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曾经使用过的信、望、爱三德精炼而精确的神学方法的行为,使我们想到了爱德的概念,今天,爱德的概念正倾向于将信仰与希望融为一体。
圣保禄在一个著名的地方(格林多)强调过爱德的首要地位1。确实得到了所有神学家的认可,无论是理智论者还是唯意志论者,都承认“爱德的首要地位”。并不是因为其他两种神学美德(信德和望德)在形式上可以归结为爱德,从而失去了它们的特性,而是因为,如圣托马斯所解释的2,意志具有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优势,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将已知的目标转移到了认识主体之中:理智的工作是在被理解的事物进入理解者时进行的3。因此‘信仰’是一种理智美德,通过认同它所看不到的事物而达到天主台前,‘希望’是通过期待它所不拥有的天主而占有天主,而‘爱德’则是通过“其本身4”就达到天主的台前。即使在今生此世,天主也被(我们)爱着,而且通过爱,人们在天堂也能获得天主。因为信仰和希望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所以它们都会消逝,而“爱德总不衰落5”。当看见天主时,信仰就终止了;因为到达了天主的台前,所以希望也就终止了。但爱德却在我们的末世状态中继续存在,只是把我们尘世生活中曾有过的不完美放在一边。
爱德不仅仅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且是一种在天主心中永恒的行为,除此之外,爱德之所以成为美德之首,还有一个更深刻的神学原因。只要存在于天主的思想中,有限的存在就不可能停止存在,因为作为其一部分的道是在天主的自性中永生的。例如,这朵玫瑰可以不存在,但这朵玫瑰的思想却不可能不存在;马丁不需要存在,但马丁的思想却必须存在。真实的事物有其自身的存在行为,不一定已经存在,只有天主的爱才能使其存在。
但丁对这一深刻真理的表述令人叹为观止:“不是为了‘获得’,那是不可能的,而只是为了天主的光荣,为了让天主灿烂的光辉‘存留’在祂的永恒中,在时间的长河中,还没有人能理解,在天主的喜悦中,永恒的爱孕育了新的爱6”。
受造物源于天主神圣的仁爱,没有这种仁爱,受造物只能存在于天主之中,而不能存在于自身之中。尽管如此,很明显,即使这种创造性的仁爱是卓越的,也不能取消‘理念’在逻辑上的优先地位。理念具有另一种卓越性,因为它必须存在于神圣的理念之中,这是一件更伟大的事情。因为在神圣的理念中,永远存在比世界的暂时存在更伟大,这世界只是暂时存在的7。
爱德不仅是最伟大的美德,也是基督教特有的美德,因为异教徒几乎不知道天主对世界的爱,也不知道人对天主的爱。亚里士多德在《诺卡恰伦理学》中否认天主与人之间存在友谊,因为天主凌驾于人类之上,柏拉图在《论语》中也否认了这一点,理由是爱是 ‘需要’(Penia)的产物,而需要意味着贫穷。
这种爱德的卓越性被创新学派歪曲了。就像他们废除逻辑而崇尚生活经验一样,他们也废除律法而只崇尚爱。但这样做时,却使教会本身沦为一种无形式的、相互冲突的爱的集合体,因为正是律法赋予了道德和宗教的结构。
备注:
1. 《圣保禄致格林多一书》,13:13。如今存在的,有信,望,爱,这三德,三德中最大的是爱德。
2. 《神学总论》,Il,Il,q.23,a.8。
3. “理智的工作是在被理解的事物进入理解者时进行的”。
4. “正如他本身一样”。
5. 《圣保禄致格林多一书》13:8。“爱德总不衰落"。爱德总不衰落,而先知之恩,则终有消灭。方言之恩,也有止息。知识学问,也有灭绝。
6. 《帕拉迪索》,第二十九章,13 节及以下。
“不是为了‘获得’,那是不可能的,而只是为了祂的光荣,为了让祂灿烂的光辉“存留”在祂的永恒中,在时间的长河中,还没有人能理解,在祂的喜悦中,永恒的爱孕育了新的爱"。
7. “作为一种偶然的品质”,即作为一种物质的一个方面,而这种物质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