈及的,将1:7与2:1-3移至本章末节之后外,我们只将18,19两节彼此掉换,其余完全保持玛索辣经文的次序。我们如要了解清楚这篇激昂的演说,应注意下列数点:(a)先知在本章内引用了四个比喻之词:母亲,妻子,子女与地域(见前章注三);(b)本章的发言者是天主自己,先知的人格已完全融于天主内了;(c)义怒与仁慈互相争斗,最后仁慈终获胜利;(d)仁慈的天主许下要与悔改的伊民订立永久的新约。上主之所以叫伊民与他们的母亲——伊撒尔国争辩,目的是希望祂的妻子——整个的伊民痛改前非,再回归自己的怀抱里。「望她从自己的面上铲除自己的色相,从自己胸间去掉自己的淫乱」一句,有的学者以为是指示娼妓在头上所蒙的面纱和胸间所带的护符(创38:14等处),但由上下文来看,更好说是指示淫妇的无耻行为,这正与耶肋米亚所说的「唯你具有淫妇的面皮,不知羞愧」(耶3:3)相符合。妇女的最大耻辱就是当众人前被剥去衣服,地域的最大耻辱就是毫无出产,因此欧瑟亚先知在此以这两种比喻来警告伊民,希望她悔改,免得遭受这种最大的耻辱,而后被处死刑(申22:22肋20:10则16:38-40)。 ② 6节见前章注三。「我要追随那些给我饼和水……的情人一句,充分表现了以农业为主的客纳罕地的自然神教的教义,即将万物的蕃殖能力都归功于诸巴哈耳神,所以他们以巴哈耳神为他们的大恩主,大情人。当伊民进入客纳罕之后,也渐渐沾染了这种宗教的思想,大多数的伊民离弃了领他们进入福地的雅威,而去崇拜诸巴哈耳邪神,更有些伊民异想天开,将二教合而为一,一面敬礼巴哈耳神,同时想也就是敬礼上主。欧瑟亚对这种伊民不遗余力地加以排斥,尽量地指摘(见5:6;7:14;8:2)。 ③ 仁慈的上主为领导伊民悔改,曾用了各种方法去杜绝他们行恶之路。此处所指是什么方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推想无疑的应是一种很大的患难,由这种患难伊民发觉了他们所崇拜的神衹无能为力,觉悟了自己的行为实在可恶,因而开始悔改。 ④ 既然伊民不肯承认赐与他一切的就是上主,所以上主要把这一切全夺回去,为使他们明白,那惟一的恩赐者并不是诸巴哈耳神,而是上主自己;地域的主宰也并不是巴哈耳,而只是上主。 ⑤ 上主为使伊民看出给诸巴哈耳神的无能,特别指出要当它们的面施行自己所定的惩罚,看看巴哈耳是否能由上主的手中拯救出自己的信徒来。上主为使伊民明白掌管大地,赐与万物蕃殖能力的主宰是上主自己,所以上主说明祂要使以农业著称的客纳罕地霎时间变为旷野,成为野兽出没之地,其中美丽的葡萄林与无花果林霎时间便要毁坏,成为草莽。朔日,安息日,及一切盛会节庆,如逾越节,五旬节,帐棚节等,按梅瑟的法律本来是应欢乐于上主应敬礼惟一的天主,但伊民却用之来敬拜巴哈耳神,因此天主在消极方面,必要使这一切欢乐消失,在积极方面,必要追讨这种罪恶。 ⑥ 固执于恶的伊撒尔子民不知悔改,因此最终的刑罚——充军必定到来,但被遗弃的上主并没有遗弃背约的伊撒尔,仍怀着慈父的心肠,净夫的热情,在旷野中向她说宽慰她心神的话来抚慰她,鼓励她,使她再与上主和好如初。致使上主再与她订立一项新的盟约(依40:1-10)由此伊撒尔的历史将要重演:就如昔日天主曾在西乃旷野之中安慰了祂的百姓,与他们订立了盟约;同样,现在上主也要在旷野之中向他们说安慰的话,与他们重订新约。厄则克耳先知有一段话,可作本节很好的注脚,他说:「我要领你们从万民中出来……我怎样在埃及地的旷野之中审判了你们的祖先,同样我也要审判你们……我要使你们在我的牧杖下经过,引你们再受盟约的束缚……」(则20:34-38)。 ⑦ 本节是按克忒耳等学者稍加修改的。充军者当充军之期结束之后,必要重入哈苛尔山谷,因为当若苏厄率领伊民进入福地时,曾经过此谷,同样充军在外的伊民归国时,也要经过此谷。哈苛尔山谷曾因哈杆的罪过受了天主的诅咒,但在哈杆被处死之后,这被诅咒之谷,成了祝福之谷,胜利之谷,成了进入福地之门(苏7:22-26)。 ⑧ 「巴哈耳」按原意本是「主子」的意思,「巴哈里」即是「我主」的意思,本来也可以此名称呼上主的,但充军期后的伊民,连这与巴哈耳诸神的名字有相似声音的名称也不敢使用,而用一种满含爱情名字来称呼上主为「依熹」即「我夫」之意。 ⑨ 上主的净配——伊撒尔在充军期内被净化之后,上主要与之订立新的盟约,新的盟约成立之后,大自然界的一切秩序便恢复原状,有如伊甸乐园(依2:2-5;9:4;11:6,9则34:25,28匝9:10等处)。这些物质的恩赐象征着那超性的而且永久的恩赐,见先知书上册总论第七章。 ⑩ 21,21两节道出了这新盟约的本质。有些解经学家称这两节为旧约中的「一颗珍珠」,这也无怪乎为什么有些解经学家将欧瑟亚先知称之为「旧约中的圣若望」。上主给自己的净配所下的聘礼是正义、公平、慈爱、怜悯与忠实。上主赐与伊民「正义」与「公平」,是要他们内心与外表时常恪守上主的法律;上主赐与伊民「慈爱」与「怜悯」,是要他们全心爱慕上主在万有之上,而因爱天主爱人如己;上主赐与伊民「忠实」,是要他们常忠贞于自己的净配,再不背弃远离。总而言之,上主所赐与伊民的这一切,无非是叫他们真正的认识上主。「认识上主」一句,在欧瑟亚书中,意义既深且广,可谓宗教的真精神与要义之所在。「认识上主」不但只是指示人以明悟认识上主,以上主为惟一的真天主,宇宙的创造者,大地的主宰,最高的立法者,照顾万有的真神,而是表示一种由于心神内的经验而生出来的认识,这种认识是要求人类将整个的自我完全隶属于上主的权下,将整个的自我全献于上主,以他的是为是,以他的非为非,这才是「认识上主」的真正意义。上主所要求伊民「认识上主」,即是这种认识(详见引言,神学A)。 ⑪ 依则勒黑耳按原意为「天主播种」,天主要亲手种植新约中的伊撒尔子民,因为他们是祂可爱的子女。因此他们如有所祈求,在天的大父不能不慷慨应允。 ⑫ 新约订成之后,一切环境皆为之转变。依则勒黑耳成了上主的子女,罗鲁哈玛(不蒙怜悯者)要再受上主的垂怜,罗哈米(非我民族)要再成为上主的子民,这三个含有不幸的名字都完全改观。 ⑬ 犹大的罪过不亚于伊撒尔(耶3:11-13)。可是以慈悲为怀的上主也要怜悯他们,拯救他们。西乃山上初次的盟约是与十二支派订立的,同样,这第二次的盟约也应与全十二支派订立。这十二支派代表了天下整个的人类,虽然公元前八世纪的先知对此不甚明了,但在新约下的子女很容易看清这第二次的盟约是永久的,是普遍的,是藉天主子耶稣的血与全人类所订立的盟约。 ⑭ 欧瑟亚先知在本节内说明了当上主订立了新约时,他向亚巴郎所应许的诺言「天下万民,都要因你获得祝福」必要应验(创12:3;18:18;22:18;26:4;28:14)。 ⑮ 「因为依则勒黑耳的日子将是伟大的」一句,即谓上主亲手种植新的伊撒尔子民的时日是伟大的,因为这不可胜数的民族并不是因了自然的发展或者因了社会的安定才发展如此,而是因了上主栽培的能力之所致。 ⑯ 本节似乎是日后的补注,但其意义很适合本章的精神与语气。
第三章
(要义与章旨见第一章)
1上主对我说:你再去爱那个被另一个情夫所爱的淫妇吧!就如上主还是爱伊撒尔子民,虽然他们转向了别的神衹,爱了葡萄干饼。①
2我就用十五块银钱,一「荷默尔」零一「肋忒客」大麦,把她买回来归我。②
3于是我对她说:你应为我独居多日,不可行淫,不可属于任何人,我对你也是一样。③
4因为伊撒尔子民将要独居多日,没有君王,没有首领,没有祭献,没有柱像,没有「厄缶得」,没有「忒辣芬」。
5此后伊撒尔子民将要转来,寻求上主他们的天主和他们的君王达味;到末日,他们必要战战兢兢地奔向上主和祂的慈善。④
注 释
① 「被另一个情夫所爱的淫妇」一句系按玛索辣经文译出的:希叙两译本作:「那爱邪恶的淫妇」,沃耳次改为「那爱其他男人的淫妇。」有些学者愿将本章移至第一章后,或2:9之后;更有些学者以为本章并非出于欧瑟亚之手,而是充军期内所附加的一个含有寓意的譬喻。但我们虽然承认欧瑟亚的文体并不如同耶肋米亚、亚毛斯、厄则克耳等先知的那样明显清楚,但我们却找不到一个充足的理由,可使我们否认本章是属于欧瑟亚的,或使我们把本章移至别处;反之,我们更以为本章的位置,很适合于先知的思想程序,他首先指出了伊民的背信与不贞,然后说明了这不贞之罪应受的惩罚,现今要说到因为淫妇尚不知改过,公义的上主迫于无奈,只得施用最后的刑罚——充军,来使他们悔改,所以我们以为本章的位置,不必移动。一般的学者以为哥默尔生了第三个孩子之后,远离了欧瑟亚家,去住在她的情夫那里了。虽然如此,上主仍然吩咐欧瑟亚再去爱她,先知唯命是听,用银钱再赎回她来。这种行为很能表显了上主对伊民所有的态度。「虽然他们转向了别的神衹,爱了葡萄干饼」,即转向了巴哈耳神,给巴哈耳神献了礼品,但上主还是爱他们,因为祂所降下的惩罚是祂爱情的鞭子。参阅民6:19耶7:18;41:19。 ② 先知为赎回自己的妻子,付了收买奴婢的价值(出21:32),即三十协克耳:付了十五块现款,另付了与十五块价值相等的农产物。一「荷默尔」约合二六〇公升,「肋忒客」也是一个干粮器,此字只见于此处。米市纳传记以为一「肋忒客」等于一半「苛尔」,亦即一半「荷默尔」。见则45:14注五。 ③ 「我对你也是一样」一句即谓:我也对你断绝夫妇间的来往。学者对此句的译法各有不同,有的译作:「我也不到你那里去」,有的译作:「我也不在你那里住」,有的译作:「我也要离去」,有的译作:「我也要独自生活」。无论译法怎样不同,意义却很相类似,即谓先知赎回自己的妻子以后,将她幽禁在家中,与一切情友断绝来往,即自己也暂时离开她,不亲近她,为使她在这与内与外断绝来往之际,能觉悟前非,而回头改过。这种间隔即表明伊民的充军。果然在二十年后,先知的预言应验了,见列下17章。 ④ 实在,在充军期间,伊撒尔子民独居异地,缺乏社会制度与宗教礼仪,缺乏司祭、祭献与求问上主的法器。在此我们应当注意,先知所提到的这一切,按他本人的意见,都是引领百姓远离上主,去崇拜其他神衹的原因。「君王」和「首领」指示离弃达味正统的王室——撒玛黎雅首府的制度(7:3,8:4);「祭献」指示北国在贝特耳于丹给金牛所奉献的祭品;「柱像」指示邪神祭坛旁的石柱(出34:13申16:21,22);「厄缶得」和「忒辣芬」指示占卜时所用的法器,但我们不能细细地讲明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番曷纳刻以为「忒辣芬」是个小神像,「厄缶得」是个较宝贵的较大点的神像。参阅民17:5;18:14,17,18则21:26匝10:2撒上15:23。撒玛黎雅的王室,非法的祭坛,神像,占卜,都曾使伊民离弃了上主,因此一到充军时期,这一切都要绝迹,因为充军的目的,就是在使伊民完全除旧更新,整个归顺于主。先知曾下断言,伊民在受罚之后,要转来,寻求上主和他们的君王达味。这里的达味当然不是达味本人,而是指的达味的伟大后裔——默西亚。塔耳慕得传记也有同样的解释(耶23:5;30:9则31:23;37:24)。「到末日」即谓到默西亚时代,伊撒尔要怀着快乐和敬畏的心情——「战战兢兢」——「奔向上主和祂的慈善」。末句,直接的指示充军结束后,伊民全心归向上主的喜信,但按圣教会内的许多圣师与博士的讲解,这句话更有丰富的意义,是指示选民在基督第二次来临前全部归化之事。
附 注
论欧瑟亚的婚姻
自古以来,解经学家对于欧瑟亚的婚姻是一种事实,或者只是含有寓意的一种比喻的问题,互相争辩,各执一说,敖黎革讷以及许多中世纪的犹太学者,如厄本厄次辣、昆基、买摩尼德,以及一些公教学者如特洛熊(Trochon)等和誓反教者,如爱曷尔、德委忒、科尼黑等主张先知只是在讲述一种神视,以及在神视中所见的一切(Experientia alicujus visionis)。塔尔古木、圣热罗尼莫和许多中世纪的解经学家,以及现代的不少学者,如番曷纳刻,托巴客、哥勒斯曼、齐格肋尔等以为欧瑟亚的婚姻纯是一个含有寓意的比喻。但似乎现代的大多数学者都依据德敖多勒托的理由,以先知的婚姻为一种历史上的事实。换句话说,就是欧瑟亚先知实在奉了上主的命,与哥默尔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并且给他们起了含有象征意义的名字,以后又赎回了哥默尔,与以隔离,使她觉悟悔改。学者们无论坚持着哪种意见,但其教义则一。我们既然以为主张先知的婚姻为一椿事实的学说,更合乎本书的旨意,那末当然先要举出拥护这项学说的理由,然后再逐一答复反对者的疑难。
(1)主张先知的婚姻是一种事实的理由是:
(a)欧瑟亚所叙述的事迹,本来不无可能,并且他在叙述时,不但一点也没有现示出他要讲说一段神视或是一个譬喻,反而更由行文中,看出了他的旨意是要叙述一段事实,因为有许多屑碎的情形,他都提了出来,如哥默尔父亲的名字,子女的名称,断奶的时期,赎回淫妇的价值等等。这些都是讲神视或比喻时所不需要的描述。由此看来,更好说欧瑟亚先知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再一说,欧瑟亚的三个孩子,都有一个含着象征意义的名字,应当常在百姓当中,作一个活的警戒,使人们一听到他们的名字,便想起了其中的意义,如果只是想像中的人物,没有活在世上,那末这些名称为自己的同胞能有什么影响呢?
(b)由于欧瑟亚先知所讲的是事实,是自己亲身所遭遇的痛苦,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他的讲辞,是这样的激昂,是这样的恳切。
(c)就文体方面来讲,也更好说本段是记载着一段史事,因为在圣经中,所有的异像、神视或比喻的记载,如雅歌,依5章6章;亚7:4则16章23章等,不费思索,立刻便可认出这些是属于那种文体。但欧瑟亚婚姻的记述,却大不相同,读者如细心阅读一遍,很容易明白这是一段事实的记述。当然这段事实有些离奇,但是由于离奇,并不能直接使人否认它的历史性。
(2)由于这段史事有些离奇,反对者所举出的疑难不外下列两条:
(a)欧瑟亚的婚姻不适合于天主的圣善。对这条疑难我们的答复是:如果这种事实不适合于天主的圣善,欧瑟亚先知也不敢讲述这种比喻,并且我们更敢再进一步说,这段史事不但不相反天主的圣善,反而更适宜于天主的圣善,因为天主要藉欧瑟亚的仁爱与忍耐,感化哥默尔的顽硬,使她改恶迁善。谁又能说天主这样去作有相反自己的圣善之处呢?固然,这种命令对先知本人有莫大的痛苦与困难,但这是天主磨炼自己的朋友的常法;只要谁读过亚巴郎的史事,对这段事便不会大惊小怪了。
(b)看不出先知讲述私人的这段史事,怎样可以使自己的同胞回头改过:我们承认象征的行为与现代人的思想有些不合,但对古代的中东人是极有意义的事,因此不能拿我们现代人的思想否认这婚姻的历史性。就如贵族阶级的依撒意亚大先知要三年之久裸体跣足游行街市,这也是离奇得不可想象,但我们并不能因此便否认这椿史事(依20)。先知的妻子哥默尔的不贞,街坊邻里的人大都知道:她的孩子的名字,也是无人不晓。当欧瑟亚受到耻笑时,或者邻人呼唤他孩子的名字时,先知便借题发挥,使四邻的同胞觉悟他们怎样不忠于主,而痛改前非,全心归化。总而言之,先知的婚姻与他的使命是不能分离的,并且因他这种惨痛的婚姻,更能使旧约的信徒以及新约中的我们,明白圣约的精神及其严重性。
第四章
要义 按照我们在引言内的分划,由本章起至第六章为本书的第二大段。这段包括了欧瑟亚的三端大道理:(a)先知控告百姓、司祭以及王室所行的恶事;(b)预言他们所要遭受的惩罚;(c)最后预告自己同胞将要复兴。至于欧瑟亚何时讲说了这几篇神谕,不能确定。大约是在雅洛贝罕二世的末年,或者是在则加勒雅登位之初,因为欧瑟亚在1:4曾预言过的:「因为过不久,我必要向耶胡家追讨依则勒黑耳的血债,并要消灭伊撒尔家的王室,似乎还没有应验,耶胡的王朝仍在执政。」
章旨 4:1-10司祭的罪恶与其惩罚。4:11-19伊民所行的邪僻敬礼与其所应受的惩罚。5:1-7斥责伊撒尔家的领袖——司祭与官长。5:8-15a上主要以战乱惩罚伊民之罪。5:15b——6:6百姓表示悔改。6:7-7:1a上主应许将转变伊撒尔的命运。
1伊撒尔子民!听上主的话吧!因为上主与此地的居民有所争辩。因为此地没有诚实,没有仁爱,没有人认识天主,
2只有诅咒、谎语、杀戮、偷窃、奸淫、强暴和累累的血案。
3因此,此地必要悲哀,凡住在其上的一切,以及田间的野兽和空中的飞鸟都要萎靡不振,连海中的鱼也要绝迹。①
4但是谁也不肯争辩,谁也不肯谴责。司祭啊!我要与你争辩!②
5你白日也会跌倒,先知也将与你一同失足,你的白日将如黑夜一般。
6我的百姓因为没有知识而灭亡。因为你抛弃了知识,我也将抛弃你,不让你充当我的司祭;因为你忘却了你的天主的法律,我也要忘记你的子孙。③
7他们愈多,也愈得罪我,所以我要将他们的光荣变为耻辱。④
8他们食取我百姓的赎罪祭,一心渴望他们的愆尤。
9所以司祭将如百姓遭遇同样的劫数,我将在他身上惩治他的行径,对他的行为予以报复。
10他们吃,却不得饱,行淫,却不能繁殖,因为他们时常舍弃了上主。⑤
11淫行、酒及新酒都可夺去人心。⑥
12我的人民求教于他的木偶,让木杖启示他:这是因为邪淫迷惑了他们,使他们行淫,远离了他们的天主。
13他们在山顶上献祭,在丘陵上焚香,即在橡树、杨树和笃耨香之下,因为那里荫影密布,因此你们的女儿行了淫,你们的儿媳犯了奸。⑦
14我却不惩罚你们的女儿,因她们行了淫,或你们的儿媳,因她们犯了奸,因为他们自己同荡妇去了偏僻之处,同庙妓去献祭;无智的人民必要因此堕落。⑧
15伊撒尔啊!如果你们行了淫,但愿犹大不要陷入罪中!你们不要到基耳戞耳来,也不可上贝特阿文去,也不要指永生的上主起誓。⑨
16因为依撒尔倔强,有如一头倔强的母牛;今后上主岂要牧放他们有如在广场之中牧放羔羊?⑩
17厄弗辣因系恋着偶像,任凭他去吧!
18他们的酒劲上来了,便去荒淫不已,他们爱慕耻辱超过了上主的光荣。⑪
19当暴风雨将他们卷在它的翼中时,他们必因他们所行的祭献,蒙受耻辱。⑫
注 释
① 有些学者,如玛尔提(Marti)等以为本节全节是依照依24:3-6;33:9耶12:4日后加添的;里仆耳(Lippl)等以为本节的前半段属于欧瑟亚,后半段则是后加的。但按文章的体式来评断,本节应全属于原作者,因为本章的前三节为本章的序文,先知先描述国家道德的堕落,然后再指摘那些负责谴责罪恶的领袖——司祭的疏忽与恶表。这些罪恶的渊源,就是因为人类失落了诚实与仁爱,缺乏天主的认识。关于「诚实」和「仁爱」「认识天主」的真正意义,请参阅二章注十。 ② 4b按玛索辣经文原作:「你的百姓好似是反对司祭的人」,今按许多考证学家的意见修改如此。当时的伊民人人违犯天主的诫命,大地上的一切也因居民的罪孽而萎靡不振。但负责指导民众行为的司祭,不但不肯开口去谴责人民的罪行,反而自己去领导作恶,以自己的恶表引着民众走上邪僻之路。因此先知在斥责百姓的罪恶之前,先指责那些负有维护道德与法律使命的司祭的恶行。则34章可作本章最理想的注脚。 ③ 5节的经文欠妥。今按许多批评学家的意见加以修改。玛索辣经文作:「白天你要跌倒,黑夜先知也要同你一起跌倒,我必要使你的母亲沉默;」或者「我必要使你的母亲灭亡」。「母亲」二字指示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维护玛索辣经文的学者以为是指的伊撒尔国,或司祭界,或先知界。「沉默」二字按原文意义不明,因此学者们参考着古译本各有各人的译法;我们选择的这种译法,以为与上下文更相切合。「你的白日将如黑夜一般」一句,意思是说:他们的灵魂完全变成了瞎子,不但不能扶助别人,连自己也不能拯救(依59:10)。司祭与先知的职责,本应以善言善表来领导百姓一心遵守天主的法律;但当时的司祭与先知完全放弃了,这种职责,只顾享乐荒淫,因此百姓缺乏应有的认识——即对天主的认识,而走上丧亡之路,即再不得作天主的选民。这种灾祸的起源,先知完全归罪于司祭们,因为他们放弃了职责,抛弃了知识,忘却了天主的法律,因此天主也抛弃他们,也要忘却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参阅拉3:7。 ④ 「他们的光荣」即谓司祭的地位,或更好说是司祭应维护的天主的法律,因为他们忘却了这项法律,所以要受到法律上所规定的惩治,因此要受到莫大的耻辱。 ⑤ 9节的前半段似乎缺了一句,马尔提,克忒耳等修改为:「百姓所要遭遇的,先知也要遭遇:先知所要遭遇的,司祭也要遭遇……」。10节最末一字,无法明瞭,学者们各执一说。我们是按番曷纳刻的解释法翻译的,以希伯来文最末的一字作一副词用。见耶3:5;亚1:11。司祭们对上主以及上主的法令毫不关怀,只顾贪图自己的私利,因此他们时常渴望人民多多犯罪,好多奉献赎罪祭和赎愆祭,以果肚腹(肋6:17-23;7:1-10)。因此上主必要以相称的方法来惩罚他们,使食粮与性行为失去了它们的本能。「行淫,却不能繁殖」一句,塔尔古木传记解释为:「他们娶妻却不生养子女」。参阅肋26:16米6:14撒上2:12-17;27-36。 ⑥ 在举行客纳罕宗教礼仪时,醉酒与淫行是两相并行的事,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先知在本段内(11-19)特别要指摘民众敬礼巴哈耳诸的恶行,因此开始用了一句智慧名言来警告自己的同胞。参阅箴5:7;20:1;31:3-5;德19:2。 ⑦ 受了迷惑的群众,就像喝醉了酒的醉汉,失掉了自主之权,胡作非为,忘却了真天主,而去追随巴哈耳诸神,到高丘上去,行那些不可告人的宗教仪式。先知在此处所指摘的,就是这种敬礼。 ⑧ 「庙妓」即献身庙宇的妇女,她们误以为自己的淫行是恭敬哈市塔洛特女神的最好敬礼(列下23:7)。最末一句,拉丁本作「这样无智的民族必要受惩戒」。圣热罗尼莫解释说:天主必要以各种刑罚,另外要以充军的刑罚来惩治祂的无智的百姓,为领导他们蒙受教训。 ⑨ 关于15-19一段出于原作者的问题,详见引言二。贝特阿文即是贝特耳的诨号;关于基耳戞耳见亚4注三,此处似乎是指离贝特耳不远的一地说的,并不是指靠近耶黎曷的基耳戞耳(苏4:19;5:9等)。欧瑟亚在此劝导犹太不要效法伊撒尔的恶表,免得同伊撒尔一起丧亡;也不要走近危险的地带,免得沾染上恶习,随从了伊撒尔的敬礼仪式。因为只有遵奉惟一的真教,恪守惟一天主的法律,方能得到生存的保障。 ⑩ 16b按近代译者如厄瓦耳得、委耳豪森、里仆耳等译作疑问句,如此更合上下文义,意即上主岂能对顽强的伊撒尔人像牧人对待顺命的羊群一样吗?但有的学者仍保留着原文直叙的句法,照他们的解释,以为牧童有时也要惩治自己的羊群,不能让牠们任意乱跑,不然定为豺狼所吞噬,此处即有这种惩治的意义(匝11:4等),即谓上主必要惩治倔强的母牛——伊撒尔,使牠有如羔羊的柔顺。圣热罗尼莫、忒敖多勒托、鲁培托等以为此句暗示着充军的惩治。斐里雍以为此句的意义与2:9-14;3:2-5相同。 ⑪ 18,19两节为欧瑟亚书中最难解释的两节,至少有二十多种不同的译法。我们是按番曷纳刻的解释而译的,因为他的解释很合上下文义。 ⑫ 先知将充军的惩治比作暴风;暴风一起,禾场上的糠秕便被卷去,散落四处;同样天主也要藉着充军的暴风将伊撒尔民分散到天下四方,那时他们要蒙受最大的耻辱。
第五章
(要义与章旨见前章)
1司祭们啊!听这事吧!伊撒尔家啊!谛听!王室啊!侧耳!因为这审判是对你们行的,因为你们是米责帕的圈套,塔波尔山上张开的网络。①
2他们在熹廷掘了一座陷阱,为他们所有的人却没有一个惩戒者。②
3我认识厄弗辣因,伊撒尔也隐瞒不住我。厄弗辣因啊!你行了淫,伊撒尔沾污了自己。
4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行为归向他们的天主,是因为有一种邪淫之心潜伏在他们胸中,致使他们不认识上主。
5伊撒尔的傲气显在他的面容上,厄弗辣因必因自己的罪孽跌倒,犹大也必与他们一同跌倒。③
6纵使他们引着羊,牵着牛去寻求上主,但仍然寻找不着,因为祂早已远离了他们。④
7他们对上主失了信,因为他们生了私生子。看!破坏者必要吞噬他们的和他们的基业。⑤
8你们要在基贝哈吹号角,在辣玛吹喇叭,在贝特阿文发警报,于是彼讷雅明便惊惶失措。⑥
9在惩罚之日,厄弗辣因将变成一片荒凉,对伊撒尔支派我要宣告一件必有的事。
10犹大的首领好似挪移地界的人,所以我要在他们身上倾泄我的忿怒,有如倾倒水一般。
11厄弗辣因行事强横,破坏了正义,因为他乐意随从虚无。⑦
12于是我对厄弗辣因像一个蠹鱼,对犹大家像一个蛀虫。
13厄弗辣因看见了自己的病弱,犹大看见了自己的创伤,厄弗辣因便往亚述去了,犹大便遣使往大王那里去了;可是他不能医治你们,也不能疗愈你们身上的创伤。⑧
14我对厄弗辣因好似一只狮子,对犹大家好似一只壮狮;我,的确,我必要撕破而去,携之而去,谁也不能挽救。⑨
15a我要去,我要回到我的原处,直到他们受了罚,而寻求我的圣容为止。
注 释
① 「伊撒尔家啊!」似乎应是指着与王室有关的家族或首领而说的,因为先知在本段内是指陈首领的罪恶,因此,有些学者将「家」字改为「首领」或「先知们」。先知在此所指责的民众领袖,本来是应为人民谋福利,领导群众走向圣善之路,但他们却成了害羊的豺狼,领导百姓走入迷途,成了民众的陷阱与罗网。米责帕、塔波尔和熹廷都是敬拜巴哈耳神著明的地方。米责帕在基耳哈得领域中(创31:49民11:11),塔波尔山在则步隆与依撒加尔支派的边界上(苏19:22民4:6耶46:18),熹廷在耶黎曷的对面,若尔当河东之地(户22:1:25:1)。 ② 「他们在熹廷……」一句,是按现代一般学者的意见加以修改的,原文欠妥。有的学者译作:「这些叛逆者肆虐屠杀,已达熹廷……」。「没有一个惩戒者」也是加以修改的,有些治经学家译作:「然而我为他们所有的人却是一根棍杖」;或者:「是一个责斥者」。欧瑟亚先知在此好似失望说:民众的首领已经坏透了,谁也无法使他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只有天主的「审判」了。见5,7,9,12-14。 ③ 「他们不能使自己的行为归向他们的天主」一句,是按番曷纳刻等学者的意见稍为修改的。玛尔提等译作:「他们的行为不许他们归向他们的天主」。由本章起,先知为指示伊撒尔国好用厄弗辣因,这是因为厄弗辣因十支派中最强大的原故,见引言一。先知为描述伊撒尔在道德上堕落的情况,用了两句简短的话,即「邪淫之心潜伏在他们胸中」,和「傲气显在他的面容上」。第一句是指示伊撒尔完全忘却了她的净配——上主,第二句是暗示着雅洛贝罕二世中兴时伊民的妄自尊大,与抛弃了拯救他们的上主天主的心情。 ④ 「跌倒」即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的时期一到,百姓必要急速牵着羊拉着牛去祭献天主,好得天主的心情。但事已迟矣,上主已离开了他们,正如圣热罗尼莫所说的:「天主不得不远离那些远离了祂的人们」。 ⑤ 「看!破坏者必要吞噬他们和他们的基业」一句的经文欠妥,现代的译文各不相同。委耳豪森译作:「今后上主要吞噬他们,要毁灭他们的田地」。里仆耳译作:「今后他们的田地必被热风毁尽」。有些学者依照原文和拉丁通行本而译作:「在一个月内(或到朔日)他们和他们的财物都要丧尽」。因为由第8节起,先知要描述战祸的来临,遂在此先下一伏笔,因此我们选取了这种译文。 ⑥ 本节末句,玛索辣经文作:「彼讷雅明啊!在你后面!」今从七十贤士译本。基贝哈位于辣玛和耶路撒冷之间,今称忒耳弗耳(Tel dl Ful)。辣玛在耶路撒冷之北,贝特阿文即贝特耳的诨号(4:15),基贝哈与辣玛都在彼讷雅明领域内,自阿撒为王时,这两座城便归属于犹大国了,见列上15:16-22。由本节到6:6一段是记载着先知在本章一节内所提到的「审判」,也就是先知在9节内所要宣告的「一件必有的事」。欧瑟亚是否亲自见了此事,或者只发表了有关此事的预言,而没有见到这事?阿耳特(Alt)、里仆耳等以为先知亲眼见了这事。这事即是叙利亚与伊撒尔联军攻打犹大的事,时在七三五到七三四年(列下16:5依7:1)。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先知所发出的警告是在南方,由南而北,而不是在北方。这是因为当叙利亚和伊撒尔的联军围困犹大时,一听到亚述王出兵援助犹大,因此,联军马上撤兵,犹大乘机反攻,进占了彼讷雅明地域,占领了北国的产业。由此,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先知在10节内称犹大的首领为「挪移地界的人」。这种解释法虽然合乎经义,然而未免有些太详,因此我们以为先知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战争,只是由上主的默示,知道上主的「审判」即将来临,也知道这次审判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先知向自己的同胞,宣告了这件「必有的事」。 ⑦ 11b玛索辣经文作:「他愿意乐从命令」,或「他是否乐从命令?」古译本各不一致,今从七十贤士译本。 ⑧ 12,13两节是指责伊民在政治上背弃上主盟约的事。上主选择了伊撒尔子民为自己的百姓,当然上主自己应为他们的保护者;向外国求救,便是违背上主,便是对上主失信,因此上主必要惩罚他们,将他们交于向之求救援者之手。在欧瑟亚当时,伊撒尔与犹大都曾向亚述求过救,见列下15:19,20;16:7。13节的「大王」原文作「雅勒布王」,即好战之王,为亚述王的别号。 ⑨ 天主自比为狮子,是表示祂的不可抵抗力,就如狮子绝不能让其他的野兽夺去他的猎物;同样,当天主惩治伊撒尔时,无论什么巴哈耳,无论什么大王,都不能挽救他们。虽然直接窘迫伊民的是亚述帝国,但亚述不过只是上主手中的工具而已,见依10章。
第六章
(要义与章旨见第四章)
5:15b当他们在困苦中,必要寻求我说:
6:1来!我们回到上主那里去!因为祂撕破了我们,也必要治好我们;打伤了我们,也必要包扎我们。
2两天后祂必使我们复生,第三天祂必使我们兴起,于是我们在祂面前可得生存。
3让我们认识,让我们努力认识上主!祂定要像晨光一样出现,祂要来到我们中有如时雨,有如滋润田地的春雨。①
4上主说:厄弗辣因!我要对你作什么呢?犹大!我要对你作什么呢?因为你们的爱情有如晨雾,又如易于消散的早露。
5因此我藉先知们砍伐了他们,以我口中的言语杀戮了他们:我的裁判出现有如光明。②
6因为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喜欢人认识天主,胜过全燔祭。③
7但是他们在阿当就违犯了盟约,在那里背叛了我。④
8基耳哈得是一座作恶者的城池,满了血迹。
9匪盗即是你的力量!切望他们把在往协根去的路上的司祭团完全杀掉,因为他们只知行恶。⑤
10我在贝特耳见了可憎之事!厄弗辣因在那里行了邪淫,伊撒尔沾污了自己。
11*b当我转变我百姓的命运时,
7*1a当我医治伊撒尔时,
6:11a犹大啊!我也要给你接上一根枝子。⑥
注 释
① 上主施行了审判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上天,在那里等候伊撒尔子民受罪罚之后,改过自新,再去寻求上主(5:15)。果然选民在万般痛苦之中,寻求了上主,并且说出了一些表示悔改的话,「来!我们回到上主那里去……让我们努力认识上主」,以为这样便可得到上主的欢心,两三天上主便会使他们复兴。但上主知道他们只有暂时的悔改,只有肤浅的痛悔,因此上主决不那末快来拯救他们。圣教会在圣瞻礼六引用了这一段(1-6)来安慰真心怀着救赎热诚的子女,告诉他们不久之后,即第三日,救主便要复活,复活后救赎的大业便告成功,因此被耶稣的宝血所救赎的人民必要获得永生。这当然不是原文的本义,圣教会不过只借用这些话来表示自己的希望而已,即希望耶稣在第三天复活后,也使他的子女照样复兴。 ② 有些经学家以为5节的经文与上下文不十分符合,而加以订正。贝忒斯(Peters)、里仆耳等修改为:「因为我藉着石头砍伐了他们,以我口中的言语训示了他们;我的裁判出现有如光明」,「石头」即指刻着法律的石版(申27:3苏8:32),「我口中的言语」指示天主十诫。我们则保持了原文,只将5c的「你的裁判」改作「我的裁判」。上主之所以不能立即治疗伊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真心的悔改,他们的悔改就如早晨的雾气,太阳一出,便立即消逝,就如昔日天主曾打发自己的信使——梅瑟、撒慕尔、厄里亚、厄里叟等,并藉着他们的话惩治伊民,但他们仍没有全心归向上主,于是上主这次决意非使他们彻底觉悟与悔改不可。 ③ 本节可谓全旧约神学的关键,因为天主喜爱人类认识祂,将自己全献于祂,整个地服从祂的旨意,这一切远超过外表的任何礼仪。若人类不服从祂的旨意,连最上等的祭献——全燔祭也必为祂所吐弃。参阅亚5:21-22依1:10-11撒上15:22。 ④ 古译本及学者们对本节的译法各异,希叙二译本作:「他们像常人一样违犯了盟约,在那里背叛了我」。拉丁通行本作:「他们像亚当一样犯了盟约,那时背叛了我」。但大多数的学者都以为「亚当」二字应为一地名,因为本节下半句有「在那里」一词,不然,「在那里」一词无法明瞭,因此学者们以为「亚当」即是苏3:16所记载的阿当,离雅波克河与若尔当河汇合处不远,伊撒尔人在若苏厄领导之下,曾由此地经过若尔当河进入了客纳罕地。欧瑟亚提到此处的原因,是要说明伊民在进入该地的一刹那,便违背了上主。此外,尚有许多学者愿将阿当二字改为「阿德玛」(11:8创10:19;14:2,8;19:25,28,29),或阿文、协根、贝尔协巴黑、厄东、阿兰等等。如希叙两古译本之译文是对的,将「亚当」译作「常人」,则其意义为:伊民毫不尊崇自己的选民地位,仍违犯盟约,如异民一般。 ⑤ 9节的经文含糊不明,经学家对此推测不一。今从番曷纳等学者译出。有不少的学者译作:「司祭隐藏起来有如匪盗,等待杀戮往协根去的路上的行人」。摩法特译作:「她——基耳哈得——充满了残暴的匪盗;沿着往协根去的路,有一队司祭行凶,只知行恶。」此外,尚有十几种的译文,此不另赘。由民11:3我们知道了基耳哈得是土匪出没之地。协根是北国一个出名的圣地,是避难城之一(苏20:7;21:21),若苏厄曾在此告别民众而与世长辞。并且在此处北国十支派拒绝了勒哈贝罕为王,而立雅洛贝罕为伊撒尔王,由此政治分裂(列上12:1-9)。南北二国分裂之后,雅洛贝罕立了倡导崇拜金牛的礼仪,由此两国的宗教又彼此分裂,许多司祭都拥护新的政体与新的宗教,因此极力反对两国分离的欧瑟亚先知,切望那些只知作恶的司祭们在往协根去的路上为基耳哈得的匪徒所杀,得其所应得的报应。 ⑥ 「在贝特耳」原文作「在伊撒尔家」,大半的学者都修改如此。11a「犹大啊!我也要给你接上一根枝子」一句,是按番曷纳刻等学者的意见修改的。玛索辣经文可译作:「犹大啊!为你也有注定的收获」。拉丁通行本作:「犹大啊!为你准备收获吧!」叙利亚译本作:「犹大啊!你为你准备砍伐吧!你为你指定劫掠吧!」依我们的译文是说:上主为了自己的光荣,必要医治伊撒尔,必要在犹大败坏的本性上接上一根带有新生命的枝子,意即预许来日必要复兴。这种译法正适合我们在引言中所说的:欧瑟亚书的每一大段都以安慰的言词作结。
第七章
要义 7-11章为本书的第三大段,这一段包括欧瑟亚先知自雅洛贝罕第二逝世之后至默纳恒逝世为止所发表的神谕,即由七四二年至七三七年。这六年为伊撒尔国政治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结党篡位之事,屡见不鲜。雅洛贝罕的儿子则加勒雅在位不过半年,即为霞隆所杀,霞隆就位仅一个月,就被默纳恒所弑。默纳恒在位时,为巩固自己的王位,遂交好亚述王,搜刮民财,给亚述王纳贡(列下15:17-22),因此激起了民众反亚述的情绪,随之增强了亲埃及派的势力。这种政治上的混乱情形,以及当时的宗教惨况,证实了伊民完全背弃了上主,废除了与上主所立的盟约的事实,因此上主不得不按照祂所早已警戒他们的刑罚来惩治他们(申29)。这种政治上的腐败,宗教方面的堕落,以及上主对此所下的恐吓,作了本段的主题。不过仁慈的上主在立意要惩罚自己的选民时,又向他们预许了来日的复兴:「他们必要追随上主……他的孩子们必要从四方急速而来;他们犹如雀鸟由埃及急速而来,犹如鸽子从亚述飞来,我要使他们安居在自己的家中。」(11:10,11)。
章旨 7:1b-7先知描述伊撒尔国上下的腐败,7:8-12指责伊撒尔国的外交政策。7:13-16背信的伊民必要受罚。8:1-14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离弃了上主盟约的伊撒尔必要遭受惩罚。9:1-9充军即将来临。9:10-13先知追述伊民在巴哈耳培曷尔所犯的罪,并其所应受之罚。9:14-17伊民因在基耳戞耳所行的恶事,必遭受其相称之罚。10:1-8王国与巴哈耳敬礼行将灭绝。10:9-15先知追述伊民由基贝哈起历来的罪恶和其应受之罚。11章先知描述上主的爱与伊民的背信,然后预言以爱为怀的大父必要再怜悯他们。
7:1b厄弗辣因的罪孽暴露了,撒玛黎雅的恶行揭穿了,因为他们行了诡诈之事。窃贼进入室内,匪盗抢劫在外,
2竟没有人予以关怀;但是我要纪念他们的一切恶行:看!他们的行为围绕着他们;它们都摆在我的面前。①
3他们使君王欢欣,是出于恶意,使首领快乐,是出于诡诈;4当他们都起了怒火时,就如一座炽燃的炉灶。伙夫揉好了面便休息,直到它发酵。②
5待到我们君王的庆日上,首领们因酒的热力发作起来,君王向恶棍们伸出了手;
6他们的心为诡诈所焚烧有如炉灶;他们的怒火终夜睡眠,及至清早,又如烈焰复燃起来。③
7他们都燃烧有如火炉,吞噬了他们的长官,他们的君王都灭亡了;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呼求我。④
8厄弗辣因因混杂与列邦之中,厄弗辣因成了一张未曾翻过的饼。⑤
9外邦人蚕食了他的力量,他却未理会;白发已散布在他的头上,他却不晓得。
10虽然如此,伊撒尔的骄傲仍显于面上,他们仍不归依上主他们的天主,仍不寻求祂。
11厄弗辣因像一只愚蠢无知的鸽子,一时求救于埃及,一时投奔于亚述。
12可是当他们要起程时,我要向他们撒开我的罗网,使他们像天上飞鸟跌入,我必要因他们所行的恶事除掉他们!⑥
13他们必要有祸!因为他们远离了我;他们必被毁灭,因为他们违背了我。我原想拯救他们,但他们仍说谎言相反我。
14他们并没有诚心呼求我,只是在祭坛旁狂叫;为了五谷和新酒,他们仍自割己身,以背叛我。⑦
15我虽然【教导了他们】,坚强了他们的手臂,然而他们仍图谋邪恶相反我。
16他们归向了虚无,变成了歪曲的弓;他们的首领必因他们的狂言亡于刀剑之下。【这是指他们在埃及地所说的狂言】。⑧
注 释
① 先知说伊民行了诡诈之事,即指示他们崇拜巴哈耳邪神之事,由此恶行产生了各种罪孽。因为负责劝导人民遵守法律的司祭们与长官们,对此职责毫不介怀,因此先知说上主自己要纪念这些恶事,而予以惩治。 ② 「他们使君王欢欣……使首领快乐……」一句,是按原文译出的,现代的许多学者愿意改为:「他们傅了君王……立定了首领……」由本节至7节经文很混乱,但意义倒很明显。先知在此段中是暗示在伊撒尔王室中近几年来所发生的篡位谋杀的案件,见列下15:10-16。先知为描述党徒设计谋杀君王的事,用了一个伙夫烤面包的比喻。伙夫即表示杀君王的党徒;伙夫揉好了面,便把火封住,以待面发酵后,再将火弄旺,以烤面包,表示恶徒们暂时压住自己的怒火,等待时机到来,施行谋杀。及至清早,伙夫将火弄旺,以烤面包,表示恶徒的时机已到,宴请君王,饮酒作乐,到燃起怒火时,将君王与拥护君王的首领杀掉。因为本段的经文将比喻和比喻的解释混在一起,不易分辨,因此读起来颇不易懂。 ③ 「待到我们君王的庆日上」是指的君王登极之日,或者是君王的生辰。「君王向恶棍们伸了手」,即谓君王尚不知内情,还与恶徒们握手言欢。 ④ 先知将这些政治上的谋杀惨案,皆归之伊撒尔国上下全都忘却了上主的原因。 ⑤ 「厄弗辣因混杂于列邦之中」一句,是指摘伊民与异民联姻结盟之事。「厄弗辣因成了一张未曾翻过的饼」,是指摘伊民的外交政策。一张饼在烤炉里如不翻转,必定烤的一面焦一面生,两面都不能吃。这是指伊民的政策两面不讨好,一方面不叫天主喜欢,因为她依赖了外邦,不依赖天主;另一方面外人也讨厌她朝秦暮楚的政策。哈培尔解释「未曾翻过的饼」为伊民社会的不平等,贫富悬殊;或者指示宗教上只顾外表不求内心的礼仪。 ⑥ 「我必要因他们所行的恶事除掉他们」一句,是按里仆耳摩法特等学者的意见修改的,原文作:「我要按照曾对他们的盛会说宣告的,来惩罚他们」。意义大同小异。今问:8-12节这一段是先知指摘伊撒尔国在培卡黑和曷协亚两位国王时代的两面政策,或者只是广泛的预言,伊撒尔国必要因着这种暧昧的政策,而遭到更大的不幸呢?两者都有学者拥护。前者指示先知在此处所讲的「神谕」,是在解释已发生的事情,后者指示此处所说的是一篇纯净的「预言」,欧瑟亚只预报同胞过不久所要遭受的惩治。既然我们在引言内,拥护了我们的先知的任务,只延迟到默纳恒逝世为止的意见,因此我们拥护后一说。 ⑦ 「他们仍说谎言相反我」一句,见注一。「自割已身」一句是按七十贤士译本及一般学者的意见所修改的(见肋19:28;21:5申14:1列上18:28),原文本作「作客」。 ⑧ 「虚无」即耶2:8所说的「一无所能的神衹」,即巴哈耳诸神。凡读过伊撒尔民族史的都可看出上主是怎样加强了自己选民的手臂,即连在雅洛贝罕二世在位时,上主也坚固了他们的力量,使他们盛极一时。但忘恩负义的伊民,不但在宗教上离弃了上主,归依了巴哈耳,即在政治上也离弃了上主,去依侍外邦的势力。因此,上主必先惩罚那些大言不惭的说客,使他们死于刀下。最后的一句显然是日后所增加,指明亚述之所以进攻伊撒尔,是因为说客在埃及地诽谤亚述,好与埃及结盟约的原因。
第八章
(要义与章旨见前章)
1把号角放在你的口上吧!对上主的家当作哨卫,因为他们违背了我的盟约,干犯了我的法律。
2他们呼吁我说:伊撒尔的天主啊,我们认识祢!①
3但伊撒尔抛弃了善,所以敌人必要迫害她。
4他们立了君王,但未经我手;他们立了首领,但没有我的赞同;他们以自己的金银制造了偶像,因此他们要自取灭亡。②
5撒玛黎雅啊!我必要除掉你的牛犊!我的怒火必向着它燃起;伊撒尔子民不能自新要到何时呢?
6因为这牛犊是工匠所制造的,它并不是天主,所以撒玛黎雅的牛犊必要粉为碎块!③
7他们种了风,收的必是旋风;麦苗抽不出穗子,做不成面粉,即便做出面粉,也必为外邦人所吃掉。④
8伊撒尔被吞没了,今后他们在列邦中必成为一个人所不喜悦的家伙。
9因为他们好像一匹离群的野驴,投奔亚述去,且又给埃及送爱情的礼物。⑤
10纵然他们在列邦中贿买了人,我现在也必要分散他们,使他们暂时停止傅膏君王和首领。⑥
11厄弗辣因建筑了许多祭坛,但是这些祭坛为她只可作为犯罪的用途。⑦
12虽然我为她写下了许多法律,却被视为陌生人的话。
13让他们奉献祭肉吧!让他们吃吧!上主决不悦纳这些祭品!祂必要记着他们的邪恶,惩罚他们的罪孽,他们必要回到埃及。⑧
14伊撒尔忘记了自己的造主,建筑了许多宫殿,犹大也加建了许多坚城,但是我必要将火掷于她的城邑中,吞灭其中的殿宇。⑨
注 释
① 「对上主的家当作哨卫」一句是按克忒耳、里仆耳、诺杰尔、敖斯提(Osty)等学者的意见加以修改的,原文作:「对上主的家有如大鹰」,因此番曷纳刻等学者译作:「有一个像大鹰者来到上主的家」,指示亚述将要进入伊撒尔领域。天主叫先知当作哨卫,把号角放在口上,也是报告敌军业已压境,上主的惩罚业已迫近。「伊撒尔天主的啊!我们认识祢!」一句亦可译作:「我的天主啊!我们伊撒尔认识祢。」委耳豪森与番曷纳刻等学者以为此节内有一段对话,而译作:「我的天主啊!」这是伊撒尔在困难中的呼声。「伊撒尔,我认识你!」这是上主的答复,即谓上主知道伊民的悔改是假的,是暂时的,呼求上主只是有口无心。 ② 「但伊撒尔抛弃了善」一句,阿本厄次辣解释为伊撒尔抛弃了天主,色林解作抛弃了对天主所应有的善行。但由上下的文意来看,更好说先知在此处所用的「善」字是暗示由西乃山上的盟约所生出来的福祉,因为先知在此处所指摘的是伊撒尔与犹大的王室在政治上的分裂,继而在宗教上的分裂。伊撒尔既然抛弃;天主所立的王室,抛弃了对雅威的敬礼,而自立君王,自立偶像,因此撕毁了天主在西乃山上与十二支派所共同立的盟约,因而也抛弃了在盟约中所预许的福祉。 ③ 5b「伊撒尔不能自新要到何时呢?」一句,按大半学者意见是日后的读者所附加的。学者们对本句的译法也不相同,有的译作:「他们决不能自新」,或「他们决不能免受惩罚」,是指贝特耳与丹地的牛犊而言。6节的经文也有些应订正之处,今按最普通的译法译出。番曷纳刻等学者译作:「因为这牛犊是出于伊撒尔,是由工匠所制造的,它并不是天主,所以一到了上主的日子,撒玛黎雅的牛犊必被掳去。」译文不拘如何不同,本段的意义则一,即上主申明必要铲除伊撒尔不合法的敬礼。 ④ 本节是先知用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比喻,来说明伊民的丧亡是自招的,是自取的。见约4:8箴22:8。 ⑤ 野驴象征着选民的糊涂与顽固,无论先知怎样警戒他们,他们仍自行其路,去与亚述与埃及联盟,希望获得他们的协助。9节最后一句是按克忒耳和委耳豪森的意见修改的。原文作:「厄弗辣因送爱情的礼物」。有的学者译作:「厄弗辣因送淫资」或「买情人」或「贿买朋党」。 ⑥ 本节的经文也有讹误,今依七十贤士译本及一般学者的意见加以修改。大意是说:虽然他们各处送礼,贿买异民,援助他们,但上主仍要以充军之罚惩罚他们,使他们陷于无政府状态中。 ⑦ 敬拜金牛之处,本来只在贝特耳与丹两处,但人民除在这两处之外,又建筑了许多祭坛,祭坛愈多人民的罪恶亦愈加重,见列上12:30;15:26,34。 ⑧ 12,13两节是先知指摘同时代的伊民只管宗教的外表仪式,对上主的法律则置若罔闻。这种态度,这种祭献,上主不但不悦纳,反要施以惩罚。「他们必要回到埃及」一句,是说他们必要回到上主在领导他们进入福地以前,在埃及为奴的景况中。敖勒里、科尼黑等学者由此两节推论,梅瑟五书内所记载的法律在欧瑟亚时代已著之竹帛了。 ⑨ 大半的学者都以为本节为日后所附加的。「伊撒尔忘记了自己的造主」,即谓忘记了拣选他们,保护他们,组织他们,与他们立约的上主。本节的后半段与亚2:5很相同。
第九章
(要义与章旨见第七章)
1伊撒尔啊!你不要高兴,不要像异民一样狂欢;因为你行了淫,离弃了你的天主,在所有的禾场上你喜爱淫资。
2禾场与榨酒池不认识他们,新酒也要拒绝他们。
3他们必不能在上主的地上居住,厄弗辣因必要回到埃及,在亚述要吃不洁之物。①
4他们再不能向上主奠酒,也不能向他陈设自己的祭品,他们的饼好似丧饼,凡吃这饼的必受玷污;因为他们的饼只可为他们自己,不能供奉于上主的殿宇内。②
5那末,你们在盛会之日,或在上主的庆节之日可作什么呢?
6因为,看啊!他们要向亚述走去,他们要在埃及聚集,在摩夫会合。他们银制的宝物都将为蒺藜所蟠据,荆棘也要蔓延到他们的帐幕内。③
7惩罚的日子来了,报复的日子到了!伊撒尔喊叫说:「先知是愚人,受灵感的人是疯子!」是,这是因为你的愆尤繁多,因了你的罪恶重大。④
8厄弗辣因窥视先知的帐幕,在他的路上处处布下了罗网,在自己的天主的家内只有敌视。
9他们穷凶极恶已达顶点,就像在基贝哈的那天,上主必纪念他们的罪孽,必惩罚他们的邪恶。⑤
10我发见了伊撒尔就如在旷野中发见了葡萄,看见了你们的祖先就如看见了无花果树上的初熟的果实;但当他们来到了巴哈耳培曷尔,便将自己献给了可憎恶之物,使自己也成了可憎恶的,一如他们所爱的。⑥
11至于厄弗辣因,他们的光荣,必如小鸟飞去,再不生产,不妊娠,不怀孕。
16*厄弗辣因受了打击,连根也干枯了,再不得结果实;即便他们生产了孩子,我也必将他们的宁馨儿杀死;
12a假使他们已把自己的子女养大,我也必使他们丧亡,一个不留。⑦
13照我所见的,厄弗辣因使自己的子女成为猎物,厄弗辣因必将自己的子女交与屠杀的人。⑧
14上主啊!祢赐给他们吧!赐给他们什么呢?赐给他们胎荒,乳萎吧!⑨
15他们所行的一切恶事全在基耳戞耳,故此我必在那里恨他们;因他们的恶行,我将把他们从我的家里赶出去;我再不喜欢他们,因为他们的首领都是叛徒。
12*b当我远离他们时,他们才是有祸的!
17*我的天主放逐了他们,是因为他们没有听从祂,所以他们必要在列国中漂流!⑩
注 释
① 本篇神谕(9:1-9)大约是先知像亚毛斯先知一样,亲自到民间去(亚5:1等)所宣讲的,他藉着民众狂欢的庆节来指摘他们的邪恶。在收获的季节或其他的庆节内伊民应敬礼上主,感谢上主所赐于的一切恩惠,但他们却如客纳罕人一样,饮酒作乐,忘记了上主,而去恭敬巴哈耳诸神,认为自己所得的一切恩惠和幸福全是由巴哈耳而获得,因此狂放淫荡,豪饮无度,以为这样更能得到巴哈耳的欢心。禾场上所有的一切称为「淫资」,这是因为遗弃上主的伊民将田地出产都归功于巴哈耳诸神的缘故。这些淫资必不能养活他们,因为上主要惩罚他们,使他们充军到异邦去。见列下17:6。是否有一部份北国的伊民也逃到埃及去了,圣经上没有记载,因此「必要回到埃及」一句应与8:13的意义相同,即再回到在埃及为奴时的情况中去。因为在埃及为奴的情况,是人所共知的,因此欧瑟亚先知提及此事,为使伊民更容易认清充军的痛苦。但有些经师们却以为欧瑟亚先知在此预言犹大国灭亡之日,谋杀了革达肋雅,因而逃到埃及的事(耶42,43章)。此外还有些学者以为圣经虽然没有记载有些伊民逃亡埃及之事,但事实上,确实有些伊民在撒玛黎雅陷落之后,逃到埃及去了。 ② 4节的经文欠妥,今后番曷纳刻、哈培尔等学者修改。本节是描述伊民在充军期的惨状,所吃的食物都属不洁之物(户19:14),一切的祭献与庆日都要停止。 ③ 本节是按近代一般学者加以订正的。玛索辣经文可译作:「看哪!他们必要逃避灾难。埃及必收敛他们的尸体,摩夫要掩埋他们,他们银制的宝物都将为蒺藜所蟠据,荆棘也要蔓延到他们的帐幕中。」七十贤士译本作:「他们因埃及的灾祸要出走,摩夫接收他们,米格玛市将埋葬他们,毁灭要继承他们的银子,蒺藜要占据他们的帐幕。」其他各古译本,以及现代的译文,皆不一致,今从略。「银制的宝物」即是他们的神像、祭台和为敬礼邪神所用的器具,如「厄缶得」,「忒辣芬」等(3:4)。有些解经学家,将「银制的」一词删去,只留着「宝物」,解作「圣地」或「殿宇」,与下句的「帐幕」相对。 ④ 7d的经文含糊不明,各古译本皆不相同。近代学者的译文也不大相同,有的译作:「除了你的恶习之外,还有暴虐之罪」,有的译作:「在你的穷凶极恶上又加了迫害」。今从敖斯提、里仆耳等学者。 ⑤ 8节的经文难以订正,现代学者的译法不下数十种之多,今从敖斯提。本节说明了伊民的罪恶如何深重,他们的心坚硬如石,不但不愿听先知的警告,反而咒骂先知为疯狂,蠢愚,想用各种诡计来谋害先知的性命。像这种穷凶极恶的伊民,怎能不受严厉的惩罚呢?关于基贝哈的日子,即指民19-20两章所述之事。 ⑥ 伊撒尔子民在蒙选之初,即为天主所钟爱,有如行旅在旷野中口渴时所遇到的葡萄,又如人所爱吃的初熟的无花果;然而忘恩负义的伊民,从祖先的时代,即显出了对上主背信的根苗,在正要进入福地之际,即在巴哈耳培曷尔,便崇拜了邪神(户25:1-5申4:3)。因此,犹如巴哈耳邪神为上主义怒的对象,恭敬巴哈耳邪神的伊民也必成为上主义怒的对象,因此先知说:「他们使自己也成了可憎恶的,一如他们所爱的。」参阅:耶4:1;16:18;则20:7-9等处。 ⑦ 10-17的次序不甚合逻辑,因此解经学家大半都是次序更改。公教学者里仆耳排列为10,13,11,16b,12,14,15,16a,17;誓反教学者摩法特排列为10,11,12a,13,14,15,12b,16,17;我们则随从哈培尔等所排列的次序,因为这种排列更适合逻辑的次序。由11-13一段先知描述伊民最难忍受的惩罚——绝后。 ⑧ 本节玛索辣经文简直无法明瞭,可勉强译作:「我看厄弗辣因有如祚尔载于美地,厄弗辣因却要将自己的子女领出,交与屠杀者。」因此学者们都各有所推测,今才从里仆耳、敖斯提等学者译出。 ⑨ 先知看清了伊民的罪恶重大,祈求上主从速降下那严厉的惩罚——绝后,免得他们的儿女变为庙妓与娈童,继续犯罪,得罪天主。 ⑩ 在最后三节内,先知重申充军的惩罚必要来临,并说明这惩罚的原因,即是因了伊民的恶习,尤其是基耳戞耳所行的恶事,关于基耳戞耳见4:15注。
第十章
(要义与章旨见第七章)
1伊撒尔是一株茂盛的葡萄树,结实繁多;他的收获愈富,祭坛亦愈多,地土愈丰饶,石柱亦愈美观。
2他们的心虚诈不实,因此他们现在必要遭受惩罚;上主必要拆毁他们的祭坛,必要打倒他们的石柱。
3那时他们也许要说:「哎!我们没有君王!」假使我们不敬畏上主,君王可能为我们作什么呢?
4讲空话,发虚誓,立盟约:故此灾罚滋生,有如田畦间的苦菜。①
5撒玛黎雅的居民必要因贝特阿文的牛犊而焦虑,它的人民必要为此悲哀,它的僧侣必要为此哀号,因为它的光荣被攫去了。
6连它自己也要被送到亚述去,做大王的贡物!厄弗辣因所得到的的只是羞辱,伊撒尔必将因自己的偶像蒙受耻辱!②
7撒玛黎雅灭亡了,她的君王有如一块飘在水面上的木片。
8贝特阿文的高丘——伊撒尔的罪恶——将被破坏,荆棘和蒺藜将蔓延到他们的祭坛上;那时他们要对山说:「遮盖我们吧!」对丘陵说:「倒在我们身上吧!」③
9伊撒尔啊!从基贝哈的日子起,你就犯了罪,在那里硬了心;难道基贝哈的战祸不会波及那些恶人吗?④
10我必要来惩治他们,民众必要联合起来去攻打他们,为惩罚他们的双重罪过。
11厄弗辣因的确是一头驯服的母牛,只喜欢打场;可是我要将轭加在牠肥壮的颈项上;我要使厄弗辣因上套,伊撒尔必要耕田,雅各伯必将耙地。⑤
12你们应该播散正义,以收获仁爱的果实!你们应该开垦荒地,因为现在是寻求上主的时候,应该寻求祂直到祂来向你们降下正义!⑥
13为什么你们耕种了奸恶,收获了罪匿,吃了谎言的果实呢?伊撒尔家啊!因为你依赖了战争,依恃了你勇士的众多,
14因此在你的城邑中将起鼓噪声,你的一切堡垒都将被拆毁,就如霞耳曼在战争之日毁坏了贝特阿尔贝耳,母子都被摔烂。⑦
15如此,伊撒尔家呀!因了你们恶贯满盈,我将要同样地对待你,伊撒尔的君王将在风暴中完全灭亡。⑧
注 释
① 学者们对本章3节的译法各有不同,有些学者第3节的次序稍微更改而译作:「那时他们也许要说:假使我们不敬畏上主,君王可能为我们作什么呢?哎!我们没了君王!」但这种译法抹煞了原文的力量,不如仍保存玛索辣经文更好。欧瑟亚在本章内仍按他的一贯作风,先叙述了伊民的历史,好使人更能明了目前的境况,而后预言未来的灾祸。欧瑟亚将伊撒尔比作一株茂盛的葡萄树,是要说明北国的富饶。但,不幸的很,伊撒尔利用这些丰富的物质去行崇拜偶像的敬礼,因此必要遭受惩罚。「他们的心虚诈不实」一句,即谓他们的心模棱两可,一方面自誉为雅威的选民,另一方面则与客纳罕人一般去敬拜巴哈耳神衹(列上18:21)。4节是指摘伊撒尔王朝的卑鄙政策,只知道讲空话发虚誓,与异族立盟约,而对自己的真正保护者,真正的主宰——上主毫不顾及。像这种国王,有与没有又有什么分别呢? ② 5,6两节的经文稍微订正,大体与玛索辣经文相同。6节末的「偶像」二字原文作「计谋」,今按许多学者的意见修改。按古代东方民族的习俗,某一国得胜了另一国,必要将战败国的神像也一同带去,为表示战败国的神明也为战胜国的神明所败,见撒上4:11;5章;依46:1-2。因此欧瑟亚在此预言伊民所敬拜的牛犊也要被掳去,使他们蒙受耻辱。 ③ 「木片」亦可译作「洙子」,意义无甚出入。7,8两节是描述伊撒尔灭亡的惨景。国王好像飘在水面上的木片,漂浮不定。祭坛都要遭受破坏,人民为了逃避敌军的狂怒与淫威,都希望一死了之。于是向高山丘陵所:「遮盖我们吧!倒在我们身上吧!」吾主耶稣在描述审判的严厉时也引用了这两句话,见路23:30,亦见默6:16。 ④ 基贝哈的日子暗示民19-21所记载的惨事,本节是照民20:42写成的。那里记载说:「他们——彼讷雅明人——在伊撒尔人面前转向旷野的路上逃去,但战事却追踪而至,从各城出来的人也都在半途截击他们。」欧瑟亚在此处引用这段史事的意义,是要说明当初彼讷雅明人怎样固执子恶,在基贝哈顽抗伊撒尔民其他支派的攻击,几乎完全灭绝,同样目前的伊撒尔人也沉湎于恶不肯听从,先知的警告而悔改,因此上主必要除灭他们。 ⑤ 10节「我必要来惩治他们」一句是按七十贤士译本及一般学者的意见修改的,原文作「我必任意惩罚他们」。11节「伊撒尔必要耕田」,今按一般学者的意见修改。先知在10节内所说的上主要联合各民族攻打伊民,为惩罚他们的双重罪过,是什么罪过讷?学者们的意见不一。色林以为是伊民旧时与现代的罪过;番曷纳刻以为是基贝哈人的不善待旅客与荒淫的罪过(见民19:14-28)。但普通的意见以为是伊民崇拜偶像与自立君王的罪恶。11节是描写伊民命运的转变。伊民在被召的初期,为上主所钟爱,任他们享受土地的丰饶,有如农夫当让母牛打场时任意吃谷一般(申25:4);可是如今上主要转变对待他们的方式,要将重轭放在伊撒尔的身上,意思是说,要使伊撒尔失去独立自主之权,去作异邦的奴隶,不劳苦作工,得不到饱食。 ⑥ 「直到祂来向你们降下正义」一句,亦可译作「直到祂来训诲你们正义」。七十贤士译本作:「为的是正义的果实能来到你们身上。」这句话的意义,不但公教的圣师认为指示默西亚的来临,就是犹太的经师也作同样的解释。 ⑦ 13节前半段本为叙述句,今按七十贤士译本及很多学者的意见改为询问句,意义更为通顺,因为先知在上节勤勉伊民播种正义以获得仁爱的果实,但先知所见的伊民的作为,适得其反,因此先知向伊撒尔家预言她必要遭受那不可避免的屠杀与灭亡。先知为使民众更明白将来的敌军残暴达到如何程度,引用了一件残暴的大屠杀案:即霞耳曼毁坏贝特阿尔贝耳后,将其中的母子全数摔烂。关于这件惨无仁道的血案,圣经上没有记载,因此学者有四种推测:(a)霞耳曼即是亚述王霞耳讷巴色尔第三(七八三——七七三),贝特阿尔贝耳即是底格里斯河畔的阿尔贝拉。(b)霞耳曼即是摩阿布王撒拉玛奴,为提洛拉特丕肋巴尔第三的附庸,阿尔贝耳即今称为伊尔彼得的城(Irbid),离基讷勒特湖约有六公里。(c)有些学者以为霞耳曼即使依8:18所提及的米德杨王匝尔慕纳黑。(d)更有些学者,如查音和里仆耳等将霞耳曼改为霞隆,将贝特阿尔贝耳改为雅洛贝罕家。这四种意见都有学者拥护,除非再发见可靠的文献,无法确定。我们则以为第一种意见更适合欧瑟亚引用这段史事的用意,因为他要预言将来的敌军即是亚述,所以引用亚述军队所行过的大屠杀为警戒自己的同胞,更为恰当。 ⑧ 「伊撒尔啊」原文作「贝特耳啊」,今按七十贤士译本改。
第十一章
(要义与章旨见第七章)
1当伊撒尔尚是一个幼儿时,我就爱了他,自从在埃及时,我就召叫了他为我的儿子。①
2日后我越呼唤他们,他们越远离我,去给诸巴哈耳神献祭,向偶像进香。
3a原是我教了厄弗辣因迈步,在我的双臂中怀抱着他们,
4是我用人的绳子,爱情的带子牵着他们,对他们有如高举婴儿到腮颊的慈亲,并且向他们屈身喂养他们;
3*b但他们却不理会是我看护了他们。②
5他们必要返回埃及地,亚述要作他们的君王,这是因为他们拒绝归依我。
6刀剑也必将在他们的城邑中横行,毁灭他们的子女,在他们的堡垒中吞噬他们。
7我的百姓因着他们的叛逆使我疲惫了,上主必要给他们指定应负的轭,因为他已停止了疼爱他们。③
8厄弗辣因啊!我怎能舍弃你!伊撒尔啊!我怎能抛弃你!我怎能使你如同阿得玛!待你如同责波因!我的心已转变了,我的慈爱也一同激发起来了。
9我再不按我的盛怒而行,我也再不毁灭厄弗辣因,因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我是你中间的圣者,我并不喜欢毁灭。④
10他们必要追随上主!祂要吼叫有如狮子,祂一吼叫,祂的孩子们必要从西方急速而来;
11他们犹如雀鸟由埃及急速而来,犹如鸽子从亚述地飞来,我要使他们安居在自己的家中——上主的断语。⑤
注 释
① 本章是一篇描述上主对伊撒尔的爱情,有如父对子的爱情的美丽诗文。先知在前几章内,以夫妇间的爱情来描述上主与伊民间的爱情,目的是要伊民明白上主是怎样的钟爱他们。但忘恩负义的伊民,不但不报谢于万一,反而杜塞耳朵,不听上主的呼唤,去归向邪神,因此上主不得不暂时惩罚他们,使他们回头改过。当伊撒尔在埃及地时,他尚是一个幼儿,即谓尚未成国家,上主便钟爱了他,召叫他为自己的儿子,正如上主命令梅瑟说:「你要对法郎说:上主曾这样说:伊撒尔是我的长子」(出4:22)。上主为使自己的儿子——伊撒尔成为一个国家,便「以大能的手,从为奴之家……救出了他们」(申7:8),引领他们到旷野之中,与他们立约,然后进入许地,使之成为上主在世的国家。「我就召叫了他为我的儿子」一句,七十贤士译本作:「我就召叫了他——依撒尔的——儿子们」。有的学者译作:「我呼唤了我的儿子」,或「我从埃及地召叫了我的儿子」。在埃及流徙的伊撒尔子民,预兆着在同一国中逃难的唯一天主子——耶稣;因为上主疼爱伊撒尔,便以大能的手将他们由埃及拯救出来,同样,疼爱唯一子的天父也从埃及把自己的唯一子召了回来。这样我们可以明白玛2:15所记载的话说:「这是要应验上主藉先知所说的话: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② 2,3,4三节是按希叙二译本和现代学者的推测稍微加以修改。4节的「用人的绳子」二句,现代的学者愿意改为「用仁慈的绳子」,或「用忠诚的绳子」,我们仍保存原文,意思是说,上主曾以充满人情的绳子,相宜于人性的方法,牵着伊撒尔,教导他们行路,免得他们摔倒。这两节说明了上主为父的爱情与伊民的忘恩负义。 ③ 5,6两节按近代的考订家稍微加以修改,关于第7节的经文,除了有些学者以为无法修改之外,至少有二十余种的译文。我们的译文是在斟酌了各古译本的译文,以及上下文的意义之后按照哈培尔译出的。玛索辣经文也许可译作:「我的人民偏要远离我,众先知虽然招呼他们归回至上者,却无人尊崇他。」番曷纳刻译作:「我的百姓被悬在城上,被悬在上到城中的敌人面前,没有人能挽救他们。」里仆耳译作:「我的百姓因堕落而病弱了,他们呼吁巴哈耳,但不能有所应允。」上主说出了他怎样如慈父一般的爱护了伊民之后,眼见目前的伊民仍是怙恶不悛,因此决意要惩罚他们,使他们再恢复从前在埃及为奴的生活苦况,充军到亚述为奴,因为上主已停止了疼爱他们。 ④ 天父的爱情是伟大的,超过得胜了祂的公义,在这两节内,上主好像改了祂要惩罚伊民的决心,因此便向伊民说:我怎能抛弃我的儿子——伊撒尔呢?我怎能对待他们有如阿得玛和责波因呢?(创10:19;14:2,8申29:23)?这里所记载的上主的话与上主在洪水灭世之后所说的话,颇为相似,见创8:21。⑤本章2节叛离的光景要完全转变,从前上主越唤他们,他们越远离上主;如今上主一呼唤,就都急速跑来,追随上主。以前上主自比为狮子,是要撕裂伊撒尔民,惩罚他们(5:14),如今又自比为狮子,是要保护他们,恐吓他们的敌人,有如狮子怒吼恐吓其他的野兽不敢加害自己的幼雏。上主一怒吼,强敌为之震惊,马上放回所俘的伊撒尔子民(亚1:2耶25:30),流散各处的伊民便自动地迅速跑到上主的怀抱里。这一段安慰人心的预言结束了本书的第三大段。
第十二章
要义 12-14章为本书最末的一段。先知在本段内仍以他一贯的作风,先叙述一段伊民的历史,以指摘伊民目前的罪过,然后预言天主的惩罚,再以劝勉伊民真心悔改,预告上主将要施救作结束。这段中所包括的神谕是什么时候发表的,谁也不敢确定。有些学者以为是在伊撒尔北国最末的一位君王曷协亚时(七三二——七二四)。这种意见是可能的,但我们仍以为本段与前两段一样,反映着雅洛贝罕二世死后政治混乱的情形,因此我们以为本段的神谕是在七四二至七三六年之间所发表的,更为适合,详见引言一。
章旨 12章述伊撒尔在各事上的诡诈与欺骗行为及其报应。13:1-3伊民敬拜偶像与其所应受的惩罚。13:4-11伊民的辜恩负义与其所应受的惩罚。13:12-14:1伊民所应受的惩罚是不可避免的。11:2-4先知劝勉伊民痛改前非。14:5-9伊民悔改后,上主所赐与的福祉。14:10结论:上主的道路是正直的。
1厄弗辣因以谎言围绕了我,伊撒尔家以诡诈包围了我,犹大对天主也是不忠实的证人。①
2厄弗辣因爱好飓风,追逐东风,因而多行荒谬和欺诈之事;他们与亚述结盟。给埃及送油。
3上主必与伊撒尔争辩,必要按照他的行径惩罚雅各伯,依照他的行为报复他。②
4a雅各伯在母胎中就握着他哥哥的脚跟;
13*雅各伯曾跑到了阿兰平原,伊撒尔为娶妻劳过力,为娶妻放过羊;
4b及至壮年曾与「厄罗音」格斗,
5他与天使格斗,获得了胜利;他曾哭求过他;又在贝特耳遇着了他,在那里曾对他说:
6【上主是万军的天主,雅威是祂的名号。】
7「你啊!你应当归于你的天主,遵行仁爱和正义,时刻仰望你的天主!」③
8【厄弗辣因有如】客纳罕人,手里拿着欺诈的天秤,喜行欺骗。④
9且是厄弗辣因还说:「实在,我成了富翁,我发了大财!」然而他所得的利益为补赎他所犯的罪孽尚不足够!⑤
10因我自从在埃及地时就是上主,你的天主;我必再使你住在帐篷中,有如在盛会的节日一样。⑥
11我曾向先知们说过话,是我曾增多了异像;我必要藉着先知们消灭他们。
12在基耳哈得只有罪恶,因为他们爱慕了虚无;在基耳戞耳他们向魔鬼献了祭,因此他们的祭坛必将成为田畦中的石堆。⑦
14*【上主曾藉一位先知使伊撒尔脱离埃及,曾为一位先知所护守。】⑧
15厄弗辣因重重地激怒了上主,因此,他的血债必要归到他身上,他的主必要把他所加于自己的凌辱回报在他身上!
注 释
① 按拉丁通行本以及一些古译本,本节应归于前章,我们则保存玛索辣经文原有的位置,并且以为这位置更为合适。1节后半段的经文无法明瞭,如按七十贤士译本稍微修改后,勉强可译作:「然而犹大还为上主所认识,对圣者尚忠信。」但这种译法正相反本段神谕的精神,因此学者们以为:如果这种译法是对的,应是为晚年犹大人所插入的,或篡改的。学者们对本节的译法,多得不可胜数,色林、里仆耳等译作:「他时常追慕巴哈耳,只知忠于妓女。」爱色冷以为译作「犹大也不忠于天主,不忠于至忠的圣者」更好。今从番曷纳刻等学者,以为先知在此处不能赞美犹大,而是指责雅各伯的整个后裔,无论南北,对上主都失掉忠诚。 ② 2节的「欺诈」二字是按七十贤士译本和近代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修改如此。玛索辣经文原作「强暴」。3节的「伊撒尔」原文作「犹大」,今从一般学者修改如此。伊民对上主最大的不忠,除了在宗教上离弃了上主之外,便是在政治上不依侍上主,只知向异邦强邻进贡(5:13;7:11;8:9),自以为政策高明,岂知正是走向自取灭亡的路。「风」或「飓风」即是由旷野中吹来毁灭一切的东风,此处指示东方大帝国——亚述。 ③ 经学家对本章的经文次序和结构都感到莫大的困惑,因此有些学者如玛尔提等只将本章的1a,2,3b,4,8,9a,12,15等节视为原文,其余诸节都是晚年所附加的;有些学者设法将本章的经文次序按逻辑排列起来,因此产生了不少的更改与移动。此外有些学者索性按原文的位置翻译,前后加以符号,以示此段与上下不连。今从摩法特等学者排列,此译文移动很少,只将13节移至4a与4b中,这移动是否妥善,我们不敢确定,然而至少完全保存了原有的经文,并使经文更为通顺。这种办法并不算对圣经不恭,见教宗比约十二世的「圣神默感」通牒(Diviuo Afflante Spiritu)。除了上述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复杂的问题,即先知忽然在3-7一段提起了圣祖雅各伯的三椿事迹:即一、雅各伯出生时握住了黑撒乌的脚跟(创25:26);二、为了逃避黑撒乌的怒气逃到了阿兰以及日后返回(创28:10-22;35:9-15);三、雅各伯与厄罗音格斗(创32:22-33)。先知在这篇神谕内为什么要提出这三椿事迹?换句话说:即先知引用圣祖雅各伯历史的用意何在?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解答不一,大致可分为三派:(a)有的学者以为先知引用这三段史事是为称许雅各伯希望得上主与父亲的祝福的热切,而指摘他的后裔对自己选民的尊位及对宗教上的一切漠视;(b)有些学者以为先知在此处是谴责圣祖在出生以前就行欺骗,在长成时只顾自己私利,想尽各种方法由上主和人前得到便宜,因此无怪他的后代都是充满虚妄与欺诈的;(c)还有些学者站在中立派,以为先知谴责了圣祖,然后再提起圣祖光荣的事迹来称许他,这三种意见都有公教的学者拥护。我们觉得第一种意见比较更适合先知的目的。 ④ 先知在本节的开始,马上就称呼伊民为客纳罕人,我们为了清楚起见,添了「厄弗辣因有如」几个字。先知之所以称伊撒尔人为客纳罕人的用意是说伊撒尔人已不堪称那荣名,更好称为客纳罕人,因为伊民在各事上都效法了那些诡诈的客纳罕人(则16:29匝14:21亚8:5)。 ⑤ 按玛索辣经文9b应译作:「我所劳碌得来的,人不见得有不义或为有罪之处。」今从七十贤士译本。上半段为厄弗辣因所说的话,下半段则是上主的断言,现代的学者大都如此订正。 ⑥ 上主在此处又提示祂自在埃及时就作了伊撒尔的天主,理当承受祂百姓的敬礼和爱慕;然而伊民却去与客纳罕人学习,犯了不可补赎的罪过,因此上主决意要惩罚他们,把他们由安乐的地方赶出去,使他们再住在帐棚中,有如在旷野一般。「盛会的节日」是指的帐棚节,本为伊民最快乐的庆节,八天之久,住在露天之下的帐幕中。因此有些学者以为上主在此是预许伊民在受惩罚后,再享受昔日过帐棚节的喜乐。但按上下文来看,这种解释正反对欧瑟亚在此所有的思想,因此我们以为先知在此处是指充军而言。 ⑦ 12节的经文欠妥,今按大半学者的意见稍为予以修改。番曷纳刻、摩法特等修改为:「……以及他们的虚无的偶像,他们都将归于虚无!背叛者在基耳戛耳行了祭献,因而连他们的祭坛也将变为田畦中的石堆。」关于基耳哈得见6:8。基耳戛耳见4:15;9:15。11节「藉着先知们消灭他们」一句,有的学者译作「藉着先知们讲说比喻」。这不同的译法是因为「比喻」与「消灭」二词在希伯来文上很相类似的原故,但按6:5以及上下文来看,此处译作「消灭」更为适合。通常天主藉着先知来劝勉自己的百姓,待百姓陷于罪恶之时,则藉着先知来警告他们,但现在百姓固执于恶,不愿悔改,因此上主要藉着先知来实行祂最后的惩罚,即消灭祂的百姓,因为上主决不能让罪免罚(12:15)。 ⑧ 本节应安置何处,不敢断定,因此大半考订学家以为本节是日后所插入的注脚。
第十三章
(要义与章旨见前章)
1从前厄弗辣因一发言,人都战兢害怕,因他在伊撒尔中为首;但后来因巴哈耳犯了罪,终于灭亡。①
2如今他们仍旧犯罪,用银子为自己铸了神像,按照模型制造了偶像,这都是匠人的作品,他们反称之为神衹,向它们献祭:并且人都亲吻牛犊。
3因此他们将如黎明的云雾,又如易逝的晨露,如禾场上被吹去的糠秕,又如腾于窗外的轻烟。②
4自从在埃及地时,我就是上主,你的天主,除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其他的神,除我以外,别无拯救者。
5我在旷野中牧放了你,在干燥之地牧放了你。
6他们由于丰美的草地而获得饱食;饱食之后,便心高气傲,因而忘却了我。
7所以我要像一只狮子对待他们,我将如一头豹子伏在路旁窥伺他们;
8我要像一头失掉幼子的母熊猛扑他们,又如一只壮狮,撕裂他们的心腔;我要如一只母狮在那里吞下他们,又如一只野兽撕碎他们。③
9伊撒尔啊!我要摧毁你,谁能援助你呢?
10如今拯救你的君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一切首领在哪里呢?关于他们你曾说过:你赐予我君王和首领吧!
11我在怒气中给了你君王,我必要在盛怒中再将他除去。④
12厄弗辣因的邪恶已封缄起来,他的罪孽已收藏起来。
13分娩的疼痛将临到他的身上,但他是一个无知的孩子,到了时期,还不出现在子宫口。⑤
14我要解救他们脱离阴府的权势吗?我要拯救他们脱离死亡吗?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阴府啊!你的毁灭在哪里?在我眼前决无后悔之事!⑥
15他在芦苇中虽然长得茂盛,但必有东风吹来,即上主的风必由旷野吹来,使他的泉源枯竭,使他的涌泉干涸。他必掠去他所积蓄的一切宝器。
14*1撒玛黎雅必要承当罪罚,因为她背叛了她的天主。他们将亡于刀剑之下,他们的婴儿将被摔烂,他们的孕妇将被剖开。⑦
注 释
① 本节的经文欠妥,今按学者们的意见,稍微予以修改。厄弗辣因在伊撒尔支派中是最有势力的,只要他一开口,同胞们就都恐惧他;可是自从他追随了巴哈耳之后,他的声誉一落千丈,无论在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都已堕落,走向死亡之路。 ② 2节从克忒耳与番曷纳刻译出;先知在这两节内是指摘伊民敬拜偶像与敬拜牛犊的罪恶,并预示因此所应受的惩罚。 ③ 5节中的「牧放」二字原文作「认识」,今从七十贤士译本改。因为「牧放」一词更适合5节的经义,忘恩负义的伊撒尔在善牧领导之下脱离了为奴之地——埃及之后,在进入福地的路上便背弃了上主,因此预许宏恩的上主对他们要变为仇敌,善待羊群的牧童要变得像野兽,为惩罚他们的罪过。 ④ 9,10两节的经文也有应修改处,今依叙译本以及一般学者的译文译出。本段指摘伊民的命运是无法挽回的。另外上主要惩罚伊民的王室,因为当伊民要求君王之初,虽然上主不满意,却赐给他们(撒上8章;列上11:29-39),不幸这王室却引人民走入歧途,成了人民的陷阱,因此上主要在盛怒中除去他们。 ⑤ 厄弗辣因的罪过被封缄起来了,被收藏起来了,意即:虽然伊民现在尚未受罚,但天主并没有忘记他们的罪孽,只将他们收藏了起来,等待时机一到,便要加以惩罚(约14:17申32:34)。先知在神目中看见了他的同胞在受惩罚之日所遭受的痛苦,是那样的严厉,便一方面以产妇临盆的痛苦来形容,另一方面将伊民比作到了应产生时而仍停在子宫内的婴儿。这种现象如果延迟长久,母子必死无疑(米4:9依26:17耶31:9)。先知用这种比喻来形容伊民所遭受的惩罚,言外是说,伊民的光景已到了绝望的地步(依37:3列下19:3),已将最后的机会失掉,因此只有丧亡。 ⑥ 有些学者将本节译作:「我必要解救他们脱离阴府的权势,我必要拯救他们脱离死亡!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阴府啊!你的毁灭在哪里?在我眼前决无后悔的事。」七十贤士译本以及拉丁通行本和各古译本大概都是如此译成的。有不少的解经学家以为本节是一首凯旋歌,颂扬天主的仁慈最后胜过了公义。圣保禄宗徒在格前15:55也引用了本节的后半段,来作复活战胜死亡的凯旋歌。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玩味一下本节的上下文,上节是形容伊民所受的痛苦,有如婴儿停在子宫口,母子必死无疑;下节是描述伊民所受的灾害有如由旷野吹来的东风,吹焦一切的青草绿叶;那末,本节的意义也不能例外,当然也是说明伊民应受之罚。按我们的译文,意义是这样:我要解救他们脱离阴府的权势吗?决不!我要拯救他们脱离死亡吗?决不!死亡啊!你的灾害在哪里呢?快来吧!阴府啊!你的毁灭在哪里呢?快来吧!因为在我眼前决无后悔之事,定了必罚。圣保禄宗徒为证明人的肉身必要复活的道理,先引用了依撒意亚的一句话:「祂要永远取消死亡」(依25:8注二),而后按照七十贤士译本引用了本节的话,为提高这段道理的重要性。圣保禄宗徒引用的这段话只是自由的运用,并没有讲论此处的本意。 ⑦ 厄弗辣因在众芦苇中长的无论怎样茂盛,必为东风所吹倒,一切归于虚无。「东风」是指的亚述,天主必要藉着在当世无双的强国,去惩罚伊民的罪恶,将他们抢掠一空(列下17章)。
第十四章
(要义与章旨见第十二章)
2伊撒尔啊!归向上主你的天主吧!因为你跌倒了是因了你的罪孽。
3你们应拿这话,归到上主那里,向祂说:「求祢完全除去罪恶,使我们蒙福,使我们能奉献我们唇舌所有的果实。
4亚述不能拯救我们,我们也不再骑埃及的马;我们决不再对我们手中的作品说:『你是我们的天主』,因为孤儿只可在祢处蒙受怜恤!」①
5我要治疗他们的悖逆,我要从心里疼爱他们,因为我的怒气已远离了他们。
6我对伊撒尔将如甘露,她将开花如百合,扎根如白杨,
7她的枝条必将扩展,她的华丽必如阿里瓦树,她的芬芳有如里巴嫩的馨香。
8他们必将归来,再住在我的阴影下,他们必将繁殖有如五谷,滋生有如葡萄,他的声誉将如里巴嫩的美酒。
9厄弗辣因与偶像还有什么关系呢?磨难他的是我,赐福于他的也是我!我如一棵翠绿的松树,你的果实由我而来。②
10谁是明智的,让他明白这些事吧!谁是聪明的,让他领会这一切吧!因为上主的道路是正直的,义人必在其上行走,恶人却在其上跌倒。③
注 释
① 3节「使我们蒙福」一句按敖斯提、里仆耳、诺杰尔等学者稍加修改的,原文可译作:「悦纳善行」或「悦纳那好的」。伊民因了固执于恶,使天主不得不惩罚他们,使他们流散在异国之中。先知好像在神目中见到自己的同胞,在充军之地失望的光景,便依照自己对上主所有的认识,劝勉他们归向仁慈的上主,因为他知道上主的爱情是伟大的,不能永远抛弃祂的百姓(11:8,9),因此便亲自教导他们怎样忏悔他们的罪过,向天主说什么样动心的话。这苦求的言词,并不只是口舌的振动,而应是真情的流露,定志改变往日的作风。昔日在政治上离弃了上主,而去投奔亚述和埃及,在宗教上背弃了上主,而去崇拜邪神和偶像,今日认真悔改,无论在政治上或宗教上一心归向上主,投奔上主。(参阅咏69:33,31;50:13,14;51:15-17依30:16;31:1-3。) ② 5-9一段是上主的答复。心怀伟大爱情的上主决不会「轻视忧伤忏悔的心」(咏51:19),因为祂是「仁慈施惠的天主,富有忍耐、慈爱与忠诚」(出34:6)。因此立意要解救他们,并且许与他们各样的恩惠。这些恩惠有如使大地复生的甘霖,使伊撒尔复生,成为天主的新民。他们在天主的庇护之下,欣欣向荣,恢复昔日伊甸园的荣华。见先知书总论七。 ③ 本书最末一节,好似是晚年所附加的经验之谈,但它的意义却完全符合本书的论调:天主的道路,即诫命、是正直的,义人必要因而得到永生,恶人却要因而受罚丧亡(耶9:11申32:4依1:28;26:7咏3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