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新的神学多元论源于怀疑论的相对主义,这种相对主义认为,如果不把思想者与思想内容混为一谈,就根本不可能思考任何事情;因此,天主教教义也受到同样的对待,其结果是,人们认为天主教教义代表着一种不可知的准则,一种引起信徒各种心理体验的东西,然后信徒以各种方式形成体验,从主观角度来看,所有这些体验都是同样有效的。所有的神学都被否定了,因为所有的神学都被视为等同的;宗教的核心或内核在于感觉或体验,正如本世纪初现代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
这种观点不可避免地对教会表达其教义的规范模式提出质疑,并使其成为历史和文化环境的产物;因此,这些规范模式不再被视为表达神启示真理的内容,而是被视为是根据不同文化和思想流派,在历史中理解和实践启示的主观方式的表达。
保禄六世在1965年的《信德的奥迹》(Mysterium Fidei)通谕中反对这种创新,他强烈地重申,教会使用的教义规范模式代表着人类精神通过其经验真正达到的现实:因此,经验是理解的手段,而不是所理解的内容。因此,这些教义的规范模式原则上对所有时代的所有人都是可理解的,并且作为超历史现实的表达方式而具有超历史的特性。在 1950 年《人类通谕》的开篇,庇护十二世已经教导说,信仰的奥迹可以用真实和不变的语言表达。
这一领域的新思想损害了天主教教义的认知学基础,是本世纪初现代主义错误的再现。这些观点暗示,神学并不关注把握和表达不变的真理;相反,它们导致了现在普遍持有的观点28,即神学是将信徒的经验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用扎恩特Zahrnt的话说,“神学概念只不过是将经验降到反思的层面”。由于经验是主观的、可变的,因此神学也必须如此;即使一种神学观点被广泛接受,它也只不过是大量主观经验的反映,仍然缺乏真理本身的固定特征;
天主教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心理概念是所考虑对象的现实表达,语言结构是心理概念的现实表达29。因此,存在着一条确定性的链条,将思想和语言联接起来。另一方面,如果人们接受新的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仅仅与主观印象有关,而不是与本体论现实有关,那么神学就会沦为心理学,信仰的教义就会沦为思想史。
诚然,要正确表达信仰真理与教义规范模式之间的关系是很困难的。保禄六世在乌干达的演讲时说,教会“对自已的信息持保守态度”,并强调教会以“必须一字不差地保持”的规范模式来保守自已的信息30。然而,保禄六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说,必须保持的信仰语言允许各种表达方式;当必须一字不差地保持的模式本身是独特而明确的语言表达时,这怎么可能呢?这种不确定性在梵二会议的开幕词中就已出现,梵二会议区分了信仰的遗产和“信仰服装的制定”,或表达信仰的方式。
教会用来表达其教义的规范模式并不是外衣,不是外在的覆盖物;而是赤裸裸的真理的表达。正如开幕演讲的拉丁文本所说,它们是来自天主的真理的表达;如果一个人用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含义的术语来重新表达一个命题,就不可能保持命题的意义。例如,如果表达教会信仰的规范模式是:“面饼转化成基督的身体”,很明显,“面饼转化成基督的身体”的规范模式并不维护所讨论的真理,因为改变某事物的终极性、目标或命运与改变其实质存在是完全不同的。据称,他们只是试图对同一信仰做出新的解释,是用新词代替旧词的情况;但是,由于词语在意义上不是中立的,也不是可以挂上任何想法的钩子,所以这个过程实际上包含了从一种意义到另一种意义的转变,从真理到否认真理的转变。
备注:
28. 例如,请参阅广为流传的《Nuovo Dizionario di Teologia》,Edizioni Paoline,都灵,1975 年。
29. 见我的演讲 Jam pridem nos vera vocabula rerum amisimus in Atti e memorie di Arcadia, Third Series, Vol.III, Rome 1978。
30. OR.,1969 年 8 月 2 日。
31. 见第 39 和 40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