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补赎做法的前提是,信众现在有了更成熟的苦行意识,并希望将所涉及的各种苦行灵修化和精细化。这种预设与事实不符。今天的基督徒普遍沉浸在丰富的感官享受和世俗满足中;而即使那些没有沉浸在感官享受和世俗满足中的人,也在走向同样的追求世俗满足的路上。事实上,教会减少肉体上的补赎,表面上是为了增加内心的补赎,但却导致禁食在基督徒的普通生活中几乎完全消失。英国枢机主教戈弗雷认为,在这种普遍丧失补赎意识的情况下,应该让动物也参与四旬斋活动,这简直是一种荒唐的想法。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教会法规取消守斋禁食,意味着服从的价值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它的反面。卢加诺圣劳伦斯大教堂 1967 年 1 月的公告说,关于“是否应该有教会规则来规定一个人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实际上最好是没有任何规定”。在其他地方,在对伦巴第主教废除禁欲和这些事项的规定的牧函的评论中,公告声称: “补赎是自由的,因此更有功德29”。
这种新的教义丧失了三种价值。首先,从服从教会的动机出发,以及通过教会规定的方式,去履行补赎义务所要求的价值。其次,按照来自于传统礼仪中所描述的方式在教会中进行的补赎行为,由教会决定如何履行义务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个人行为,这也是一种价值。第三,在补赎行式上放弃个人意愿的价值,这种自我放弃、这种克已本身就是一种补赎;所有这些价值观,都取决于人们的意志必须遵守规定的某些习俗和时间这一事实,但现在人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这些价值了,因为当时允许吃的食物是按盎司称重的,人们等待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以示斋戒结束。有人询问相关的罗马教区是否有义务遵守特定的补赎日,还是只是遵守涉及的天数30。因此,肉身上的补赎时间由信徒个人自由选择,圣灰星期三和耶稣受难日的固定性和神圣性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可动摇的。
禁欲可以被仁慈的行为所取代,这种想法破坏了四旬期补赎的概念,但却在“四旬期献祭”等活动中被制度化了,“四旬期献祭”是一种金钱献祭,被认为等同于肉体上的苦行。但是,金钱上的奉献并不比以不适合时代为理由而放弃的斋戒更适合这个时代。基督教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富裕的社会,所以金钱上的奉献相对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当然,克制肉身总是比舍弃一部分财富更难。1966 年的罗马法令明确混淆了补赎和非补赎,它说:“补赎的行为可以包括禁食自己特别喜欢的食物;可以用精神或肉体的慈善行为取代;如诵读一段圣经;放弃娱乐或消遣以及其他克己行为”。阅读不是一种补赎行为,也不是一种慈善工作。一旦失去了补赎的概念,一切都变成了补赎。甚至在若望保禄二世 1984 年的四旬斋文告中,四旬斋也是由慈善工作组成的,根本没有禁食的内容。
译者注:
29. 米兰教区, 1967, p.130。
30. O.R.,1967 年 3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