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对话的区别可以从对话的目的上清楚地看出。有人说,新式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驳斥错误或改变对话者13。新观念憎恶任何争论性的事情,认为它与慈善不相容,即使它实际上是一种慈善行为。争论的概念与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密不可分。争论的目的正是要推翻两者之间任何假装的平等。因此,争论是思想的本能,因为它能消除自己思想中的错误,即使它无法说服对手。从天主教徒的角度来看,对话的目的不能是启发式的,因为信徒掌握宗教真理,而不是在寻找真理。对话的目的也不能是争论性的,也就是说,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因为对话的动机和目标是慈善。真正的对话是为了展示真理,使他人心中产生信念,最终达到皈依天主教的目的。
保禄六世在 1968 年 6 月 27 日的演讲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点: “仅仅亲近他人、与他们交谈、向他们保证我们的信任和寻求他们的好处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措施使他们皈依。我们必须传教,让他们回来。我们必须努力将他们纳入神圣的计划,这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教宗讲话,因为教宗明确谈到了宗教对话;《罗马观察报》甚至用不同的字体印刷了这篇讲话,这一独特的事件证实了它的重要性。尽管如此,1975 年,非信徒秘书处负责人发表了以下截然相反的言论:
“非信徒秘书处当然不是为了向非信徒传教而设立的,即使“传教”这个词有积极的意义;其目的也不是出于护教的意图,而是为了促进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对话14”。
当我向作者指出他的文章与教宗保禄的说法相矛盾时,他回答说15秘书处在没有得到更高权力机构同意的情况下不会做任何事情,这篇文章在发表之前已经过国务秘书处的审核。这封信使教宗与非信徒秘书处之间的区别更加明显。至于我的具体反对意见,信中回答说,虽然教会有征服世界的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会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组织都是专门为了使对话者皈依”。
这个答案不够明确。教会有一个包罗万象的人类目标:救赎,教会所做的一切都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当教会进行教导时,它是教导而不是施洗;当教会施洗时,它是施洗而不是教导;当教会祝圣圣体时,它是祝圣而不是赦免,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具体的目的都是包罗万象的目标的具体化和行动化,都是为了使人转向天主,即皈依天主。正是这一终极目标为教会的所有次级目标指明了方向,没有这一终极目标,任何次级目标都无法实现16。我们引述的保禄六世的声明明确指出,对话的目的在于使人皈依。
译者注:
13. 参见非信徒秘书处 于1968 年 8 月 28 日发表的《Istruzione per il dialogo》。
14. 见 1975 年 8 月 21 日 OR。
15. 见 1975 年 9 月 9 日的官方信函。
16. 《神学总论》,I,II,q.1,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