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教会机构的各个部分一样,修会团体的危机是过度顺从世界的结果,也是对世界立场的接受,因为修会团体已经绝望,无法让世界接受自己。危机是一种异化,源于对自身本质的迷失,源于已跨越到别的领域。这种异化的一个绝非微小或不重要的迹象是,修会会士的着装发生了变化,其原因是他们希望自己的着装不再与世俗人的不同。这是修会生活本质丧失的征兆,或至少失去了属于其本质的特质,同时也是一种奴性的表现。不应忘记,宗教服饰有时标新立异的目的是为了显示修会团体的奇特性,同时也是教会自由、独立于风格和时尚的重要标志。从鄙视教会的惯常服饰,到鄙视礼仪服饰,在今天的庆典上,人们看到神父们随意地穿着平信徒的服装主持仪式8。
修会生活是一种以福音训诫为蓝本的生活方式,因此客观上比以福音训诫为基础的普通基督徒生活更为出色,因为这是基督所说的“完美的生活”(Si vis perfectus esse)中所指的选择9。当今修会生活改革的趋势与圣职改革的趋势相似。一方面,圣事圣职与信徒的司祭职分之间的区别被抹杀了;另一方面,完美状态与普通状态之间的区别也被抹杀了。修会生活所特有的东西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被冲淡或淡化了。
由于人的生命是一个流动的过程,而人类的意志永远徘徊在固定的、永恒的律法要求的对立面,因此生命的状态意味着一种固定的秩序,可以在这种秩序中塑造流动的生命。于是,通过神贫、贞洁和服从的三重誓言,意志将自己永远束缚在这一固定秩序中,从而赋予生命以固定的特性。脱离这种固定状态是由于削弱了对这些誓言的遵守而产生的,而削弱这些誓言不是由于个人的偶然和武断的决定,而恰恰是由于在要求进行改革的总论章节中规定的对修会会规放松引起的。
首先,稳定性的原则不复存在了。根据本笃会会规,修道士所承诺的稳定具有双重含义,与该词的两种含义相对应。参考一个词的原始内在含义往往足以澄清问题。拉丁语中的“regere”既有“保持”的意思,也有“引导”的意思。因此,修道士的规则是一种规范,它既为生活指明方向,又坚持生活的方向。我们从拉丁语“stare”中得到“stabilitas”的意思是,原地不动和保持正直。修会稳定既意味着修道士留在修道院中不改变住所,也意味着通过这样做,他找到了一种保持正确的道德和宗教行为的方法。
如今,修道院的稳定性已不复存在10。当然,几个世纪以来,所有修会的长上都会改变其下属的居住地。事实上,教会法明文规定,在长上的要求下,可以搬来搬去。问题是,缺乏稳定性已成为各个修会团体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当今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修士们离开自己的修道院,不仅是为了旅行、度假,或者是为了追求娱乐,而这些娱乐往往是以某种文化或传教动机为掩饰的;同一个修会团体的成员通过去不同的地方生活而彼此分离,放弃了团体生活。过去不常见的“放逐11”,现在已成为修会生活的一种正常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到的稳定的好处丧失了,修道士集体生活也消失了。
译者注:
8. 《Esprit et Vie》,1983 年,第 190 页,对主教在这方面的疏忽表示遗憾。若望保禄二世在1982年9月8日致罗马枢机主教的信中谴责了神职人员和修会人员在着装方面的松懈行为,他在信中说,赞成随心所欲着装的理由和借口 “与其说是教会的,不如说是人的”。O.R.,1982 年 10 月 18-19 日。枢机主教随后发表了对居住在罗马的所有神职人员有效的规范,但这些规范尚未得到遵守。
9. 《玛窦福音》19:21。 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跟随我。」
10. 这取决于你心目中的秩序是什么样的。
11. 允许在修道院之外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