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作者
(A)名目考
玛拉基亚的中文译名出于希腊和拉丁译本「Malachias」的题名。玛索辣经文本作「Maleachi」(玛肋阿基),意即「我的使者」。经学家多以为玛拉基亚先知名字的来源出于3:1a,原不知本书作者姓名。犹太经师以为玛拉基亚的真名即厄斯德拉,也相信此书为那著名的厄斯德拉所作;圣热罗尼莫亦从此说。本书希腊本题名虽是玛拉基亚,但在1:1内将「玛肋阿基」意译作「我的使者」;然而圣热罗尼莫却将「玛肋阿基」译为先知的名字。
玛拉基亚意即「上主的使者」或「上主是我的使者」;此人名虽不见于其他经书,但按旧约时代的思想,以此名为人名并非不能。「上主的使者」发显给人的事迹在旧约中屡见不鲜(亦见3:1),此处只举一个例子,即创48雅各伯祝福若瑟的儿子说:「于各种祸患中救我的那位使者」,祂就是「自幼至今看护我的天主」。「那位使者」即指天主,祂多次显于雅各伯,因此,玛拉基亚是含有深意的名字,人起此名为求那使者的保护(关于「上主的使者」见梅瑟五书出谷纪三章附注一)。不过我们没有一个凭据能肯定或否定玛拉基亚是本书作者的真名字。
(B)先知的任期
玛拉基亚执行先知任务的时代,书中没有明白指出。现在我们仅把本书和其他经书作比较来推定他的时代。先知与讷赫米雅和厄斯德拉所处的为同一时代,因为他对民众所指摘的恶行,如与外人联姻(2:11),不交纳什一之物与举祭(3:8),都是讷赫米雅(Nehemiah)和厄斯德拉(Ezra)对宗教改革的重要事项(厄下10:29-40:13:23-27;厄上9-10章)。先知曾痛斥司祭亵渎祭献的罪恶(1:6-2:9),这又是讷赫米雅与厄斯德拉时代的通病,因为他们曾经重订圣殿的一切祭献应遵照法律规定(厄下10:33-40;13:11-18)。讷赫米雅时代在思想上有一特征,即他通常口诵心维的一句短经:「我的天主!请祢记念我」(厄下5:19;6:14;13:14,22,29,31),先知时代敬畏天主的人也都有这种思想(3:16)。
若问玛拉基亚是否在讷赫米雅同时?或在他以前?或在他以后?我们以为先知大概不在讷赫米雅当省长时,执行了先知的任务,而却在他以后,或在厄斯德拉二次返国时(公元前397年):
(a)先知不在讷赫米雅当省长时代——按先知1:8的语气,当时省长所用的什一物都取自民间(参考厄下5:15)。这样一定不是在讷赫米雅两次任省长的期间了(由公元前445-433年,又430-425(?)年),因为他不要官俸,不像他以前的省长苛待人民(厄下5:14-16)。
(b)先知很可能是在讷赫米雅之后(公元前425年),而在厄斯德拉之前或同时(关于讷赫米雅在厄斯德拉之前的问题,见旧约史书上285-288页)。先知在讷赫米雅之后的有力论据,即在对于与外人联姻的处理上较为进步。与外人联姻,为法律所禁,古时除少数君主为了政治关系与外国女子结婚外,人民皆谨遵婚姻的法律。因此,充军以前的先知对此问题,总未提及。但自伊民由充军之地归国之后,先因归国的男子居多数,不得不娶邻国的女子为妻,但自此以后,一世纪来虽本国的女子已多,还是依照初归国时的作风,娶外方女子为妻;所以,讷赫米雅和厄斯德拉在改革时,叫人民宣的七项誓辞中(厄下10:31-40)第一项即说:「我们决不将我们的女儿嫁给外方人民,也不为我们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人民虽有此誓愿,但最初仍与外人联婚,对此誓辞毫不介意。二十年后娶外方女子的男人往往忽略本国的文化和教育,讷赫米雅见之非常愤怒,遂大加责斥,强迫他们善教子女(厄下13:23-27),但对异族妇女并未加以驱逐。
厄斯德拉于公元前397年二次返回圣京后,对与外人结婚的同胞有更进一步的措施:即将外方妇女和由她们所生的子女一并驱逐(厄上9:10),凡不听从此命令的人当被革除教籍(厄上10:8)。对于最后这一点正与玛拉基亚先知的论调相合(2:12),因此有许多经学家以为先知在整顿婚姻的案件上,给了厄斯德拉不少的帮助。为此,犹太人对玛拉基亚先知即是厄斯德拉的传说,并非无因(见塔耳慕得)。德训篇的作者在先烈颂内未提及厄斯德拉,也许以为他已包括在十二小先知内了(49:12),遂不另加称扬。
二 先知书
(A)内容与分析
本书的内容与充军后的哈盖和匝加利亚迥然不同,因为这两部书以安慰为主,拿天主所应许的恩惠来鼓励百姓,而玛拉基亚却完全以责备为主,拿当时的罪恶和未来的审判作警戒的对象,对此,与充军以前的先知书无不类似。
本书除1:1为题目,1:2-5为全书的小引以外,可分为两大段:
(Ⅰ)攻斥罪恶1:6-2:16
(1)谴责司祭(1:6-2:9):他们亵渎祭献大典,献不洁的祭品,以残疾、盲目、跛腿的牛羊作牺牲,因此招来天主愤怒:废除他们的祭献,而预言了异民纯洁的祭献。但先知仍劝他们改过自新,训勉他们再度司祭的理想生活,不然,天主决不宽贷。
(2)谴责人民(2:10-16):他们彼此本是兄弟,却互相轻视,而与外人联姻,违犯选民的圣洁,应受革除教籍的处分。那休妻另娶的人更是罪大恶极,他们好似杀人的凶手。婚约的见证是天主,岂可任人废弃!
(Ⅱ)上主的审判2:17-3:21
(1)预言默西亚降来要净化人民,使他们有获救的希望;又敦劝人民归依上主,遵守法律,如此方得祝福(2:17-3:12)。
(2)上主终要赏善罚恶:恶人将永受惩罚,善人将永享福乐(3:13-21)。
结论(3:22-24):劝人守法并预言末世前厄里亚先知要来劝化人民再归向祖先所恭敬的天主。
(B)文体
本书的文章,十分明白畅达,叙事简单,说理爽直,用喻不多,但所用者新鲜有力,活泼有味(1:13;3:8,20-21)。
先知喜用演说的疑问句,常把人民或司祭的一个问题,作为开场白。那时的人不一定真说过那些话,只是先知代表当时人的思想,揣拟之作为指责人民的引子,这是演说家修辞的方法(1:2,6-7,12;2:10,14,17;3:7-8,13-15)。
三 神学
本书分量虽小,但所论的道理却很有关系,如论新约的祭献,论婚姻的神圣与不可分离性,论默西亚的降来和祂的天主性并祂的前驱等,都很切实际。今将这些道理约略述之于下:
(A)论新约的祭献
玛拉基亚在1:11所预言的祭献大典,圣教会从初兴至今,所有的教父、圣师、神学家以及现代的经学家无不承认先知所预言的是指现今的弥撒大祭,即全球各地世世代代的主教神父天天所重行的不流血的加尔瓦略(Calvary)山的大祭。为明白这预言,应先说明先知讲这预言的近因,而后论这预言的本意,最后讲此预言的应验。
(1)预言的近因——当先知时代,司祭品德低落,他们轻忽法律,亵渎祭献,用残疾、盲目、跛腿或夺来的牛羊作祭品。如此亵渎祭献,轻慢天主,天主遂非常震怒,决意要废除他们的祭献,叫他们从此关上圣殿的门,不要再在祭坛上白白地点火,因为天主不悦纳他们所献的祭品。天主既废弃了犹太人的祭献,遂借先知的口预言那纯洁的祭献说:「因为自日出到日落,我的名在异民中大受显扬,在各处给我的名焚香献祭,且献纯洁的祭品,因为我的名在异民中大受显扬——万军的上主说。」(1:11)
(2)预言的本意——1:11指出预言的两个主要点:(a)天主要在异民中时时处处大受光荣;(b)各地要举行天主所悦纳的纯洁祭献,这祭献是异民所举行的。这极简短的预言包含着极丰富的意义。先知的神视有如一幅画图,显示未来默西亚时代的精华,揭露全世界人类光荣天主最神圣的事迹。
(a)「因为自日出到日落,我的名在异民中大受显扬」:「自日出到日落」,有一天到晚或由东到西之意,与「在各处」为对仗。「我的名」指天主自己。凡犹太人以外的民族统称「异民」。以前的先知已多次预言天主要如何发显奇迹,引异民认识祂(依9:2;42:6;55:5);预言他们为光荣天主,向祂献礼的拥挤情形(依60:4-9;咏71:10;匝8:22;耶3:17;多14:8;依56:7)。
(b)「到处有人为我的名焚香献祭,并奉献纯洁的祭品。」「焚香」即在香坛焚烧一种香料,使馨香之气上升,悦乐天主(出30:1等;肋6:15;列上6;加上1:21;编下28:31)。「献祭」指宰杀任何牺牲和祭祀。「献祭」按原文此字不甚清楚,学者多译此字为奉献,将「焚香」译为「香祭」,即「奉献香祭」。今姑从原文。「且献纯洁的祭品」,祭品原文为「Mincha」,旧约中除几处另有所指外,「Mincha」通常指素祭,即不流血之祭(肋2)。「且」字有加重语气之意,特指新约的祭献是至纯洁的。此处所提的三个祭献名词,是旧约祭献的术语,都是指真正的祭献。有些学者以为在新约中无焚香祭(大礼弥撒中献香仅是一种礼仪而不是一种祭献)。又因为焚香常作为祈祷和善功的象征,遂以为此处所说的「焚香」,仅是祈祷和善功的象征,而不是指真实的祭献:此说与先知的思想相左,因「焚香」是旧约中一个主要的祭献,不但是伊民,即古代中东各民族都以焚香为一主要的祭献。焚香在旧约和在各民族中既如此重要,所以先知按当时人的思想以为在新约的祭献中也是不能缺少的。
旧约的先知为描述默西亚时代的一切,不能不用旧日现成的术语和名词,如圣殿、司祭、肋末人等。对于先知所用的这一切名目,照解经学的规矩,不能照字意解释。有的话是为叫当时的听众容易明白,有的话是暗指未来的事。现今谁也不能相信在新约中如匝加利亚所说过帐棚节,或圣堂中还有那圣殿中的大铜缸(匝14:16-21)。旧约的术语在新约中不能有相同的意义,因此先知这里所用的祭献名词是指新约中一种最纯洁、最神圣、最悦乐天主的真实祭献。
(3)预言的实现——有些唯理派的学者以为先知所说的祭献(1:11),是指当时散居各地的犹太人或皈依犹太教的异民向上主所行的祭献,或在各地所行的祈祷,或犹太人在各地所建的殿宇,如在上埃及的厄肋番提乃(Elephantine)和下埃及的肋翁托颇里城(Leontopolis)。对于此说,也不尽然,因为没有像先知所说的地域那末普遍。还有些学者如委耳豪森(Wellhausen)以为是指各民族向自己最高的神明,如罗马人向犹丕忒(]upiter),希腊人向则乌斯(Zeus),波斯人向阿胡辣玛次达(Ahura Mazda又作ûrmazd)等所行的祭献,因为先知想天主只有一个,外邦所敬奉的神本是空洞虚无,因此所有的祭献都算归于天主了。对于唯理派学者所说的,不足为信,因为先知决无这种思想,只看他如何排斥与外人联姻之事,即可想见他如何排斥异民敬神之礼。
圣教会初兴时即以此预言指弥撒大祭。十二宗徒训言(Didache circa 100 p. Ch.)劝勉信友主日临到祭台前,先要洁净良心,然后方能参与纯洁的祭献,以后引证玛拉基亚1:11,14的话,证明当日弥撒大祭是先知所预言过的。教父如圣犹斯定、依肋乃、奥斯定、欧瑟比犹、圣金口若望等都曾引证。后起的教会神学家对此预言的解释也完全一致。脱利腾公议会(Council of Trent)虽对此预言没下判语,但在议案中常引用,如说:「弥撒是默西塞德(Melchizedek)所预表的,玛拉基亚所预言的,基督在晚餐时所定的真正祭献。」
最后要讲此预言怎样应验了。先知在预言中所指的一切条件在新约弥撒大祭中完全实现了。所以先知所预言的是弥撒大祭:
(a)弥撒由日出到日落之地,每日在由散居全球各处的主教、神父不断举行。
(b)弥撒为异民所奉献:据历史所载,除了最初的宗徒弟子外,犹太人入教者寥寥无几,却世世讥笑基督徒,但被犹太人所轻视的「哥因」(异民)却奉献此大祭。
(c)弥撒是纯洁的献祭,因所奉献的是耶稣基督天主第二位圣子,他是至纯洁的祭品。祭献者也是纯洁的耶稣基督,主教神父于行祭时,只是耶稣的代表而已。
(d)弥撒是最光荣天主的祭献,因为所献的是天主第二位圣子,为光荣天主有无限的尊贵,耶稣的体血作祭品为光荣天主有无限的价值。教会也拿弥撒为敬礼的中心,常以最隆重的礼仪举行。天主因弥撒大祭获得至大的钦崇、光荣和赞美(Antonianum 1934 p. 193-242;p. 361-382;p. 451-474.)
(B)论婚姻的神圣与不可分离性
玛拉基亚先知对婚姻问题讨论了两点:一、驳斥与外人联姻:这是为保护启示的宗教,不为异端所迷惑不可少的条件(2:10-12)。二、痛斥休妻的大罪:婚姻是上主所定的圣事,天主是婚约的证人,夫妻决不可离散(2:13-16)。
(Ⅰ)婚姻的神圣
先知以为犹太人娶外方女子为妻是犯了选民与上主所订的盟约,并且侮辱了选民的圣洁。他们若把敬奉邪神的女子娶来为妻,她们会带来她们所恭敬的邪神偶像,也一定会诱惑丈夫和子女背弃雅威而恭敬邪神(参考厄下13:26-27)。先知曾说:「在伊撒尔和耶路撒冷也有丑恶事发生,因为犹大亵渎了上主所爱的圣所,娶了属于外教的女子为妻。」(2:11)「丑恶」或译「可憎恶的」(Abominatio),常指邪神偶像而言(申7:26;32:16;依41:24;耶16:18;则7:20)。先知明说:那些女子是属于外神的,她们所带来的偶像,虽不敢公然供出,但可能供在丈夫的家内,虽如此,也是亵渎天主的圣殿,因为娶外教女子的男人已沾上了不洁,他们入圣殿已算沾污了圣殿。因为先知对这样的人十分痛恨,愿对他们处以革除犹太教籍之罚(2:12)。再看司祭如何冷淡,亵渎祭献大典,人民信仰动摇,拿献什一之物(Tithes)不当之事,可说全是受了与外教人结婚的影响(厄上9-10章)。
(Ⅱ)婚姻的不可分离性
大概在先知时代不少犹太人遗弃了自己的发妻,而另娶一个外邦女子,或因自己的妻子年老不孕,而把她遗弃,这样相反天良,大逆不道的行为,先知视为强盗杀人的行为(2:16),因他所休的妻子是正式而有盟誓的妻子。天主要惩罚背弃盟誓而休妻的丈夫,不垂顾他们的祭献,他们虽哀祷痛哭,仍不能得天主的怜悯(2:13)。
先知不但攻斥休妻为非法,而且也极力主张婚姻是不可离散的。婚姻是原始的圣事,天主造了一男一女,「二人成为一体」(创2:24)。伊民自古以来结婚时常呼号天主作见证(创31:49-50;多7:15拉丁本)。因有此盟誓,所以称妻子为盟妻(2:14)。他们二人是天主所结合的,任何人即连政府也不能拆散,解除他们的婚约(玛19:6)。
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生养子女,繁殖人类,这是婚姻的所以为神圣(2:15)。另外为选民所传生的是天主的子女,他们的婚姻更是神圣的,无论如何是不可分散的。若是一人由于厌恶自己的发妻,而把她遗弃,他像是杀人的凶手(2:16)。
对申24:1-4所许离婚之事,本是一种恶习,梅瑟为了人民的硬心许了这宽容的例外,但像耶稣说的:「起初并不是这样」(玛19:8)。玛拉基亚没有明显反对这例外,但他的意思始终坚持婚姻是神圣的,决不可拆散。先知的论调已为日后圣教会开了尊重婚姻的先声。
(C)默西亚与其前驱的降来
上主的日子是玛拉基亚书中很重要的一个论题(3:1-5,17-24)。在3:1-5他预言了在那一日以前上主先打发他的使者来为自己准备道路,然后上主以「盟约使者」的姿态降来,为指摘罪恶,净化司祭,裁判恶人。在3:17-24先知预言了上主的日子是仁慈对待善人和毁灭恶人的时候。对于这两段的经文历代的经学家多以为3:1-5是指默西亚第一次降来赎世;3:17-24是指默西亚第二次降来判世。对默西亚第二次降来的预言,现代著名的经学家多以为缺少根据,因为3:23:「上主伟大可怕的日子」与3:1所说的为同一时期。但若仅根据本书所论的,难以分辨,因为玛拉基亚对「上主的日子」的道理只得到片面的启示,他对死后审判和怎样赏善罚恶的道理,还没有得到启示。对3:22-24的结论,现代教内外的学者,不少以为是晚出的。
以下我们讨论盟约的使者及其前驱,以后略论厄里亚先知是否再来人世的问题:
(Ⅰ)盟约的使者
先知听到有些人抱怨天主说:「凡作恶的人在天主前都是善的,祂也喜欢他们。」又说:「公义的天主在那里?」(2:17)上主就藉先知解答他们的疑难和怨言,预言了那主持公道的快要来;他们历代所渴慕,所仰望的,在不料想之间即会来到:「看哪!我要派遣我的使者在我面前修平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子,你们所渴慕的「盟约的使者」要忽然来到自己的殿宇中;的确!祂必要来临——万军的上主说。」(3:1),本节包括两段重要的道理:即关于默西亚的前驱和默西亚的天主性:
(1)前驱——默西亚既是一位君王(咏2,45,72篇),按中东的古礼,君王出巡前常派遣开道的去报告百姓,快给君王的御驾修道铺路(依40:3)。3:1a所说的「我的使者」,即上主打发来为默西亚君王准备道路的前驱。这位使者是被打发的,决不与「盟约的使者」为同一位,因为这「盟约的使者」是自动降来的,不是受遣派而来的。
(2)默西亚是天主——「盟约的使者」即伊民所寻求,所渴慕的「主子」。主子按原文为「Adon」。「Adon」指天主为万物的天主(圣咏集47首),称天主为「Adon」是特别的尊称(出13:17;34:23;依1:24;3:1;10:13,33;19:4)。所以「盟约的使者」为天主。「所寻求的主子」,「所渴慕的」,即古圣祖、先知等所预言和所渴望的默西亚。所以「盟约的使者」为天主,为默西亚。
「盟约的使者」另外是指与伊民立了盟约的「上主的使者」(民2:1),「上主的使者」即天主自己,祂既然与百姓立了盟约,决不废除那所立的盟约。
旧约中多少次上主藉使者的形像发显与人,多次「上主的使者」即是天主自己(创16:7,13;31:11,13;出3:6;民2:1)。「使者」本有「被遣者」的意思。「被遣者」与「遣发者」当是两位。遣发者是天主,被遣者也自称天主,因此暗示天主并非一位的深奥的道理(出三章附注一:上主的使者)。
「盟约的使者」要来到自己的殿内,即天主的圣殿中,祂即是天主的道理更为明显。圣殿是天主常发显的地方,上主的光荣常出现在那里,那里也是旧约的中心。因此默西亚在圣殿中出现,给人讲道理,是最适宜的地方。
由3:2-5对「盟约的使者」的任务所描写的包含淘汰、净化和制裁的任务。先知们凡关于上主的日子所写的都描绘成审判的日子。此处也是如此:默西亚像一位严厉的判官,指责罪过,那里有邪恶,祂必要严加制裁,使恶人自知愧悔;还要淘汰那些不良分子,选立新的司祭,叫他们奉献上主所悦纳的祭品(依4:4;11:3-4)。
(3)按福音中所记述,默西亚降生以后在讲道之前,祂的前驱即圣若翰先出现在民众前讲道理,行悔改的洗礼,准备默西亚的来临。圣史们就引证了玛拉基亚的预言来证明若翰即先知所说的上主所派的为准备道路的使者(谷1:2;玛3:3)。
默西亚的前驱在讲道时关于默西亚的任务所讲的与3:2-5所预示的十分相合。若翰说:「祂要用圣神,用火洗你们。祂手里拿着簸箕,要簸净自己的场,把祂的麦子,收入仓房,把草秸用不灭的火烧了」(3:11-12;参考路3:16-17)。
默西亚的确如先知所预言的实行了。祂是「盟约的使者」,用自己的血立了新约(格前11:25);祂又是天主,因为祂是天主第二位圣子,这道理在福音书中处处都证明了。
(Ⅱ)厄里亚先知是否再来
古来的教父,神学家及经学家都以为3:17-24所预言的是有关公审判和默西亚第二次降来以前厄里亚亲身重来的道理。圣多玛斯(St. Thomas Aquinas)说:厄里亚(Elijah)和厄诺客(Enoch)是基督第二次降来以前的前驱:此说是信德或近乎信德的道理。波绪厄(Bossuet)对先知3:23-24的预言以为有两个意思:即默西亚第一次来临以前,前驱若翰具有厄里亚先知的精神和能力(路1:17);在公审判以前厄里亚亲身重来。现代有些学者如斐里雍、纳本包尔等还主张此说。
但现代著名的公教经学家多以为3:23所说「伟大可怕的日子」即3:1默西亚第一次来临的日子,厄里亚先知即3:1所说的「我的使者」,前边没有指出名字,却在后边说出。
按宗徒所说当时的经师的思想,似乎也以为默西亚降生以前厄里亚先来:「门徒问耶稣说:怎么经师们说:厄里亚该先来呢?耶稣回答说:果然厄里亚该先来,他将整理一切(劝犹太人,及外邦人皆进教事主)。但你我告诉你们:厄里亚已经来了,是人不认识他,却任意待了他……那时门徒才明白了,耶稣这话是指着洗者若翰说的」(玛17:10-13)。耶稣又一次论若翰说:「他就是应该来的厄里亚」(玛11:14)。玛11:10;谷1:2已把拉3:1的话完全贴在若翰身上了。又按耶稣几次的声明:「他就是厄里亚」。因此,可知3:23所说的厄里亚先知已降来,不必再等到末世。所以先知所说的厄里亚降来,不是说古撒玛黎雅的厄里亚重投胎降生,而是指的默西亚的前驱圣若翰,因为福音说他「将抱着厄里亚的精神和能力,在祂面前行走,教父亲们的心归向儿女……」(路1:27),福音经已把圣若翰当作默西亚的前驱而应验了先知所预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