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梵二会议的文件中,多元论这个词只被用来描述公民社会内的分岐与紧张,而从未被用于描述天主教内部存在的不同神学学派,但通过对话,多元论已成为梵二后许多思想中用于激励人心和指导性的思想。尽管多元论的观念适用于政治团体,尤其是以自由为唯一原则的现代政治团体,但要将多元论与教义真理或天主教神学调和则绝非易事。
另一方面,基督教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多种神学学派,这当然是事实;如果说若翰尼Johannine思想和保利斯Pauline思想不构成不同的神学学派,那么亚历山大、奥古斯丁、方济各、托马斯、新托马斯Neo-thomist和罗斯米尼Rosminian的方法显然就构成了不同的神学流派。此外,对于在正统教义范围内出现的特定问题,其回答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托马斯派和斯各脱派Scotists之间关于道成肉身的目的的争论;多明我会Dominicans和方济各会之间关于圣母无原罪的争论;班尼斯派Bannesians和莫林派Molinists之间关于宿命和自由意志的争论;道德学家对良心应该遵循的直接规则、忏悔和补赎的作用以及道德神学的许多其他观点给出了各种答案。
因此,多元论显然是神学研究理念本身的固有思想,而且一直是天主教思想20的一个特点。然而,神学多元论所依据的前提在梵二后发生了变化。多元论传统上基于两个原则。首先是人类的思辨智力不足以思考信仰的奥秘。
任何神学家的心灵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由于心灵本质上的有限性,还是由于特定某个人的弱点。通过信仰,神学家可以肯定地掌握某一教义的主要含义,但围绕这一核心教义的含义、后果以及原因和理由,神学家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一个人可能掌握了圣体圣事的中心含义:这是基督的身体,但仍然不确定这是如何做到的。圣托马斯(St. Thomas)教导说,基督的身体是通过质变(transubstantiation)而存在于圣体中的,是质变而形不变。瓦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a)支持一种位格结合的想法,
司各脱(Scotus)提出了基督临在的多重化,康帕内拉(Campanella)假定面饼被赋予了本质的意义,罗斯米尼(Rosmini)则提出了基督将面饼的物质转化为生命的观点。如果提出的临在形式没有保留教义的主要含义,也就是说,如果把圣事临在简化为一种想象而非现实,仅仅是一种表象或符号,而非影响对象真实存在的东西,那么这些对立的理论就会出现错误。一旦超越了 “这是基督的奥体 ”这一教义断言,神学就会陷入怀疑,这种怀疑源于我们的智力对自然和超自然真理方面的局限性。
多元主义传统上所依据的第二个原则是“无限”的内在模糊性,即所考虑对象的超越性,这就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路线和解决方案。
这两种传统的多元神学观点都尊重基督宗教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真理是可以与存在而相互转换的,人的真理是对第一真理即天主的参与,正如有限的存在是对天主的原始存在的参与一样。
备注:
20. 甚至有一些法律证据,教会已经承认神学多元主义的权利;1946 年,神圣罗马巡回法院废除了米兰大主教的两项法令,这两项法令意在压制一所教会培训学院,理由不是非正统,而是他们的神学传统。见 Rivista Rosminiana,1951 年,第 158 页。
21. 见第 266 段。