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德兰爱心书屋  
 
小德兰爱心书屋
 
传统思高版圣经(我们完成了)列表
·梅瑟五书序
·目录及凡例
·总 论
·参考书目
·创世纪引言
·创世纪
·出谷纪引言
·出谷纪
·肋未纪引言
·肋未纪
·户籍纪引言
·户籍纪
·申命纪引言
·申命纪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附三 伊民旷野行程图及会幕
·旧约史书总论
·参考书目
·出版及史书序
·旧约史书上册 凡例及目录
·若苏厄书引言
·若苏厄书
·民长纪引言
·民长纪
·卢德传引言
·卢德传
·撒慕尔纪引言
·撒慕尔纪上
·撒慕尔纪下
·列王纪引言
·列王纪上
·列王纪下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旧约史书下册
·旧约史书下卷序
·凡 例
·编年纪引言
·编年纪上
·编年纪下
·厄斯德拉引言
·厄斯德拉上
·厄斯德拉下(或称讷赫米雅)
·多俾亚传(拉丁通行本译文)
·友弟德传引言
·友弟德传
·玛加伯引言
·玛加伯上
·玛加伯下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录二 待添加
·智慧书
·目录
·旧约全书序
·自 序
·凡 例
·智慧书总论
·参考书目
·约伯传引言
·约伯传
·箴言引言
·箴言
·训道篇引言
·训道篇
·雅歌引言
·雅歌
·德训篇引言
·德训篇
·智慧篇引言
·智慧篇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经内译名表
·附三 经外译名表
·圣咏集
·目录
·
·凡 例
·圣咏集总论
·参考书目
·圣咏集卷一(1-41)
·圣咏集卷二(42-72)
·圣咏集卷三(73-89)
·圣咏集卷四(90-106)
·圣咏集卷五(107-150)
·先知书 上册
·目 录
·
·引 言
·​依撒意亚内集(1-39)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至第十二章 厄玛奴耳书
·第十三章至第二十三章 对外邦人所
·第二十四章至第二十七章 依撒意亚
·第二十八章至第三十五章 对犹大和
·第三十六章至第三十九章 承上起下
·依撒意亚外集 安慰书(40-66)
·第一编 (40-48)
·第一篇诗(40-41)惟独上主应许了
·第二篇诗(42:10-44:5)伊民虽充
·第三篇诗(44:6-46) 创造万物拯
·第四篇诗(47) 巴比伦的灭亡
·第五篇诗(48)藉居鲁士救赎选民的
·第二编
·第一篇诗(49-51:16) 忠信的上主
·第二篇诗(51:17-52:12) 充军者
·第三篇诗(42:1-7;52:13-53:1
·第四篇诗(54-55)熙雍的复兴
·第五篇诗(此处的内容移到第三编去
·第三编 (56-59 63-66)
·第一篇演说(56:1-8) 一视同仁的
·第二篇演说(56:9-57) 上主责罚
·第三篇演说(58) 斋戒而不遵守法律
·第四篇演说(59)伊撒尔原不堪蒙受
·第五篇诗(60-62)新熙雍的光荣
·凯旋歌与祈祷辞(63,64)
·结论(65-66)
·附地图三幅
·先知书 中册
·
·凡 例
·历史总论
·耶肋米亚引言
·耶肋米亚
·哀歌引言
·哀 歌
·巴路克引言
·巴路克
·厄则克耳引言
·厄则克耳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图
·先知书 下册
·目 录
·序言
·历史总论
·达尼尔引言
·达尼尔
·十二小先知书绪言
·欧瑟亚引言
·欧瑟亚
·岳厄尔引言
·岳厄尔
·亚毛斯引言
·亚毛斯
·亚北底亚斯引言
·亚北底亚斯
·约纳引言
·约纳
·米该亚引言
·米该亚
·纳鸿引言
·纳鸿
·哈巴谷引言
·哈巴谷
·索福尼亚引言
·索福尼亚
·哈盖引言
·哈盖
·匝加利亚引言
·匝加利亚
·玛拉基亚引言
·玛拉基亚
·附一 引用经书简字表
·附二 波斯阿革门朝代世系表
·附三 拉歌和色娄苛两朝代世系表
·附四 经内译名表
·写在最后
「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
约纳
约纳
浏览次数:609 更新时间:2023-4-25
 
 

约纳

第一章

章旨1记述的开始。2-3约纳违命远逃。4-6海上的风暴。7-10约纳的罪愆洩露。11-16约纳被抛入海中,风暴平息。

1那时有上主的话传于阿米泰的儿子约纳说:①

2「你起身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她宣讲吧!因为他们的邪恶已达于我面前了。」

3约纳起身想从上主面前逃往塔尔熹市,离开上主。②

4但是上主却使海上起了大风,海中骇浪大作,那只船眼看要被击破。

5那时水手们都惊慌起来,每人呼求自己的神祇,并将船上的货物,抛于海中,为减轻载重。但是约纳却走入船舱内,躺下睡去了。

6船长便走到他跟前,对他说:「你怎么还睡觉呢?起来呼求你的天主吧!天主也许会眷念我们,使我们不致遭遇覆亡。」③

7他们彼此说:「来,我们抽签吧!使我们知道这种灾祸临在我们身上,是因谁的缘故?他们便抽了签,约纳竟然抽中了。

8他们对他说:「请告诉我们,【这场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是因谁的缘故?】你是干什么的?是由何处来的?你是哪地方的人?属于哪一个民族?」

9他回答他们说:「我是个希伯来人,我敬畏那创造海洋和陆地的上天

的上主天主。」10那些人都非常的恐惧,并对他说:「你做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他是从天主面前逃避的,因为他告诉了他们。④

11他们又问他说:「我们应该怎样的处理你,才能使海面为我们平静呢?」因为海面愈来愈汹涌了。

12他对他们说:「你们举起我,将我投进海里吧!这样海面就会为你们平静了。因为我知道这场大风波,临到你们身上,仅是为了我自己的缘故。」

13众人虽然竭力摇撸,想划到陆岸,但是不能够,因为海上风暴为他们愈来愈汹涌了。

14所以他们便呼求上主说:「上主啊!求祢别因这一个人的性命使我们全都丧亡,不要将无辜者的血归在我们身上,因为,上主啊!祢作了祢所愿意的事。」15于是他们举起约纳,将他投入海中,海波立即停止动荡。

16众人及其畏惧上主,遂向上主献祭,并许了誓愿。⑤

注 释

「那时」二字是希伯来人开始记事的一种习用的语句。  「尼尼微大城」,见323411各注。约纳从上主面前逃走的理由,他本人在42予以说明。在约纳抗不赴命的事上,我们发见一个真理;逃避责任的人,尤其,没有提供理由逃避责任的人,必会陷于丧亡的危机。约纳本奉上主的命去东北方的尼尼微宣讲,但他却立刻决意逃往极远的西方——塔尔熹市。塔尔熹市(Tarshish=Tartessus),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位于西班牙西南部,瓜达尔几维河口岸附近,是腓尼基商人西方最远的航线。参阅创104231。雅缶(Yapho)希腊文作约培(Joppe),是一座古城,属丹支派的地区(苏1946),是距离耶路撒冷约五十二公里的海港。昔日撒罗满为上主建造圣殿时,即由此海口输入里巴嫩的香柏木(编下215列上59);迨后上主的殿重建时,木料亦由此海口运入(厄上37)。「离开上主……」一句,是说约纳远离耶路撒冷、圣殿、自己的同胞,而从圣地逃往他地,因为圣殿和圣地是上主居住的处所。先知以为这样做,便可逃过上主的眼目,避免上主再次的命令。参阅创416撒上261920列下51713221720232339  结果约纳没有逃出天主的掌心。天主却使暴风突袭了地中海,显然这是在船开出雅缶海口不久之后所发生的。作者在这里轻描淡写绘成了这幅可怖的图画:「海中骇浪大作,那只船眼看要被击破。」风暴如此猛烈汹涌,使那些教外的水手们也都害怕起来,开始呼吁自己的神灵护佑。如圣热罗尼莫所说:「他们不认识真理,也不知道有上主的照顾,但他们在宗教的错谬观念下却知道崇拜一个神祇……,他们认为货物能使船下沉,却不知道船的整个重量全系于抗不赴命的先知。」正当水手努力挣扎,企图挽回厄运的时候,约纳却在船舱熟睡。约纳是不会平心静气地睡去的,一如圣热罗尼莫所说的:「他自己意识到自己是逃避天主命令的罪犯,别人虽不知道,但他却清楚知道风暴的突袭,是为他而来的,所以他才下到船舱,抑郁地隐藏起来,好像害怕看见天主谴责的怒浪,冲击到他身上一样。但是,他的睡眠不是安宁的,而是忧闷的。」当人对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希望时,仍要极力挣扎,寻求那最后的一线希望。在患难之中,人多求助于他人,也是一件自然的事。所以负责慰藉水手的船长,便去叫醒约纳,指摘他不应安睡在舱里,并劝他恳切呼求自己的天主,希望能得到救助,以免全船的人同归于尽。  7-10节是记述船上的人(包括约纳在内)的祈祷不能生效之后,水手们便相信暴风必是来自神明,以追击藏匿他们船上的罪犯,所以他们便提议沿用古时抽签决疑的办法,以揭露那触怒神祇的人。旧约书中有许多例子,说明人们相信一个不义之人,会连累他的同伴陷于丧亡(苏714-25撒上1438-46)。抽签之法各国虽不同,但其意则一,如我国之扶乩与蓍草等术,都是卜测吉凶,急中取决是非的办法。关于巴比伦抽签之法,见则212126。抽签的结果,约纳中了签。这在水手们看来,无疑的,约纳就是激动神怒的罪犯。在判明一切之后,他们自然不必再问约纳是为了谁的缘故才有了这场大灾。所以许多学者认为8节中的「这场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是因谁的缘故」一句,为一注脚(玛尔提、杜木、贝委尔和番曷纳刻等人)。今译文从之。「你是干什么的」以下一连串的问题,点出水手的彷徨和冲动(Cfr. Virg. Aen. 8112-114)。约纳的答语(9),简单而明瞭。他仅答复了他国籍的问题:「我是个希伯来人」(希译本作:我是上主的仆人)。这个称呼是伊撒尔人对外邦人称自己时所习用的(创401527318等处)。伊撒尔人的国籍与宗教是分不开的:「我敬畏那创造海洋与陆地的上天的上主天主」。他并没有坚持他的特殊虔诚,而仅仅提出他的宗教,他是一位上主的崇奉者。「上天的天主」一语,是充军后对上主的普通称呼,这不但由厄斯德拉(上下)的经文可以证明(厄上12厄下14218等处),即犹太人所遗留的厄肋番提乃纸草纸(Papyri-Elephantinae)亦予以证明。上主的全能与其超越性在这个名称里已表现无遗。此处值得注意的是:约纳在坦白自己的国籍时,又向教外的人们说明了上主是创造海洋与陆地的大主,当然也就是控制海洋与陆地的大主,显然海上的风暴与波涛也是由上主而来的。约纳在9节中的答话,足以使水手惊惶不安。周围巴力斯坦的异民,一向对上主存着畏惧之心(出15152951撒上4759-16),现在他们听到约纳是希伯来人,是上主的崇奉者,自然要张皇失措。水手们不知道他逃亡的理由,因为约纳没有先将逃亡的理由告诉他们;他们想他是个罪犯,或者是个逃避上主义怒的凶杀犯。他们满怀惊惧的对他说:「你做了什么?」他们并不是愿意问他犯了什么罪,而是惊怪他逃避全能者天主的鲁莽行为。  海中的波涛越来越汹涌,好像上主强迫约纳偿清宿债一样。但是因为水手们不知道上主的心意,所以他们也不能予以确定。他们只好征求约纳怎样才可以平息上主的义怒。「约纳表白了心迹,承认了自己的罪,没有推托,没有掩饰,坦白了自己抗不赴命的罪,甘心接受惩罚,宁愿自己丧生,不愿他人因自己而灭亡」(圣热罗尼莫)。约纳毅然对水手们说:「你们举起我,将我投进海里吧!」这说明了只有自己是上主发怒的原因,只有自己牺牲才能平息风暴(1112)。但是水手们对于约纳的意见,仍然信疑参半,不敢贸然行事,因为他们仍不知上主是否同意这种办法。约纳的坦白,可能引起他们的同情心,所以他们再接再厉地划船,好将船划回陆地,以免上主的敬奉者遭受丧亡,并且恐怕将敬奉上主者抛入海中而激起上主的愤怒,招来更大的灾祸。但是他们的努力和挣扎,都是徒劳,因为海浪越发越汹涌了(13)。当他们看见海浪不能平息的时候,他们感到了上主的旨意与约纳的指示相合,于是他们决定将约纳抛入海中。但是他们在行事以前,仍然呼求上主不要将这事视作一件流无辜者之血的行为(14)。他们好像是说:「我们本不愿意致死祢的先知,只是愿意平息祢的义怒——暴风,因为祢作了祢所愿意的事,藉我们的手完成祢的圣意。」(圣热罗尼莫)。他们将约纳抛入海中之后,海面立即平静了,恢复了原状(15)。这突然的平静,给予水手们一种极深刻的印象,被上主的全能所慑服,「极其畏惧上主」。他们立即向上主献祭,以表谢忱,并许下在到达目的地后,偿还他们对祂所许的誓愿。作者没有说出他们许下了什么愿,可能是水手们因为在船上没有适宜的祭品,只有向上主许下安全航海之后,另行补献丰富的祭品。

第二章

章旨 1-2约纳被鱼吞下。3-10约纳的感恩诗。11约纳被吐在陆地。

1上主预定了一条大鱼吞下约纳;约纳在鱼腹中三天三夜。①

2约纳从鱼腹中祈求上主,他的天主。②

3说:我在困难当中,呼求上主,祂俯允了我;我从阴府的怀中哀号,祢垂听了我的呼声。

4祢将我抛入深渊海底,大水包围了我,祢的波涛和巨浪漫过了我。

5我曾说我虽从祢眼前被抛弃,但我仍要瞻仰祢的圣殿。

6大水包围着我,危及我的性命,深渊绕着我,苔藻缠住了我的头。

7我下沉直达礁底,大地的门闩永为我开锁。上主,我的天主!祢从深坑中拖出了我。③

8当我奄奄一息,我记起了上主;我的祈祷达于祢的面前,达于祢的圣殿。

9那些敬奉偶像的人们,摒弃了他们的安全所。

10至于我,我仅以感谢的歌声,向祢献礼,我要偿付我所许的。救恩乃属于上主!④

11当时,上主命令那鱼,将约纳吐在陆地上。⑤

注 释

本节所述的「大鱼」,许多古代学者都认为就是「鲸鱼」(Balaena),但是阿拉丕德和一些古代学者,发见鲸鱼的口虽大,但喉管狭小,在地中海并没有鲸鱼。所以近代有些学者断定这大鱼是地中海的鲨鱼,一名「鲛」,长至二丈余,性极凶猛,能吞一人,甚或一匹马,且能在腹内保存数日之久。学者的这种见解是否正确,我们不去管它,我们要坚持的是约纳在鱼腹内三昼夜没有死亡,显然是天主的奇迹,否则这个事实是无法加以解释的。从耶稣的话上,我们知道天主愿意用这个事实,以预兆耶稣基督的埋葬和复活(玛12401130)。作为如此伟大事件的预象,必须要有一个大奇迹,这是没有人敢加以否认的。由于预象本身奇异,所预示的事件,当然更形奇特。所谓「三天三夜」,并不是指七十二小时的时间,而是说约纳如果是星期一被抛于海中,而星期三被吐在陆地,也算为三日,这是希伯来人的计算法(参阅玛124041651多(拉丁通行本)31011撒上301213)。  圣热罗尼莫解释第二节说:「我们明白约纳在鱼腹内感觉自己毫无损伤,对天主的仁慈没有失望,且一心呼求天主。」这篇祈祷(3-10)不类似忏悔或祈求的诗歌,而是一篇感恩诗,与咏183810-20内容相同,是人经过危险而获救之后向天主所唱的感恩诗。在这篇诗歌内没有提及大鱼,只说到了溺毙的危机,这足以证明本诗并不是约纳先知的作品。这篇诗就其本身言,是一篇高雅的诗,就它外面的结构言,确是一篇独立的诗,被叙事的人插入此处。这篇诗内有许多思想和词句是引自其他圣咏。虽然这篇诗十分之九是由各圣咏中摘录的,但仍是一篇内里相连贯而独立的作品。  「阴府」(3节)这个下界的地狱,在这里成了畸形怪物的化身。箴301625曾将「阴府」形容成贪得无厌的巨兽。「怀中」一语,并不暗示鱼腹,而是指地狱的内部,或死的危险(咏1856304)。4节内的「深渊」、「大海」、「大水」、「波涛」和「巨浪」诸语,在此应以字义加以解释。「祢的波涛和巨浪」一句,说明上主是风浪的创造者(19),是海洋的控制者(咏1845)。5节描写约纳心中两种情绪的斗争:先是失望来侵袭他,他认为上主已遗弃了他,不再关心他,注意他(咏3122):但是这种失望只是暂时的,他决定即便是失望,也要呼求上主(7节)。「我虽从你眼前被抛弃」一语,是说他已由活人的地上,上主所统治所管辖的地上被抛弃(参阅依3811)。根据古伊民的观念,上主与阴府是没有任何往来的,祂是活人的天主而不是死人的天主:这种观念一直相传着。本书作者在这里可能是联想到13的事件,在那里是约纳从上主面前逃走,在这里是他觉得天主从自己面前将他抛弃。「但我仍要瞻仰祢的圣殿」一句,是表示完全倚恃天主之意。耶路撒冷圣殿对希伯来人是上主寄居的所在地,约纳也相信上主生活在祂的百姓中,他如果祈祷,必朝向圣殿。祈祷的声音必达于圣殿,达于垂听的上主面前(8节)。参阅列上93编下71516。他要从远处向圣殿膜拜、献祭、称谢,与天主结合(10节)。6节前半(参阅咏185692),是希伯来人习用的诗句。海苔是一种危险的海草,被这海草缠绕的人,决没有生还的希望。7节是说先知渐渐往下沉落,直沉到礁山基底,即直沉到阴府之底,希伯来人相信,阴府是大地下极深的地方(咏212)。山岳是大地的支柱,它们的根底深入海中(咏1816参阅约962611)。即将溺毙的先知沉入这死亡之门的时候,上主突然施以援助的手,将他拖出来。「大地的门闩」一语,番曷纳刻改为「哈德斯之门」。按哈德斯为希腊语,即「阴府」之意。番氏如此订正,是想证明约纳为希腊时代的作品。不过他的这种修改是否正确,仍是一个大问题。  8-10是说先知不但自信没有忘记天主的仁慈,而且还要矢志永远赞颂上主,因为上主是一切救恩的渊源。8a参阅咏142413448b参阅咏58187883。上主的圣殿,即指耶路撒冷圣殿(列上83844611)。明显的,作者相信约纳如果没有祈祷,上主决不会伸出援助的手(23-10)。约纳翻然悔改和天主的能力,使他说出下节对敬拜邪神者所下的评语。9节参阅咏317。敬拜邪神不但是一种愚蠢的举动,因为它们是无能的偶像,一无所有,并且这样做,还是放弃救恩的惟一根源——上主。「他们的安全所」一句,拉丁通行本作:「他们的仁慈」;龚刻耳同委耳豪森作:「他们的至善」,番曷纳刻作:「他们的天佑」,杜木作:「他们的虔信」。如果作者最初是意指「他们真正的幸福」,那末,「放弃他们真正的仁爱」一句,便是咏1442的最好注解。不过在这里似乎应随从玛尔提与诺瓦克将「仁爱」(Hesed)改为「安全所」(Mahese)更为合宜。10节参阅116501423。先知将自己与那些敬拜邪神的人比较之后,热情地宣布他所依附的上主是他的爱情或避难的安全所,他要以称谢的歌声向上主献祭。显然他是有意指物质的祭献,是他在绝望时所许而情愿偿还的誓愿。根据古人的思想,偿付宿愿是感谢天主的救恩最佳的行为(116)。整个诗歌的顶点,是最后的一句:「救恩乃属于上主」(咏39)。先知感觉最快乐的是惟有上主能给人以救恩。  约纳的希望毕竟没有落空。上主俯允了他的祈祷,命大鱼将他吐在陆地上。至于将他吐在什么地方,经文上没有记载。但由全书的记述上推测,可能被吐在巴力斯坦的海岸,在那里他又奉到了天主的命令(31)。

第三章

章旨 1-4上主第二次命约纳往尼尼微宣讲。5-10约纳宣讲的效果:尼尼微的忏悔与获救。

1有上主的话第二次传于约纳说:

2「起身到尼尼微大城去,向她宣讲我晓谕你的宣言!」

3约纳便依从上主的话,起身去了尼尼微。尼尼微为天主曾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①

4约纳开始进城行了一天,他宣布说:「尚有四十天,尼尼微即将毁灭。」②

5尼尼微人便信仰了天主,且宣布斋戒,由年老的至年幼的,都身披苦衣。③

6这事一传到尼尼微王,他便由自己的宝座上起来,从身上脱去自己的长衣,披上苦衣,坐于灰土上。

7然后令人在尼尼微宣布说:「君王和其大臣的谕令说:人们和牲畜,或牛或羊,都不可吃食,也不得喂牠们,也不要饮牠们水。

8人和牲畜都应身披苦衣,高声呼号天主,转离自己的恶路,放弃自己手中的暴行。④

9谁知道天主也许会转悔,平息自己的烈怒,不使我们灭亡。」

10天主见到了他们所行的,因为他们离开了自己邪恶的途径,天主遂反悔,不将祂所宣布的灾祸,降在他们身上。

注 释

上主第二次命令约纳去尼尼微宣讲。约纳这次没有抗命,很快便起身就到了。他以前的倔强气质,已为他所体验的痛苦所克服。作者没有述及约纳受命时的心思和情绪。「尼尼微为天主曾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一句,初看似乎是指尼尼微的周围,如果这样,沿城周游一匝,的确需要三天的行程。这种臆测正与狄约多洛(Diodorus S. 23)所谓尼尼微周围约一百公里(=480 Stadia),须行三日的话相合。(参阅Herod535。)但是作者显然是指城的直径,因为作者在第4节已暗示一日的行程仅是约纳行程的开始。当著作此书时,尼尼微城早已毁灭了。作者笔下的尼尼微,比历史上的尼尼微更为广阔,这无疑是作者的一种夸大的语法。所谓大城可能是作者预备411所载城的广阔和居民的庞大数字,给与天主一个施救的理由。  「约纳开始进城行了一天」。一日行程之后,约纳开始了他的宣讲。至于约纳的行程是直线的,抑或曲线的,并无足轻重。作者没有意思给与一个正确的描述,以判定尼尼微真实的面积,而单单对这城的广阔提出一个广泛的意见。「尚有四十天」一句,希腊本作:「尚有三天」。显然这是七十贤士的误译。圣热罗尼莫说:「七十贤士的「三天」数字,不适合忏悔。而「四十」的数字,却适合罪人禁食、祈祷、痛哭和恒心哀求的行动。」「尚有四十天,尼尼微即将毁灭」一句,虽极简短,却给与尼尼微人极大的惊慌。这句话从表面来看,似乎是一个没有条件的预言,但从下面的经文来看,却可看出这句断案是附有条件的:即审判和毁灭执行与否,全凭尼尼微人是否听从约纳的宣讲而定。  5-8节是写约纳宣言的成效。尼尼微人即可悔过自新,宣布禁食,身披苦衣,所有的人不分老幼,不分阶级,热切希望天主看他们忏悔之情,怜恤他们,宽恕他们的罪,希望转祸为福。参阅岳11314212-14。斋戒和身披苦衣是尼尼微人诚心忏悔的表现(参阅10节)。最奇异的事是约纳的宣讲,收效如此迅速,虽然这种翻然悔改也是出于近东人民的多血质性,但这种事实显然与伊撒尔人对先知们的预言漠不关心的态度相对峙。作者最有价值的观点,是意在表彰尼尼微人的忏悔之诚。作者所以不厌其详地叙述了尼尼微人忏悔的一切行动,是想藉着尼尼微人忏悔的榜样来羞辱伊民的顽强。  先知的声名与感人深省的宣言,也传入王宫君王的耳中。作者没有说出君王的名号,仅以「尼尼微王」称之。君王也立即相信了先知的宣言,从宝座上起来,脱去长衣,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以表示自己的悔过与哀痛(参阅约28)。78两节:君王对他个人的这种举动尚觉不足,并降旨通令尼尼微人皆行斋戒祈祷。敕令全城的人,包括牲畜,实行禁食,身披苦衣,表示真诚的忏悔,希望天主加以宽宥(参阅达34410)。有如牲畜在庆典中皆佩以华丽的装饰,参加盛大的行列,又如马匹在盛大的葬礼时,通常佩带哀伤的标识,照样,在公众哀伤和忏悔时,牲畜当然也应与人一同表示悲哀。友410也有与本处类似的记载。赫洛多托(Herod. 924)有关波斯习俗的记述也有与本处相同的。贝委尔认为8节的「和牲畜」三字是缮写者的误写,致使经文好像说牲畜不但要身披苦衣,而且还要呼号上主,转移牠们的「恶路」,显然这不是作者的意思。外面的改过必须配合真实的忏悔和自新。君王的这种上谕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恳切的请求:希望人民实在转变,真心放弃一切罪恶。这种高尚的灵性化和伦理化是君王降旨的基础和目的。参阅依585-7。尼尼微人的罪恶是属于伦理和社会方面的,关于偶像崇拜,作者没有提及。「恶路」一词是指罪过的一句概括语。「自己手中的暴行」是指尼尼微人在社会上所有的欺压行为(亚310),并不是指他们加于其他民族的虐待或暴政。  9节是写君王的一种希望。他以一种谦逊的言词希望天主宽恕他们。参阅岳214。圣热罗尼莫说:「言词是如此暧昧和如此疑虑,是叫人在怀疑得救的时候,越发勇于责己,越发呼求天主的仁慈」。君王的话也表示自己的忏悔和克己之情,叫天主不能不宽恕他们。由于他们迅速的忏悔,获得了耶稣在谴责犹太人时给予他们的赞美(玛1240)。10节是写他们的希望终于实现。「天主见了他们所行的」:博得天主的欢心是凭藉实行,而不是依仗空言。既然他们离开了自己邪恶的行径,天主也随即改变了祂所宣布要降在他们身上的灾祸(参阅亚7363214)。圣热罗尼莫说:「天主宁愿罪人忏悔,不愿罪人丧亡。祂改变惩罚人的旨意,因为祂见到了人改恶迁善。天主仍坚持祂从永远愿意怜悯人的旨意,祂不希望任何人受惩罚,祂所要的,是叫人忏悔,祂所以恫吓人,只是叫他们悔改。」忒敖多勒托说得好,他说:「因为天主惟独喜爱我们得救,祂以灾祸恐吓我们,为的是叫我们避免灾祸。」关于本节或第四节,经学家们通常加以质问:约纳所说:「尚有四十天,尼尼微即将毁灭」的预言如何是真正的预言?对此问题最好的答复是耶肋米亚所说的:「我一时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说:要拔除、毁坏和消灭她,但若我所说的这个民族,由自己的邪恶反悔,我要反悔,不降我对她所说的灾祸」(耶1878)。有些预言从宣布的形式看来是绝对的,但从主题的本身来看,却是附有条件的。这一类附有条件的恐吓常见的,或出于预言的本质,或出于恐吓者天主的仁慈,圣经上有许多实例可以证明,参阅则33451314

第四章

章旨 1-4约纳对天主宽宥尼尼微的事表示愤懑,求天主收去他的性命;天主责斥约纳。5先知出城在棚荫下期待事件的发展。6-9天主以实例教导约纳对尼尼微人获救表示不满,乃是一种昏愚和罪恶。10-11上主训戒约纳。

1以后约纳就极其难受而且忿怒。

2他恳求天主说:「上主啊!我在我的故乡时,岂不是已想到这事?所以我起先逃往塔尔熹市,因为我知道祢是慈悲的,宽仁的天主,是缓于发怒,富于慈爱,转悔不降灾祸的天主。①

3上主!现在,求祢从我内收去我的性命吧!因为我死去比活着还好。」

4上主说:「你悲愤合理吗?」②

5约纳走出城来,坐在城东,在那里自己搭了一个棚子,坐在棚荫里,想观看那城的究竟。③

6上主天主预定了一株蓖麻,使它生长高过约纳,为他头上遮荫,消除他的烦闷。约纳很喜爱这株蓖麻。

7但是第二天曙光升起的时候,天主预定了一个虫子,咬了蓖麻,使蓖麻枯萎。

8当太阳升起时,天主又预定了炎热的东风,太阳射在约纳的头上,以致他陷于昏眩。他遂要求着死去,说:「我死去比活着还好!」

9天主对约纳说:「你为这一株蓖麻而愤怒合理吗?」他回答说:「我愤怒以至求死是合理的!」④

10上主说:「你为这株蓖麻。没有劳过力,也没有栽培过它,你尚且怜惜它,它不过只是一夜生出,一夜死去的植物。

11对尼尼微这座大城,其中有十二万不能分辨自己左右手的人,且有许多牲畜,我就不该怜惜她吗?」

注 释

约纳自己承认上主宽恕了尼尼微,也不愿毁灭这城。对这事约纳不需要天主特殊的启示,因为这与上主的美善和预言的主旨相合。但他需要等待时间,才知道上主态度的转变。当他一看见尼尼微人改过自新,即刻知道天主变了主意。对于上主仁慈恢弘的态度,他本该表示兴奋与快慰,相反地,他却表示非常不满和激愤。他悲愤的原因,有些学者认为,是因为他害怕有损自己先知的声誉,怕人说自己是虚伪的证人,是自欺欺人的骗子,或者怕天主的光荣因预言没有征验而受到损害。但如果深加研究,上述理由虽有其相当的价值,但似乎不甚充足。因为如39所载,尼尼微人曾希望能以忏悔转祸为福,因此他们竭力进行忏悔的工作。如果再研究约纳的话,似乎约纳从起初就知道,这样的预言本来不一定要实现,并且他已预感到天主看到尼尼微人忏悔的表示,一定要因宽大恢弘的仁慈取消他们的灾祸。这也就是约纳疑虑天主而企图逃去的原因。约纳从未表示天主的这种仁慈会损及天主的光荣或先知的声望。并且天主在10节内指责约纳的话,显示约纳是在一心希望尼尼微人的毁灭一事上,犯了错误,所以约纳悲愤是因为天主宽恕了自己民族的敌人,约纳所以逃避是怕他们因自己的宣讲而免于灭亡。约纳抱怨的话已显示出他这种心理:他以前已料想事情会这样发生,结果实现了。「我……岂不是已想到这事」,意思是说,岂不是如所推测的,现在照样实现了吗?  34两节是写先知求死和天主的责劝。约纳认为自己既是先知(申182122),而所宣布的预言没有征验,生命于他还有什么价值?活着倒不如死去好。按列上1941014曾记载厄里亚先知也要求过天主收去他性命的事;不过厄里亚与约纳求死的动机不同,前者是为天主而焦急,渴望他被派所到的民族改过自新,而后者是为自己而焦虑,为了尼尼微人的悔改和获救而表示失望和忧愤。虽然如此,但我们如果知道旧约时代的思想,就不会过于非难约纳先知了。再者,个人伦理上的缺陷,并不妨害先知执行任务,如约纳先知和彼肋罕(户22)。天主对于约纳这种无理的气愤,没有严词厉色地加以指责。「你悲愤合理吗?」一句,是一种温柔而暗示非难的语气,志在说服他,平息他激动的情绪,使他对自己的气愤加以反省。天主没有迫令他迅速反悔,却愿意在他心里启发一种不应气愤的思想。  约纳沉默了,他没有判断自己的气愤是否合理。不过约纳心里仍然怏怏不乐。在城内既然无事可做,他只好到城外去,坐在城东,等待尼尼微城未来的发展,或希望他预言的实现。城东方可能是比较高的地方,从那里可以眺望全城。「为自己搭了一个棚子」一句,显然是说他想在那里逗留一个时期。「想观看那城的究竟」一句,根据敖勒里推测:当约纳离开城时,四十天尚未满期,先知决定等待满期,以观看审判是否来临。更可怕的是:约纳已发觉天主拯救该城的心意,四十天的限期即便终了,预言也不会实现,因此更使他忧愤填膺。有些学者认为:「在那里为自己搭了一个棚子,坐在棚荫里」一句,为后人所增补(番曷纳刻和贝委尔等人)。这个意见,我们不敢苟同。因由下文可以证明,先知为自己搭了一个棚子,是为防止太阳的炙晒,一如园丁在葡萄园中或胡瓜园中所搭的茅舍和草芦(依18参阅约2718)。棚子上方有顶,三方洞开,而一面靠墙。6节所说的蓖麻,就是靠近这棚子,挡住了日光的射入。先知即躲藏在这由棚和蓖麻叶造成的荫影下。有些学者,如里仆耳和诺杰尔将本节移置在34以前。这种移置,亦不见得有何理由。  6-9一段是记述上主以一个实例来矫正性情执拗的约纳,而显示自己的公义。天主使一株蓖麻很快地生出,给约纳遮荫。按6节所载的植物名:「Qigajon」亚述语作「Kukkanitu」,埃及语作「Kiki」,希腊语作「Kroton」(Herod. 294Plinius157),不是拉丁通行本的常春藤(Hedera),亦不是葫芦(Cucurbita),而应是蓖麻。按「蓖麻」为大戟科,生长极速,茎高六七尺,形圆而中空,与竹相似,叶互生,叶柄长身大,此名见唐本草。李时珍说:其叶大如瓠叶(本草纲目)。据说在底格里斯河岸生长的蓖麻,绿叶成荫,是炎夏大好乘凉的地方。它生长特快,攀缘在棚子的四周。蓖麻在这里一夜迅速长成,自然是一个奇迹(10节),约纳非常高兴这株植物,尤其喜爱这植物的荫影。1011两节指出他不但表示喜悦,而且也表示他实在爱惜这棵植物。这样天主使约纳由对尼尼微城的注意转而注意这棵奇异的植物,以消除他不良的气质。作者在此以心理学家的笔锋描绘出这样的一棵小植物如何使约纳心平气和,约纳如何因植物荫影的消失而重陷于绝望。7节的「虫子」,自然就是蓖麻的一种害虫。8节:炎热的东风,是一种具有低压和散发热力而令人生厌的热风。这种热风往往加重人在炎暑时的烦闷。当炎热的太阳像烈火似地放射在他头上的时候,他一方面怀念蓖麻叶的荫凉,一方面对植物的突然枯萎,表示愤懑和惋惜(910)。在不胜炎热的侵袭,感到萎靡不振的时候,他只有再躁急地求死了(48)。9节,天主再次质问他的悲愤是否合理。他这次的悲愤与前次(41)不同。前次是为了尼尼微的没有倾覆,而这次是为了一棵植物的干死。他希望全城和其中千万人的毁灭,由于这希望没有实现,因而生了气。但是他为这棵植物的枯萎,不但生气,而且还为这无价值的植物的枯死,表示惋惜,并且还拿「我悲愤以至求死是合理的」一句气愤的话来答复上主。加耳默说得好,他说:「从此你可以看出约纳气质的执拗、苛刻和粗鲁。」  1011两节是写天主给约纳提出一个不可答辩的诘难。约纳的态度,给予上主奇妙开导他的良好机会。上主藉这个实例指出约纳心理态度的矛盾。约纳的卑劣偏狭和盲目的成见,显示了上主的宽容、仁慈和对全人类的真实爱情。上主以约纳对那棵植物的态度与自己对尼尼微的态度相比,上主好像对约纳说:「你为一棵死去如此快的蓖麻而表示遗憾和惋惜,然而它不过仅是野生的植物,而且也不是你所有的。你决不能比栽植它和保护它的,更关心它爱惜它。因为你从没有为它做了什么;此外它只不过是一棵朝生暮死的植物,毫无价值可言,不值得你如此的爱惜,但你竟然为它的死而感伤!」「我就不该怜惜尼尼微这座大城么?」尼尼微比之一棵朝生暮死的植物尤为重要和宝贵。上主曾为这城劳过力,因为祂是所有居民和牲畜的造主,是祂使这城成为一座惊人的大城。上主因祂的正义必要惩罚这邪恶的大城(12)。祂几时发见罪恶,不论在伊撒尔或其他地域,祂必然加以惩罚,一如祂的先知们以前所宣布的(亚12)。所以祂派遣了先知去尼尼微人那里,以「义怒已经来临」的警句警告他们,他们竟然真心改过自新了。就像上主藉耶肋米亚的口所宣布的:「我一时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说:要拔除、毁灭和消灭她,但若我所说的这个民族由自己的邪恶里反悔,我要反悔,不降我对她所说的灾祸」(耶1878)。从以上的话来看,上主非宽恕不可。尼尼微城中除改过自新的罪人外,尚有十二万不知好歹的无罪孩子(参照申13971684),他们自然不能为了大人的罪而受罚,至于许多不负伦理责任的牲畜,上主自然也关怀牠们(申254)。上主的论据是绝对不可抵抗的,只能有一个肯定答复。但是作者很巧妙地就此住了笔,对约纳他没有加半句附言。显然作者愿意让这个问题深入听众和读者的心中。作者愿意以约纳为代表,指摘犹太人的偏狭、愚昧、成见和狂热。天主爱情的广博恢弘,是人的爱情所不能比拟的。上主的心是富有慈爱的,但是我们人却因自己的错误,拴住了上主的爱。祂的爱是对所有的人,不但爱伊撒尔也爱伊撒尔所说的异民,因为全人类都是天主所造的,祂是全人类的天主。祂诚然富有慈爱,关心异教人,就像关心犹太人一样。如果他们放弃他们邪恶的行径而归依祂,祂不能不予以宽恕。所以我们必须符合祂的爱,达成祂爱人的目的。最后我们异口同声地向天主说:「祢怜悯众生,因为祢是无所不能的,祢又宽赦人罪,为使他们改过迁善,因为祢爱一切所有的,不恨祢所造的。如果你憎恨什么,你一定不会造它。」(智112425



上一篇:约纳引言
下一篇:米该亚引言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本站简介 | 站长申明 | 投稿信箱 | 德兰圣乐 | 有声书馆 | 每日祈祷
愿天主祝福你,保护你;愿天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愿天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小德兰
开站时间:2006-12-24
您永远是第(1)位蒙受祝福者
站长:小德兰 Email:dadelanxiaode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