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圣体圣事的新神学。
在这个问题上,传统教义核心就是对观福音书和格林多前书 11: 24 「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的,你们应这样行,为记念我。」中“estin是”一词显然的含义,路德承认这个词是无法回避的,他说:“这节经文太有力了4”。显然,在《圣经》中,有些经文中“to be是” 谓词是在表达隐喻而非本体论。例如,在对法老之梦的解释中,“玉米的七穗......表示七年5”这七个玉米穗的本质显然不是一段时间。同样,在其他地方,“to be”也有象征的意思、从上下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然而,在这里,基督的本意确实是这个词的本体论意义,这与感官印象有冲突,使许多基督的门徒离去了,不再与他同行6。原始基督教团体正是从这个本体论意义来理解这些话的7,多少世纪以来,教会的信仰也坚守这个意义。
新神学,如天主教学校教科书《荷兰教理问答》(Dutch Catechism)所表达出的,已将圣体的解释从“实有”级改为“观念”级,并教导说,由圣体祝圣祷文引发的改变必须要跟字句本身的意图和含义有关:面饼自然表示了维持我们肉身生命的食物,也为此而生产的,但面饼的含义却被祝圣祷文改变了,它表示基督的身体,并获得了滋养基督徒灵性生命的新目的。然而,号称“意义转变论”(transignification)和“”(意义转化论transftnalization)这两个词清楚地表达了宗教行为的人格性质,這说法是错的,正如這些作者所假称的:“质变论”(transubstantiation)也认为,作为天主且人的基督, 在爱情里把自己既当做牺牲又当作食粮而奉献出去。奉献出自己的本质,而不是仅奉献出自己本质的象征物,这是更崇高,甚至更伟大的奉献。
关于圣体非质变理论既不符合《圣经》也不符合特伦多大公会议。新理论消除了奥迹的深度。创新者试图强调任何人造物的目的都與其存在本身有關,但他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意义和目的超越了面饼本身的存在。的确,面饼天然的具有营养,但营养并不能维持面饼的实际存在(译者注:祝圣的饼酒形持续多久,基督的临在就持续多久。教会极细心地保存祝圣过的圣体,把圣体送给病人或那些不能亲身参与弥撒的人;明供圣体,让信友隆重朝拜;举行圣体游行;邀请信友经常朝拜那保存于圣体柜内的至圣圣体。);一个想法,包括对某事物目的的想法,与该事物的存在并不相同。一个不是被设计用来食用的面饼就不是面饼,但面饼之所以能被食用,是因为它自身的内在构成,可以为人类提供营养。任何单纯的意义转换,即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变化,都要预先假定该事物本身先于关系而存在。
备注:
4. 在规则 Hoc est enim corpus meum 中,助词 enim 的意思是真的,而事实上不是,甚至从它在句子中的位置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至少,这是博洛尼亚大学拉丁语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5. 参见《创世纪》41:27。“玉米的七穗......表示七年"。(随后上来的那七只又瘦又丑的母牛,和那七枝空虚而又被东风吹焦了的麦穗,都表示七年,表示将有七个荒年。)
6. 参阅《圣若望福音》第 6 章。
7. 参阅安提阿的伊格内修斯《致士每拿人的书信》第 6 节。
8. 在具有官方性质的著作中,关于圣体问题的含糊不清非常常见。1983年在米兰举行的第二十届圣体大会组织中心出版的工作文件第2号中声称:“面饼和葡萄酒本身,既不是实在,也不是标志,即使在祝圣之后,也没有任何资格支持和揭示基督所建立的方程式(这是我的身体)”。在这里,祝圣词的功效被否认了,而圣体真实临在的真理至少被掩盖了。这份文件受到拉纳(Rahner)和希勒贝克斯(Schillebeeckx)的启发,其中的教义含糊不清,1982 年的《革新》(Reno-vatio)第 198 页及以下指出了这一点,其作者在 1983 年的《革新》(Renovatio)第 255 页及以下为其做了无力的辩护。除其他外,他们还坚持认为,只有教会的训导才能判断教义立场的正统性。事实上,每个教友都有权利将个别神学家的教导与普世教会的教导进行比较,从而辨别作者所表达的是信仰真理,还是违背信仰的个人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