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以撒慕尔纪与列王纪原属两本不同的著作,就另写了一篇引言来讨论,在本引言内,所讨论的共分七点:
一、名称
二、内容与分析
三、编者的目的
四、史事本源
五、著作时代
六、在史学上的权威
七、原本与译文
(一)名称
列王纪,首句首字为「达味王」,古希腊来人遂远古书取首句首字名书之例,称本书为《达味王》。撒慕尔纪与列王纪,原是两部不同性质的著作,希腊通行本欲合并为一,称为《列国纪》,而别以卷一卷二卷三卷四。拉丁通行本亦随希腊译本,但名为《列王纪》。
圣教伊始,二位古治经学家,敖黎华讷斯与圣热罗尼莫早已注意到撒慕尔纪与列王纪是两本独立的著作(理由见下)。各分上下二卷。分为上下二卷,亦不合二书的内容,故叙利亚译本,合各书上下二本为一册,称为撒慕尔纪与列王纪。
有的作者因为撒慕尔纪没有叙述达味的死亡,就以列王纪上头两章原属撒慕尔纪。但也不见得如此,因为(a)在列上头两章内,史家只不过附带记述达味的死亡,藉以说明撒罗满如何依天主的预许(撒下7-12)继承了王位,阿多尼雅意图霸占,也终归失败;(b)撒慕尔纪与列王纪文体截然不同;(c)二书作者的用意也不一样。
(二)内容与分析
列王纪现有的分法,谁也看得出来是分得很不自然的:将一本一气相连的书从中截断,每卷各一半。依内容列王纪应分为三段:自第一章至第十一章为第一段,叙述伊撒尔与犹大二国合并时的史事;自列上第十二章至列下第十七章为第二段,记述两国分离后的历史,与北国的灭亡;自列下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五章为第三段,僅述残存的犹大王国的史事与覆灭。全书概括的年代大约为四百年,即自达味逝世(970A. O)至巴比伦流亡(587A. O)。
全书内容列表于下:
第一段:南北未分的历史(1-11)
达味年老(1:1-4),他的儿子阿多尼雅密谋篡位(1:5-10)。达味发誓,当众宣布撒罗满应继承王位(1:1-53)。撒罗满继位后,达味留下遗嘱,安然去世(2:1-11)。撒罗满执政初年,设法抑制自己政治的对手(2:12-46),与埃及王法郎的公主结婚(3:1),由上主求得智慧(3:2-15),得智慧后,明判是非如神(3:16-28),治民得法(4:1-19)。天主再赐他势力,财富和声誉(4:20-34)。智王建筑圣殿和王宫(5-7)。圣殿落成后,将约柜移入圣殿(8:1-11),智王乘此机会劝告百姓(8:12-21),公行祈祷(8:22-53),祝福民众(8:54-61),祝圣殿宇(8:62-66)。天主再次忠告智王,智王在国内大兴土木(9:1-19)。撒罗满的黄金时代:他的公共事业(9:20-28);协巴女王来观(10:1-13);财富与荣耀,当世无匹(10:14-29);异族妻妾盈庭,委身声色,致丧神智,敬拜偶像(11:1-13)。天主降罚:国外劲敌(11:14-25),国内对手(11:26-40);撒罗满驾崩(11:41-43)。
第二段:南北分离后的史事(列上12-列下17)
犹大(南国)
(1)勒哈贝罕为王十七年(930-913):得罪百姓,十支派宣布独立(12:1-19),企图收复失地(21:21-24),他的政策(14:21-24);熹霞克功取耶京(14:25-28)。结论(14:29-31)。
(2)阿比雅为王三年(912-910),有可责之处(15:1-5)。结论(15:6-8)。
(3)阿撒为王四十一年(910-870),是一位热心的君王(15:9-15)为避免伊撒尔攻打,便与阿兰王联盟(15:16-22)。结论(15:23-24)。
(4)约霞法特为王二十五年(摄政期在内,其亲身当国期,则自870至849)是个热心的君王,对伊撒尔人过于示弱,国势未见兴隆(22:41-44 46-50)。结论(22:45)。
(5)约兰是阿黑阿布的女婿,为王八年(849-842),因自己的妻子染了他岳父的恶习(列下8:16-19),丧失了在厄东和里阿纳所有的主权(8:20-22)。结论(8:23-24)。
(6)阿哈则雅继父位,在位不过一年(842)蹈父故辙(8:25-27)后与伊撒尔王耶曷兰去攻打阿兰人,后又与他退至依则勒黑耳(8:28-29),又与他去迎接耶胡,在依则勒黑耳人纳波特的园里与他相遇,正欲逃避耶胡时,为耶胡所杀(9:14-29)。
(7)哈塔肋雅母后,摄政六年(842-836),下令歼灭王族,一岁幼童约阿市幸得生存(11:1-3),六年后大司祭约雅达黑辅立约阿市为王,令人杀哈塔肋雅(11:4-20)。
(8)约阿市为王四十年(836-797)热心敬主,修理圣殿(12:1-16)。献出大量金银,以免阿兰王哈匝耳来犯京城(12:17-18),以为乱党所杀。结论(12:19-21)。
(9)阿玛责雅为王二十九年(797-769),热心如父,英勇抗敌(14:1-7),然为伊撒尔君王所败(14:8-14)后为乱党所杀。结论(14:17-20)
(10)哈则勒雅,亦名胡齐雅,阿玛责雅的儿子,在位五十二年(769-738?),是一位热心有为的君王,惜患癞病,不便听政,授权太子约堂,代己摄政(15:1-5)。结论(15:6-7)。
(11)约堂为王十六年,(摄政期也在内,他本身执政,则是自738至736年)热心敬主,圣殿巍峨的前门即为他所建(15:32-35)。结论(15:36-38)。
(12)阿哈茲,约堂的儿子,在位十六年(736-721),离弃正道,随奉邪教,火祭己子,献祭丘坛,后以重金求得亚述王的援助,解决达默协克王与伊撒尔王联军的威胁(16:1-9),胆大妄为,擅自变更圣殿中的祭坛与礼仪(16:10-18)。结论(16:19-20)。
伊撒尔(北国)
(1)雅洛贝罕为王二十二年(930-909)为避免百姓归顺犹大,在丹及贝特耳竖年金牛犊,供民崇拜(12:20-32)。先知预言「金牛崇拜」要灭绝,先知因不从主命遭遇显罚(12:33-13:32)。天主惩罚雅洛贝罕,令他的儿子夭折(13:33-14:18)。结论(14:19-20)。
(2)纳达布为王二年(909-908)为巴赫霞所弑,巴赫霞弑王自立(15:15-30)。结论(15:31)。
(3)巴赫霞为王二十四年(908-885)是一位不敬畏天主的君王。一位先知预言他的家庭要被歼灭(15:33-16:47)。结论(16:56)。
(4)巴赫霞的儿子厄拉,为王两年(885-884)为他的仆人齐默黎所弑(16:8-13)。结论(16:14)。
(5)齐默黎为王仅七天,一听见曷默黎要革命,就自杀了(16:15-19)。结论(16:20)。
(6)曷默黎为王十二年(884-873)得胜了自己的对手提贝尼,修筑撒玛黎雅城,建为首都(16:21-26)。结论(16:27-28)。
(7)阿黑阿布为王二十二年(873-854)因他与教外妇女依则贝耳结婚,开始敬拜巴哈耳神(16:19-30),宗教日趋愈下,天主遂兴起一位大先知厄利亚来振兴宗教。先知预言一长期的饥荒(17:1-16),复活一个死人(17:17-24),召集民众到加尔默耳山上,呼天降火焚化祭品,藉以坚固民众的信德(18:1-39),命杀尽巴哈耳的先知,并求得霖雨(18:40-46);为避免依则贝耳的谋害,前往曷勒布山,在那里天主发现给他,安慰他的心灵(19:1-18);请厄里叟来跟随他,作他的门徒(19:19-21)。达默协克王二次来侵,阿黑阿布二次获胜(20:1-43),王随后意谋杀纳波特,而侵占他的葡萄园(21:1-16),厄利亚严责君王,并预言来日的严罚(21:17-29),辣摩特基耳哈得之役,奋勇作战,负伤阵亡(22:1-38)。结论(22:17-20)。
(8)阿黑阿布之子阿哈则雅,为王二年(854-853),敬拜外方邪神(22:52-54),一日从露台上掉下,病重殒命(列下1:2-17)。结论(1:18)。厄利亚被提升天(2:1-11);厄里叟继承先知位(2:12-18),施行许多奇事(2:19-25 4:1-67)。
(9)耶曷兰亦为阿黑阿布之子,在位十二年(853-842),与犹大王厄东王联盟攻打摩阿布王默霞黑(3:1-27);厄里叟劝伊民振作精神,勇敢抵抗达默协克王(6:8-7:20),并预言达默协克王快在眼前的结局(8:7-15)。
(10)耶胡在位二十八年(842-815),厄里叟的弟子在辣摩特基耳哈得祝圣耶胡为王(9:1-13),处死伊撒尔和犹大的君王(9:14-29),令人执杀依则贝耳王后和阿黑阿布所有的后代子孙(9:30-10:17),铲除巴哈耳的敬礼(10:18-28),欲依然保留金牛犊的崇拜(10:29-31)。达默协克王哈匝耳来攻,侵占若尔当河东岸的领域(10:32-33)。结论(10:34-36)。
(11)约阿哈次是耶胡的儿子,在位十七年(814-798),达默协克王屡次来犯,幸赖天主仁慈化险为夷(13:1-7 22-23)。结论(13:8-9)。
(12)约阿市继父位为王十六年(798-783),天主赐他战胜达默协克王,以雪父耻(13:10-11 14:19-25)。结论(13:12-13 14:15-16)。
(13)雅洛贝罕第二,是约阿市的儿子,在位四十一年(783-743),在伊撒尔国王中在位最久者,他在位时,北国的政治势力强大,版图扩张,实为北国国史之黄金时代(14:23-27)。结论(14:28-29)。
(14)则加勒雅继父位为王,在位不过半年,为霞隆所弑(15:8-12)。
(15)霞隆在位不过一个月,为默纳恒所弑(15:13-16)。
(16)默纳恒在位大约七年(?)(742-737)厚敛进贡,图免亚述王的威胁(15:17-20)。结论(15:21-22)。
(17)默纳恒之子培卡黑雅,在位二年(737-736),为他的军官培卡黑所弑(15:23-25)。结论(15:26)。
(18)培卡黑为王六年(?)(736-732),在位时,亚述王来攻,失去北方各省;后为曷协亚所弑(15:27-30)。结论(15:31)。
(19)曷协亚在位九年(732-724),被迫给亚述王纳税。后希图摆脱亚述国的羁縻,亚述王遂率兵问罪,围攻撒玛黎雅京城。三年攻下,君王人民悉被俘为奴,流徙异乡,北国遂告灭亡(17:1-6)。灭亡的远因近因(17:7-23),亚述王移民撒玛黎雅城(17:24-41)。
第三段:记述残存的犹大王国的历史(列下18-25)
(13)希则克雅为王二十九年(721-693)极热心恭敬天主,铲除各样异教的敬礼,因而赖天主助佑,巩固了自己的国势(18:1-8)。亚述王撒讷黑黎布侵入犹大,扬言要进攻耶路撒冷(18:13-37),王遂披苦衣往见先知依撒意亚,得先知抚慰,遂为之心定(19:1-34)。意外的打击逼迫亚述王放弃犹大(19:35-37)。希则克雅得病复痊(20:1-11),先知给王预言未来的国难(20:12-19)。结论(20:20-21)。
(14)默纳协是希则克雅的儿子,在位十五年(693-639),离弃天主,敬拜外方神祇(21:1-9);先知们预言犹大的灭亡(21:10-16)。结论(21:17-18)。
(15)默纳协的儿子阿孟在位二年(639-638),行事悉如其父;后为叛臣所弑(21:19-24)。结论(21:25-26)。
(16)阿孟的儿子约熹雅,在位三十一年(638-608),如希则克雅一样,是一位最热心的君王,曾修理过圣殿(22:1-7)。奉在圣殿内所发现的申命纪(参阅梅瑟五书总论四2a与申命纪引言五)为全国宗教行政的圭臬,并依此书的规定,铲除一切偶像的崇拜,和外教的礼仪(22:8-23:27);后亲率师去抵御埃及法郎讷苛,不幸阵亡(23:29-30)。结论(23:28)。
(17)人民拥护约熹雅的儿子约阿哈次为王,在位不过三月为讷苛所废,携至埃及,幽禁至死。讷苛复立约熹雅子厄里雅琴为王,赐名约雅金(23:31-35)。
(18)约雅金为王十一年(608-598),步默纳协后尘,敬拜邪神;先受巴比伦王的压迫,后受邻邦联军的攻击(23:36-24:4)。结论(24:5-6)。
(19)约雅金的儿子耶苛讷雅为王只三个月;巴比伦王拿步高率兵来犯,围困京城,王与朝廷出城请降,朝野上下,悉被掳至巴比伦。拿步高命其叔玛塔讷雅为王,并赐名漆德克雅(24:8-17)。
(20)漆德克雅为王十一年(597-587)。他企图摆脱巴比伦的统辖,巴比伦王拿步高亲自率兵问罪,进攻耶路撒冷。三年城破,王被擒,拿步高在洗劫全城和圣殿的财宝后,遂拆毁城墙,放火烧城。辉煌的圣殿和王宫,一时化为灰烬;王与朝臣、贵卿以及黎民,悉被掳至巴比伦,受人百般凌辱虐待(24:18-25:21)。犹大国划为巴比伦帝国的一省(25:22-26)。耶苛讷雅被掳后三十七年,始受拿步高继位人的优待。
列王纪的编者,常用一种格式来叙述犹大与伊撒尔南北各自为政的历史(列上14:21-列下24:18),把各朝代的历史,都嵌在这格式内。这证明二事:(a)现有的列王纪实为一人所编撰;(b)他完全以宗教的眼光来选择史料。所谓列王纪叙述朝代帝王固有的格式包括以下各点:(甲)南北朝代新王登基时,常指出另一朝代国王在位的年数:如「犹大王约霞法特第十八年,阿黑阿布的儿子耶曷兰,在撒玛黎雅继位……」(列下3:1)。(乙)有时附带说明新王登基时的年龄:如「阿哈兹……登基时,年二十」(列下16:2)。(丙)在位的年数:如「……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列下16:2)。(丁)行政短评:为北朝诸王所下的评语几乎完全相同,说「他留恋讷巴特的儿子雅洛贝罕使伊撒尔陷于罪恶的罪恶,不忍离弃」(列下3:3);为南朝君王,所下的评语有二:或谓「他行了上主视为恶的事」;或谓「他行了上主视为正义的事,只是丘坛仍未废除」。绝对称誉的君王,只有两位,即希则克雅与约熹雅。两位都是残存南朝的君王(列下18、19、22、23四章)。(戊)标明史源,如「阿哈兹其余所行的事,都记在犹大列王实录上」(列下16:19),或「……都记在伊撒尔列王实录上」。(已)指出各朝君王及其继位人,如「阿哈兹与他的列祖同睡,葬在达味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的儿子希则克雅继他为王」(列下16:20)。为犹大王,编者屡次提出他生母的名字和她的出身,如「约熹雅……他的母亲叫耶狄达,是波贵卡特人,哈达雅的女儿……」。虽然有些君王在位时期很长,编者除上述六点外,亦无额外的记录,如哈则勒雅在位五十二年,可记的事定然不少,然而编者只记载他患癞病,其余的事,全都从略;又为记载哈塔肋雅女王的史事,编者完全没有依照这个格式。这是因为编者所注重的是唯一上主的崇拜,所以凡保守力行或破坏摧残这唯一「上主崇拜」的君王,如撒罗满、希则克雅、约熹雅、雅洛贝罕、阿黑阿布和耶曷兰,编者才详细叙述他的史事。
(三)编者的目的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史家编辑列王纪是为教导自己的国民,他从南北朝各王的实录中,抽出一些史事来证明伊撒尔民族的兴亡,完全系于是否遵守了天主的法律:遵守就兴盛,不遵守就灭亡。流亡亚述和流亡巴比伦,是伊撒尔国与犹大国不守法律的显罚。伊撒尔国最大的罪恶,在于敬拜金牛犊和奉行异端;犹大国的罪恶是在于丘坛陋习。史家评论列王和民众的罪孽所依据的,是申命纪的法律。按申命纪12章,天主命令百姓只在一个地方恭敬祂,给祂献祭。列王纪的编者无时无地不暗示这条法律。申命纪全书的内容总归于三点:(a)上主既选拔伊民为自己的百姓,特加护卫,无异自己的产业,伊民就应该全心归向上主,一心敬拜祂;(b)伊民不可崇拜外方的神祇,应以全副的精神来保持「上主崇拜」的纯洁;(c)为保持这崇拜的纯洁,伊民应在上主所指定的地方敬拜钦崇上主;并且耶路撒冷的圣殿,达味的王朝,先知的指派,依上主的意思,都是为保持这纯洁的崇拜而设立的。设若选民背叛仁慈的上主——他们的拯救者,他们的结局是归于灭亡和流徙异乡。「上主要将你们分散在大地两极间的各民族中……(申28:64)……上主必从远方,从地极,引民族来攻击你,有如饿魔扑地,你也不会懂得这民族的言语……他必要围攻你所有的城市,直到将你全境内所依恃高大坚固的城墙打下……直到使你灭亡……(申28:49-63)」。凡读了列国纪的人,无不注意到申命纪的这三种主要思想贯彻全书;并且步尔讷(Burney)博士注意到列王纪内,有六十多处所采用的词句,完全与申命纪所用的词句相同。
申命纪对列王纪中的意义与体裁上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可是这与申命纪著作的时代问题,完全无关,因为列王纪成书应在希则克雅和约熹雅宗教改革以后,而二位君王改革宗教时所依据的是申命纪;列王纪作者编史的目的,也是凭着申命纪的法律来评断列朝君王的得失。二者的目的与思想既然相同,为达到目的,表白思想所用的方法自然也一致,这已明如观火,无需证明。若以此来证明申命纪与列王纪前后同时出世,则失之远矣。
(四)史事本源
列王纪与其他史书显然不相同的,是本书的编者常指出史事的来源,如为撒罗满的事,他提出撒罗满实录(列上11:14)又为南北各朝的历史,提出伊撒尔列王实录与犹大列王实录(关于这三部史籍,参阅总论)。除了这三部史书外,编者是否还引用了其他的史书?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究有多少,却不能确定。按现在许多考订家的考证,似乎还有三本:(a)圣殿笔录(列上6 7列下11 12:4等节16:10-18 22:3-23:24皆出于此本)。(b)列王年鉴(列上1 2似乎与撒下9-20原为一篇记录,参见撒慕尔纪引言)。(c)先知传(列上17-19 21列下1:2-17 4-6:23 8:15 13:14-21)。先知传大约是由先知学院所编撰的,文体甚是优美。编者按照自己的目的,由这些史书中,选择史料来编撰列王纪。
(五)著作时代
列王纪所依据的史书的著作时代,与所记录的史事,相去并不甚远。一般考证家以为圣殿笔录是在撒罗满时代写成的;列王年鉴,亦是一部与所记的史事相去不甚远的著作;先知传最晚应在希则克雅执政以前已写就,甚而有些考证家以为先知传,是在厄利亚与厄里叟尚在世时,或去世不久以后,就已写就的。如问撒罗满实录、伊撒尔列王实录与犹大列王实录写于何时?不外二说:以这三书为「史官」(Mazekir撒下8:16)所写的,就认为它们几乎是与事实同时的文件;然而凡不将「Mazekir」译作「史官」而译作「谏臣」或者「首相」的,就以为这三本著作出于列朝先知之手。后说较前说似乎可取,因为朝廷的官员,不论他身居何职,记录当代君王起居时,总不免有所隐译。所以凡主后说的,谓这三部书的著作时期,虽与事实相去不远,然而却不是与事实同时的文件。
在讨论列王纪所依据的史书著作时代以后,我们可进一步探讨列王纪著作的年代。列王纪的作者在何时完成了他的著作,在充军以前,或在充军期间?
列下25:27-28记载拿步高死后,继位新王如何优待耶苛讷雅之事,且以此事结束全书。足见此书写于充军之时,并且书成时,流徙尚未结束,不然史家对此不能不有所记录或暗示。也许列王纪原是在约熹雅宗教改革时期所产生的,一部充满先知精神的著作,在充军时,重新增补,发行问世。
最后我们要问谁是本书的作者,或更好说谁是本书的编者?犹太人自古以来,相信耶肋米亚先知是本书的编者(Baba Batra 15. a. )。许多圣教会的圣师和学者也以为如此。列下24:18-25:30,几乎完全与耶52相同,并且在约熹雅与犹大国的末年,耶肋米亚先知的势力波及全国,然而在列王纪上一点也不提这位伟大先知的事。如果我们再将列王纪编者的思想,对伊民历史的史观和他所用的文体,与耶肋米亚一书的思想、史观和文体一比较,便可看出两书极相类似。这绝非出于偶然,是有他在内的原因的。为此我们可以推定,耶肋米亚在约熹雅当国末年编撰了列王纪。这推断虽不能说是绝对地对,但也几乎近乎于事实。得赖味(Driver)说:「列王纪的编者,虽不能说一定是这位大先知,然应是一个怀有同样思想,受耶肋米亚思想影响最深的人。」
(六)在史学上的权威
列王纪中的一些年代问题,至今虽尚没有圆满的解决——关于这问题参阅总论——然而谁也不能,也不敢否认或怀疑列王纪是一部有历史价值的史书。在总论和注释中,我们引用了一些其他民族的历史遗物和文件,来证明并巩固它的历史性,或解释它所记载的史事。它的历史性我们在此不愿再提,以下我们只略为讨论列王纪与其他史书所有的关系。
列王纪与编年纪的关系:现代的批评家大都以为列王纪是先知们的著作,编年纪是司祭们的记录。这句话骤然看来,似乎不切实际,其实,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是有几分道理的。列王纪的编者,多注重北国,在那里没有圣殿和合法的司祭,只有先知和先知学院来督民为善,敬拜唯一真天主,所以列王纪内多记述先知的事。相反,编年纪的编者所注重的是南国,在那里有圣殿和司祭,所以编年纪所讨论的,多半是司祭的规条、班次和言行。编年纪的编者必定参考过列王纪,并且有时故意略去列王纪上已有的材料,为适合自己的目的。大致说来,列王纪思想的焦点是上主与伊民所立的盟约;编年纪的,却是上主给达味所预许的祝福。编年纪所引用的史籍比列王纪更多。二书的目的虽然不同,然而为明了过撰述伊民的历史,两部书都是必要的,因为这两部书互相补充,合则两全,分则两伤;并且为明了达味建国直至犹大国灭亡,这一段伊民的历史,读者还应参考圣咏集智慧书和先知书;三者中,先知书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书十足流露伊民的宗教生活、思想和情绪,以及国家民族的盛衰荣辱。有许多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风俗,若先知书不偶然提及的话,我们就无从知道。读者如愿知道自纪元前第八世纪,到巴比伦王灭耶路撒冷时(587A. O. ),伊撒尔与犹大二国的宗教与政治,非看先知书不可。伊撒尔民族史的大史家,如厄瓦耳得(Ewald),克忒耳(Kittel),黎角提(Ricciotti),无不是由细心研究先知书,而完成了他们关于伊民历史的著作。
(七)原本与译文
列王纪的原文,不像撒慕尔纪那样残缺。大体说来,尚可称为完整;不过在头十三章内,批评家以为有许多地方经书的次序错乱了。我们的译文,几乎墨守玛索辣原文,但是有三十多处,我们却依照希拉叙三译本,将原文修改了。也许读者以为我们太注重这些译文,但在原则上,是应该如此的;如遇有异文,倘若希拉叙三译文与其他古译文,如阿桂拉、息玛雇斯、忒敖多齐敖相同,我们始终以为它的价值远在玛索辣原文以上;并且有时虽然只有希腊译本保存了一种异文,如果这异文适合上下文义,我们仍以为原属经文,不愿轻易放弃。总之,对于这问题以及其他问题,我们常勉力随从著名治经学家的原则和意见,虽然如此,译文中定还有许多缺陷。圣奥斯定说:「我们原来愿意服事上主的圣民——圣教会,但因我们的软弱,也许有时错了。」望读者推诚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