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会议带来的变化明显体现在外在迹象和理论的转变上。在梵二会议的法令《普世合一法令》(Unitatis Redintegratio)中,1949年的训令从未被提及,“回归”(return)一词也从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共融”的概念。也就是说,包括天主教在内的不同基督教教派不应该互相转向,而应该转向存在于他们之外的基督,他们必须向基督靠拢。
诚然,保禄六世在1963年第二届梵二会议开幕致辞中重申了传统教义,即分离的弟兄们“缺乏只有天主教会才能给予他们的完美合一”。他接着说,这种合一的三重纽带是由单一的信仰构成的、分享相同的圣事、以及“对一个一统一的教会的应有遵守”,后者包括广泛的语言、仪式、历史传统、地方特权和精神潮流。
尽管教宗发表了这一言论,但大公会议最终关于大公主义的法令《普世合一法令》(Unitatis Redintegratio)却拒绝了分离的弟兄回归的想法,而是采用了所有基督徒同时皈依的想法。实现合一的途径不是分离的弟兄回归天主教会,而是通过所有教会在基督内皈依来实现,基督不认同任何教会,而是通过所有教会团结一致而建立起来。梵二之前起草的筹备计划指出,基督的教会就是天主教会;但梵二会议只说基督的教会存在于天主教会之中,实际上采纳了基督的教会也存在于其他基督教会中的想法,所有这些教会都应承认它们共同存在于基督里。正如格里高利大学the Gregorian University的一位教授所说,梵二会议承认分离的教会是“圣神用来拯救其成员的工具”。在这种所有基督教教派都平等的观点中,天主教不再被视为具有任何独特的特权地位。
1959年,在梵二会议筹备期间,维兰神父(M. Villain)在巴黎出版了《大公论》(Introduction a l'ecuménisme)一书,在书中,他已经试图消除天主教会与新教之间的对立,方法是区分核心教义和边缘教义,甚至区分信仰的真理和表达这些真理的公式,他认为新教并非一成不变。他坚持认为,教义规则并不体现真理,而是对仍然不可知的数据进行分类,基督教的合一可以建立在比真理更深刻的东西之上,他称之为“祈祷的基督”。要实现合一,当然需要所有基督徒的祈祷2,但祈祷本身并不是合一;教宗保禄说,需要的是信仰、圣事、和与教廷的合一。
贝亚枢机主教Cardinal Bea对合一提出了类似的观点3他说,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并不意味着分离的基督徒回归罗马教会的运动;根据既定的教义,他指出新教徒并不完全脱离教会,因为他们接受了有效的洗礼。他引用了庇护十二世 1943 年的通谕《基督奥体》(Mystici Corporis),大意是新教徒通过洗礼“走向奥体”,他进一步指出,新教徒实际上属于奥体,因此在获得天主救赎方面并不比天主教徒差4。他认为,重新合一是为了明确已经存在的合一,而这只需实现。他认为天主教会也处于同样的境地,也需要意识到更深层次的基督整体的现实,这是基督教世界所有分散群体的综合体。这不是一些群体向另一个群体的回归,而是每个人都皈依一个新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隐藏的或更深层的基督。
备注:
2. 另见我们在第 243 段所说的话。
3. 参见 1961 年 1 月的《天主教文明》和 1971 年 3 月 10 日的《提契诺邮报》。
4. OR.,1962 年 4 月 27 日。
附:
贝亚枢机的简历:
贝亚枢机 Augustin Bea,耶稣会(1881-1968)
促进基督徒团结宗座理事会主席
贝亚枢机被列入意大利现代主义者,是因为他的近半生都在意大利散布现代主义。1881年5月28日,奥古斯丁·贝亚出生在德国布伦贝格,一岁时丧母。19岁时,开始在弗莱堡学习神学。1902年4月8日,进入荷兰Blyenbeek耶稣会预修院。在荷兰Valkenburg学习后,他在荷兰Sittard和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教授拉丁文和希腊文,并于1912年8月25日晋铎。他的履历:
1914-1917 耶稣会亚琛Aachen省总会长
1917-1921 Valkenburg的圣经学教授和研究院长
1921-1924 耶稣会上德意志教省总会长
1924-1928 宗座额我略大学教授,研究院长
1924-1929 宗座圣经学院教授,教会学研究院系主任
1930-1949 宗座圣经学院系主任,Biblica总编辑
1931 宗座圣经委员会顾问
1936-1959 教廷圣部顾问,圣礼部顾问,神圣修院大学部顾问the Sacred Congreg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Seminaries
1945-1958 庇护十二的告解神师
1959年12月17日 被若望二十三提拔为枢机
1960-1968 促进基督徒团结秘书处主席
1962年4月19日 晋牧为主教,名誉总主教
1968年11月16日 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