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律的攻击围绕着现代思想试图取消本质之间的差异和取消依附者的依赖。个人创造和重塑本质的自由源于对神圣立法者绝对性质的反抗,对此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说神圣立法者是:“他存在,他存在,他令人惊讶地存在5”。这种攻击也是基于革命哲学,即人类对任何源自本质或自然律的反抗。正如萨特所言,不存在所谓的人性,只有人对人的不断改造和重塑。天主教的观点否认人可以创造,即使是作为次要原因,而是认为人可以挖掘并激发被创造现实的潜能。
人拥有、享受和阐述自己的本性和这个世界的事物,但他并不改变这些万物的本性:人被命令服从它们。相反,革命的原则,就是拒绝和企图破坏。 “事物的本质,那就是敌人。作为一个男人,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人就是拒绝服从它的人6”。这是对问题的一种令人钦佩的表述: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对事物本质中秩序的认识和认可,而非宗教则是魔王贝尔则布,即“没有枷锁的人”。
虽然这段话引用的是教会外激进运动的教义,但圣托马斯曾经称之为同一思潮的深层意图,却出现在亨利-杜梅里的著作中,他明确主张人类创造价值7。价值是“我思” (cogito) 的创造,而我思通过活动将自然置于绝对意义上。在作者看来,人具有一种价值创造力,或通过生活创造价值的能力。作者并不是指精神在经验中实践道德价值的能力,这些道德价值是理智赋予的,在某种意义上,理智通过认识这些道德价值而使其焕然一新。
如果这就是他的意思,那么他就进入了共同教义的范畴,该教义赋予人的角色是使法律所包含的价值体现在一个人的自由活动中。但事实上,作者所说的是真正的价值创造。法则是精神与绝对不可改变的性体(天主)的关系,是精神对天主的回归。但这一法则是由精神行为本身提出的,精神行为从绝对者那里汲取了创造自身的力量,为自身提供了一个自然的世界,一个价值的视界。因此,精神源于绝对不可改变的性体(天主),价值源于行为中的内在规律,这确实是正确的....,但价值观在绝对不可改变的性体中预先形成,这并不是正确的。这种状态会压制人类的需要和能力的自由发展8。
这种观点意味着“依赖者的独立性9”,也就是说,被创造的精神,如此被创造,有能力创造一个价值世界。这个世界不是次要的,不是对非创造的神圣理念的参与:它是一个真正原始的、原创的价值世界,这些价值不是预先存在于天主中。这就是被圣托马斯彻底否定、坚决反对的理论,即被造物具有创造能力。需要依赖者被认为是独立运行的,没有任何有效的或示范性的原因。
我不会详述这一立场与莫林尼派在恩宠这个具体问题上的立场之间的相似之处。归根结底,这始终是一个为自然保留至少一些独立性的问题:莫利纳使意志的自我决定独立,但并没有推动它达到创造价值的地步,而新神学不仅赋予人的精神一种行为的假设,而且赋予人的精神一种价值的创造。可以说,就道德而言,人就是自己的天主。
备注:
6. "事物的本质,那就是敌人。作为一个男人,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人就是拒绝屈从于它的人"。
7. 主要引自《信仰不是呐喊》一书,1957 年巴黎第二版引用,1958 年列入索引。文中引文见第 210 页注释 20。
8. "法则是精神与绝对者的关系,是精神回归天主的关系。但这一法则是由精神行为本身提出的,精神行为从绝对者那里汲取了创造自身的力量,为自身提供了一个自然的世界,一个价值的视界。因此,精神源于绝对不可改变的性体(天主),价值源于行为中的内在规律,这确实是正确的....,但价值观在绝对不可改变的性体中预先形成,这并不是正确的。这种状态会压制人类的需要和能力的自由发展"。
9. 1982 年 9 月在罗马举行的 “和平大会” 坚持了这种独立道德的观点。其立场声明指出,“道德意识本身赋予其要求以力量,而不依赖于宗教或形而上学的基础”。《官方公报》,1982 年 9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