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旨 1-6先知劝勉百姓悔改。(17-615是先知为安慰鼓励犹太人民所讲述的八项神视。)7-17第一项神谕:上主的四位骑士。
1达理阿二年八月,上主的话传于希多的孙子,贝勒革雅的儿子匝加利亚先知说:①
2上主曾对你们的祖先大发忿怒,
3但是如今你应对人民说:「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归向我罢——万军上主的断语,我必转向你们——万军的上主说。
4你们不要如同你们的祖先;以前的先知曾对他们宣告说: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转离你们的邪道和你们的恶行罢!但是他们不听,也不理会我——上主的断语。②
5你们的祖先在那里?先知难道能永久生存?
6但是我吩咐我的仆人先知所传的我的话和定案,不是临到你们的祖先身上了吗?致使他们反悔说:万军的上主怎样定意,按照我们的行径和我们的作为对待我们,祂也怎样对待了我们!」③
7达理阿二年十月,即「协巴特」月二十四日,上主的话传于希多的孙子,贝勒革雅的儿子匝加利亚先知说:④
8夜间我看见,见一个人骑着栗色的马,立在阴地的长春树中间,他后面尚有栗色、杂色和白色的马。⑤
9我遂问说:「我主,这是什么意思?」那与我谈话的使者对我说:「我要指给你这有什么意义。」
10那站在长春树中间的人答说:「这些是奉上主派遣在大地上巡行的。」
11他们答复那站在长春树中间的上主的使者说:「我们已巡行了大地,看见全地都安居平靖。」⑥
12上主的使者说道:「万军的上主!祢拒绝怜恤耶路撒冷和犹大城邑,要到何时呢?祢憎恶她们已经七十年了!」
13上主就用鼓舞慰藉的言词答复了那与我谈话的使者。
14那与我谈话的使者便对我说:「你要宣布说:万军的上主这样说:我仍要以极度的热情爱耶路撒冷和煕雍;
15但我却极恼怒那些傲慢的异民,因为我对我的百姓稍一发怒,他们便大加虐待。⑦
16为此上主这样说:我要怀着慈悲归回耶路撒冷,我的殿宇必要在其中重建起来——万军上主的断语,测量的绳索必要再在耶路撒冷上拉开。⑧
17你要再宣布说:万军的上主这样说:我的城邑必再充满幸福,上主必再怜恤煕雍,再拣选耶路撒冷。」⑨
注 释
① 关于先知的身世,详见引言一。达理阿(Darius)二年间,公元前520年。「八月」古时亦称为「步耳月」(列上6:38),巴比伦语作「玛尔刻市汪」(Markeshwan),在今之阳历10月与11月之间。由本节和盖1:1所载的日期,可知匝加利亚在哈盖先知活动以后不久,即开始活动。 ② 2-6节一段,可说是先知两个多月所讲道理的纲要。到了十一月,「协巴特」月(7),他见了一些「神视」,就把这些神视内所见的奇象讲给百姓听。在1:7-6章一大段内所记载的,即是先知所见的「神视」。按今日所有的经文,除了几句劝言以外,只是叙述而未加解释。故此日后的人,昧于当时的环境,对于这些神视的解释,茫然不知所从。先知在2-6节内所讲的道理,大意不外:伊民的祖先受了天主义怒的惩罚,是因为他们轻忽了祂借先知所宣布的警告和教训。充军就是因他们背弃上主所招来的惩罚。充军之苦使他们的祖先幡然醒悟,自怨自艾,承认上主把前所恐吓他们的刑罚,一一实施在他们身上。旧日的先知苦口婆心所劝戒的,总归于这一句:「离开你们的邪道和你们的恶行罢!」如今匝加利亚与古先知无异,奉天主的命,以天主的名义,向由充军之地归来的遗民规劝说:「你们归向我,……我必转向你们!」这种劝言是在人民开始重建圣殿时发表的,他的用意好像是警告人民要完全改正哈盖先知对他们所指摘的毛病,诚心归向上主。 ③ 上主昔日所恐吓的,一一实现了。「你们的祖先在哪里?」就是说:你们的祖国在哪里?国破家亡,因为你们的祖先没有遵从上主的法律。先知虽然死去了,但他们所宣讲的上主的话却永垂不朽。上主的话所预示的惩罚既已实现,所预许的恩赐与福乐自然也要实现了,且实现在当时的人身上,只要他们全心诚意归向他们的天主上主。为此匝加利亚的这篇演说实在是一篇含有希望和安慰的宣言,引起下面八项神视所含蓄的道理。 ④ 巴比伦人称十一月为「协巴特」月,即今之阳历一月与二月之间;如此本节所指的日期,即公元前519年二月上旬。匝加利亚先知所见的「神视」都系于这一年代,但这并不是说先知在同一天内看见了这八项「神视」。一般学者都认为1:7-6:15所载的八项「神视」和一个象征行为(6:9-15),是先知在两年之间(520-518)所讲道理的纲要。因为先知在7:1还提了一个年月日,足见在「协巴特」月外,还有一个时期出任天主的信使,代表天主发言。在他的任期内,先知讲论了他所见的神视。这些神视如达尼尔和厄则克耳所见的一样,属于「内现的神视」,称为「想象的神视」。这类「神视」的发生是由于想象可知觉的形像。这形像并不借外部感官的媒介而生,乃是由已存在想象中的幻像联结而成(参见先知书上册),换句话说:所存于匝加利亚想象中的一些印象,由他自己的经验,由当时的环境所得来的印象,都不足以解释他所见的「神视」的深意。这些「神视」原是由于天主亲自赋与他的想象中而生出来的。为什么天主为照会自己的信使,除用「默感」外,又利用外界的神视,想象的神视,象征的神视和理性的神视?我们在此只说,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匝加利亚所见神视的深意,就可看出,天主只有用这些神视,才能把自己从充军期直到现在,从现在直到默西亚降来的计划表示出来,而同时收到感化人心,安慰人心,提高他们的希望与信赖的效果;就如吾主耶稣本来能直接晓谕世人天父的仁慈是无限无量的,但他却愿用浪子的譬喻来启示(路15:12-32),因为用这种说教法更能引起听众的注意,打动罪人的心怀。同样天主没有使匝加利亚用别的方法而用神视,也是因为如此更能鼓励自己的同胞重建圣殿,安慰他们的忧苦,使他们明瞭他们所重建的圣殿,是默西亚神国的预兆。匝加利亚先知虽然是在达理阿二年至四年内,见了这些神视,但他并不拘于这个时期内,他不但注意目前的环境或不久要发生的事,他的神目远嘱,见到了伊撒尔选民未来的复兴,物质的复兴,而尤其是她的心神的复兴。他一眼看尽从充军期直到达味的「嫩芽」默西亚降来的期间天主的计划。为此一些经师说匝加利亚所述的「神视」,如达尼尔所述的一样,同属历史哲学;这句话说得很对,但照我们的意见更好说同属历史的神学。 ⑤ 先知——虽然7节后半恐曾经编辑者修改,但对我们的意见仍然无碍——以为他所见的「神视」就是天主的「话」,所以在第7节内,他依照记载神谕的方式写道:「上主的话传于……匝加利亚先知说」,但以下所记述的却不是天主的「话」,而是天主所赋与他的第一项神视。第8节,今依原文直译,有的学者以为希译文较为可靠,译作:「夜间我观望,看!有一人骑着栗色的马站在成荫的山岭间,在他后面尚有栗色、灰色、杂色和白色的马」。但是希腊译者或许愿将本节与6:1-8调合,所以不得不稍加修改。玛索辣经文意义虽不甚明显,但仍有它的价值。「立在阴地」一句也不很妥,故此番曷纳刻等译作:「……站在位于西方的山岭间」。骑着栗色马的人,在11节内称为「上主的使者」。这位天使是上主自己的代表。在较古的圣经内,「上主的使者」有时竟与上主自己为一位,他说话,好像是天主自己;在稍晚的圣经内,「上主的使者」常作天主的代表出现(参阅出3附注一)。这位使者以外,还另有一位天使专给先知解释神视的意义。匝加利亚称呼这位天使为「那与我谈话的使者」,他的职分与厄则克耳所见的天使的职分(则40-48)相同,做先知的向导,给他指示一切。「那与我谈话的使者」,按原文亦可译作「那藉我说话的使者」,即谓先知所说的话,并不是他自己的话,而是这位天使的话,归根来还是天主的话,因为使者只传达委派者的话。其余骑栗色,杂色及白色马的人,如「上主的使者」和「传达的使者」,都是藉人形出现的天使。这些天使奉上主的命去巡行大地(10),是说他们治理天下各国人民,往来巡行,使他们所守卫的民族与国家,尽力去承行天主的圣意。关于天下各国都有自己的护守天使的思想,匝加利亚与达尼尔(7-12)很相接近。在先知的意识中,原潜伏着波斯帝王遣派钦使至各地传达帝王的谕旨而统治各邦的观念,天主就利用这些已存的观念启迪匝加利亚,使他明白天下万国万民,全都是在自己统治之下。 ⑥ 先知问「传达的天使」他所见的那些骑着不同颜色马的是什么人物?答复他的不是「传达的天使」,而是「那站在长春树中间的人」,即「上主的天使」。一般学者以为「上主的天使」先告诉了「传达的天使」,「传达的天使」然后才转告先知。我们以为不必这样讲。「上主的使者」一听见先知发问,就亲自答说:那些骑马的是奉上主委派巡行大地的。由11节看来,那三位天使刚巡行完大地,来到「上主的使者」前报告。也许有人要问:如果他们是由天下四方回来的,怎么只有三位?我们在此本无意固守现有的玛索辣经文,只不过愿意提出我们的意见:那三位天使是北、东、南三方回来的,因为历来伊撒尔的仇敌都住在这三方面,也由这三方面出来进攻伊民。到匝加利亚时代,尚未有敌人由西边来进攻过他们,所以缺少了由西方回来的使者。这三位天使的报告,是「全地都安宁平靖」。达理阿王第二年,波斯帝国虽然全国尚未达到升平气象,却也够安宁,因为二世帝王坎拜栖兹死后,假斯默狄(Pseudo-Smerdis)所掀起的内乱,早已平息。匝加利亚见到天下太平,而自己由充军之地归来的同胞丝毫不获安宁,是否他愿在此拿外邦人的福气与伊撒尔民的患难来两相对照?或者先知把自己放在巴比伦帝国未年,以三位天使所说的话,是指居鲁士克服巴比伦(公元前538年)以前的时代?回顾上主曾藉耶肋米亚的口(耶29:10及注五)预言过巴比伦帝国的寿命只有七十年。七十年的期限至539年(或538年)早已过去了,但巴比伦帝国仍然国泰民安。何时天主才推翻这帝国,而让自己的选民复归故里?!以上是番曷纳刻等人的解释。我们也以为番氏等人的解释更适合上下文。也许有人要问:如果这神视是描绘伊民尚在巴比伦充军时的光景,那与匝加利亚同时代的百姓又有什么关系?在第四注内,我们已经说过,匝加利亚在「神视」中遥见选民复兴的过程,同时见到选民充军的惩罚和结束,归国与复兴,并且他也在神视中观看了这物质复兴所表示的心神的,默西亚的,永存的复兴。设若我们注意到这一点,就可以明白,先知的神视虽然追述二十年前的史事,却与当时目前的时局有很密切的关系。目前的景况,固然凄凉,但那酷爱耶路撒冷,利用居鲁士推翻巴比伦而使自己的选民复归祖业的天主,必仍然眷顾伊撒尔,憎恨那些正在或还要压迫选民的异民。天主对伊民的这团热爱,是伊民得救,得享未来的天福的最后原因。所以伊民应该与天主的圣宠合作,信赖祂,遵守祂藉自己的先知,哈盖和匝加利亚所宣布的训令。 ⑦ 「上主的使者」在此处好像是伊撒尔民的护守天使,为自己所护守的选民哀求上主。上主藉「传达的天使」安慰匝加利亚,说出了这样甘饴的话:「我仍要以极度的热情爱耶路撒冷和熙雍」(参见依10:7;40:2;47:6等处)。依47:6天主向巴比伦所说的:「我曾向我的人民发怒,污辱了我的产业;我将他们交在你手中,可是你对他们没有表示仁心,你却将你的轭重重地压在长老的身上」,岂不与15节两相吻合? ⑧ 即谓上主必要履行自己所说的:圣京圣殿必将重建(依44:21-28)。 ⑨ 在本节内,上主应许耶路撒冷必再繁荣,充满幸福。这些幸福是指的什么?先知未说明,依60-62章那篇咏新熙雍的光荣的诗,可拿来作为本节最好的解释。但因为先知说:「上主必再怜恤熙雍,再拣选耶路撒冷」,所以许多学者就此推论先知所说的这些幸福是指超性的恩宠,这些恩宠都是因为上主再居于耶路撒冷的原故。在第八章内,先知就用甜蜜的言语,描写由上主居在自己的百姓间所施与的恩惠。无疑的,他的观点不因此就只限于现世的幸福,而也涉及默西亚时代的福乐。如果我们要问:第一项神视的目的何在?我们不妨答说:第一项神视的目的,是在使先知同时代的人,明瞭天主如何履行自己的诺言:伊撒尔的复兴,是出于上主对于她极度的热爱,所以复兴的大业必定要成功。人民只应与天主合作,努力同心去重建圣殿,满全天主的要求。这番复兴的工作必要超出他们的理想,而实现在默西亚的神国内。
第二章
章旨 1-4第二项神视:四个角与四个工匠。5-9第三项神视:手拿测量绳的人。10-13先知劝流徙者速归故乡;14-17鼓励煕雍欢乐,因为上主要再住在她中间;许多异民要归向祂。
1我又举目观望,见有四只角。
2我对那与我谈话的使者说:「这是什么意思?」他回答我说:「这是些驱散了犹大【伊撒尔和耶路撒冷】的角。」
3以后上主使我看见四个工匠。
4我问说:「这些人来做什么?」他答说:「那些角打散了犹大,以致没有人敢抬头,这些人来是为恐吓异民,打掉他们的角,因为他们曾对犹大地举起角来,打散了她。」①
5我又举目观望,见一个人手里拿着测量绳。
6我问他说:「你往那里去?」他回答我说:「我要去测量耶路撒冷,看她有多宽,有多长。」
7那与我谈话的使者出来时,另一位使者出来迎上他,
8对他说:「你跑去告诉那青年人说:耶路撒冷必有人居住,好像没有城墙的村落,因为人民和牲畜众多。
9我要作她四周的火墙——上主的断语,并作她中间的光荣!」②
10快!快!你们快从北地逃出来——上主的断语,因为我要从天下四方聚集你们——上主的断语。③
11快!住在巴比伦的煕雍,逃避吧!
12因为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为了获得光荣,祂派遣我到劫掠你们的异民间去,因为谁触动你们,就是触动祂的眼珠。④
13因为,看!我要在他们身上挥动我的手,使他们成为自己侍从的掠物:如此,你们便知道是万军的上主派遣了我。⑤
14煕雍女子!欢呼喜乐罢!看!因为我要来住在你中间——上主的断语。⑥
15那一天,有许多民族要归依上主,成为我的百姓;我要住在你中间,如此,你便知道是万军的上主派遣了我到你这里来。
16上主在圣地内必再占有犹大为自己的产业,再拣选耶路撒冷。
17凡有血肉的在上主面前都要缄口不语,因为祂已由祂的圣所内兴起。⑦
注 释
① 1-4依拉丁通行本属前章。1-9所述,是第二项和第三项神视,补充完成第一项神视所未尽的意义。如果先知看第一项神视时,是在居鲁士进攻巴比伦以前几年,即在离他这次宣讲二十余年以前,那么对这三个神视如此解释:在第一项神视内,天主曾对他保证,祂要实践耶肋米亚先知关于巴比伦帝国所说的预言(耶29:10)。在这第二和第三项神视内,天主便指给匝加利亚要毁灭巴比伦的武力和耶路撒冷未来复兴的光荣。希伯来人常以「角」表示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武力」(列上22:11)。本节内的四只角,如达7-9三章所述,是指四大强国。说「四只」并不是指历史上固定的四个国,而是泛指犹大周围所有的敌人,尤其指巴比国,因为巴比伦王拿步高曾煽惑犹大周围的民族,并派遣她们来先进攻犹大(列下24:2),然后他亲率一支庞大的联军,包围了耶路撒冷,攻陷了城池,焚毁了圣殿和宫室,把城内的居民掳至远方,充作奴隶。「四个工匠」与「四只角」相对,指击灭巴比伦帝国的波斯和玛待的军队。「那些角驱散了犹大,以致没有人敢抬头」,这句话写尽了犹大人民当时被掳充军的惨状。参见依49:24-26;列下25:27。说波斯军队是工匠,足见他们是上主派来的,替天行道,是天主所用的工具。巴比伦的灭亡,全出于天主要惩罚她的罪恶。匝加利亚如达尼尔(7)以世上强国的盛衰兴亡为一种上主的审判。 ② 手拿测量绳的人,即假人形出现的天使,他手拿绳索去测量耶路撒冷。另有一位天使现出来,吩咐那给匝加利亚传话的天使说:快去告诉那青年,即持测量绳的天使,不要测量耶路撒冷的宽长,因为新圣城不用围墙,她因人口稠密,牲畜繁多,必如一个无围墙的都市,坐落在广阔的地方。天主自己像不可越过的烈火要充当她四周的围墙。由以上的解释,读者可以看出,在第三项神视内出现了三位天使:一位是手持测量绳的人,在第8节内称之为「青年人」,一位是专给匝加利亚传达的天使;一位是出来迎接「传达天使」的天使,这位天使也许即是「上主的使者」,但我们不敢断定。一般学者以那位「青年人」(我们以他与拿绳索的人为同一位天使),是指则鲁巴贝耳。他们这样讲解说:匝加利亚或许已听见则鲁巴贝耳正在考虑要重建城垣,但如果事先未得到波斯朝廷的许可,而私下进行,不免要受处罚。城墙固足以防护城市,但也限制了城的发展;耶路撒冷的人口必要大增,如果城有墙限制了面积,人口一增加便不能容纳;于是匝加利亚教训说:有上主亲自住在城中岂不比砖石的城墙更好!祂自己将如一道火墙,环绕城市,御防来犯的敌人:这岂不是耶路撒冷无上的光荣!这意见依我们看来,似乎是凭空捏造。匝加利亚所见的神视,直接影射巴比伦陷落以前的情况,间接也暗示目前的情况。住在巴比伦充军的犹太人,知道依撒意亚曾预言,在默西亚时代耶路撒冷必成为一座堂皇的京都,所以企图重建一座广大而设防的城市。匝加利亚愿意纠正他们的思想,教训他们说:耶路撒冷的围墙和防御即是上主自己,因为上主要坐镇其中,先知在这里并没有传达上主的命令,只不过讲说了一项预言。他所说的耶路撒冷并不是指犹大国的京都,而是拿她作默西亚神国的预像。七十五年后,讷赫米雅在耶路撒冷重修了围墙。如此10-17一段,决不可视为一篇独立的抒情诗,而是先知对以前的三个神视所下的注释。 ③ 本节后半句从希腊通行本改,玛索辣经文作:「因为我曾分散你们至天下四方」。10-15节的大意与依51:17-23;52:1-12;54:1-10相类似。「北地」指巴比伦,大多数犹太人充军所在地。 ④ 「为了获得光荣」一句,直译应译作「在光荣后」,非常难解,一般学者以为是后加的。如不删去,大意不外:我匝加利亚传达上主的话,上主的话岂能不实现?犹太人和异邦的人民必会见到我真是上主的信使;人民以我为上主的信使,为我算是获得了光荣。这种意思亦见于厄则克耳书内,参见则2:5。 ⑤ 13-14两节是上主藉先知的口直接所说的话。「挥动我的手」即「我要降罚之意」(依10:22;11:5;19:6;则6:14),上主要降罚的是异民(12),「我要在他们身上挥动我的手」,「他们」即指异民。为什么要惩罚异民,因为他们昔日曾侵犯过选民;但是谁触动选民,就是触动上主的眼珠(12),所以上主不能不惩罚,使那些骄傲的异民变为他们至今所压迫的人民的属下。参阅盖2:7;依49:22-25;60:5-16;61:4-6;62:11等处。 ⑥ 既然天主要转变选民的命运,使他们恢复原状,先知就请熙雍女子——选民,欢呼喜乐(依54:1;索3:14)。「我要住在你中间」一句,是暗示厄则克耳的道理。依厄则克耳,伊民流徒至充军之地,上主就远离了自己的圣殿,可是当他们由充军之地归来时,祂就要再进入自己的圣殿,安居在自己的百姓间(则43:1-5)。上主的照临为选民和归依选民的民族,必是各种幸福,尤其是超性恩惠的根源(8:7-17)。 ⑦ 异民要归向上主,与伊民共成一个圣民:这是众先知所宣讲的最高的道理,参阅8:20-23;依2:1-5;19:18-25;60-62等处。17节内所提的圣所,不是指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是指天堂,参见申26:15;耶25:40;咏68:2等处。当上主起来为祂的百姓实行复兴的伟业时,凡有血肉的都屏息屹立,不敢发言,静待祂完成自己的事业。匝加利亚用前三项神视给伊民的教训,不外是:你们只管寻求上主和祂的照临,其余的一切恩宠都会相继而至。
第三章
章旨 1-7第四项神视:撒殚在上主前控告耶秀亚大司祭;8-10关于默西亚的预言。4*6b-10b对则鲁巴贝耳的应许。
1以后上主使我看见大司祭耶秀亚站在上主的使者面前,而撒殚站在耶秀亚右边控告他。
2上主的使者对撒殚说:「惟愿上主责斥你,撒殚!惟愿拣选耶路撒冷的上主责斥你!这不是由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木柴吗?」
3那时耶秀亚身穿污秽的衣服,站在使者的面前。①
4a使者就吩咐那些立在他面前的说:「脱去他身上污秽的衣服,给他穿上华丽的礼服,
5*在他头上缠上一条洁净的头巾!」他们就在他头上缠上了一天洁净的头巾,并给他穿上了洁净的衣服,然后站在旁边的上主的使者,
4*b对他说:「看!我已使你脱离你的罪恶,给你穿上了礼服!」②
6上主的使者便劝戒耶秀亚说:
7「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如果你遵行我的道路,谨守我的法令,你便可以管理我的家,看守我的庭院,我必要使你在这些侍立者中获一席位。」③
8所以大司祭耶秀亚,你且听着:你和坐在你面前的同伴都是作预兆的人;看!因为我要使我的仆人「嫩芽」生出。
9看!因为我安置在耶秀亚面前的石头,对着这块石头有七只眼睛;看!我要在其上加以雕刻——万军上主的断语——并且要在那一天除去这地上的罪恶。④
10在那一天——万军上主的断语——你们必要互相邀请你们的邻里到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⑤
4*b这是上主关于则鲁巴贝耳所说的话:不是藉权势,不是藉能力,而是藉我的神力——万军的上主说。⑥
7大山啊!你算什么呢?在则鲁巴贝耳面前你必成为平地!他要在「恩惠、恩惠归属它」的欢呼中搬出笠石。⑦
8有上主的话传于我说:
9则鲁巴贝耳的手奠定了这殿的基础,他的手也必完成这工程,如此,你们便知道是万军的上主派遣了我到你们这里来。
10因为凡轻视这日子为细故的,必要高兴地看到则鲁巴贝耳手中的笠石。⑧
注 释
① 本章所述的是第四神视,最后三节论及默西亚,是一篇有关默西亚的预言。在这神视内,先知见大司祭耶秀亚(Joshua)在上主的法庭内与撒殚争讼。撒殚极愿消灭伊民,所以很不满意上主要使她复兴。「撒殚」一名即「反对者」的意思。此处如约2:1-8一样极尽其反对、控告、陷害人类的能事。关于他的本性,参阅引言三。在此我们只说他属于天使界,他的本性与天使相同,所不同的,是他偏向于恶,图谋不轨。身穿秽衣的大司祭耶秀亚,不但是司祭家的代表,也是全伊撒尔的代表:这由上下文的涵义,可以看出。其实「由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木柴」,也不仅是指耶秀亚或司祭界,而且也指遭遇充军之罚的全体选民。司祭界和假先知对选民道德的堕落,影响很大,所以在复兴时代,选民的革新自然该由大司祭和司祭界的圣洁开始。司祭界圣洁以后,圣洁的圣殿方能随之出现(4:6b-10a)。如此,匝加利亚的思想到此更进一步:指给我们前三项神视所暗示的复兴事业,除非有了维新的司祭界和新建的圣殿,是不能施行的。上主所以责斥撒殚,自然是因为上主喜爱伊民和耶路撒冷。祂看到充军的苦楚使伊民有如一根由火中抽出来已着火的木柴,就动了慈心,加以怜恤。参见欧11:8-9;米7:8-16;依43:25。 ② 4-5两节的次序依番曷纳刻等学者的意见,稍有移动。上主的使者吩咐在旁的天使脱去耶秀亚所穿的秽衣,给他换上礼服,缠上洁白的头巾。天使遵命而行:然后上主的使者对耶秀亚说:「我已使你脱离你的罪恶」,这句话不是专指大司祭个人的罪恶,而是指大司祭和司祭界所犯的罪恶和因罪恶所招来的天主的忿怒。污秽的衣服指他们到现在是天主忿怒的对象,华丽的礼服便是指他们从今以后所要蒙受的新恩宠。一般的学者依据古闪族的习俗,来解释这句话说:按现行的法律,被告未经证实有罪以前,不能拿他当罪犯;但按古希伯来法,被告在未定谳以前,即视为罪犯。上主的使者既然不接受原告的控诉,耶秀亚就算摆脱了所被控的罪恶。 ③ 「我必要使你在这些侍立者中获一席位。」这一句话非常难解,据我们修改的译文,大意不外:如果耶秀亚善尽自己大司祭的职务,他的位置要列在天使中,即谓如同天使,常侍立在上主前,常与上主接近(耶30:31)。这是指大司祭在圣殿中也要如此接近天主。 ④ 8节是依叙译文稍加修改的,玛索辣经文作:「大司祭耶秀亚,你同坐在你面前的同僚请听?他们原是作预兆的人,看!因为我正要使我的仆人「嫩芽」生出!」9节的经文很复杂,译文也不一致,有的译作:「看!因为我给耶秀亚所托付的石头原有七面,在其上我要雕刻装饰……。」说大司祭和司祭界都是作预兆的人(依8:18;则12:6;24:24),是说他们现今所恢复的尊位预兆一将来更尊贵的职位。他们复居原位,是指示大司祭和司祭的职务再中悦天主,但是他们恢复的尊位还预兆更大而涉及全人类的复兴,即默西亚的复兴时代。好像天主说:如同现在我使神政团体恢复,同样,无疑的,我也要使我的仆人「嫩芽」生出,这位天主的仆人「嫩芽」,按依4:2;11:1;耶23:5;33:15是指默西亚。默西亚在世上必要建立天主的神国,如今所复兴的神政团体,只不过是这神国的一种准备和预像而已。9节内最成问题的话是「我在耶秀亚面前所安置的石头。」这石头究竟有什么用处?指的是什么?关于这问题学者间意见纷纭。希漆格(Hitnig)等以为是圣殿的基石,在其上要雕刻奠基文,然后埋在地内,做新圣殿的基础。如果拿此处与依28:16相比较,则可以推论,这块基石直接是指默西亚。诺瓦克(Nowack)等以为是指将来君王王冠上的宝石;米杰耳(Mitchell)以为是大司祭礼服上一块点缀的宝石;纳本包尔(Knabenbauer)说:既然这石头是在神视中托付给耶秀亚,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在它是什么,而是在它指示什么。依上下文看来,这石头是指示已恢复的神政团体(Theocratia restaurata)。上主把这恢复的神政团体,托付给大司祭和司祭去管,直到「嫩芽」生出。这宝石是上主特别照顾的对象,「七只眼睛」,即常侍立在上主台前的七位天使,眼不住在注视台前。上主亲自要「在其上加以雕刻」一句也是譬喻,形容这块宝石如何珍贵,就像上主的「掌上明珠」。匝加利亚的同胞当时忙于重建圣殿,这圣殿是神政团体的中心,也是默西亚神国的预兆。先知高瞻远嘱,申明上主以前和将来,如何热爱熙雍,在熙雍的圣殿和这圣殿所指示的默西亚神国。在圣殿完成时,尤其在默西亚建立了天主的神国时,地上的罪恶必要消灭,天上与罪人再言归于好。在众学者的意见中,我们以纳氏的意见更为合理。 ⑤ 在默西亚时代,不但消极地要除去世上的罪恶,积极地还要赐与世人平安。为表示当时和平的气象,先知用了圣经上所常见的譬喻(加上4:25;米4:4)。依11:1-9也是描写默西亚给世人所带来的和平。 ⑥ 4:6b-10b显然间断了4:6a及10c的文气和意义,所以一般的学者都以为这一段有错简之处,不在原来的位置。4:6a「他回答我说」直接与4:10c「这七个即是那遍察全地的上主的眼睛」相结连,为此一般学者细心研究,4:6b-10b这一段应在何处。有的主张这一段是一独立的神谕,虽不在自己的地方,然而移动也是无用。有的主张放在四章末。米杰耳(他把次序大为变动,在此我们不愿多加讨论)和摩法特把这一段移至6:14以后;其余大多数的学者如马尔提和番曷纳刻等都移至3章后,我们以为在3章后较为适合,今从之。司祭职分的恢复与圣殿的重建,确是分不开的。重建的工作,依匝加利亚和哈盖的宣言,是大司祭耶秀亚和省长则鲁巴贝耳两人应共同协力完成的工作。先知在第三章内已提到了耶秀亚的职务,在这一段(4:6b-10b)该说到则鲁巴贝耳的职务了。在说明复兴时代的那两位伟人之后,于是进而讲述有关他们二人的第五「神视」:灯台与指示耶秀亚和则鲁巴贝耳的两棵阿里瓦树。「不藉权势,不藉能力……」即谓重建圣殿是件艰难而令人寒心的事,竟有人讥笑鄙视这座正在建筑的圣殿,谓这座圣殿如与撒落满所建的一比,真有等于没有一样。但是先知鼓励则鲁巴贝耳,不要败兴,不要依靠人力,惟独依赖上主的神力,必会成功。上主的神力如盖2:5,指上主所向无敌的力量。 ⑦ 这节的大意是说:先知因上主的名字,命一座大山荡为平地。山表示则鲁巴贝耳在重建圣殿时所遇的困难,如撒玛黎雅人的反对,自己同胞的不戮力同心,有的以为时期尚早,有的以为规模不够宏大。但先知却保证则鲁巴贝耳必要踏平这一切阻碍,完成他已开始的工程。不久以后,他要在民众喝彩叫好声中,在圣殿顶上安放这块最后的笠石。有的学者以为4:7节的「笠石」如3:9所提及的「石头」指奠基的「基石」。色林把「笠石」解释为一块纪念碑,如巴比伦人所称的「雇杜鲁」(Kudurru)的纪念碑;但译作「笠石」似乎更与4:9的意义相合。 ⑧ 10节经文稍有修改,大意不外:到了搬出「笠石」的那一天,连那些对新圣殿不满意的,或说它太小,或说它不够华丽的,必要高兴见到则鲁巴贝耳亲自上到殿顶安置这块「笠石」。参阅2:1-9。有的译作:「必然见到则鲁巴贝耳手中的铅锤而喜欢」,意义大同小异。
第四章
章旨 1-6a第五项神视:金灯台和两棵阿里瓦树(6b-10b归前章)。10c-14神视的解释。
1那与我谈话的使者又来叫醒我,好像人睡觉被唤醒一样;
2他问我说:「你看见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座纯金的灯台,顶上有一个油壶,油壶上有七盏灯,并有七个管子通至顶端的灯。①
3它旁边有两棵阿里瓦树,一右一左。」②
4我问那与我谈话的使者说:「我主!这是什么意思?」
5那与我谈话的使者回答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回答说:「我主,不知道?」
6*a他回答我说:
10*c「这七个就是那遍察全地的上主的眼睛。」③
11我又问他说:「这灯台左右的两棵阿里瓦树是什么意思?」
12【我二次问他说:「这两根阿里瓦树枝,在两个流出金色油的金管旁边是什么意思?」】
13他对我说:「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回答说:「我主,不知道!」
14他说:「这是侍立在全地之主前面的两位受傅者。」④
注 释
① 本章记述的第五项神视,就其大意来说,还算相当清楚,若要细细分析,颇不易解释。匝加利亚见到一座有七盏灯的灯台。灯台似乎不像梅瑟为会幕所制的灯台一样,把灯安置在左右两侧(出15:31-40),而是环绕在灯柱的周围。灯柱上设有一个油壶,由油壶有七根金管通至七盏灯,将油输入灯内。在这灯台两边有两棵阿里瓦树。如果我们能知道灯台,七盏灯和两棵阿里瓦树含有什么意思,就稍微可以明瞭这项神视的意义。会幕里的灯台,象征上主的照临,光照和引导自己的百姓,若瑟夫与非罗(Josephus Flavius&Plilo)以及一切犹太经师都是这般讲法。匝加利亚在神视内所见的灯台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上主在自己选民中的象征;换言之,如伊撒尔民在旷野时,上主曾住在他们中间,同样,在这困难复兴的时代,上主仍然要住在祂的百姓中。那七盏灯表示上主的全知与照顾,或侍立在上主前的七位上品天使(多12:15与注四)。两棵阿里瓦树是指大司祭耶秀亚和省长则鲁巴贝耳。全知照顾万民的天主住在伊民中,特地眷顾保护他们,拿复兴的工作作他自己的使命,何能不会成功?耶秀亚与则鲁巴贝耳是代表天主实行这事业的,所以他们二人成了天主特别照顾的对象。 ② 大司祭耶秀亚与百姓的元首则鲁巴贝耳在充军后分掌宗教和政治的权柄。百姓为达到自己复兴祖国的目的,须有这两种权柄。掌这两种权柄的人应当彼此协和(6:13),否则百姓不得安宁,更谈不上复兴。匝加利亚讲论司祭的职务与厄则克耳46:8-18所讨论的有相类似的地方,然而不能证实匝加利亚受了那位充军的大先知的思想的影响,因为厄则克耳虽提到了司祭和元首,然而没有提到大司祭。如果要用具体的话来解释,那两棵阿里瓦树,一棵象征掌管宗教礼仪的耶秀亚,一棵象征负责重建圣殿的则鲁巴贝耳。 ③ 「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的七盏灯。天使解释这七盏灯即是那遍察全地的上主的眼睛,意指上主眷顾世界,和眷顾世界所用的工具。 ④ 12节显然是后日增补的。一位读者以为那两棵阿里瓦树供给油壶里的油,就加了这个注解。然而如果灯台象征天主的照临,七盏灯指那常侍立在祂面前的七位天使,就决不能说大司祭和百姓的元首就是那产油的两棵阿里瓦树。如果这样讲,就等于说天主随从这两个权威的指挥来照管伊民。这种讲法完全相反神视的意义。这位读者欲说明细节而反伤大意。「受傅者」按原文作:「油的儿子」,是说他们二人为油所傅,为上主所钦定从事复兴工作的人员,全地的主宰——上主必站在他们身旁,协助扶持他们。
第五章
章旨 1-4第六项神视:一个飞卷。5-11第七项神视:一个坐在「厄法」中的女人。
1我又举目观望,看见有一个飞卷。
2他便问我说:「你看见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个飞卷,长二十肘,宽十肘。」
3他对我说:「这是向全地面出发的诅咒,因为凡偷窃的,必照卷上这面的话被除掉,凡起假誓的,必照卷上那面的话被除掉。①
4我发出这诅咒——万军上主的断语——它必进入盗贼的家和指着我的名起假誓者的家,住在他家中,将这家,它的木料,它的石头一起消灭。」②
5那与我谈话的使者又出来对我说:「你要举目看看这出来的是什么?」
6我反问说:「这是什么?」他回答说:「这出来的是『厄法』。」他又说:「这是他们在全地上的罪恶。」③
7看!铅盖被掀开了,这坐在『厄法』中的是个女人。
8于是他说:「这是罪恶。」遂把她扔在『厄法』的口上。④
9我又举目观望,见有两个女人出现,她们的翅膀内满有气力——她们的翅膀像鹳鸟的翅膀。她们举起『厄法』悬在天地之间。
10我遂对那与我谈话的使者说:「她们抬着『厄法』到那里去?」
11他回答我说:「要往熹讷哈尔地去为她建造一座房屋,房屋一落成,就把它安置在那里。」⑤
注 释
① 「他便问我」,「他」是指传达的天使。飞卷就是写了定案的卷册,急速由天上传来执行。先知所见的这卷的长宽虽然与撒罗满所建的殿宇的前廊相同(列上6:3),但在此处却没有什么深意,只表示这卷册展开的篇幅甚是广阔。「这是对全地面……」全地面并非指大地,而是指许地即犹太国。古人有此风俗,就是把咒辞写下,用火焚毁,然后把灰撒在被诅咒的人或物件上,他们以为这样做,更有效力。参见户5:23。这卷册恐如厄则克耳所见的那卷书,内外都写着字,一面写着盗贼,一面写着发虚誓的人所当受的罚(则2:10)。为什么此处只提出偷盗和发虚誓的人?并不是因为当时在犹太人中没有其他的罪恶,只因为偷窃是害人的罪,发虚誓是相反天主的罪,以此二者来概括其余。3节后段加以修改,有的学者译作:「那偷盗的好久没受罚了!那发虚誓的好久没受罚了!」或「凡偷盗的照此受罚;凡发假誓的照此受罚」。译文不同,意义却相同。古闪族的法典,如哈慕辣彼法典,亚述帝国法典以及旧约内所谓的约书(出20-23),法律条文以后,常附有制裁(Sanctio)。此处亦同:凡违犯天主十诫的(十诫总归于二:包括对天主与对人的诫命)逃脱不了天主的制裁。 ② 天主所发出的诅咒与祂所降的惩罚,同是一事。这诅咒竟人格化了,走去,住在罪人的家里,将他们和他们的房屋完全毁灭。按古时的刑法,不但罪犯一人受罚,也连累亲属,家产也得充公。参见达2:5。这项神视大意是说:在复兴时代,有罪的人不得存在圣洁的民族中。不久圣殿就要完成,天主就要由地面上消灭罪恶(3:9)。先知以这神视指出对复兴所有的理想,并鼓励自己由充军之地归来的同胞努力实践这高超的理想。 ③ 「这是他们在全地上的罪恶」,「罪恶」玛索辣经文作「形状」,今依希、叙二译本改。「厄法」本是一容量名,约合36. 3或36. 9公升。一个成年女人,很难卷曲在一「厄法」容量的器皿内。然而先知所见的「厄法」,并不在乎它的容量,而只以它作为象征,对那女人,也不在乎她的大小,只以她来代表「全地」,即全犹太地的罪恶。「飞卷」的神视是说明「一切罪人」要由圣地上铲除;「厄法」的神视指出「罪恶」要由圣地上消失。 ④ 卷曲在「厄法」里的女人不肯离开犹太地,所以设法要由「厄法」中出来回到原处,但是传达的天使立即将铅盖盖住它的口。为明瞭这神视的奇特,先该明瞭「罪恶」的意义。无疑的,「罪恶」在此处是指背离天主而敬奉偶像的罪恶,亦即其他先知,如欧瑟亚、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厄则克耳等所称的淫行。伊民不但在充军以前,即在充军以后也犯了崇拜偶像的罪,参见厄上9:1-4;依57:3-10;65:1-7;66:17;拉2:11)。由充军之地归来的犹太人并不都是圣贤,留在故乡的伊民,日久天长也染上了外邦人敬邪神的陋习,由此我们推想在当时的犹太人中,总不免有自趋堕落的,去敬拜邪神偶像。 ⑤ 抬「厄法」的两个女人,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卷曲在「厄法」中的女人——敬拜邪神偶像罪恶,要流徙到熹讷哈尔(Shinar)地去,「厄法」没有翅膀,先知就用两个带翅膀的女人,抬着它飞到熹讷哈尔。熹讷哈尔(创10:10;11:2;14:1;苏7:21;依11:11;达1:2),即巴比伦的旧名。「罪恶」在11节内几乎变成了一个偶像,一被带到巴比伦,人就给她建造庙宇,把她安置在那里。巴比伦是犹太人历代的敌国,她必成为罪恶和罪罚永久居留之地。巴比伦在圣经内常视为敌对天主的恶势力的化身,所以此处也以她为罪恶的渊薮。
第六章
章旨 1-8第八项神视:四辆车。9-15具有象征意义的金冠:默西亚时代的和平。
1我又举目观望,见由两山中间出来四辆车;两座山都是铜的。
2第一辆车套着栗色的马,第二辆车套着黑马,
3第三辆车套着白马,第四辆车套着斑点的马,都是雄壮的马。①
4我问那与我谈话的使者说:「我主,这是什么意思?」
5使者答应我说:「这些是侍立于全地的主宰之前,而向天下四方出发的。」②
6那套着黑马的向北出发,白马向东方出发,斑点的马向南方出发。」
7这些雄壮的马遂出来,切望在地上往来巡逻。他于是说:「你们去!在地上巡逻!」牠们就在地上巡逻。
8以后他呼唤我,对我说:「你看!向北方出发的,已在北方平息了上主的气。」③
9又有上主的话传于我说:
10由归来的俘虏中,即由今日从巴比伦回来的赫耳待、托彼雅和耶达赫雅的手中取些金银,到责法讷雅的儿子约熹雅的家里去!④
11你要拿银子和金子,做一顶冠冕,戴在约匝达克的儿子大司祭耶秀亚的头上!
12然后对他说:万军的上主这样说:看!有一个人名叫「嫩芽」,祂必由自己的地方生出,祂要建筑上主的殿;
13祂要建筑上主的殿,祂要承受尊荣,坐在宝座上执政;并且有一位大司祭立在祂右边,他们二人之间必有和平的协议。⑤
14这冠冕要存在上主的殿内,作为赫耳待、托彼雅、耶达赫雅和责法讷雅的儿子约熹雅的记念。
15远方的人必来共同建筑上主的殿,如此你们便知道是万军的上主派遣了我到你们这里来。如果你们真听从上主你们天主的声音,这事必要实现!⑥
注 释
① 第八项神视与第一项神视并不全然相同,所以应分开来讲。先知在这神视内见到四辆车,在走遍天下以后,回到天主台前复命。事后天主又再吩咐它们在地上巡行。四辆车分向天下四方巡查(四辆或是三辆详见本章注三)。车上的驾驶员——经文虽然不提,但既有车何能没有驾驶员代上主在地上执行正义?这四辆车中,匝加利亚因上主的命令特别注视向北地出发的那辆马车。「北方」是指巴比伦。往巴比伦出发的车辆,在那里执行了上主的审判,平息了上主的怒气,即谓天主的使者惩罚了巴比伦,平息了天主的忿怒:这是神视的大意,也是神视的主要点(8)。如今我们要问:匝加利亚看见这神视时,巴比伦早已为居鲁士所灭,受了上主的显罚。匝加利亚此处所指是未来的惩罚,或暗示居鲁士所曾加给巴比伦的惩罚?番曷纳刻以为匝加利亚如在第一神视内一样,置身于巴比伦帝国末年,预言这堂皇的帝国不久所要遭遇的祸患。其他的学者则主张先知在此处以巴比伦影射波斯帝国,不愿直接指出,以免发生无谓的反感。我们以为上述两种见解都不适合全书的意义和当时的环境。在前项神视内,先知已说过犹太全地的罪恶,已由两个带翅膀的女人空运到异邦的首都巴比伦。这座城既如上述,是对抗天主那些恶势力的象征,所以先知在这神视内申明这恶势力是天主所深恶痛绝的,必有一天,上主要消灭她,平息自己的忿怒,换句话说:此处对巴比伦的描写,如默14:8;16:19;17:18;伯前5:13等处带有末世论的色彩,显然是一种象征,暗示反对天主的集团。 ② 「这些向天下四方出发」,是依昆基(Kimchi)和其他许多学者的意见稍加修改的;玛索辣经文作:「这些——指四辆车——是天下的四方」(咏104:4)。「牠们」,或更好改作「他们」,指车辆的驾驶员——天使,他们尽了自己的职务,又给「全地的主宰」复命以后,就在两座铜山中,等待「全地的主宰」再颁发号令。这两座铜山表示上天之门的基础。 ③ 在神视内先知明见有四辆车,而在6-7两节内却只提到三辆,因而一般学者如番曷纳刻、摩法特、诺瓦克等,把玛索辣经文予以修改而译作:「那套着黑马的向北方出发,白马向东方出发,斑马向南方出发,栗色马向西方出发……」。这样补充,自然使译文更为清楚,意义更为完全,但究竟是不是匝加利亚所说的,却是疑问。匝加利亚对自己所见的神视,原不常面面顾到,细加对照,他的笔法不如厄则克耳、达尼尔的细致缜密,学者们所加的「西方」似乎不在他注意的范围内,所以我们以为还是应保存玛索辣经文,不必修改或增补。7节「他于是说」,是谁发言?是上主自己?是上主的使者抑或传达的天使?此处恐是上主的使者。「平息了上主的气」,玛索辣经文作「我的气」。这是由于误读经文所致,今订正。「上主的气」即谓上主的怒气。参见民8:3;依25:4;30:28等处)。 ④ 9-15节所记的是一个象征行为。这象征行为或实在行过,或只是先知所想象的,对这两点,学者的意见不一。我们以为并非实在行过,而只是先知所想象的。是事实或不是事实,与本段的意义无大关系。若要明瞭这段经文的意义,必先修订经文。10节的人名除耶达赫雅(厄上2:36)不见于其他经典内,14节内,赫耳待作赫冷,约熹雅作恒,是否一人有二名,或经文有所讹误?大多数的学者以为经文此处有所缺漏,因此学者多把14节中的赫冷改为赫耳待,恒改为约熹雅。番曷纳刻推想赫冷应是厄上2:39所载的哈陵,所以他把10节的赫耳待与14节的赫冷改作哈陵。哈陵和耶达赫雅、依默尔、法协胡尔同是与则鲁巴贝耳由巴比伦回来的司祭家族的家长。番氏的意见虽有价值,但我们仍从一般学者的意见,改14节的赫冷为赫耳待。10节有的学者译作:「你由归来的俘虏中带着赫耳待、托彼雅(Tobiah)和耶达赫雅,同他们一起到由巴比伦归来的责法讷雅(Zephaniah)的儿子约熹雅的家里去!……」按克忒耳(Kittel,BH3)10节应作:「你由那些从巴比伦归来的,即由赫耳待、托彼雅、耶达赫雅和责法讷雅儿子约熹雅[的家]拿出俘虏送的礼物」。依我们所选的译文,匝加利亚奉命要从赫耳待、托彼雅和耶达赫雅取出那些住在巴比伦流亡的同胞所送的礼物——金银,到约熹雅金匠的家里去,要他制造一个金冠。由这事上可以推知侨居在巴比伦的犹太人未曾忘记祖国,不时捐助金银,救济自己的同胞。 ⑤ 「冠冕」原作复数,今译成一顶冠冕。有些学者仍然保存复数以为这冠冕有两层或三层,是一个双层或三层的冠冕。有的学者以为原文既是复数,就指两个冠冕:一为耶秀亚,一为则鲁巴贝耳。委耳豪森和一些经学者主张匝加利亚的意思只指一个冠冕,并且这个冠冕不是为大司祭耶秀亚,而是为则鲁巴贝耳。依委氏的推断,哈盖、匝加利亚和与他们同时代的犹太人都以为则鲁巳贝耳,既是达味的后裔,就是昔日的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匝加利亚在此本来显露了他的热望。但是事实上则鲁巴贝耳从未登过王位,继承他祖宗达味所传的政统,于是日后的人不得不把这段经文贴在大司祭耶秀亚身上。委耳豪森等学者的这意见,我们认为与匝加利亚的默西亚论大相径庭。匝加利亚先知从来没有拿则鲁巴贝耳为默西亚,仅拿他为默西亚的预像。历史上的大司祭耶秀亚,和由充军归来的犹太人的首领则鲁巴贝耳,只预备默西亚的时代;他们二人协力所重建的圣殿也是一番预备默西亚来临的工作,是默西亚所要建立的天主神国的预兆。如此委氏等的学说可说是毫无依据,凭空推想的。此外在3:8既已称耶秀亚为「预兆的人」,所以在此象征行为内他为一个「预兆的人」要头戴冠冕。冠冕是王权的象征,表示未来的默西亚不但是司祭,也是君王。大司祭耶秀亚所载的冠冕为表明默西亚身兼的两种地位:司祭与君王。先知一提到默西亚,天主就叫他预见默西亚的工作和祂的地位。先知又称默西亚为「嫩芽」(耶23:5;33:15),好像这名字预示祂所要作的伟大事业(3:8)。13节的「殿」并非指正在重建的圣殿,因为哈盖先知说过这座千辛万苦重新修建的圣殿,在默西亚时代必要获得更大的光荣(盖2:6-9)。匝加利亚自己在4:10a内(见3章后)也以修建当时圣殿为「细故」,因此这里所提的「殿」应该指一座更悦乐上主,更使上主获得光荣的殿宇。这殿宇想必是这9:24所载应受傅的「至圣之物」,即是默西亚的神国圣教会。「这「嫩芽」必由自己地方生出」,即谓他应依先知的预言由犹太支派达味家出生。默西亚必如他的祖先达味,是一位君王,要坐在宝座上执政(13)。这明明指出祂为君王的尊位。13节的后半是一譬喻。匝加利亚在3:10为描述默西亚时代的升平气象,曾说当时的百姓必每年丰收,无虑无忧,安息在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荫凉下,过「伊甸」时代的生活;同样他愿在此说明,当默西亚时代,宗教权与政治权既握在默西亚手中,就再没有争讼;或据其他学者的意见,是说为人牧的,必励精图治,同心合力,图谋属下的福利。 ⑥ 作为象征的冠冕应保存在圣殿内作为纪念,借以提示人民欢迎那将要出生的「嫩芽」,言外是说:直到「嫩芽」出生时,那作象征的冠晃,应常保存在圣殿内。正在修建中的这座圣殿,使匝加利亚联想到那「嫩芽」所建立的「至圣之殿」——圣教会,于是预言未来的教会,不但只属伊民,且属天下万民,是至公的教会。15节即是说明异民的被召选:救恩时代一到,凡有血肉的人无不得沾天主的恩惠。
第七章
章旨 1-7关于充军时期所制定的斋戒日。8-14古先知宣言的精义。
1达理阿王四年九月,即「基色娄」月四日,上主的话传于匝加利亚。①
2那时伊撒尔家曾派遣君王的官员撒勒责尔和他的属下去恳求上主开恩,②
3并问万军上主殿中的司祭们和先知们说:「在五月里,我是否还要哀悼和斋戒,如同我多年以来所作的一样?」
4那时万军上主的话传于我说:
5你告诉本地的全体人民和司祭们说:你们这七十年以来,五月和七月哀悼和斋戒,岂是为了我而斋戒吗?③
6你们吃喝,岂不是为你们自己吃,为你们自己喝?
7当耶路撒冷还有人住,安享太平,她四周的城邑,南地和平原有人居住的时候,不是已有上主藉古时先知宣布的训令吗?④
8【又有上主的话传于匝加利亚说:】
9当时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应公正裁判,彼此应以仁义友爱相待;
10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异乡人和贫穷人;不可心中谋恶危害他人。
11但是他们不肯听从,硬着颈项,充耳不闻。
12他们使自己的心硬如金刚石,不听从法律和万军的上主以自己的神借先知所发表的训令:为此,万军的上主曾大发震怒。⑤
13有如我呼唤时,他们不听,同样,他们呼喊时,我也不听——万军的上主说;
14因此我把他们驱散到他们所不认识的各民族中。在他们去后,国土成为荒芜,以致没有人来往;他们竟使可爱的土地变为荒野。⑥
注 释
① 7-8两章与前六章,文体虽不相同,大意却相同。先知在这两章内用讲演的体裁来劝勉自己的同胞遵守上主的法律,如此他们不但可避免他们的祖先所遭遇的灾祸,并且可准备自己去迎接默西亚时代。匝加利亚的这篇宣言是按昔日的先知,如亚毛斯、依撒意亚、耶肋米亚和厄则克耳等所宣讲的神谕写成的。他的文笔锋利,严厉动人。发表这篇宣言的近因,是因为当时有代表团来到耶路撒冷询问司祭和先知:人民是否还应遵守在充军时期所规定的四个斋戒日?上主就委派匝加利亚先知去答复这项问题。先知的答词大意不外:斋戒日应变为欢乐日(8:19),因为规定这些斋戒原是因为纪念当时的灾难,换句话说,充军期所规定的这四个斋戒日,是使百姓常思念充军之苦和充军的原因。如果他们没有背离天主,轻视上主的法律,违犯上主的先知所施的教训,崇拜偶像,自然他们不会遭到充军的惩罚,也没有立定这些斋戒的必要。为此上主问选民说:「你们这七十年以来,五月和七月哀悼和斋戒,岂是为了我而斋戒吗?」意思是说:苦身斋戒,是由于你们的罪恶而来,假使你们没有离弃我,我也不会惩罚你们,而你们也没有斋戒做补赎的必要。吃喝,禁食,苦身,于我无关,我所要的是人须承行我的旨意,遵守我的法律。关于斋戒的用意和价值,读者可参阅多12:8;依58:3-10;耶14:10-13;岳2:12-13;玛9:10-15;17:20-21;谷9:29;宗13:3;14:23;格后6:5;11:27等处。达理阿王四年即公元前518年;九月,「基色娄」月即今之阳历12月与1月之间。参阅厄下1:1(有的学者以「基色娄」月合于今之11月与12月之间,厄下1:1注即依据此一说)加上1:54。圣殿在这一年快要完成。快完成的圣殿是上主与自己的百姓复归和好的凭证,所以人民问:是否还应遵守充军期内所定的斋戒? ② 2节经文欠妥。玛索辣经文作:「那时贝特耳人派遣撒辣责尔、勒根默肋客和他的随员去恳求上主开恩。」学者各有其修改,今从番曷纳刻改「贝特耳人」为「伊撒尔家」,因他们此处代表伊撒尔家的口气发问:「我是否还要哀悼……?」(3节)而先知也以伊撒尔全民众为对象回答:「你们这七十年来……哀悼和斋戒,岂是为我?……」(5节)「勒根默肋客」依叙译文(Regem Melech作Rabmag)是一官衔名,并非人名。「君王的官员」,君王指谁?自然指波斯帝国的君王。说撒辣责尔是「君王的官员」,不一定指他任职内廷,侍立在君王左右,只要他从政作官,便可称为「君王的官员」。「撒辣责尔」是巴比伦名字,叫这个名字的人无疑的是个犹太人。在充军以后所撰著的经书如达尼尔、厄斯德拉上下等,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有些犹太人,尤其以在朝任职的,有两个名字,一犹太名,一巴比伦名或波斯名。撒辣责尔的犹太名失传。他和他的随员似乎是由巴比伦来的,一方面为求上主一种恩典,另一方面也为解决是否要遵守充军期内所定的斋戒的问题。「恳求上主开恩」出32:11我们译作:「恳求上主」;耶26:19译作「求得上主的恩爱」;原文的意义是使某人喜悦而开恩。 ③ 在充军期内所定的斋期有四个:(a)四月的斋戒为纪念耶路撒冷的陷落(列下25:3-4);(b)五月的斋戒为纪念圣京和圣殿的毁灭(列下25:8-12;耶52:12-16);(c)七月的斋戒为纪念革达肋雅(Gedaliah)首长的殉难(列下25:25;耶41:2);(d)十月的斋戒为纪念耶路撒冷开始被围困(列下25:1-2;耶2:4-5)。由巴比伦来的使节进了耶路撒冷,到了圣殿,要询问司祭和先知。其时圣殿尚未竣工,但是司祭和先知——想必哈盖和匝加利亚也在内,却住在离圣殿不远的地方,以便举祭和教训人民。上主于是委派匝加利亚去答复代表团。先知直接的答词见于8:19,在本章6-14节内,他只特别注意这些出于诚心立定的斋戒,其原因是百姓所犯的罪恶。参见注一。 ④ 6-7两节是旧日先知在耶路撒冷还安享太平时所曾讲过的道理。匝加利亚旧话重提,愿叫他们回忆既往,检讨现在,而改过自新。 ⑤ 8节为日后所增。9-14节匝加利亚对当时的人民所讲的是古先知所讲道理的总纲。匝加利亚也富有前代先知的精神,因而乘这机会也利用他们的话,来劝勉自己的同胞。首先他劝他们应维持社会的道德,然后说到家庭的道德。他们的祖先,虽然明知上主,借先知颁发了自己的训令,他们仍然不听从,所以上主对他们的祖先大发忿怒,重重罚了他们。 ⑥ 当他们经历了上主的猛烈怒火时,他们便发出哀求,可是上主不但不听,反把自己的计划坚持到底,使他们国破家亡,流落在「所不认识的各民族中」(申28:36;耶5:19;15:14;16:13);同时,他们所有令人向往的土地也变成了人迹罕到的荒野。耶肋米亚的哀歌,尤以第二章,可拿来做13-14两节最好的诠释。
第八章
章旨 1-3复兴时代开始。4-8复兴时代的升平。9-17复兴时代的幸福。18-23异民归依真天主。
1又有万军上主的话:
2万军的上主这样说:我仍以极度的热情爱着煕雍,为了她,我发了极大的愤怒。
3上主这样说:我要返回煕雍,住在耶路撒冷中;耶路撒冷将称为「忠义城」,万军上主的山将称为「圣山」。①
4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将有老夫老妇坐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人们都因年高老迈,手中扶着拐杖。
5城内的街道上必要满了男女幼童,在街道上游戏。
6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到那一天,】这事在这百姓的遗民眼中视为奇异,在我眼中难道也视为奇事?——万军上主的断语。②
7万军的上主这样说:看!我要由日出之地和日落之地救回我的百姓,
8我要领回他们来,住在耶路撒冷中;他们要作我的百姓,我要作他们的天主,都要凭忠实和正义。③
9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当建筑万军上主的殿,奠基之时,你们由先知口中听见这些话的人,应加强你们的手臂。④
10因为那日以前,人得不到工资,用牲畜也没有代价,出入的人由于敌人,也得不到平安:这是因为我曾使众人互相攻击。
11但是现今我对待这百姓的遗民,绝不像往日一样——万军上主的断语。⑤
12因为我要散布和平的种子,葡萄树必结果子,土地必有出产,天必降甘露;并且我要使这百姓的遗民享受这一切福分。⑥
13犹大家和伊撒尔家啊!你们昔日在万民中怎样成为可诅咒的,将来我也要怎样拯救你们。使你们受人祝福;你们不要害怕,应加强你们的手臂!
14因为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的祖先惹我发怒的时候,我怎样决意降罚你们——万军的上主说——而毫不反悔,
15在这些日子里,我也照样决意善待耶路撒冷和犹大家,你们也不要害怕!⑦
16你们应该遵行的训令是:彼此谈话要诚实,在城门口你们应下公正与和平的裁判。
17你们心中不可图谋奸恶危害他人,也不可喜爱起假誓,因为这一切是我所憎恶的——上主的断语。⑧
18万军上主的话传于我说:
19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四月的斋戒,五月的斋戒,七月的斋戒和十月的斋戒为犹大家将变为愉快与喜乐,成为欢跃的佳节,但你们必须爱好忠实与和平!⑨
20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并且还有许多民族和各大城市的居民要前来;
21一城的居民到另一城说:我们快去恳求上主开恩,寻觅万军的上主!——我也同去!
22将有许多民族和强盛的国民来到耶路撒冷寻觅万军的上主,恳求上主开恩。⑩
23万军的上主这样说:在那些日子内,必有十个各说本国语言的人抓住一个犹太人的衣边说:我们要同你们一起去,因为我们听说天主与你们在一起!⑪
注 释
① 在这一章内用「上主这样说」凡十次,因此一般学者主张本章是由十篇简短的神谕合成的。2节与1:14相似,但在此处先知更清楚表出上主热爱熙雍极度的热情究竟在什么事上:一是愿意熙雍全属于自己,一是不愿她与异民有来往。这种热情有类男女的恋爱,不容第三者参与的妒意,所以上主说:「为了她我起了绝大的愤怒」,为罚她的仇敌。「耶路撒冷必再称为「忠义城」与依1:21前后相反映。两位先知都说选民在被上主热情的怒火炼净以后,必要忠诚依附她的净配雅威,再也不去崇拜偶像。「上主的山」即指圣殿所在的熙雍山。参见岳4:17;北17节。选民的「忠贞」,是因为上主住在他们中间,使他们感恩。 ② 在4-6节内,先知描写:当天主再住在自己的圣殿中时,祂如何要赏赐祂的百姓幸福。先知另外提出两种幸福:一是高寿,二是子孙众多。无疑的这两种幸福是因有和平而产生的。没有和平,先知的预言就不能实现。参阅依65:20。也许这些预许在为饱受苦难而方由充军之地归来的百姓看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先知再三申明这些诺言必要实现,因为为上主没有不可能的事(耶32:17,27)。 ③ 匝加利亚公开活动时,还有许多伊民散布在国外,没有归来,上主应许了,也要召集他们归来,与他们重订新约。这两节所注重的,并不是在召集四散的百姓,而是在重订新约。事实上,在充军期后的先知,不大注重散布的百姓复归故乡,而致力宣讲上主所要与选民订立的新约。这新约的纲领,如前在西乃山所订立的一样,包括两点:上主要作伊撒尔的天主,伊撒尔要作上主的百姓(申26:16-19)。「忠实和正义」,指出新约的内容和性质。参见欧2:19-20;依48:1;耶30:7-15与注。 ④ 9节文气不顺,也许有晚年的注文窜入其中。依雍刻尔等学者,原文只作:万军的上主这样说:「你们在这些日子由先知的口中听到这些话,自该加强你们的手臂!」按现存的经文,其意不外:凡建筑圣殿的,即那些随从哈盖和匝加利亚的讲劝,动工续修上主圣殿的人,应努力加紧工作(盖1:5-11;2:15-19)。 ⑤ 匝加利亚鼓励自己的同胞,努力不懈,迅速完成自己建殿的工程,因为圣殿完成以后,就开始幸福的时代,即新约的时代,默西亚的时代。他们对建筑圣殿所表示的热心,是天主所最喜悦的。如果他们这样继续下去,无疑的,默西亚时代的幸福即已迫近目前。当他们由巴比伦归来时,为什么人和牲畜的劳力都没有代价?为来往的人没有平安?就是因为他们对天主的敬礼和对修建天主的圣殿疏忽了(盖1:6,9-11),所以天主让四周的人民来欺压他们。 ⑥ 但是从今以后,再不会这样。12节说明伊民今后的生活。「我要散布和平的种子」,亦可译作:「她——选民的种子必要安全」,或:「因为她——选民是和平的后裔」,即谓她要获得和平的后裔。上主所应许的,如昔日所应许的一样,都是些物质的幸福:他们是务农为业的民族,所以首先赐给在荒年后所渴望的丰收,然后赐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幸福。参阅欧2:23-24。 ⑦ 这些精神上的幸福,是先前与伊民为敌的民族,日后要祝福他们。天主自己也要善待他们。如同昔日天主惩罚他们的祖先,是因为他们犯了罪,同样天主现在好待自己的百姓,是因为他们已归向自己,过圣洁的生活。 ⑧ 16-17两节是指飞卷的神视(5:1-4)而言:在飞卷的神视内,先知劝人戒避偷盗和虚誓,即人对天主对人所能犯的一切罪恶;在此劝言内,先知告诉人对天主对人所应尽的义务。如果一个人不爱人,他的热诚是假的。天主憎恨人侵犯天主的法律,同样祂也憎恨人侵害别人。十诫中,天主只以三条对自己,七条对人,竟比对自己的诫命多一倍有余。匝加利亚的这篇道理完全与以前先知所讲的相吻合,参见依1章2章5:8-25等处。 ⑨ 充军期已结束,先知以为选民不但不会犯他们祖先所犯的罪恶,反要酷爱忠实,获享和平,所以在充军期所定的那四个斋戒日不但要废掉,反要变为欢乐的庆节。参阅前章注三。 ⑩ 选民所蒙受的天主的恩惠和他们所遇的圣善的生活,必要感动外邦人,使他们前来归依上主,诚心寻觅上主,恳求祂对他们开恩。耶路撒冷将成为全世界信仰天主的人的圣京。先知的这种思想,完全与依60-62;咏87相同。 ⑪ 23节具体地描写外邦人如何急于寻觅上主。「十个各说本国语言的人」,即指万民。天下不同语言的民族,都要来到耶路撒冷——圣教会,瞻仰上主的光荣(依66:18)。「抓住衣边」,表示异民如何热切恳求伊撒尔人教训他们真天主的道理(撒上15:27)。「天主同你们在一起」,这外邦民族所说的话,声明自己所奉的宗教是假的。宗教只能有一个,就如只能有一个天主。参见友5:5-21。
第九章
章旨 1-8上主审判叙利亚、腓尼基和培肋协特。9-10默西亚要在凯旋中进入祂的京都,祂的国普及万方。11-17尚在充军的伊撒尔人必归回他们的故乡,在那里享受和平幸福。
1神谕:上主的话临于哈得辣客地,达默协克是它的住所,因为阿兰民族如伊撒尔支派一样属于上主。
2哈玛特也要属于他的境域内,还有祚尔与漆冬,纵然她们极其聪明!①
3祚尔为自己建筑了堡垒,堆积的银子如尘土,金子像街上的污泥。
4看!吾主必要占据她,把她的堡垒推入海中;她必为火所吞灭!
5阿协刻隆见了,必要害怕,哈匝也要极度战栗,赫刻龙也是如此,因为她的依赖受到了羞辱。哈匝的君王必要丧亡,阿协刻隆再没有人居住。
6阿协多得必为杂种所居住:我必要这样消除培肋协特人的傲慢。②
7我要由他的口中除去带血的肉,从他的牙齿间除去可憎的祭物,他也必有归属我们天主的遗民,有如犹大中的一个家族;赫刻龙也必像耶步息人。③
8我要为我的家自充营寨,防御往来的人,不再让残暴者由他们中间经过,因为如今我看见了她的苦难。④
9煕雍女子,你应该极其喜乐!耶路撒冷女子,你应该欢呼!看!你的君王来到你这里,祂是正义的,胜利的,谦逊的,骑在驴上,骑在驴驹上。
10祂要铲除厄弗辣因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作战的弓箭也要被铲除;然后祂要向万民宣布和平,祂的权柄由海至海,由河直达地极。⑤
11你这煕雍女子啊!因了你盟约的血,我要由【无水的】旱井中释放你的俘虏!
12怀着希望的俘虏必要回到你这里,煕雍的女子!今日我也告知你:我必双倍报酬你。⑥
13因为我要以犹大王作我上弦的弓,拿厄弗辣因作张弓的箭。煕雍啊!我要鼓动你的子民,使你有如勇士的剑攻击雅汪子民。⑦
14那时上主必要在他们上面出现,祂的箭射出有如闪电;吾主上主必要吹起号角,乘着南方的旋风前来。
15万军的上主必保卫他们,他们也必消灭践踏投石的人;他们必要饮血有如饮酒,满盈有如洒血盘,又像祭坛的四角。⑧
16到那一天,上主他们的天主必要拯救他们,祂要牧放祂的百姓像牧放羊群,使他们在祂的地上闪烁有如王冠上的宝石。⑨
17他们是多么幸福!多么美丽!五谷养育着少男,新酒养育着处女!⑩
注 释
① 9-14章经学者称为匝加利亚后集。关于这后集的作者时代与分析等问题,详见引言二。1节,普通译作:「神谕,上主的话:上主来到了哈得辣客地,达默协克是祂的住所……」「阿兰民族」本作「人的眼」:按人「Adam」和阿兰「Aram」,两词于原文容易混淆,遂有此误。有些学者译作:「阿兰的眼睛」,即指犹里雅诺皇帝(Julianus)所称为「世界眼睛」的达默协克,普通改译作:「阿兰民族」或「阿兰诸城」。这一章的意思,除16-17两节有问题外,是说叙利亚、腓尼基和培肋协特必将属于默西亚,划归于祂的版图。默西亚和蔼可亲地进入祂神国的京都耶路撒冷,由那里治理全世界,向万民宣布和平。默西亚的信徒必尽是天主的勇士,虽然有劲敌前来进攻熙雍——默西亚国的代名词——也不会被攻破,因为不但他们要奋起御敌,并且上主也要特加保护,亲身作熙雍的护卫。在先知笔下所出现的这端神学上最高超的道理,是何时作的?按我们在引言中所说的,后集六章是在充军期后写的,大约是在公元前第四世纪左右。然而这种见解似乎不与那时代的环境相合,因为据一般学者的研究,公元前第五第四世纪,叙利亚、腓尼基和培肋协特,已属于波斯,划为幼发拉的河西第五行省。这虽是事实,但仍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这位作者爱用典故,模仿前代先知的文体,把自己置于古代,而暗示目前的事。第二,每次埃及想摆脱波斯帝国的统治,在河西第五行省内也发生了一些局部的叛变。这些变乱和不安的局面,常供给这位作者讲论天主的神国命运的良好机会。「上主的话」如在依9:7;55:11;耶23:29;咏33:6;智18:15等处,或人格化,或具体化,代天主自己或祂的能力。说「上主的话」来到腓尼基和阿兰的城色,即谓这些外邦人也将成为上主的国民。「哈得辣客」一名,亦见于楔形文献,作「Hattarika」,是位于里巴嫩山北的一座城。达默协克是叙利亚的名城。哈玛特为圣地北部的边界(民20:1;撒上3:20;则47:15-20)。祚尔——希腊人称之为提洛(Tyre)——和漆冬(Sidon)为腓尼基的两个繁华的港口。参阅则28章。「纵然他们极其聪明」是说这两座靠海的名城,处心积虑,造到了这样繁盛的程度,但到了上主施展威能的日子,她们必也智穷才尽,自叹无能,承认上主的威权。 ② 关于祚尔,参见则26-27章与注。先知在此处,先描写祚尔的灭亡,然后说培肋协特的四座名城——戞特(Gath)如在亚1:6-8等处都未提及——都要遭遇同样的命运。盘据阿协多得(Ashdod)的杂种,指住在巴力斯坦地方的人充军期和充军后所生的混血儿女。那时有许多外邦人来到巴力斯坦,同本地的人杂居通婚,由他们所生的子女不能算是纯粹的犹太人或培肋协特人。一般学者主张先知在此处暗示亚历山大占领巴力斯坦后所发生的现象。这种见解也许可以讲得过去,但就我们的意见,这种见解,不合乎匝加利亚后集的精义。 ③ 这些培肋协特人到如今只崇拜偶像,然而当天主要建立自己的神国时,连他们也要归属天主。「除去带血的肉……除去可憎的祭物」,是说天主必要圣洁他们(申12:16,23;则33:25;依65:4;66:3,17)。在他们圣洁以后,他们也算是圣民,「如犹大中的一个家族……如耶布息人……」。耶布息是前住在耶路撒冷的居民(撒下5:6-8)。先知的意思是说:连这些外教人也将成为选民。参见依19:23-25。 ④ 几时伊撒尔民恢复了主权,新选民也就成立了,上主便要特加保护。「我的家」,不但指耶路撒冷和圣殿,并且也指天主所立的那包括伊撒尔与外方民族的新神国。 ⑤ 9-12节,是先知向这新神国所说的话。以熙雍为默西亚国的京都。骑在驴背上的君王就是默西亚。祂是正义的(依11:4;耶23:5),胜利的,(有的译作:获得拯救的,即谓天主赏赐他获得救恩和胜利。这种解释出于依53章,亦可保存,)谦逊的,如依撒意亚所描写的「上主的仆人」(依49:4;:50:7-9)「……骑在驴驹上」,按希伯来并行文体,是说他骑着一匹驯良的牲口——驴,而不是骑着战马。玛21:5;若12:14-15援引了这一节,来证明吾主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那一天,应验了这个预言。关于本节在圣玛21:5所引起的难题,将于注释新约时来解决。「厄弗辣因」和「耶路撒冷」(10节)指默西亚国全境;在默西亚时代,十二支派再要合并,参阅耶3:18;23:6等处。铲除战马和弓箭,默西亚降来时,必化干戈为玉帛,全世界获得和平,因为全世界必隶属默西亚权下,天下为一家(米4:3;咏72:8-11)。 ⑥ 12节,今依一些考订家的意见稍加修改。先知在预言万民必将归化以后,转念想到尚在各处漂流的同胞,就再三申明上主必要聚集他们,拯救他们。我们可以说天主不能不赏赐他们这番恩惠:一面因为在祂与选民之间立有血盟(创15:9-20),一面因为四散漂流的伊民,始终对上主怀着这番希望。「我必双倍报酬你」,就是说:上主的祝福,必要数倍超过他们在异民中所受的困苦与烦扰。参见依54:1-6。 ⑦ 凡压迫新伊撒尔民的,就是上主自己的敌人。他们到现在迫害了选民,原是上主让他们这样行,因为伊撒尔离弃了自己的天主。但是,今而后,伊撒尔却要做上主忠诚的百姓,所以他们的境遇也要随之改变。上主再不利用外邦人来惩罚选民,反要利用伊撒尔民去报复那些残暴骄傲的外邦人。犹大和厄弗辣因,即全部选民必成为上主的武器,上主的勇士。在残暴者中,先知特别提出「雅汪」(Javan)子民,即希腊民族。「雅汪」在这里明明指在亚历山大驾崩后,众将领所分据的国家之一,即叙利亚国。犹太人是在玛加伯起义时去攻打提倡希腊化的人民,到这时他们方算是上主所利用去攻打他的敌人的武器。也许是在玛加伯时代所著的第149篇圣咏,很壮丽地描写犹太人攻打雅汪子民的精神:「……愿虔敬者,因所得的荣耀欢乐……愿他们口中歌颂天主的德能,手中执着双刃的剑,为向异邦人复仇,在列国中施行惩罚……他们施行所记载的审判:这为祂的一切虔敬者是光荣」。(咏149:5-9)。 ⑧ 天主必要保卫自己的勇士,使他们不但能抵御最凶的敌人,并且射来的石块也不能伤害他们;他们必穿过弓箭和降来的石块,而冲向敌人。15节后半句用夸张法描写胜利的壮观与喜乐。 ⑨ 在选民获得胜利以后,上主更要喜爱广扬自己的圣民,使他们获得一种更伟大的光荣,「在圣地上闪烁有如王冠上的宝石」。 ⑩ 既然上主要亲自牧放自己的百姓,既然祂要赏赐她各样的恩惠,这个民族便有了光荣,堪受赞美,产生英俊的少年和美丽的处女!这是10,17两节的大意。仔细讲来却不容易,译文也不一致,有的译作:「什么是祂的美好?什么是祂的华丽?岂不是祂使青年生出如……五谷,使处女如新酿?」有的学者修改原文,与下章1-2节相联,有的把次序大加改动。我们的译文是依据现在最普通的意见,也许较为可靠。既然默西亚国是圣教会,作者在此处依据旧约的思想给神国所预言的物质幸福,自然暗示吾主耶稣给与圣教会的一切超性恩宠。在祂的神国,圣教会内,人民所吃的神粮是他的体血,所以圣教会礼仪经文圣师们的著作,都把17节的含义贴在圣体圣事上,意义更为深长。
第十章
章旨 1-2不可求神问卜,只当恳求上主。3-12恭敬邪神的暴君必要跌仆。
1到晚雨的季节,你们应向上主求雨!兴起闪电的上主就要赐给人们和田野间的青草一场大雨!
2因为「忒辣芬」只会讲说谎言,卜者只能看见虚幻,作梦者妄说梦境,徒施慰藉;为此他们流离有如羊群,因为他们没有牧童而迷了路。①
3我的怒火必向着牧童们燃起,我必要惩罚公山羊,因为万军的上主必看顾自己的羊群,【犹大家族】,使他们有如自己战场上的骏马。②
4由他要生出角石,由他要生出幕椿,由他要生出战弓,由他要生出所有的首领。③
5他们全都在战场上践踏勇士有如践踏街泥;他们要作战,因为上主与他们同在,而骑马的人要惭愧!
6我要使犹大家强大,使若瑟家胜利;我要使他们复兴,因为我怜悯了他们,他们就像我从未放逐过他们一般;因为我是上主他们的天主,我必要应允他们。
7厄弗辣因人要相似勇士,他们心中像饮了酒那样喜乐;他们的子孙见了也要喜乐,他们心中必欢乐于上主。④
8我要向他们吹口哨,聚集他们;因为我解救了他们,他们的人数必增多有如昔日一般。
9我虽然曾将他们分散到各异民中,然而他们在远地仍要怀念我,养大自己的孩子,然后归来。⑤
10我要由埃及地领他们回来,由亚述聚集他们,领他们到基耳哈得地和里巴嫩,但此地为他们仍然不够。
11他们要渡过埃及海,击打海中的波浪,使河底干涸;亚述的高傲必要受挫,埃及的权杖必要失去。⑥
12他们的勇气是在上主内,以祂的名号为光荣——上主的断语。⑦
注 释
① 按许多考订学者的意见,1-2两节是一篇独立的小神谕,意义是说:既然现世的幸福不是由假神来的,用迷信问卜等等方法去寻求有何用处。这一切幸福都是由创造世界的上主来的,应祈求祂赏赐。有这样主张的学者,以2节后半句「为此,他们流离有如羊群……」为后人所增。但是我们以为这两节为本章的小引,如下章前三节为下章的小引一样。在此所说滋润田野的晚雨和大雨,是一种譬喻,指示能改良人心的天主祝福,即天主的圣宠;又如只有造物主能赐给人和田野的青草应时的雨露,同样也只有人类的大主宰能变换和改良社会的局面。「忒辣芬」(欧3:4;则21:26),此处是指一种为占卜用的神像。在百姓间流传的迷信,的确使百姓误入迷途有如无牧童的羊群四处飘散。那些身为人牧的,又不善尽自己的职责。这是选民当时社会的惨状,只有慈爱伊撒尔的上主能加以改变。 ② 为此上主的怒气必会倾注在这些残害老百姓的领袖身上。先知称他们为牧童或公山羊(耶23:1-4;依14:9)。这些领袖不是指治理伊撒尔的外邦君王,而是指那些充任伊撒尔百姓首领的本国人。他们既然只会使伊民失迷正路,所以上主亲自要来照顾自己的羊群,使牠们肥壮有如战场上的骏马。参阅则34。 ③ 4节内所含的譬喻:角石、幕椿和战弓,依照一般学者的意见,是指管理人民的一此官爵,这些名字与「首领」一词相同,仅是一此官职的头衔。塔尔古木传纪和阿本厄次辣(Aben Ben Ezra)以「由他……」即由犹大要生出默西亚。 ④ 5节依照许多现代学者的意见加以修改,玛索辣经文作:「他们都好似勇士,在战场上践踏,有如践踏街泥……」。5-7三节假定在第8节内所说的,即散布在外的伊民,不论是属南国的犹大,或北国的伊撒尔,他们都要回来住在圣地中。那时如果有外邦人来迫害他们,他们必恳求上主,上主必应允他们,怜悯他们(6节),使他们全都成为勇士,去执行「上主的审判」,践踏外邦的勇士如践踏街泥,使他们获得胜利,使异民的骑士抱头鼠窜。上主不只使他们胜利,还要增加他们的人口,使他们世世代代都欢乐。 ⑤ 第8节描写就像牧童吹口哨聚集羊群,如此上主也要召集四散的选民复归圣地。这预言与充军期后和充军期前先知们所有的神谕不全然相同。充军期后的先知,一面引用旧日先知的话,因为自充军以后直到玛加伯时代,伊民常是属于大国之下,仍有多数遗民散居于国外;另一方面,几时先知预言四散的伊民要归来时,也预言外邦人同他们一起来,与伊民同成为上主的新选民。他们愿意表示伊民和外邦的归依者在精神上要形成一个团体,即天主的圣教会。这是启示的演进,同时这些先知和德训篇、智慧篇、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的作者给圣若望开道,使后世人易于接受他所讲的:基督要把天主的四散子民聚集在一起(若11:52)。 ⑥ 埃及和亚述历来是伊撒尔的仇敌。在本书问世时,亚述帝国早已灭亡,但是作者仍用此名称称呼昔日抢去自己同胞的敌国。作者像依撒意亚,以这次解救比作昔日出离埃及,上主必要重新实行那时的奇迹:这是依撒意亚所常提的。 ⑦ 本节稍加修改,意义与第149篇圣咏相似:上主赐自己的百姓勇敢,他们以祂的圣名为自己的光荣。先知似乎愿用这神谕暗示玛加伯的起义。他们确是由自己百姓出生的,代替那些不良的首领,好充任人民的领袖和上主的战士。他们依靠上主多少次击溃了叙利亚国庞大的军队。并且他们图谋召集十二支派四散的遗民回到圣地,赖他们的英勇奋斗,伊撒尔国居然复兴,人民再喜乐于上主。最后三节含有末世论的意义:亚述和埃及,旧日的两大帝国,必要失去自己的威权,而选民,蕞尔小国,上主反使她获得胜利,重演出离埃及的奇事。如果4节的「首领」真如犹太经师所讲的是指默西亚,那这神谕所记裁的,上主对选民所要行的大事,必全有赖于默西亚,然而4节是不是指的默西亚,尚是问题。
第十一章
章旨 1-3一切骄傲自大的必被摧毁。4-17牧童的比喻:4-14先知作为上主善牧童的比喻;15-17恶牧童的比喻。137-9牧童死难后,羊群四散,所留者要再经过净化成为圣洁的。
1里巴嫩!开开你的门,让火来吞灭你的香柏!
2松树,哀号吧!因为香柏已被伐倒,高大的已被摧毁;巴商的橡树,哀号吧!因为不可接近的森林都已倒下!
3听!牧童在哀号,因为他们的光荣已被摧残;听!幼狮在咆哮,因为若尔当的豪华尽被摧残!①
4上主我的天主这样说:你牧放待宰的羊群!
5那些购买牠们而宰杀牠们的,自以为无罪;贩卖牠们的反说:「上主是应受赞美的,因为我成了富翁!」牧放牠们的丝毫不怜恤牠们。②
6我决不愿再怜恤地上的居民——上主的断语;看!我要将每个人交在他们牧者手中和他的君王手中,让他们毁灭大地,我决不由他们手中抢救。③
7这样我就代贩卖羊的人牧放了待宰的羊群。我拿着两根棍杖:一根我称它为「爱护」,一根我名之为「联合」;这样我牧放了羊群。④
8在一个月内我曾废除了三个牧童,因为我的心神厌烦他们,他们的心也厌烦我。⑤
9我于是说:我再不愿牧放你们,那要死的,就让他死;那要丧亡的,就让他丧亡,那剩余的,就让他们彼此相食。
10以后我就拿起我的棍杖「爱护」,把它折断,借以废除我与万民所结的盟约。
11盟约便在那一天被废除了;于是那仰望我而贩卖羊的人,便知道这是上主的话。⑥
12以后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看着好,就给我工资罢!如果不,就算了!于是他们称了三十两银子给我作工资。⑦
13那时上主对我说:你把他们对我所估计的高价钱投入宝库内!我就拿了那三十两银子投入上主殿的宝库内。⑧
14然后我又折断了我的另一根棍杖「联合」,借以废除犹大与伊撒尔弟兄的情谊。⑨
15上主又对我说:你再为你取一套愚昧牧童的装束,
16因为,看!我将在地上兴起一个牧童:丧失的,他不去寻找;迷途的,他不去搜寻;受伤的,他不去医治;病弱的,他不去饲养;却要吃肥羊的肉,折断牠们的蹄子。⑩
17祸哉!那丢弃羊群的无用的牧童!望刀剑落在他的臂膀和他的右眼上!他的臂膀必要枯槁,他的右眼必要完全失眠。⑪
13*7刀剑,起来攻击我的牧童!攻击我的同伴!万军上主的断语:打击牧童,羊群就要四散;我又要转回我的手向着弱小的羊。⑫
8将来在全地上——上主的断语,三分之二必被铲除而死去,只有三分之一存留其上。
9我要使这三分之一经过火炼,要炼净他们如同炼净银子,试验他们,如同试验金子。他们必要呼号我的名字,我也必俯听他们;我要说:他们是我的百姓;他们也要说:上主是我的天主!⑬
注 释
① 1-3节如前章所述,可视为这篇神谕(11:4-17;13:7-9)的小引,这篇神谕虽然非常难解,然大意不外:选民忘恩负义,所以正义的天主不得不罚他们,只有小部分的遗民将获得救恩。先知提到圣地三处因物产丰富而出名的地方,要被大火毁灭:这三处即是里巴嫩、巴商和若尔当河流域。「高大者」指香柏和松树以外,在里巴嫩山上所生其他高大的树木。3节,作者用并行体描写说:牧童哀号,因为他们的光荣已被摧残;幼狮咆哮,因为若尔当的豪华已消失。如今我们要问幼狮指谁?指百姓的领袖吗?有的说是,塔尔古木传记就以幼狮指百姓的领袖。大抵说来:在这三节内,先知预言在圣地内要降来的大灾祸。这灾祸要使地域荒芜,首领悲号。这灾祸究指历史上那一件事,无法决定。从前有许多学者认为是指罗马军队的蹂躏,现代的学者以为先知在此预言希腊时代埃及和叙利亚的骚扰侵害。我们以为这三节只宣布上主的审判。这审判的对象是伊民,为什么有这审判?理由和原因即在以下善恶牧童的譬喻内。 ② 4-17节为善恶牧童的譬喻:4-14节善牧童,15-17节恶牧童。自4-17节,又自13:7-9节,是旧约经典中最难了解的一段。学者的解释颇不一致。现代的学者坚持这譬喻是暗示玛加伯时代的事,但在解释时,反为他们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如今先说明一些关于这篇神谕主要的意义,然后逐句加以解释。首先该决定的,是这一段所用的是那种文体。我们以为用的是寓意体,然而并不是纯寓意体,其间也夹杂着描写一些象征行为的段落,如两根棍杖,拆断棍杖,称三十两银子为牧童的工价等。这些象征行为并非实有其事,只是先知运用自己的想象,想出这些象征,来解释并说明他所要讲的道理。最理想而高尚的牧童自然是上主(则34),先知只不过是祂的代表,以祂的名义发言行事。然而先知毕竟是一个人,所以他能以自己作为仁慈良善的牧童——上主的代表,同时也能把自己比做一个恶牧童——暴君的代表,除了天主和先知称为牧童外,在这一章内,还有一种人也被称为「牧童」,即治理选民而不爱护人民的贪官污吏。在13:7-9三节内,仍是代表天主的先知,来充任那位为羊群舍命的善牧童。这譬喻所包含的道理,大抵如下:选民逃不了上主的审判。这审判要毁灭伊民和圣地(1-3节)。天主的产业到了如此可怜的地步,是因为选民的首长,无法无天,只顾营求私利,不怕残害百姓(4-5节)。人民看了长官们的坏榜样,也不讲信实,彼此欺骗;所以上主一面让他们上下互相争斗残害,一面将他们交给外邦异君,备受虐待(7节)。事实上,直到建立王国,伊民中除少数特出的人物外,为民长者,以及平民无不逍遥法外,任意妄行(民21:25)。仁慈的上主终于容许选民成立君主政体,有君王统治他们,使他们脱离外族的欺凌。上主用两根权杖来治理自己的百姓。这两根棍杖:一是「爱护」,一是「联合」,说明至善的牧童上主,对待成立了王国的伊民所有的策略:所谓「爱护」是说上主卫护自己的百姓,免遭外族的侵害;所谓「联合」,是说上主监督自己民族的内政,巩固十二支派的联系,使他们保存法律,维护纯洁的风俗。然而除一、二位君王外,大都没有领导自己的臣民,诚心归向至高的牧童上主,反而使他们迷失正道,离弃上主,为此上主定了他们的罪案:「要死的,就让他死……」(9节)。折断「爱护」的棍杖,表明上主再也不管自己的百姓。祂先前与万民立约,禁止他们来侵害选民,如今祂要废除这盟约,容许拿步高率领联军,进攻圣地,占领耶路撒冷,焚毁圣殿。拿步高占据圣地的后果,是伊民被掳至巴比伦(10-11)。充军的惩罚证明诸先知所讲的,全是派遣他们的上主的话。可是人民仍是顽梗不化,以先知只不过是个佣工,估定他的工价为三十两银子。先知因上主的命令,把这高贵的工钱放在圣殿的宝库内,然后又将第二根棍杖折断了。折断第一根棍杖表明充军的刑罚,折断第二根棍杖暗示遗民全部的消灭,这预言大概是指罗马人占领圣城,焚烧圣殿,对犹太人或杀戮或掳去(13-14)。自此以后,上主不再照顾他们,把他们交给各地的长官去管理,再不得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5-17先知把自己比做恶牧童,如同他先前做过上主的代表,如今他又作那些异民官长的代表。为这不尽职的恶牧童,上主准备了刑罚,就是那无情的刀剑(15-17)。先知不但看见这把刀剑落在那些压迫伊民的长官身在,并且他也看见这把刀剑打击了天主的一个牧童,天主的良友。在打击他后,羊群就四散逃亡,一大部分死去,只有一小部分经过净化而获救。「获救」的必呼号上主的名字,而成为上主的遗民,上主必要与他们立定新约:他们要做祂的百姓,祂要做他们的天主。这位被打击的上主的牧童和良友,无疑的是厄则克耳在34:23-31所说的默西亚:「我要为他们立定一个牧者,去牧放他们,那就是我的仆人达味」。也就是匝加利亚在下章所描写的那位无名氏殉道者。总而言之:这譬喻的大意,不外是:上主牧放自己的百姓,无奈他们背约失信,上主先以充军的惩罚,促使他们反省,但毫无结果。上主就要把他们完全消灭,然而有上主的一个忠信牧童,心爱的良友,挺身而出,愿为这百姓作牺牲,因此才有一小部分得救。对这难解的比喻是依据依撒意亚所论的「上主的仆人」和厄则克耳的「牧童的比喻」(则16,23,34三章)解释的。至于其他的讲解,我们以为既与匝加利亚后集的用意不合,故在此不提。 ③ 5-6两节记载伊民的长官如何任意虐待自己的百姓。参见则34:2-7。这些可怜的小百姓,真如一群「待宰的羊」(7节;耶12:3),因为管理他们的首领,杀害他们而尚觉无罪,贩卖他们而营求了私利尚不知耻,还厚颜感谢上主的大恩(欧12:7-9)。这些无情无耻为人民父母的首领,天主对他们必要实行报复律(Lex Talionis),对他们也要残酷无情,让异民的暴君来虐待他们,捣毁圣地,劫掠他们的财产,而祂却不来施救。这是伊民自进入巴力斯坦至王国建立时,历来所有的惨状。 ④ 7节暗示王国的建立。直到这时贩卖羊群的首领(依希腊译文),肆无忌惮地虐待天主的小百姓,但从今以后天主要藉君主政体和司祭的职权管理祂的百姓:君王为保护人民的安全,御防外侮;司祭对宗教方面巩固十二支派间的团结。 ⑤ 历代君王中有三个君王不但不牧养天主的羊群,反而剥削他们,天主因为还希望保存祂的羊群,就在一段时期内,即8节所谓一个月内,把他们废除了。这三个君王是谁?学者的意见纷纭。我们以为先知暗示约阿哈次、约雅金和耶苛讷雅三位君王。参见耶22-23章。匝加利亚的思想似乎是出于这两章。 ⑥ 虽然这三位君王被天主废除了,百姓却没有因此觉悟,所以上主决要用充军的刑罚来教训他们。从前上主禁止万民来侵害自己的百姓,但是现在祂却让外邦人来任意压迫他们(10节)。「贩卖羊的人」指外邦人。他们一见如此,便知他们所行的乃是为实践上主的话。参见申28:15-69等处。 ⑦ 上主历来借先知教导自己的百姓,他们是祂的代表、发言人、信使。匝加利亚在此彷佛说:谁听从我就听从打发我的那一位。伊撒尔对待先知通常如对待工人。他们给匝加利亚所交的工资,就等于买一个奴仆的价钱(出21:32)。过了几世纪以后,伊民的首长为天父所派遣的善牧兼信使的吾主耶稣,也给了负卖他的茹达斯三十块银子(玛27:9-10)。 ⑧ 「高价钱」是讽刺话。「宝库」原文作「陶工」,今从叙译文改。13节全是讽刺的口气,言外是说:像这样高贵的价钱,可不要丢弃,应善为保存,放在圣殿内的宝库内(苏6:24;列上14:26;加下3:6等处)。 ⑨ 折断第二根棍杖的意义是说:非但国家而且民族也要消灭。的确在罗马人占领巴力斯坦以后,选民不但不成为一个国家,也不成为一个民族。 ⑩ 15-16两节说出选民何以到了这种可怜的地步,是因为他们的首长太自私,没有爱护属下的心。匝加利亚对伊民上级阶层所下的批评与厄则克耳相同(则34)。「折断牠们的蹄子」,是说:残害人民的官吏,剥削百姓就像只吃肥肉丢弃了骨头。 ⑪ 为这些无用而抛弃自己羊群的牧童,必有不可避免的惩罚。 ⑫ 最奇怪的是上主的刀剑不但要打击那离弃羊群的恶牧童,而且也要打击一个天主所爱惜的善牧童,一个祂的同伴,即天主所认识的人。这牧童是谁?为明瞭这段经文所含的深意,我们应注意两点:一是匝加利亚此处所用的譬喻取自则34章,「牧童的比喻」。二是匝后集大部分是用默示录体写的。既然先知使用的是默示录体,在他笔下忽然出现一个新牧童,不足为奇,默示录体描述情景,多变化莫测。既然匝加利亚的思想受厄则克耳的启发,我们就可以根据则34章的涵义推论这位舍命的善牧童,即是那位要以自己的性命作牺牲,救赎上主的羊群的「仆人」默西亚。上主一打击他,羊群就四散了,可是上主要伸出自己的手来向着弱小的羊群,加以护卫(玛26:31)。依49:4对这上主的仆人所说的话,我们可以引来作为这段经文的解释。这位上主的仆人默西亚说:「我徒然勤劳了,我枉然出了力而毫无益处,但是我的正义是在上主那里,我的报酬在天主前」,而这群受上主卫护的小羊必然要说:「上主是我的仰望,我的依靠」。 ⑬ 事实上,上主藉这位善牧童的牺牲,救赎了剩下的遗民并与他们立定了新约。9节是这新盟约的纲要。参见耶31:31-34。
第十二章
章旨 1-9来攻打耶路撒冷的敌人必为上主所消灭。10-14人民胜利之后,为他们所刺透的那位殉难者举哀痛哭;131因此在耶路撒冷要涌出一眼水泉净化罪污。132-6迷信和假先知再不出现于圣地中。
1神谕:关于伊撒尔所有上主的话。展开苍天,奠定大地,在人身内造成人灵的上主的断语:
2看!我要使耶路撒冷成为四周所有人民的醉酒杯;【耶路撒冷必被围困,犹大也必如此。】①
3在那一天,我必使耶路撒冷成为一切民族的举重石,凡举它的必受重伤。地上所有的民族都要聚集起来攻击她。
4在那一天——上主的断语——我要以恐惧打击一切战马,以疯狂打击骑兵,但对犹大家,我却仍要开着我的眼;我要以盲目打击万民所有的战马。
5于是犹大的族长自己心里要说:耶路撒冷居民的力量全在于万军的上主,他们的天主。②
6在那一天,我必要使犹大的族长像木柴中的火盆,有如草堆中的火把;他们必左右吞灭四周所有的民族;但耶路撒冷必仍安居在自己的原处。
7上主首先要扶助犹大的帐幕胜利,免得达味家的光荣和耶路撒冷居民的光荣超过犹大。③
8在那一天,上主必要保卫耶路撒冷的居民,使他们中的衰弱者在那一天必如达味,达味家必如天主,必像在他们前面的上主的使者。
9在那一天,我必图谋消灭一切来攻打耶路撒冷的异民。④
10对达味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我要倾注慈悲和哀祷的神;他们要瞻望他们所刺透的那一位,哀弔他如哀弔独生子,痛哭他像痛哭长子。⑤
11在那一天,耶路撒冷必要大举哀悼,有如在米革龙平原中的黎孟所举行的哀悼。⑥
12大地都要哀悼:家家户户各自一伙,达味家的宗族一伙,他们的女人一伙;纳堂家的宗族一伙,他们的女人一伙;
13肋未家的宗族一伙,他们的女人一伙;熹默希的宗族一伙,他们的女人一伙;
14其余所有的宗族,家家户户各自一伙,他们的女人一伙。⑦
注 释
① 本章是讨论末世论的另一篇神谕,其中的意义是来自则38-39两章。此处所用的文体是默示录体,因此对其中所有的史事不必深究,因为默示录体不注重历史而注重意义。虽然如此,自圣厄弗稜(公元四世纪)至加耳默(公元十八世纪),仍有许多公教和非公教的学者,以为匝12-14章所述的,暗示玛加伯时代的历史。2节依近代的译者有所修改。1节可视为这一段的小引,与依42:5相类似。2-9节先知预见远近诸国结盟前来进攻耶路撒冷。但耶路撒冷是天主的城,是祂的神国的首都,所以祂赐给其中的居民神奇的能力,不但足以防守,且能将前来的敌人彻底消灭。先知用两个比喻来描写他们的灭亡:一是耶路撒冷有如一个盛满酒的杯,敌人喝了,就一醉不复清醒(耶51:7;哈2:15-16),二是举重石,见下注。 ② 第3节是先知所用的第二个比喻。古时力士为比较力量,试举一块重石,然往往因用力过猛而伤了自己。此风至今尚存,有人以为是希腊人首创,但波斯人提倡武术并不是希腊人以后,或许他们早已风行这比赛的方法。先知在此处把耶路撒冷比做一块举重石,凡跃跃欲试,前来袭击她的,必自招烦恼。4节作者引自申28:28,意义甚为明显:到交战那一天,必有一种神奇的恐慌袭击敌人和他们的战马,犹太人要乘此时机,大破敌军,因为他们的力量全出于万军的上主,他们的天主(5节)。 ③ 6节说明犹太人所获的胜利是全盘的胜利。为表示这种意思先知引用了烈火的譬喻。燎原之火,势不可遏,同样,如柴如草的敌人那能抵得住如火的犹太人,必为他们所焚毁,化为灰烬。7节的意思似乎是:既然天主的眼注视犹大全家,犹大全家即全部选民必获得天主的援助,赖天主的援助,京都、王室与乡间的百姓,都要获享同样的光荣,因为在争取胜利上,他们有同样的功勋。 ④ 8节说天主如何保护祂的百姓,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衰弱者必如达味英勇善战,衰微无力的达味王室必如万能的天主,如所向无敌的上主的使者(依31:4;出23:20-23)。在这篇末世论的文字内,耶路撒冷是指默西亚的神国——圣教会;对这神国上主再三保证,祂必要消灭前来进攻她的敌人(咏2篇;110篇;依63等处)。 ⑤ 10节依若9:37;默1:7两处稍加修改,玛索辣经文作:「……他们必要瞻望他们所刺透的我」。发言的既然是上主自己,为何能说人将祂刺透,难道人能刺杀上主?科尼黑为避免这种困难,依希译文把原文动词「Daqar」(刺透)释为「凌辱」「辱骂」或「苦恼」之意;然而在圣经其他各处,此字常为「刺透」之意,见户25:8;民9:54;撒上31:4;编上10:4;依13:15;耶37:10;51:4。在哀4:9;匝13:3两处也许应有此意。为何独在此处有「凌辱」「辱骂」之意?番曷纳刻等把标点改动译作:「对达味家……我要倾注慈悲和哀祷的心神,他们就要瞻望我。对那他们所刺透的,他们必要哀弔他如哀弔独生子,痛哭他如痛哭长子」。这种译法按原文文规,亦未尝不可,然总不免出乎常规。我们依据一般学者的意见,只改「Elai」作「Elaw」,即今之译文,且与圣若望两次所引的相同。10-14节记载全部的选民如何要追弔他们所杀戮的那位无名氏致命者。这一段的文笔,全是末世论体。先有无名氏的致命而后有百姓的哀悼,然而这两件事是属于将来的事,都尚未曾发生,情形与依撒意亚所赞扬的「上主的仆人」相同。在依53章是先知自己代表那害死仆人的民族哀痛悲伤,在此处却是天主自己藉匝加利亚的口诉说民众的哀痛和悲伤。两位先知同是描述一个为人民自作牺牲的人,依撒意亚用的是抒情诗体,匝加利亚用的却是末世论体。「达味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指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即整个民族。上主许下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慈悲和哀祷的神」,意思是说:他们到现在对他们所刺透的那一位,丝毫不表同情,一点也不哀痛;但是自今以后,因上主使他们的心灵有所感悟,深知自己的罪恶,遂戚戚追弔他们所刺杀的,举行哀祷。「哀祷」二字,似乎是指他们要哀求上主宽赦他们冒味所行的恶事。他们哀悼悲痛如此悲惨凄怆,有如母亲之哀哭独生子,哀哭长子(创21:15-16;列下4:13-37)。这位无名氏致命者是被「刺透」的,死的自然很惨!今试问这位无名氏致命者是谁?按许多犹太经师、教父、现代公教的学者和不少基督教学者的意见,我们可以答复说是指默西亚,即依撒意亚以典雅的诗歌所咏的「上主的仆人」。这种解释有上下文义为依据,因这一章全指默西亚时代。先知书内,「那一天」通常指默西亚时代,在这一章内,竟然重复六次(12:3,4,6,8,9,11)。耶路撒冷对万国所获的全盘胜利,也只能出于王于其中的默西亚;天主所倾注的「慈悲和哀祷的神」是圣神的恩宠,按岳3:1圣神恩宠的赐与也是默西亚时代的一种特征。13:1-6一段与这关于默西亚死亡的预言是密切相连的,描写耶路撒冷和选民必将除旧革新,洁净圣化。这种现象也只能在默西亚时代才能出现。这种解释也有「先知神学」为依据。此处的要旨既然出自依53章,那里是指默西亚,这里又何能不指默西亚?在圣教会内天天应验了这庄严的预言,因为每当信徒想到自己以自己的罪恶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时,就哀伤痛悔,恳求宽恕。 ⑥ 这一节是依希译文与番曷纳刻、雍刻尔等学者的修改翻译的,玛索辣经文作:「在那一天,于耶路撒冷必大举哀悼有如在默基多平原的哈达得黎孟的哀悼」。犹太经师以此处是指百姓追弔死于默基多的善王约熹雅(列下23:23-30;编下35:20-25)。但是默基多原作米革龙,因形似而误,参见撒上14:2;民20:45,47;21:13。撒上14:2我们译作石榴树,原文作「黎孟」(即石榴树),民20:45,47;31:13:黎孟岩石靠近革巴黑,其下有一平原,即米革龙平原,伊撒尔民曾在此哀伤快将灭亡的彼讷雅明族。先知在这一节内为表示遗民的哀悼,在10节所用的比喻外,又用了一个历史的典故:伊民在黎孟伤痛彼讷雅明族的事。有些学者愿修改经文,以匝加利亚在此处暗示妇女哀哭塔慕次神(则8:14-15)。这并不是不可能,但证据何在?(得赖味的话)。 ⑦ 最后先知记述这种哀悼如何普遍。他的描写当然依据犹太民族的风俗。犹太人在公开生活上男女有别,因此先知也说他们的妇女哀悼时也另在一处。先知特别提出四大家族:达味王室、纳堂家族、肋未家族和熹默希家族。纳堂原是达味的儿子(撒下5:14),熹默希也是肋未宗族中分出的一家系(出6:17;户3:18),由此可以推论,先知个别提出这四大家系是为表示皇家贵族,大司祭和司祭的家庭。他们以外所有的平民则概括在14节的家家户户内。凡是在含有末世论或默西亚论的文章内所说的伊撒尔家、耶路撒冷、熙雍等,都是同义字,不是指历史上的伊撒尔民和圣城,而是指天主的神国——圣教会。学者们如拉冈热、黎角提、黎纳狄等说得很对:在末世论的经文内,伊撒尔、耶路撒冷、熙雍等同类的名字,只含有神秘的意义,而没有历史的意义。在这一段内,就是如此。追弔被杀的默西亚的犹大家族即是指圣教会,亦即圣保禄所称的「天主的伊撒尔」(迦6:16)。
第十三章
(章旨见前章)
1在那一天为达味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必要开一个水泉,为洗涤罪过和不洁。
2在那一天——万军上主的断语——我要由地上铲除一切偶像的名号,再不为人所记念,并且我还要将假先知们和不洁的精神由地上灭绝。②
3将来如果有人还要说妙语,生养他的父母必对他说:你不能生存,因为你藉上主的名字说了谎言;生养他的父母就在他说妙语时刺杀他。
4在那一天,每个假先知,在他说妙语时,必因自己的神视感到羞惭,他们必不再穿毛外氅,为行欺骗;
5他反要说:我不是先知,我是一个种田的人,因为我自幼以农为业。
6若有人问他说:怎么在你两臂中间有这些伤痕?他必答说:那是我在爱我的人家里,所受的伤!③(7*-9见第十一章后)
注 释
① 全伊撒尔民既已自怨自艾,上主必要赦免他们的罪过,他们从此要过一个新生活,离弃偶像,谢绝假先知。上主的恩宠如川流不息的泉水灌溉他们的心灵。圣经中屡次以泉水来表示天主的恩宠,或表示祂所赐与人的圣洁(户19:9,13,20;31:23;依12:3;则36:25;若4:10等处)。 ② 这一章内所提及的先知是指的假先知。他们或以上主的名义擅自说上主没有吩咐他们的话,即假借天主的名义发表自己的谬论,或出神说妙语,或竟奉邪神的名义发表预言,参见申18:9-22。依法律,这样的先知应处以死刑。 ③ 为明瞭3-6节的意义,应想到匝加利亚先知以为圣洁的伊民今后必要按梅瑟的法律,将假先知处以死刑;为父母的亦不顾私情,一见自己的儿子冒充先知,就刺杀他。凡先前做过假先知的,必要懊悔,再也不穿先知所独穿的毛外氅,再也不想愚弄小民,不但如此,他还要辩护说:自幼就是农夫,从没有做过先知;但这些假先知如巴哈耳的先知一样(列上18:28)曾自文其身,身上存有伤痕;百姓一见,就反问说:怎么在你胸上有伤痕?假先知必掩饰说:那是他在亲友家所受的伤,并不是作过假先知的记号。参见先知书上册总论三章四节:假先知。
第十四章
章旨 1-2异民攻陷耶路撒冷,其中的居民多被掳充军。3-5上主要发显出来打击异民,救护选民。6-7光明幸福的时代开始。8-21犹大地域获天主祝福,耶路撒冷成为至圣的京城。
1看哪!属上主的日子来到了;那时人们必在你中间分开你的掠物。
2我要聚集所有异民来与耶路撒冷交战;城池必被占领,住宅必遭洗劫,妇女必被强奸,半城的人要被充军,然而剩余的人民不会由城中消灭。①
3那时上主必要出来,与那些异民交战,像昔日祂在战争之日作战似的。
4在那一天,祂的脚要站在耶路撒冷对面,即东边的阿里瓦山上,阿里瓦山必由中间裂开,由东至西成为一条很大的山谷,其中一半山向北挪移,另一半则向南移动。
5你们必要顺着我的山谷逃跑,因为这山谷直延至我施救援的地方;你们必要出逃,就如你们在犹大王胡齐雅时日逃避地震一样:那时上主我的天主必要降来,而所有的圣者也与祂同来。②
6在那一天,没有炎热,但有寒冷和冰霜。
7必有这么一天——只有上主知道——不分白日黑夜,晚间也有光明。③
8在那一天,必有活水由耶路撒冷流出,一半到东海,一半到西海,夏季冬季都是如此。
9上主必作全地的君王,在那一天也只有一个上主,只存有祂的名号。④
10在那一天由革巴黑至南方的黎孟,全地都要变成平原;耶路撒冷必要屹然耸立,从彼讷雅明门【至旧门处】直到角门,再由哈纳讷耳塔至君王的榨酒池的地方都有人居住。
11人们住在其中,再也没有任何毁灭;耶路撒冷必要安享太平。⑤
12这必是上主用来打击那一切进军攻打耶路撒冷的民族的灾难:当他们的两脚还站立的时候,他们的肉已经腐烂,他们的眼球在眼窝里已经腐烂,他们的舌头在自己口中已经腐烂。
13在那一天,在他们中必有由上主来的一场大混乱:就是人人彼此抓住一只手,而另一只手举起来彼此相打。
14犹大也要与耶路撒冷共同作战,周围所有异民的财物都要聚集起来:金、银、衣服,都很多。
15在他们营盘内的战马、骡子、骆驼、驴和所有的牲口,必要同样遭受灾祸,如这灾祸。⑥
16凡由以前攻打耶路撒冷的民族中所剩下的人,必要年年上来朝拜君王——万军的上主,举行帐棚节。
17然而,凡地上各宗室中不上耶路撒冷去朝拜君王——万军上主的,为他们就没有雨露。⑦
18如果埃及民族不上来,或不参加,那么上主打击那不上来举行帐棚节的民族的灾祸,必要落在他们身上:⑧
19这就是埃及与所有不上来举行帐棚节的民族所受的罪罚,⑨
20在那一天,马铃上必刻着「祝圣与上主」,上主殿内的锅就像祭坛前的洒血盆。
21在耶路撒冷和犹大所有的锅都是祝圣与万军的上主的,一切献祭的人必来使用它们,在里面煮祭肉;在那一天,万军上主的殿内再也没有一个客纳罕人。⑩
注 释
① 本章的内容与12:1-9一段的意思相似,然而本处因为所用的默示录体更为具体,文笔强健有力,使读者读了更受感动。此处与前边意境虽然有变化,但所描写的不外耶路撒冷光荣的前途与强敌所要遭受的严罚:这两种意思为全章的经纬,又与则38-39的理论和结构前后相同,无疑地匝加利亚模仿了那位充军期的大先知厄则克耳。既然本章所用的全然是末世论体,就不应去追究作者所暗示的史事;也许作者暗示了某种史事,但生在后世的我们,去他所处的时代太久远了,不容易且不能在他所用的末世论的描写上,推究他所影射的史事,惟其如此,故在默示录体的叙述内,只应寻求其中所含的道理,不应深究所含的史事。1节内发言的是先知,2节内是上主,先知预见耶路撒冷在上主的日子内为敌人所占领和敌人在城市内平分战利品的情形。圣城到了这种地步,是出于上主的旨意。2节描写战败的伊民所遭遇的灾祸,参见亚7:17;依18:15等处。 ② 5节经文似有讹误或遗漏,犹太经师与学者的意见甚是纷纭,今从番曷纳刻等学者的意见加以修订。巴力斯坦地理学家阿贝耳(Abel)译作:「山谷从哥亚一直到阿匝耳(Azel)必要被填平,就如在胡齐雅(Uzziah)时曾因地震被填平一样」。摩法特(Moatt)译作:「希农山谷必要被填平,一直到阿匝耳都阻塞了。你们必要逃跑,有如你们在犹大王胡齐雅朝代逃避地震一样」。5节经文尚保存大意,使我们还能明瞭这神谕的意义。耶路撒冷既已被敌人占领,上主不由圣殿出征,而由天上降来惩罚祂的敌人(米1:3)。上主昔日的战争,照一些学者的意见,是指上主最初与大龙辣哈布的战争(约26:11-14),或许更好说是指上主伸出手来,领自己的选民离埃及,进占许地(申4:34;依51:9-11)。上主一出现,阿里瓦山就分为两半,形成一巨大的山峡,让人民经过逃难。每当上主出现之际,天地间的气象必大为改变,参见则38:19-23;米1:4;民5:5;哈3:6;咏18:7-8;列上9:11-12等处。关于胡齐雅在位时所发生的地震,参阅亚1:1。「所有的圣者」指众天使,他们也随从上主降来。参见申33:3;咏89:6;约15:15等处。 ③ 6节的经文也有问题,今依学者的意见稍微予以修改。米杰耳等学者主张先知在这一节内已开始描写耶路撒冷光荣的前途,所以译作:「在那一天再也没有寒冷和冰霜。」雍刻尔译作:「在那一天,再没有光明,以及寒冷冰霜的变换」。依照我们修订的译文,6节是述说耶路撒冷的敌人所要遭受的灾害,因为严寒冰霜在圣经内表示苦患。7节是说明上主对选民的祝福:到上主恩待选民的日子,世界上再也不分昼夜,因为有上主照临其间,常放光明不分昼夜。参见依2:5;30:26;60:19;默21:25;22:5等处。 ④ 复兴的熙雍除有上主照临为她常存的光明外,又必如原祖所居的乐园(创2:10-14),有川流不息的活水,灌溉其中。「东海」是指死海,「西海」是指地中海。先知此处所用的「活水」的比喻是得自则47:1-12,其涵义也与则47:1-12所有相同。「活水」指天主所赏的各样恩惠,尤其指清洁的「活水」所象征的心灵的圣洁。这些奇恩异宠不只流传在巴力斯坦,且也要弥漫全世界。9节内先知的话虽然简短,却真切有力,断定将来人类必要信仰惟一真神。参见依2:2-4;米4:1-4;5:3拉1:11-14。 ⑤ 先知的神视又有了一个新的境界:犹大全地自犹大北方的革巴黑(列下23:8)至南方的黎孟(苏15:32)必成为平原,耶路撒冷威赫庄严,矗然独立其间,耶路撒冷所以有此身价,是因为她从此成了上主的住宅、宫殿、首都。先知为描写她的尊贵庄严,先说出她的宽度(南北)和长度(东西),然后声明在这广大的京城内,到处都有人居住。彼讷雅明门位于圣城东北,角门(列下14:13;耶31:38)位于圣城西北,这两处代表圣城广大;哈纳讷耳堡(Hananel)位于城北,君王的榨酒池位于城南,离希农山谷不远(列下25:4;耶39:9;厄下3:15)。这座新兴的耶路线冷既成了上主的京城,必为泰平安全之地。「毁灭」有些学者译作:「诅咒」或「流徙」,或其他表示惩罚的词句,但总不外暗示既已遭遇的充军的刑罚。「没有任何毁灭」,也是由反面说出耶路撒冷所要享的幸福,即应许其中的百姓,像从前那样充军的痛苦决不会再发生。 ⑥ 12-15节描写上主如何要惩罚攻打耶路撒冷的敌人(1-2两节)。学者大都主张13-14节似不在原来的地方,依他们的意见,这两节似乎应在第3节以后。这样,先知在说了上主要出来与异民交战以后,就立即叙述祂将怎样对待祂这些敌人。这番推测,甚是合理,但如果不改动原来的次序,经文仍可讲得通。本章的结构好似两幅双板画(Diptychon):1-11节为一幅,12-21节为另一幅,两幅双板画的两板上所画的彼此相对:前一幅的两板:一板上描写着敌人的暴虐,一板上描写着选民所要蒙受的恩惠:同样,后一幅的两板:一板上绘有敌人所受的刑罚,一板上绘有复兴的耶路撒冷。敌人所要受的刑罚,是癞病(12)、混乱(13)、被劫掠(14)、和失去牲畜(15)。14节「犹大也要与耶路撒冷共同作战」,是说京都的居民与乡下的百姓并肩作战,奋起抗敌而平分金银等胜利品。又15节「所有的牲口必要同样遭受灾祸,如这灾祸」,是说他们的牲畜也要生癞病,或金银等物也将被人劫掠。 ⑦ 16-21节的大意不外:受上主惩罚的异民,从此不难承认上主是惟一的真天主。为表示他们的信仰,他们每年应往京都来朝圣,过帐棚节,如不去朝圣过节,上主必会再罚他们。为使他们不沾染不洁,不但圣殿和其中的器皿,并且整个圣城和全犹大地以及一切器皿都要取洁。帐棚节是秋收后的一大节庆,过此节时举国欢乐,人民互相馈赠(出23:16;34:22-23;肋23:33-44)。在充军以后,犹太人以帐棚节为最大的节庆之一,凡不遵守,即不来京的,上主必不赐给他雨露,藉以惩罚他不知感恩之罪。「朝拜君王」(17节),先知称上主为「君王」,是说祂惟一无二,至尊至贵,管辖万有。 ⑧ 在这一节内特别提出埃及,因为在异国中,埃及是首先压迫伊撒尔人的国家。可是埃及人以为自己的田地不是靠雨,而是靠尼罗河。若说他们如其他的异民遭遇同样的灾祸,似乎没有意义。为此一些学者依据希译文加以修改译作:「如果埃及宗室中有不上来的……尼罗河就不汜滥灌溉地域……」有的译作:「如果埃及不上来,瘟疫就会降在他们身上。」 ⑨ 本节内先知再申明这罪罚要降在一切不敬畏上主的异民身上。往耶路撒冷朝圣,即是信奉上主的表示。 ⑩ 耶路撒冷已完全成为圣洁的,其中所有已没有圣善和凡俗的分别,同样,整个犹大亦是如此。先知为表示这新耶路撒冷绝对圣洁用了三个譬喻:马铃、锅和客纳罕人。先知设想自己随着朝圣团往耶路撒冷朝圣。从前马表示异民的骄矜,所以先知们反对伊民使用这牲口(依2:7;申17:16;则36:4等处)。但是日后异民不再为异民,要与伊撒尔同成为选民,因而匝加利亚说他们也骑着马朝圣。凡先前视为尘凡的,现今不但不尘凡,反应视为圣物,如行祭时所用的祭具一样。客纳罕人有的译作商人,意义相同。先知的话虽不如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典雅(依60-62),但意义却完全相同,匝加利亚预见默西亚神国要包揽万民,并且是至圣的。这国的国民,按匝加利亚的意见皆可称为圣者,亦即达尼尔所说的「默西亚的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