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主义之于形而上学,就像皮浪主义及其附带的讨论主义之于逻辑学一样。它先于皮浪主义,对存在首要性的怀疑导致了对知识首要性的怀疑。动员主义是梵二后教会的一个特点,正如阿尔弗林克枢机所说,一切都在运动中,天主教体系的任何部分都无法避免变化:事无定法1。
国际组织将动员视为轴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 年的报告名为“Apprendre a étre” (Learn to be学会成为) 2,但“to be”被视为 “to become”或“to develop”的同义词。报告指出,“思想不应停留在明确的结论上”,而应“随时准备改变”。因此,有人断言,“有必要对思想进行教育,使其能够假设多种不同而非趋同的解决方案”,并有必要防止思想固守任何定论3。真理,即稳定性,不是思想的法则;而是意见,即不断波动的东西。教科文组织没有意识到,当然会有人来指导支配舆论的舆论运动,因此,霍布斯的利维坦之路是敞开的。
《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将动员主义描述为现代文明的一个特征:人类对正从静态的秩序概念转向动态和进化的概念4。该文件后来将现代人对人权的主张,并称这种动态是积极的,与福音是一致的:因此,教会宣布人权,并认识到当今时代的这种动态,并高度评价它5。
第二份声明特别关注社会运动,但第一份声明涉及整个人类生活,似乎使道德秩序受制于流动法则,而天主教认为道德秩序是永不改变的,是神圣不变的。然而,如果把“动力”一词等同于“完善”,那么梵二的思想仍在传统理解的范围之内,即在要求完善的秩序中,所有事物都是能够完善的,并且需要完善的,但它本身并不完善。
译者注:
1. “事无定法”。
2. “学会成为”。巴黎,1972 年。
3. 《官方公报》,1973年1月10日。
4. 《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 》,第5页。
因此,人类对事物秩序的观念正从静态转向动态和进化"。
5. 《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audium et Spes) 》,42因此,教会宣扬人的权利,并承认和重视人的能动性,在任何地方促进这些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